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直播助农走访调研报告范文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供大家参考。

直播助农走访调研报告范文1

一、调研目标

受新冠肺炎的影响,多地的农产品出现了滞销的情况,致使部分农民丧失了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给我国的脱贫攻坚的工作带来挑战。

部分农民、企业家、网红、明星甚至一些政府官员开始加入到直播带货的行列中来,借助网络直播的平台现场宣传、推广、销售农产品。

在这一场网络直播带货掀起的新型消费热潮下,高品质农产品由滞销转变为畅销,助推了疫情防控期间的乡村经济发展。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对于“直播助农模范村”进行了调研,以图总结并推广“直播带货助农”新模式的发展,探索出一套具有建设性的法律完善建议以及法律普及的推广规划,以排查行业乱象,遏制违法行为,推动网络直播行业规范且平稳地在更多地区的广泛应用,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二、调研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首先采取广泛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于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学习研究,深刻理解“直播带货助农”新模式中各方所充当的角色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分析该模式中各方所充当的角色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分析在该模式中各方的具体要求。

(二)实地调查法

我们以“问卷+访谈”的形式对于直播助农产品的购买端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实地访谈的形式走访“直播带货助农”的模范村,参与直播带货活动,进行现场观察和询问工作,并做好记录。

同时走访尚未采用该模式的乡村,收集农户经营信息,做好相应记录。

通过比较研究几个不同乡村的基本信息、相关做法以及模式特色,观察记录比较,总结优劣及适用程度,以供借鉴。

(三)统计分析法

通过比较研究几个不同乡村的基础信息、产业结构以及模式特色,观察记录比较,总结优劣以及适用程度,以供借鉴。

同时针对“直播带货助农”这一新模式的供应端、销售端与购买端三个部分设计具有实际参考意义的问卷,开展问卷调查,汇总调查结果并分析归纳。

(四)分析归纳法

研究分析查阅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其研究内容并进行合理的分类,根据比较研究的结果,归纳总结该模式下,相关各方以及法律政策等所需要完善和改进的部分。

三、现状问题

经过团队的实地调查与现场寻访,结合法学界已有的研究总结出“直播助农新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售后维权问题法律风险

我们注意到受调查者的维权大多都十分困难,有学者也指出:直播带货中,商家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前期的客户引流方面,而忽略了售后服务问题。

由于直播带货的主体涉及主播、商家以及平台等多个主体,各方责任界限不清晰,在出现产品质量和售后问题时,消费者维权困难。

另外,关于扶贫农产品,消费者不去维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怜悯心理,因为助农而不计较少许的损失,商家可能一时获利,但这是不利于商家长远发展的。

直播带货中商家靠的是服务和质量,只有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提高商品质量,才能赢得信任、打响品牌[1]。

(二)监管不足法律风险

此外,网络直播行业本就缺乏监管。

目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安部及其下属的各级监督机关等多个部门都拥有对互联网直播问题的监管职权。

其次,由于直播行为具有实时性,而及时发现并切断传播的技术还不发达,因此,直播过程中难以及时被平台和监管部门发现并制止,网络直播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事件得不到及时的纠正[2]。

(三)平台参与者法治意识淡薄

主播薇娅的偷逃税款13亿的情形仿佛就在眼前,法律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仍然悬在每一位直播经济参与者头上,然而总体来看,部分销售者、主播等法治意识淡薄,无意中触犯了法律红线,或者为追逐利润以一些违反法律或道德的言行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如姜英国在论文中提出:直播过程中,部分带货主播推销商品时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能、违规使用极限词的现象。

如在宣传环节多次随意使用“最佳”“最高级”等绝对化用语,殊不知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触犯了广告宣传词的使用红线[3]。

