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些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4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xxx,男,14岁,初二3班。
父母常年在广东打工,平时无暇顾及儿子的学习与生活,自小在爷爷奶奶的宠爱下长大。
最近,我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观察交谈发现该同学突出表现为在课堂上和各种活动中,小到一次课堂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
合群困难,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不自觉的流露出自卑,在上课的时候经常趴在桌子上睡觉、看窗外。
观察分析
通过我的观察、家访、交谈,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与保护,事事迁就他,缺少严格的监督与管教,这就造成了他既胆小怕事又固执任性;为了补偿他失去的父爱母爱,每次家长回来就给他大量的零花钱,对于他提出的各种物质上的要求有求必应,但对于学习基本不提,和生活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漠不关心
对问题行为的评估和诊断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
xxx同学表现为对学习厌恶反感,经常逃学或旷课,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
在本案例中,xxx同学即使知道学习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他的未来,但是他仍然对学习表现得非常反感,或是逃课,或者是在课堂上睡觉,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
这些行为的直接结果就是学习成绩的急速下降,从他的表现中可以判断他存在着极度的厌学心理,而且在这种厌学思想的指导下,他无心向学,与同学交往出现困难,都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辅导方法
1、与家长多联系、沟通,希望他们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走出爱的误区。
我与他的爷爷奶奶多次交谈,让他们明白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而不是替他做。
并通过电话与他的父母分别进行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应当对他进行适当合理的批评与教育,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
使他们明白:钱不能弥补自己对孩子的歉意,无节制不合理地满足孩子物质上的任何要求实际上是在害孩子,会让孩子滋生好逸恶劳、铺张浪费的恶习,其实孩子在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多关心他,给他关怀,特别是他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与赞美。
这样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学习的关心,要让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伴交往的乐趣。
利用开各种时机用爱心感染他,耐心帮助他,对他的缺点进行包容,帮助他克服;对于他的任何进步我都不吝啬我的赞美。
我总是去除居高临下的态度,尽量与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和颜悦色的表情和他交谈,用语重心长的、幽默的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适时引导他。
而班上的同学也总是接纳他,理解他,更加关心爱护他,并成为他的知心朋友;然后再适当的时间选择组成个别或小组辅导形式,让他在和谐、轻松、安全的氛围中和大家交流。
把他座位调到一些性格开朗、外向的同学旁边,使其“近朱者赤”,减少自卑感。
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的一点一滴的进步,树立他在同学之间的威信,改变他总是默默无闻的处境。
经常在课间对他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等鼓励性语言。
帮助制定近期目标
共同制定计划,对他作出一些具体要求。
①要求他不论是否完成作业,都要坚持到校上课,认真听讲。
②给两个星期作为适应期。
在这两个星期里,别人一次做完的作业,允许他分两次做,但一定要做完。
③给一个星期作为过渡期。
在这个星期里,要求他跟别人一样,每次作业都要一次完成。
考虑到他基础较差,允许他当天要交的作业最迟不能超过放学前交。
④巩固期。
要求他不仅每次作业能一次完成,还要和同学们一样,按时交作业,并且准确率要有提高。
效果评估
厌学心理是一种常见于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群体中的心理问题,正因为它的涉及之广、危害之深而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积极地寻找厌学心理的干预技术与方法的过程中,应针对具体个案进行分析,找出适合问题行为人的具体方法,有所侧重地对问题行为进行干预,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这个个案中,很明显,xxx同学的厌学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环境中家长对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及其所采取的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而导致的,家庭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导致了xxx同学不良性格的形成。
因而在对xxx同学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就要特别注重家庭的作用,让家长参与咨询过程,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与心灵的互动。
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可以使xxx同学对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目的有更为客观的理解,从而调整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水平,促进其从思想上改变对学习的认识,从一个更为积极的角度看待学习过程;强化法可以对xxx同学的积极学习予以强化,从而保证其学习过程的持续性;利用认知疗法可以帮助xxx同学认清自己的性格上的缺陷,可以有助于完善其人格。
我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荣誉,使他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
同学们真诚的笑容,热情的鼓励,温暖了他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在我的表扬、同学的赞赏目光中看到了自己的自信,丢掉了自卑感,遗忘了父母离异带给他的阴影。
他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别人交往,体验交往的乐趣。
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增添信心,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
对父母的态度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理解了自己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在家会帮助做家事。
案例介绍
张某,学习成绩中下,智力较好,自尊心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很情绪化,好表现自己,。
逆反心理十分严重,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
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就会激动的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有一次在家,因外婆说他拿了她的一百元钱而埋怨他,与外婆吵了起来,还骂了外婆,事后母亲知道了又狠狠地批评了他,结果他因此而几天不理母亲,并且在家不好好做功课。
案例分析
