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给大家精心整理了《2023年旅游市场分析报告》,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受国内宏观政策利好的影响,2023年元旦、春节相继迎来明显回暖与好转,且向好趋势确定性不断增强。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元旦和春节数据显示:元旦假期,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42.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65.17亿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35.1%。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
元旦和春节的旅游市场迎来“开门红”,亦为整个一季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增添了信心。一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12.16亿,同比增长46.5%;国内旅游收入1.30万亿元,增长69.5%。揭开数据的“面纱”,一季度旅游市场又呈现哪些新变化和新特征?哪些区域脱颖而出?哪些城市出圈爆火?
一、2023Q1旅游市场总体情况
1.一季度国内旅游数据:实现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的“双增长”,收入同比增幅大于人次增幅
国内旅游接待人次情况: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12.16亿,比上年同期增加3.86亿,同比增长46.5%。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次9.44亿,同比增长52.0%;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次2.72亿,同比增长30.1%。
从2019年Q1-2023年Q1旅游接待人次情况比较可知:2023年Q1国内旅游总人次创2020年以来最高,但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整体恢复至2019年Q1的68.4%。
国内旅游收入情况:一季度,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1.3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53万亿元,增长69.5%。其中,城镇居民出游花费1.12万亿元,同比增长79.5%;农村居民出游花费0.18万亿元,同比增长26.1%。
对比2019年Q1至2023年Q1国内旅游收入情况:2023年Q1国内旅游收入增长明显,为疫情四年来最高,与2019年同期相比,仍有差距,恢复至2019年Q1的97.7%。
2.一季度主要客运交通数据:铁路、航运复苏势头强劲,游客远距离出行逐步回归
铁路客运市场需求回暖,流动中释放经济生机与活力:依据国家铁路局官网公开数据,一季度国家铁路共发送旅客7.89亿人,同比增长67.52%。其中3月份,国家铁路旅游发送量为2.80亿人,同比增长176.4%,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对比2019-2023年Q1数据可知:2023年Q1国家铁路客运量是2020年以来最高,但仍没有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2019年一季度国家铁路客运量达到8.53亿人,当前客运量为2019年的92.5%。
航空客运需求快速恢复,国内航线恢复优于国际航线:2023年一季度,全行业共完成旅客运输量1.29亿人次,同比增长68.9%,旅客运输规模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80%,较2022年四季度大幅提升51.0个百分点。分航线结构看,国内航线完成1.26亿人次,同比增长66.6%,规模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88.6%;完成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224.2万人次,同比增长717%,规模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12.4%。
3.一季度出境游情况:出境游市场正在稳步恢复和回暖,但仍遇国际航班运力等瓶颈问题
自文化和旅游部发文试点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先后公布两批目的地国家名单等利好政策以来,我国出境游逐步迎来回暖。
依据支付宝平台发布的一季度出境游消费景气洞察数据显示:2023年1-3月,国人的整体出境游消费力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三成,人均交易笔数比疫情前增加了20%,人均消费金额更增加了一倍;出境游覆盖70余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泰国和马来西亚5个目的地最受首批出境游客青睐。
但是,目前因国际航班运力有限、海外旅游基建设施还有待恢复、酒店及餐饮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一季度出境游市场恢复程度有限(文化和旅游部未公布相关数据),与2019年同期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二、2023年Q1省市旅游市场情况
1.部分省区Q1旅游数据