四、调研结果

(一)直播带货销售终端调查概述

此次“直播带货助农新模式”购买端的调查范围是以包括农林牧渔在内的多种农产品的消费者为对象,主要包括日常通过直播带货为渠道购买农产品的消费者。

数据产生真实可靠,代表了当地农产品直播带货市场消费者的真实情况,调查问卷的统计样本共计156份,填写主要年龄段集中在21-25岁占33.97%,此外26-30岁以及31到35岁都占填写比例的17.95%,41-45岁占9.62%,20岁以下占10.9%,是农产品的主要消费人群。

(二)农产品直播带货市场调查结果具体情况分析

1.其中,有87人认为直播行业近年的风头开始转向农产品行业,占总比例的55.77%。

这次的调研问卷设计采取了多人共同设计的方式,结合现实情况,考虑到了普遍农民群众的求。

主要从:助农直播的可行性、农产品的购买渠道、购买农产品时的顾虑三个方面入手,深入群众,了解群众需求,从而制作出针对性的调查问卷。

具体调研过程和内容

我队成员原建斌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对陇西县双泉镇何家沟村村委主任进行了线下的采访活动。

采访相关人员有三人、摄影师一人,采访所用时间大约为40分钟,采访的大致内容有当地村民的生活条件、经济发展现状、农作物种植现状、农产品销售情况及当地市场发展现状等。

经过对村委主任的采访,村委主任认为在农村实行销售方式困难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四点:

1.农民的思想意识低下,认识有限,难以接受。

我们本地的农民大多数是四五十岁,五六十岁这个年龄阶段的。

60后70后当时由于贫穷和落后,以及教育水平的低下和范围的狭窄。

绝大部分人都是文盲,或者是小学学历。

思想意识根本达不到现在1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他们对这个助农直播销售农产品的看法。

只是处在一种不屑的状态。

当地人也会对创业者进行讽刺和嘲笑。

这就是我们当地农民的意识。

思想态度转变不过来。

做任何事都很难。

而这也是脱贫攻坚收尾阶段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2.农民的技术水平达不到,很难实际操作起来。

要在网上进行直播,靠当地农民的口才吸弓|顾客来买货对农民来说也是个大挑战。

况且很多农民虽然说有智能手机,但使用能力也只是限于打电话、看快手,微信视频聊天等这种级别,而且像50多岁以上的农民也用不惯智能机,拿的还是那种老人机。

这种情况下你要实行网络直播推销农产品很难。

3.受环境影响,农产质量变化很大。

难以控制。

我们陇西地处黄土高原地带,降雨稀少,集中在夏秋两季,早在八九十年代,天气大旱、粮食不足、水资源极度缺乏,那时候几乎每年都是歉收,农氓生活活不堪言。

我们这边的农民基本靠天吃饭,前几年种的药材不知道什么原因从种植在地里开始就一直死苗,到采挖时候剩下的药材也没几颗了。

农氓不知道什么原因,也只是那样种着没有办法。

没有稳定的产量,再多的宣传也是无用功。

4.受市场经济影响,风险大,难以大规模展开。

药材这种东西不和蔬菜水果一样,有时候,特大党参一斤能卖到六十多,有时候,又只能卖到五六块钱一斤,黄芩药籽今年更是涨到了120元一斤。

我们要做这个的话主要能卖的就是药材,素有中国药都之称,光我们这个村种的药材就有十五六种。

但药材受各方面因素影响。

价格和质量总是在短期内有大波动,甚至在早晚一种药材的价格差就有十几块,所以,要让个体农户做这个的话,必须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经过这次调研活动,虽然我们小队深刻感受到了想在乡村推进“直播助农”的不易,但我们会好好总结这次调研结果,及时反馈,完成这次社会实践。

直播助农走访调研报告范文3

据统计,xx年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已经到达4338亿元,预计xx年行业总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不少直播平台和电商平台都在大力发展直播电商购物模式。

xx年疫情影响之下,多产业的“云复工”、消费者“云逛街、云购物”的热情高涨,更是助推了这种模式的演进。

在这一背景下,县紧跟电商发展脚步,大力发展互联网电商直播。

一、发展现状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