该生的行为一方面是做事冲动,遇事缺乏理性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是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
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原因,怕别人瞧不起他,而经常像刺猬一样竖起身上的刺来保护自己。
而母亲也经常忙于工作,与孩子的沟通较少,遇事缺乏正确的处理方式。
二是小学时得了不少奖,以此很自傲,很自以为是,而且没能正确的对待这些荣誉,助长了他的骄傲气焰。
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1.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在家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
经常鼓励他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使他在学习上有个明确的目标,特别是初四。
同时也让他感受到亲人的关心,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2.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
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
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让他接受你。
张某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3.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
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树立起责任心。
学习上的进步更要及时地表扬他,使他有一种成就感的满足,同时此时也趁势指出他的不足,让他迎头赶上。
4.指导张某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聂怀江的逆反心理已逐渐消除,遇事不再盲目的顶撞,证以后不再犯。
学习比以往更认真,上课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语文成绩进步很大。
一、个案分析
李某,男,12岁,五年级学生。
学习成绩较差,平时考试几乎都是班上最后一名。
下面这些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4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xxx,男,14岁,初二3班。
父母常年在广东打工,平时无暇顾及儿子的学习与生活,自小在爷爷奶奶的宠爱下长大。
最近,我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观察交谈发现该同学突出表现为在课堂上和各种活动中,小到一次课堂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
合群困难,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不自觉的流露出自卑,在上课的时候经常趴在桌子上睡觉、看窗外。
观察分析
通过我的观察、家访、交谈,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与保护,事事迁就他,缺少严格的监督与管教,这就造成了他既胆小怕事又固执任性;为了补偿他失去的父爱母爱,每次家长回来就给他大量的零花钱,对于他提出的各种物质上的要求有求必应,但对于学习基本不提,和生活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漠不关心
对问题行为的评估和诊断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
xxx同学表现为对学习厌恶反感,经常逃学或旷课,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
在本案例中,xxx同学即使知道学习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他的未来,但是他仍然对学习表现得非常反感,或是逃课,或者是在课堂上睡觉,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
这些行为的直接结果就是学习成绩的急速下降,从他的表现中可以判断他存在着极度的厌学心理,而且在这种厌学思想的指导下,他无心向学,与同学交往出现困难,都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辅导方法
1、与家长多联系、沟通,希望他们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走出爱的误区。
我与他的爷爷奶奶多次交谈,让他们明白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而不是替他做。
并通过电话与他的父母分别进行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应当对他进行适当合理的批评与教育,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
使他们明白:钱不能弥补自己对孩子的歉意,无节制不合理地满足孩子物质上的任何要求实际上是在害孩子,会让孩子滋生好逸恶劳、铺张浪费的恶习,其实孩子在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多关心他,给他关怀,特别是他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与赞美。
这样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学习的关心,要让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伴交往的乐趣。
利用开各种时机用爱心感染他,耐心帮助他,对他的缺点进行包容,帮助他克服;对于他的任何进步我都不吝啬我的赞美。
我总是去除居高临下的态度,尽量与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和颜悦色的表情和他交谈,用语重心长的、幽默的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适时引导他。
而班上的同学也总是接纳他,理解他,更加关心爱护他,并成为他的知心朋友;然后再适当的时间选择组成个别或小组辅导形式,让他在和谐、轻松、安全的氛围中和大家交流。
把他座位调到一些性格开朗、外向的同学旁边,使其“近朱者赤”,减少自卑感。
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的一点一滴的进步,树立他在同学之间的威信,改变他总是默默无闻的处境。
经常在课间对他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等鼓励性语言。
帮助制定近期目标
共同制定计划,对他作出一些具体要求。
①要求他不论是否完成作业,都要坚持到校上课,认真听讲。
②给两个星期作为适应期。
在这两个星期里,别人一次做完的作业,允许他分两次做,但一定要做完。
③给一个星期作为过渡期。
在这个星期里,要求他跟别人一样,每次作业都要一次完成。
考虑到他基础较差,允许他当天要交的作业最迟不能超过放学前交。
④巩固期。
要求他不仅每次作业能一次完成,还要和同学们一样,按时交作业,并且准确率要有提高。
效果评估
厌学心理是一种常见于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群体中的心理问题,正因为它的涉及之广、危害之深而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积极地寻找厌学心理的干预技术与方法的过程中,应针对具体个案进行分析,找出适合问题行为人的具体方法,有所侧重地对问题行为进行干预,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这个个案中,很明显,xxx同学的厌学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环境中家长对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及其所采取的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而导致的,家庭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导致了xxx同学不良性格的形成。
因而在对xxx同学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就要特别注重家庭的作用,让家长参与咨询过程,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与心灵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