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2023乳业发展分析报告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2023乳业发展分析报告范文1

近十几年来,我国乳制品工业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技术装备先进、产品品种比较齐全、初具规模的现代化食品制造业。

近几年,我国的乳品行业可谓经历了非同寻常的时期。

在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也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行业之一。

纵观中国乳品行业,可以用“振奋”、“欣慰”和“深思”三个词汇来描述其现状,即:日趋庞大的市场规模令人振奋,日趋成熟的竞争态势令人欣慰,但是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令人深思。

2008年9月以来,三鹿婴幼儿奶粉被查出受三聚氰胺污染,部分液态奶、含乳产品等不断被检出三聚氰胺超标。

“三聚氰胺事件”使整个行业的信誉遭受严重危机,国内市场急剧下滑,消费者信心受挫,几乎所有企业都陷入了极端困难之中。

危机当前,国家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整顿乳业的重大举措,促使我国乳业恢复超过预期。

一、乳制品行业的特征分析:

1.行业技术特征:

(1)乳业技术的专有性不强,从世界范围看,其技术、工艺、设备的开发和生产都已相当成熟,各国在加工技术和成本上差异不大。

(2)行业技术和资金壁垒较低,生产要素易于获得,进出市场比较容易。

2.行业经济特征

(1)乳业生产受自然资源制约程度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产品大多鲜活易腐,不耐储藏,消费半径小,需有冷链支持。

(2)行业产品具有同质性,价格竞争和品牌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

二、奶类生产情况分析:

从我国奶业生产的大形势来看比较良好,奶牛存栏数和奶类产量保持较快发展,但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牛奶市场在恶性竞争中利润在直线下滑,部分奶农出现“不堪重负”的情况,这对我国乳品市场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但据全国畜牧总站监测点的监测和各企业的报表来看,全国奶牛存栏数、奶类产量在保持着增长,但是从几个奶业大省黑龙江省、内蒙古、陕西、青海的奶类产量和牛奶产量增幅均在回落了,部分地区出现了下降。

三、奶类的消费情况分析:

具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1-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9%,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5%,其中城市价格上涨6.2%,农村价格上涨7.2%;食品价格上涨18.2%,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8.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

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1.2%,而另一份资料显示,在20多个省区城镇居民的乳品消费都在增长,部分省区的增长高达33%,但是也10多个乳品消费下降的省区,降幅均在13%以下。

与去年同期相比,鲜乳品消费出现增长的省份有所增多,去年同期鲜乳品消费量上升的省份仅有19个,今年则达到了23个。

增幅较大的主要是过去消费量较少的省区,鲜乳品消费最高的北京人均月消费同比减少,减少的市场还有甘肃青海、上海、天津,在奶粉价格上调的情况下也没有给鲜乳品带来多大的空间。

奶粉消费量在主要在南方的省区,西藏区以人均每月消费0.32公斤排在首位,其次为湖南、安徽、湖北、海南,广东、四川的消费量也达到0.1公斤。

与去往年相比,奶粉消费量在下滑的省份明显增多,而且降幅比较大。

降幅超过10%的省份有16个。

酸奶在各企业纷纷狂攻的情况下增长很明显,每个省份都以不同幅度的出现了增长,其中增长幅度超过10%的达到22个。

个别省份的增幅达到57%,从人均月消费量来看,北京以0.89公斤排在首位,其次为河北、安徽、分别为0.62公斤、0.59公斤,陕西、上海等7省区的消费量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四、消费者及市场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的膳食结构得到普遍改善,对乳制品的消费量呈明显上升趋势。

但由于我国农村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习惯于传统食品等原因,目前除牧区自产自销以外,奶制品消费主要集中于大城市城镇居民。

所以我国目前乳制品消费呈现如下特点:

a.人均奶制品消费量很低。

全国人均消费奶类13.5千克,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达到24.8千克,农村居民人均消费2千克。

b.农村居民的奶制品消费趋势呈现绝对量较低,而增长速度较快。

考虑到中国农村的巨大人口数量,只要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未来的消费潜力很大。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乳制品的消费群体逐年扩大。

