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2022年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2022年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报告1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__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
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__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__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__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__年与20__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__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__年年增加50万人。
然而,20__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__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
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08 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__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__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
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__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__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__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__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
其中,20__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__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__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
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__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__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20__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20__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__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
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20__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__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
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
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20__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__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
预测结果是:20__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__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
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__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__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
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__-20__)》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
其中,医药生物工程在疫情背景下就业形势较好。
而大学生在网络游戏、交通运输、电力电器等行业的就业景气度较低,竞争激烈。
从大学生就业行业形势来看,大学生就业市场行业结构矛盾较为明显。
从职业来看,高校毕业生在房地产开发/经纪/中介、销售业务、教育培训等职业的就业前景较好,表明在这些职业中存在人才短缺的现象。
在就业景气度较差的行业中,主要是管理/项目协调、硬件开发、公关/媒介等。
同时,由于财务/审计/税务、律师/法务等职业的大学毕业生较多,但受到疫情影响,企业招聘需求下降,导致这些职业的竞争较为激烈。
一线城市就业竞争激烈
2022年第一季度,新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高效毕业生招聘需求人数减少,但同时求职人数在增加,而一线城市的招聘和需求都有所减少,且求职申请人数求职降幅小于招聘需求人数。
从具体城市来看,2022年第一季度,大庆、咸阳、洛阳等中部和东北三线城市,以及沿海地区的二三线城市,大学生就业形势较好。
北京、上海、成都等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就业竞争较为激烈。
从就业方向来看,从总体来看,单位就业为毕业生主要去向。
其中,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最高,为75.8%;其次,为自由职业和国内/外升学,所占比例分别为7.7%和7.5%;而选择创业或其他的毕业生比例最低,仅占2.8%;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
“拟考研”、“拟出国及“暂不就业”等形式的慢就业,比例为6.2%。
分学历来看,不同学历的学生就业去向有所差异。
硕士生主要选择单位就业,这一比例接近90%;本科生更倾向于国内/外升学,尤其对于双一流院校的学生而言,选择升学深造的比例更高;而大专生在自由职业、慢就业、创业或其他等就业去向的占比要高于其他群体。
2022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都说2022大学生就业形势难,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压力日趋增加。
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仅有114万人,而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已达660万人,并在此后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
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95万人。
数据显示光202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共计820万人,与2022年相比增长了160万人,简直是创历史新高了。
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
就业创业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就业难上加难。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一个国家实体经济走势的信号灯。
人社部网站刊文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年均超过800万人,再加上500万左右的中职生,青年就业规模将继续扩大。
我国每年新成长劳动力中高校毕业生超过一半,农民工群体中80、90后新生代已占据主体。
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人数连年实现双增长,年底总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2022—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续6年保持1300万人以上,2022年末全国就业人员总量达7.76亿人,失业率保持低位运行。
二是就业结构持续优化。
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从2022年的31.4:30.1:38.5,调整为2022年的26.1:27.6:46.3,“倒金字塔型”就业结构形成。
三是城乡就业格局发生历史性转变。
2022年城镇就业人员比重首次超过乡村,2022年占比达56.0%,比2022年提高7.6个百分点。
四是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
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人数连年实现双增长,年底总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年均帮扶超过550万失业人员再就业,超过170万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截至2022年11月底,累计帮扶1192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121万因去产能下岗的职工得到妥善安置。
五是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劳动者就业渠道更加多元,工资收入稳步提高。
企业用工日益规范,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2022年,就业延续总体平稳的态势。
预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均处于预期控制目标之内。
大学生怎样对自身进行定位
有部分同学对自身定位过高,“小公司不愿去,大公司不好进”,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率。
大学生理论能力强而实践能力差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果能戒傲戒躁脚踏实地的从零做起,慢慢积累工作经验充实自己,凭着自身理论知识的优势很快便能跻身于部门骨干。
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就业项目有“预征入伍”、“部队士官招聘”、“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等。
另外,国家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大形势,我们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准商机,挥一技之长,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022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开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
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年底,将有1_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年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到达559万人,比__年年增加50万人。
然而,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年毕业的6_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
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拟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__年的就业率比照分析:
年就业蓝皮书指出,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
统计研究数据说明,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__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届2_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_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__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_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_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
其中,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_.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到达约434万人。
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_.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_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_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
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令人为难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_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_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到达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
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
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_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效劳指导中心,对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
预测结果是:年我国总劳动力充裕,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