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镇长平安建设述职报告,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欢迎阅读下载。
镇长平安建设述职报告1
20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委政法委的正确指导下,我镇全面贯彻县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综治维稳和平安建设工作要点,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平安建设、“八五”普法、防范电信诈骗等重点工作,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提升“九率一度”水平,着力化解矛盾纠纷、化解信访积案,杜绝集体访、越级访和赴省进京非正常访。
一年来,全镇社会治安良好,社会大局稳定,群众满意度逐步提高,社会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现将工作开展情况述职如下:
一、履职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
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村党支部书记对本村的_工作负总责,各机关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本系统的_负总责。
继续实行领导班子成员挂村、镇干部包村、村“两委”成员包组、干部包户的“五包”工作机制,做到主动研判、主动谋划、主动作为,坚持稳定发展一起抓,党委、政府按照新时期、新挑战、新要求在年初制定了工作要点、考核办法、层层签订责任书。
夯实镇、村、组三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责任,构筑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稳定大格局。
为加强维稳和平安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强化线索摸排,化解矛盾纠纷
贯彻落实政法委明确的_“十个没有”平安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目标要求,动员各村、各单位积极参与_“十个没有”平安创建工作,每季度安排镇综治办、市场监管所、**派出所、镇应急管理所对辖区学校、单位、企业进行安全检查和知识宣传,并组织全体干部参与平安志愿活动,形成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逐步把“十个没有”平安创建工作向各行业各领域拓展。
二、存在的不足
(一)少数村和单位对平安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线索摸排方式单一,被动摸排大于主动摸排;
(三)社会治安满意度有待提升,“九率一度”仍需稳步推进。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加大宣传力度。
从多方式多途径进行平安建设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加深群众对各项政策的认识,提升对政法机关工作的认可度,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创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更深层次推进平安**创建。
(二)加强协作配合。
各村、各站所、驻镇单位之间加强联系,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联合行动,履行好各部门职责,共同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水平。
继续加大线索排查力度、增加排查次数,提高摸排效率,对重点区域和社会乱象要深挖深查、摸排汇总,及时研判处理,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支持;通过安装镇村摄像设备,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水平,进一步遏制违法犯罪,确保广大人民安全无忧,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镇长平安建设述职报告2
今年以来,我镇平安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政法委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全镇工作大局,以维护_为首要任务,全力宣传防范电信诈骗,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特殊人群管理,深化平安创建,开展正风肃纪,全镇呈现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进一步提高_站位,夯实工作责任
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和政法统战委员任责副组长,镇其他班子成员、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工作。
各村、驻镇各单位均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小组,安排专人负责具体工作。
按照市、县政法委深入推进综治平安建设创优工作的总体要求,镇党委每月召开综治平安建设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与各村、各单位层层签订《综治维稳平安建设目标责任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信访工作目标责任书》等,将责任分解到单位、到村组。
全力推进“一村一政法干警”、“法律顾问包挂重点村”、“十个没有”平安**创建,全镇上下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村、各单位负责人直接抓的良好局面。
将综治平安建设工作纳入镇对村考核“一票否决”范畴,实现了对村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管理制度化、考核规范化。
(二)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共促平安**
按照“抓首要、保稳定、创一流、促发展”的思路,贯彻落实政法委明确的_“十个没有”平安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目标要求,动员各村、各单位积极参与_“十个没有”平安创建工作,每季度汇报工作开展情况。
安排镇综治办、市场监管所、**派出所、镇应急管理所每季度对辖区学校、单位、企业进行安全检查和知识宣传,并组织全体干部参与平安志愿活动,形成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逐步把“十个没有”平安创建工作向各行业各领域拓展。
(三)严格落实信访维稳,确保和谐稳定
一是落实“领导挂村、干部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
年初与各村支部书记及综治成员单位信访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各村、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化解一批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