据迈点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有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公布了一季度的旅游数据情况。从与2019年同期情况相比,各省区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整体恢复情况良好,具体来说:人数恢复优于收入,如以内蒙古、山东、福建、云南等为代表,旅游人数已超2019年同期水平;旅游收入普遍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0%及以上。
一季度,海南、云南、新疆三个省区“强势开局,实力领跑”全国旅游市场,旅游人数和收入均已超过2019年同期。海南、云南为我国传统的旅游热门目的地,旅游资源独特丰富、旅游产业基础优良、旅游品牌形象已深入人心,成为疫后游客首选目的地,因而率先迎来游客潮、率先迎来旅游产业复苏。此外,一季度,海南、云南、新疆三省区的火热背后也折射出一个现象:长线旅游市场需求的回归,观光休闲游、度假游、民俗风情游等基础旅游市场依然庞大。
此外,一季度山东省文旅消费市场增长迅速,全省共实现旅游收入1558.7亿元,各市共接待游客1.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4.5%和26.2%,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5.6%和101.6%。淄博烧烤、泰山游、潍坊风筝等出圈的热门旅游项目依旧保持人气继续高涨的态势。
2.部分城市Q1旅游数据
城市层面,据不完全统计18个城市发布一季度旅游数据:毋庸置疑的是,各城市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同比2022年同期均实现“双增长”。部分城市公布有与2019年同期相比的恢复数据,南京、苏州、三亚、桂林4个城市旅游人数超2019年同期水平,且三亚市表现最为突出,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都远超2019年同期,分别为1.2倍、1.5倍。一季度,三亚旅游市场持续火热,从春节“黄金周”发展为“黄金月”“黄金季”,旅游数据指标超疫情前水平。
其他表现突出的城市还包括西安市,从春节假期至今,西安的热度未曾消减。在大唐不夜城“盛唐密盒”、大唐芙蓉园、长安十二时辰等热门文旅IP的加持下,西安一季度旅游收入达到530亿元,同比增长2.5倍;接待国内旅游者4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倍。
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借助影视剧爆火出圈的热门旅游城市——大理市、江门市,前者借势《去有风的地方》的“东风”,仅春节七天,该地共接待游客423.93万人次,同比增长219%,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1.6亿元,同比增长162%,创历史新高。而《狂飙》也带动取景地广东江门的旅游业一路狂飙。一时间,走强哥走过的路、吃一碗同款猪脚面等引领江门新一代旅游风尚,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打卡。反映在旅游数据上,一季度,江门市接待游客546.51万人次,旅游收入55.99亿元,同比增长83.93%和143.61%。
总结分析一季度各城市旅游市场表现可知:除西安、苏州、三亚、大理等传统旅游城市的“老面孔”外,以往不为人熟知的城市如江门、淄博等中小城市“出圈”,一跃成为新的网红旅游城市代表,这些现象背后映射出旅游的生活体验化、沉浸式深度游趋势更加明显,城市独特的烟火气息、本地人的好客热情等亦成为新的“旅游吸引物”,城市旅游正成为一种美好而独特的生活方式。
三、2023年Q1节假日旅游市场分析
1.元旦假期旅游市场
2023年元旦假期是防控实施“新十条”优化措施后的首个小长假,各地旅游市场回暖趋势明显,但刚刚“阳康”后的人们出行保守谨慎,恢复程度有限。从全国和各省公布的元旦旅游数据看,无论是旅游人数还是旅游收入,“悲中有喜”、整体趋势向好,表现了文旅市场的发展韧性与前景。
据携程、马蜂窝等OTA平台数据显示分析,2023年元旦小长假呈现如下特征:
出行距离:长途游复苏,跨省游甚至跨境机票预订量增长明显,假期近六成的用户选择跨省游,元旦跨境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145%;
出行方式:灵活便捷安全的自驾游依然是元旦出行受用户青睐的交通方式,选择自驾出行的游客占比达到41%;
消费人群: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率先迎来出游高峰,成为消费主力人群,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位列出行热情最高的客源城市前五;
旅游产品——“一冷一热”趋势明显,“冰雪游”和“避寒游”成为元旦假期旅游关键词,此外各地灯光秀、烟花、跨年敲钟等文化体验活动广受欢迎,“仪式感跨年”渐成旅游新风尚。
2.春节假期旅游市场
作为2019年以来首个不再就地过年的春节,2023年春节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出行需求大幅上升,旅游热情加速释放,中长线休闲度假快速回归,旅游市场强劲复苏,全国各地文旅消费市场交出了近三年最亮眼的成绩单。
据迈点研究院统计的25个省市春节旅游数据分析:
从接待游客总数来看,四川、云南、江苏位列前三,游客总数均在4000万人次以上,且四川省以绝对优势5387.59万人次荣登第一,旅游大省的地位优势明显。此外,云南、江苏两省旅游人数已超过2019年同期。而西北地区的宁夏、青海、西藏增长较为缓慢,主要是冬季这些区域严寒,为传统淡季,相应的春节旅游表现低迷。
从旅游收入情况看,云南、浙江、江苏、山东、四川位列前五。综合比较旅游人次和收入情况可知:四川省旅游人数位列第一,收入却排在第五;浙江省旅游人数排名第八,收入位列第二;相比之下,浙江省吸引的游客消费能力更胜一筹,也侧面反映了浙江省旅游产品业态的丰富度高、商业盈利模式的相对成熟等。
