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有多难,难在哪里,受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方向何去何从,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1

2022年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及就业形势分析

近年来,中国随着环境变化等因素,2017年-2021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数量数量呈增长趋势,截止2021年中国共有普通高校2738所,比上年增加50所。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194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0.26%,高校在校生仅有11.7万人;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4.4%,在学总人数达到4183万人,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2021年教育部发布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升到60%。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突破1000万人,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现在,随着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一个社会共性问题。在疫情在国内出现反复的背景下,2022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浮出水面。2021年10月24日17:50,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为期10天的报名落下帷幕,总报名人数突破202万人,较上年增长519703万人;183万余人已通过资格审查,较上年增长439997万人,创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数新高,

从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来看,自2016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在高位上保持高增长趋势。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57万,较上年增长80万,同比增长21.22%。

从2022届高校毕业生调查来看,考研人数呈上升趋势,较上一年上升了6.57个百分点,选择企业就业的人数却呈下降趋势,这也从侧面突出了毕业生企业就业率呈下降趋势,找工作更卷更难。2022年中国1076万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急剧暴增,也将迎来最难就业季。

从2021-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占比来看,毕业生企业就业率呈下降趋势,毕业生更倾向于考研、考公、考编等来提升自己的价值。

2022届高校毕业生选择考研的人数在逐渐增多,占比为40.78%,较2021届增长6.57个百分点;选择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企业就业占比为34.21%,较2021届下降了7.21个百分点。2022届高校毕业生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占比为17.57%,较2021届增长0.73个百分点;创业占4.25%,较2021届增长0.58个百分点;出国深造占2.07%,较2021届减少0.58个百分点;其他占1.12%,较2021届减少0.03个百分点。

北上广深作为一线城市,一直成为毕业生求职的重要选择地,也是吸纳毕业生的主要城市。但近年来,随着新一线城市近年来迅速发展新兴行业逐步兴起,对人才需求量也求大大增加,也为毕业生迎来了新的选择。加上加上新一线城市针对以应届生为代表的年轻人才制定的优惠政策,购房优惠、落户、现金补贴等手段不拘一格,有效地吸引了高校毕业生的目光。从2022届中国毕业生城市青睐排名来看,北京、上海、天津依次排名第一、第二、第三,吸引力分别为9.4%、7.9%、6.31%,重庆、成都、西安、南京、武汉、深圳、广州依次挤进前十。

我国建筑、电气、机械行业发展时间长、规模大,并且所属央企、国企数量多、工作相对稳定、环境较好、薪酬待遇相对较高,所以对毕业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从2022届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行业方面来看,建筑、电气、机械行业受高校毕业生青睐行业排名前三,建筑/建材/工程行业以11.29%的简历申请量占比位列第一;电气/电力/水利行业排名第二,简历申请量占比为7.86%;机械/设备/重工位列第三,简历申请量占比为7.03%。

从2022届中国高校毕业生期望薪酬来看,高校毕业生期望薪酬区间占比最大的是7K-9K,占比为47.3%;其次是5K-7K区间,占比为24.1%;9K-11K区间占11.3%;11K以上的薪酬区间占10.4%;3K-5K的区间占3K以下的区间占0.3%。

结合各地区本科院校毕业生实际占比和2022届在本地区就业毕业生占比综合来看,长三角地区人才的吸引力较强,2022届吸引25.8%的本科院校毕业生,22.9%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其次是珠三角地区,吸引21%的本科院校毕业生,20.40%的高职院校毕业生。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中国正从总量性人口红利时代转为结构性人才红利时代,早年依靠劳动力优势和出口优势支撑的经济高速发展时代已逐渐过去,随着劳动力人数的下降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亟需以技术驱动发展,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才的发展密不可分。

2022年我国公务员考试、国家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人数均创新高,反映出2022届毕业生对于未来就业市场前景的担忧,而在疫情背景下留学渠道受到极大影响,叠加部分出国留学学生的归国潮,未来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中国高校毕业生应该分析清自身优势,制定大致目标;确定职业理想,明确职业道;多做实习实践,提升技能阅历;了解职位要求,及时调整融入;掌握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2

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刷新历史纪录,毕业生就业情况广受社会关注。智联招聘今日(26日)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仅一半毕业生选择单位就业,自由职业、慢就业比例进一步提升,选择读博的硕士生增多。2022届求职毕业生期望月薪6295元,比去年下降约6%。