从人均花费看,上海、海南、青海三省区的游客人均消费排名前三,其中上海最高为1660元/人次。上海、海南人均消费表现优异,在意料之中,而青海省人均消费高达1320元/人次,却有些“意想不到”。其他人均花费超1000元以上的省份还包括浙江、黑龙江、北京、湖南4省市,表明了这些地区游客的消费潜力较高。
从各大OTA平台春节旅游数据看,同样呈现出升温,春节喜迎“开门红”,行业向好趋势确定性增强:国内外旅行订单皆迎来三年巅峰,旅游订单较虎年春节增长4倍;“团圆”是春节假期主旋律,家庭亲子出行订单量占比超过60%;出境游显示出巨大潜力,跨境机票订单同比增长4倍以上;国内各大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暴涨3.2倍等。
四、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研判
日前,2023年“五一”假期落下帷幕:传统旅游热点重现人山人海场面,新兴旅游城市异军突起;“特种兵式旅游”出圈,“进淄赶烤”式的“味蕾游”爆火;文博演艺一票难求,国风国潮热度不减……旅游业上演了“狂飙”式复苏。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两大指标首次“双超”疫情前水平,意味着我国旅游市场具有强大的发展韧性,内需市场蕴含巨大潜能。
透过假期火热的表象,我们更应该做深入的“冷思考”:“五一”假期的火爆固然振奋人心,但这只是我国假期制度下的特别现象,并不能代表平日和全年的旅游市场的整体走向;旅游人数恢复明显,但旅游消费疲软相对不足,折射反映了居民对旅游支出消费更趋理性;旅游市场需求端旺盛,但整个旅游产业链的恢复仍显不足,如何解决“假期短缺,平日过剩”问题等。
旅游行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行业市场环境的变化也越来越快速。本文将从经济、社会、政策和技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来阐述当前旅游行业市场环境的特点和趋势。
一、经济环境分析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和就业市场的贡献非常大,是很多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当前,全球经济正在出现新的调整期,各国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在积极贯彻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在中国,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人民收入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逐渐增多,而且旅游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旅游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此外,旅游业务在跨境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坚持开放合作的大方向应该是主流。
二、社会环境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和数量也越来越大。旅游市场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和变化的时期。旅游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放松、休闲、娱乐和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社会文化影响大、多元,并且也对旅游业发展方向产生影响。例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参加主题旅游项目,引领着旅游业走向多元化的方向。
三、政策环境分析
政策环境对旅游行业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政府在旅游市场的管理和引导中起了重要作用。政策的制定、宣传和执行,都可以对旅游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政府对旅游业的投资和引导,可以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扩大,给旅游业带来更多机会和冲刺。同时,政府也应该及时推出相关政策,规范旅游市场的行为,以防止市场出现无序竞争和不正当竞争。
四、技术环境分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旅游业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创新。在线旅游平台、智能旅游设备、互联网等领域的发展,为旅游业提供了新的机遇。未来,随着新科技的引入,旅游行业的市场竞争必将更加激烈,不断地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将是每个旅游企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综上所述,旅游业市场环境是一个动态和复杂的系统,受到经济、社会、政策和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在这个背景下,旅游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和环境趋势,积极创新和改进,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十分的重要,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加快旅游业发展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旅游资源丰富,既有自然形成的景观,也有历史留下的古迹,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绿色”、“红色”、“古色”、“特色”。
1、绿色。××地属山区,有“八分半山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境内森林覆盖率达86.42%,位居全省第一,是我国南方重点林业县,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面积达13660公顷。××属亚热温暖湿润气候区,气候宜人,空气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自然空气净化率达30万级,氧负离子含量达7万个/m3,素有天然“氧吧”之称。九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已纳入江西省“十一五”旅游规划赣西旅游圈重点建设项目。
2、红色。××是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红一方面军第一师部队驻扎在县城肖家祠,毛泽东由此走向井冈山,他一生中唯一一次脱险经历就在××,留下了一段“脚踏两地,四元定乾坤”的传奇经历。“秋收起义××纪念馆”被中宣部授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进入江西十大红色旅游景点名录。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又是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1990年省政府批准××为“全苏区县”,写进了中国革命史的中学历史教材。
3、古色。××有古文化遗址16处,古石器遗存点3处,古建筑13处。境内有程子源遗址、程子源窑址和月形遗址;有“××石”、“剑石”、“潘周过化”等崖刻,其中“潘周过化”崖刻落款“邓子龙书”;有远近闻名的佛教名山——大莲山,据考证分析,这些文物均为西周文化遗址。
4、特色。××是“湘鄂赣边客家县”和“全国漫画艺术之乡”。全县人口有80%以上为客家人,客家山歌和灯彩是客家文化的主要体现。××的漫画艺术被列入全国36个漫画群体之一。××还有温泉地下热水资源,水温常年达70℃,引泉沐浴,可谓“圣泉一浴,百病除而身轻爽”。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发展旅游的认识没到位。有的人认为××经济不发达,地理位置不优越,旅游业难以形成很好的气候,对旅游的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认为与己无关,漠不关心。
二是景点开发缺乏特色。××虽然旅游资源众多,但是缺乏垄断性旅游资源,旅游景点得不到有效的投入和包装,规模小、档次低,缺乏叫得响的成熟旅游名牌产品,没有把××的`乡土人情、特色文化充分挖掘出来。
三是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基础薄弱、财力有限,致使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开发不够,有旅游无效益的现象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一些主要景点没有上等级的旅游道路,大型车辆无法进入和通达,游客可入性差,旅游的整体效益无法显现出来。
四是宣传力度不大。长期以来,××丰富的旅游资源没有从整体角度包装、策划和推介,旅游品牌包装不够,宣传资料没有得到整合,对外宣传广告几乎空白,造成“养在深山人未识”的现象。
五是旅游服务水平比较低。旅游住宿设施数量少、档次低,缺乏一支专业化的旅游队伍,不能满足不同消费档次旅游者的需求。
一、2023-2028年观光旅游业市场运行趋势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2023-2028年观光旅游业市场运行动态分析
目前,随着国家相关市场调控措施的不断实施,市场上买卖双方的短期价格通胀预期都有所降低,但后期观光旅游行业的价格市场下跌空间相对有限。
从调控意图来看,为了抑制通胀预期,国家经常出台稳定物价的措施,调控效果逐渐显现。
国家监管的目的是通过稳定观光旅游业的市场情绪来控制价格上涨的速度。
在调控方面,为了稳定CPI,抑制相关企业的积极性,特别需要防止抑制观光旅游业的市场价格。
国家实施的调控措施对抑制观光旅游行业相关企业过度投机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下面给大家精心整理了《2023年旅游市场分析报告》,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受国内宏观政策利好的影响,2023年元旦、春节相继迎来明显回暖与好转,且向好趋势确定性不断增强。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元旦和春节数据显示:元旦假期,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42.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65.17亿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35.1%。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
元旦和春节的旅游市场迎来“开门红”,亦为整个一季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增添了信心。一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12.16亿,同比增长46.5%;国内旅游收入1.30万亿元,增长69.5%。揭开数据的“面纱”,一季度旅游市场又呈现哪些新变化和新特征?哪些区域脱颖而出?哪些城市出圈爆火?