智联招聘调研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中,50.4%选择单位就业,比去年下降6个百分点。而自由职业(18.6%)、慢就业(15.9%)的比例均较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这是继去年之后,连续第二年呈现单位就业比例下降,自由职业、慢就业比例上升的特征。

此外,考研热趋势下,选择在国内继续学习的比例占近一成,出国继续学习的比例为1.3%,比去年略低。

就业压力是选择毕业去向的首因

应届生选择去向时考虑的因素中,就业压力占比最高,为47.6%,其次为所学专业(36.1%)和经济形势(35.6%),院校背景、长辈意见、理想爱好等因素影响程度较低。可见,与个人因素相比,环境因素对毕业生的去向产生了更为重要的影响。

当前国内疫情反复,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承压,感受到今年求职竞争非常激烈的应届生比例为61%,比去年高6个百分点。因此更多人选择继续深造、自由职业、慢就业等方式缓解自身就业压力。

选择读博的硕士生增多,“考博热”可能正在兴起

具体看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去向,2022年,硕士研究生选择“国内继续学习”的占比11%,显著高于2021年的4.3%。一方面,国内博士人才仍较稀缺,薪资水平相对其他学历有明显优势,吸引更多硕士生考博;另一方面,可能也是硕士生暂缓就业的一个选择,“考研热”是否会逐渐渗透到“考博热”,值得关注。

中高收入家庭毕业生倾向深造,中低收入倾向自由职业、慢就业

除教育背景外,家庭收入对应届毕业生的职业规划也有影响。32%的家庭收入“中上”应届毕业生选择“国内继续学习”,占比明显高于其他收入水平家庭学子。而家庭收入“高”的应届毕业生选择“出国继续学习”的占比17.1%,明显高于其他收入水平家庭学子。中低收入家庭毕业生更倾向于自由职业和慢就业,其中,分别有21.5%、19.5%的低收入、中下收入家庭毕业生选择自由职业,占比高于其他收入水平家庭学子。分别有18%、17.6%的低收入、中下收入家庭毕业生选择慢就业,占比高于其他收入水平家庭学子。

这届毕业生很务实,主动降低就业期待

55%的毕业生因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降低期望,仅有27.2%的毕业生期望升高。65%毕业生就业期望的调整受“求职竞争情况”影响,而分别有57.1%、49.4%的毕业生受“国内经济形势”、“产业发展情况”影响。可见,对经济和就业市场面临的压力,大部分毕业生都有理性预期。

2022届求职毕业生期望月薪6295元,比去年下降约6%

2022届毕业生的平均期望月薪6295元,比去年的6711元下降约6%。其中,4000元以下期望月薪的占比12.8%,高于2021年的8.9%;6000元以上期望月薪的占比44.6%,低于2021年的50.8%。无论从平均值,还是分段薪酬来看,本届毕业生降低月薪期望值都具有普遍性,这也表明毕业生愿意降低薪资要求以适应就业市场。

求稳心态有增无减,毕业生对国企热衷度继续上升

对于偏好的就业企业类型,国企仍是毕业生首选,占比44.4%,高于2021年的42.5%。选择民营企业的占比17.4%,比2021年的19%继续下降。国企热、考公潮升温,民企热度降低,共同折射出本届毕业生在选择工作上的求稳心态加剧。此外,可能也与疫情后国企面向大学生的扩招有关。

今年更多毕业生愿意去小微企业就业

本届毕业生中,有45.1%青睐规模在500-9999人的中型企业,占比最高,并高于2021年的44%。同时,毕业生对小微企业的选择增多,2022年选择微型企业、小型企业的毕业生占比3.6%、34.4%,高于2021年的1.8%、28.7%。这正是就业压力加大下的务实选择,与期望月薪下降表现一致。这对小微企业来说,也是储备新生力量的好时机。随着政府持续纾困小微企业,度过疫情冲击后的小微企业也将收获更多年轻人才。

毕业生对IT互联网、房地产行业的热度微降

2022届毕业生期望去IT/通信/电子/互联网、房地产/建筑业行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24.1%、8.8%,比去年降低1.3个、2.1个百分点。随着去年以来互联网、房地产行业发展放缓,招聘规模增速放缓或有所收缩,毕业生也应势调整就业期望,降低了对这两个行业的选择。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