一、2023Q1旅游市场总体情况
1.一季度国内旅游数据:实现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的“双增长”,收入同比增幅大于人次增幅
国内旅游接待人次情况: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12.16亿,比上年同期增加3.86亿,同比增长46.5%。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次9.44亿,同比增长52.0%;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次2.72亿,同比增长30.1%。
从2019年Q1-2023年Q1旅游接待人次情况比较可知:2023年Q1国内旅游总人次创2020年以来最高,但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整体恢复至2019年Q1的68.4%。
国内旅游收入情况:一季度,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1.3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53万亿元,增长69.5%。其中,城镇居民出游花费1.12万亿元,同比增长79.5%;农村居民出游花费0.18万亿元,同比增长26.1%。
对比2019年Q1至2023年Q1国内旅游收入情况:2023年Q1国内旅游收入增长明显,为疫情四年来最高,与2019年同期相比,仍有差距,恢复至2019年Q1的97.7%。
2.一季度主要客运交通数据:铁路、航运复苏势头强劲,游客远距离出行逐步回归
铁路客运市场需求回暖,流动中释放经济生机与活力:依据国家铁路局官网公开数据,一季度国家铁路共发送旅客7.89亿人,同比增长67.52%。其中3月份,国家铁路旅游发送量为2.80亿人,同比增长176.4%,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对比2019-2023年Q1数据可知:2023年Q1国家铁路客运量是2020年以来最高,但仍没有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2019年一季度国家铁路客运量达到8.53亿人,当前客运量为2019年的92.5%。
航空客运需求快速恢复,国内航线恢复优于国际航线:2023年一季度,全行业共完成旅客运输量1.29亿人次,同比增长68.9%,旅客运输规模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80%,较2022年四季度大幅提升51.0个百分点。分航线结构看,国内航线完成1.26亿人次,同比增长66.6%,规模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88.6%;完成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224.2万人次,同比增长717%,规模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12.4%。
3.一季度出境游情况:出境游市场正在稳步恢复和回暖,但仍遇国际航班运力等瓶颈问题
自文化和旅游部发文试点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先后公布两批目的地国家名单等利好政策以来,我国出境游逐步迎来回暖。
依据支付宝平台发布的一季度出境游消费景气洞察数据显示:2023年1-3月,国人的整体出境游消费力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三成,人均交易笔数比疫情前增加了20%,人均消费金额更增加了一倍;出境游覆盖70余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泰国和马来西亚5个目的地最受首批出境游客青睐。
但是,目前因国际航班运力有限、海外旅游基建设施还有待恢复、酒店及餐饮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一季度出境游市场恢复程度有限(文化和旅游部未公布相关数据),与2019年同期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二、2023年Q1省市旅游市场情况
1.部分省区Q1旅游数据
据迈点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有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公布了一季度的旅游数据情况。从与2019年同期情况相比,各省区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整体恢复情况良好,具体来说:人数恢复优于收入,如以内蒙古、山东、福建、云南等为代表,旅游人数已超2019年同期水平;旅游收入普遍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0%及以上。
一季度,海南、云南、新疆三个省区“强势开局,实力领跑”全国旅游市场,旅游人数和收入均已超过2019年同期。海南、云南为我国传统的旅游热门目的地,旅游资源独特丰富、旅游产业基础优良、旅游品牌形象已深入人心,成为疫后游客首选目的地,因而率先迎来游客潮、率先迎来旅游产业复苏。此外,一季度,海南、云南、新疆三省区的火热背后也折射出一个现象:长线旅游市场需求的回归,观光休闲游、度假游、民俗风情游等基础旅游市场依然庞大。
此外,一季度山东省文旅消费市场增长迅速,全省共实现旅游收入1558.7亿元,各市共接待游客1.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4.5%和26.2%,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5.6%和101.6%。淄博烧烤、泰山游、潍坊风筝等出圈的热门旅游项目依旧保持人气继续高涨的态势。
2.部分城市Q1旅游数据
城市层面,据不完全统计18个城市发布一季度旅游数据:毋庸置疑的是,各城市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同比2022年同期均实现“双增长”。部分城市公布有与2019年同期相比的恢复数据,南京、苏州、三亚、桂林4个城市旅游人数超2019年同期水平,且三亚市表现最为突出,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都远超2019年同期,分别为1.2倍、1.5倍。一季度,三亚旅游市场持续火热,从春节“黄金周”发展为“黄金月”“黄金季”,旅游数据指标超疫情前水平。
其他表现突出的城市还包括西安市,从春节假期至今,西安的热度未曾消减。在大唐不夜城“盛唐密盒”、大唐芙蓉园、长安十二时辰等热门文旅IP的加持下,西安一季度旅游收入达到530亿元,同比增长2.5倍;接待国内旅游者4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倍。
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借助影视剧爆火出圈的热门旅游城市——大理市、江门市,前者借势《去有风的地方》的“东风”,仅春节七天,该地共接待游客423.93万人次,同比增长219%,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1.6亿元,同比增长162%,创历史新高。而《狂飙》也带动取景地广东江门的旅游业一路狂飙。一时间,走强哥走过的路、吃一碗同款猪脚面等引领江门新一代旅游风尚,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打卡。反映在旅游数据上,一季度,江门市接待游客546.51万人次,旅游收入55.99亿元,同比增长83.93%和143.61%。
总结分析一季度各城市旅游市场表现可知:除西安、苏州、三亚、大理等传统旅游城市的“老面孔”外,以往不为人熟知的城市如江门、淄博等中小城市“出圈”,一跃成为新的网红旅游城市代表,这些现象背后映射出旅游的生活体验化、沉浸式深度游趋势更加明显,城市独特的烟火气息、本地人的好客热情等亦成为新的“旅游吸引物”,城市旅游正成为一种美好而独特的生活方式。
三、2023年Q1节假日旅游市场分析
1.元旦假期旅游市场
2023年元旦假期是防控实施“新十条”优化措施后的首个小长假,各地旅游市场回暖趋势明显,但刚刚“阳康”后的人们出行保守谨慎,恢复程度有限。从全国和各省公布的元旦旅游数据看,无论是旅游人数还是旅游收入,“悲中有喜”、整体趋势向好,表现了文旅市场的发展韧性与前景。
据携程、马蜂窝等OTA平台数据显示分析,2023年元旦小长假呈现如下特征:
出行距离:长途游复苏,跨省游甚至跨境机票预订量增长明显,假期近六成的用户选择跨省游,元旦跨境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145%;
出行方式:灵活便捷安全的自驾游依然是元旦出行受用户青睐的交通方式,选择自驾出行的游客占比达到41%;
消费人群: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率先迎来出游高峰,成为消费主力人群,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位列出行热情最高的客源城市前五;
旅游产品——“一冷一热”趋势明显,“冰雪游”和“避寒游”成为元旦假期旅游关键词,此外各地灯光秀、烟花、跨年敲钟等文化体验活动广受欢迎,“仪式感跨年”渐成旅游新风尚。
2.春节假期旅游市场
作为2019年以来首个不再就地过年的春节,2023年春节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出行需求大幅上升,旅游热情加速释放,中长线休闲度假快速回归,旅游市场强劲复苏,全国各地文旅消费市场交出了近三年最亮眼的成绩单。
据迈点研究院统计的25个省市春节旅游数据分析:
从接待游客总数来看,四川、云南、江苏位列前三,游客总数均在4000万人次以上,且四川省以绝对优势5387.59万人次荣登第一,旅游大省的地位优势明显。此外,云南、江苏两省旅游人数已超过2019年同期。而西北地区的宁夏、青海、西藏增长较为缓慢,主要是冬季这些区域严寒,为传统淡季,相应的春节旅游表现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