人们已将乳制品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营养食品。

过去由于人们收入较低,以及消费习惯的原因,乳制品被人们作为一种营养品,仅供一些特殊的人群使用,如婴儿、病人、体弱者。

婴儿奶粉分高中低档,婴幼儿奶粉市场早就经历过价格战和行业洗牌,目前的竞争格局比较明朗。

高端奶粉主要由外资品牌垄断,成为市场集中度极高的品类,美赞臣、多美滋、雀巢和雅培是份额比较大的品牌;中低档婴幼儿奶粉主要由伊利、雅士利等国内企业占领。

成人奶粉,由于市场容量越来越小,目前做这块市场的品牌也越来越少,主要由伊利和雀巢两大品牌占领这块市场,其中,伊利以价格低廉、铺货广泛的优势,其销量略胜一筹。

d.奶酪

中国的奶酪市场现在处于萌芽状态,市场总体规模大约在8000吨左右,国内的产量仅为2000吨左右,其余的全部靠进口。

在有限的市场规模里,保健然占据领导地位,占整个品类的60%以上的份额,然后是光明、伊利、卡夫等品牌在做。

其中:光明奶酪是不能小看的品牌,在这个狭小的品类里它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在一些城市,甚至其销量逼近或赶超保健然,成为这个品类的销量第二的品牌。

3、销售渠道现状及变化

传统的销售渠道,通常分为批发渠道和零售渠道。

不过,近几年,一些新兴渠道的诞生对“销售渠道”的定义注入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a.零售业态

乳品行业属于快速消费品,销售渠道必须依赖零售渠道,即:便利店、连锁超市以及大卖场。

液体奶,酸奶和奶酪,依托连锁超市和便利店较为普遍,尤其是液体奶对便利店的利用较为普遍。

而酸奶和奶酪由于必须依托冷链的支持,只能在有冷链的零售商店销售,普通的便利店基本上没有铺货。

与它们三大品类有本质区别的品类就是奶粉。

目前越来越集中在大卖场和大型连锁超市,而在便利店基本上不怎么见奶粉销售,甚至有些连锁超市的奶粉销售也逐步下滑,超市里的货架空间也越来越缩小。

这就说明,奶粉越来越失去快速消费品的特点,从渠道驱动完全转向消费者驱动。

不过,对婴幼儿奶粉而言,还有两个渠道的发展也是值得关注的,那就是我们所指的新兴渠道,即:一个是婴幼儿用品专卖店,一个是网络销售。

这两个渠道目前的绝对成交额虽然不是很大,但增长率却高得惊人,尤其网络销售的增长率基本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增长。

b.渠道促销

谈及渠道现状,不得不谈渠道促销。

因为,现在的零售渠道不仅仅是摆放商品的场所,而更多是争夺消费者的场所。

因此,渠道促销也成为重要的渠道策略之一。

对乳品行业而言,渠道促销仍然主要集中在现代化通路里的面向消费者的促销。

乳品行业渠道促销有着明显的季节特点,跟着它的淡旺季走。

而且,淡旺季的促销活动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销售旺季时,除了婴幼儿奶粉以外,几乎所有品类会优先采用“特价”促销手段,尤其是液体奶和酸奶,“特价”几乎成为它们的家常饭。

不过,相比之下,高端产品,比如高端牛奶,奶酪等产品,采用“特价”的频率相对低,更愿意采用“捆绑”和“礼品赠送”的方式。

更值得一提的是,高端产品,尤其高端牛奶,基本脱离常规陈列区,以堆头为主要陈列方式,而且常常出现“导购员推介”的促销形式。

目前最常见的相对较特殊的婴幼儿奶粉促销活动是“礼品赠送”和“会员销售”,必要时还会有些“派发知识手册”和“导购员推介”等形式。

在消费淡季,渠道促销就会普遍收敛,相比之下,液体奶和酸奶的促销活动会继续,其它品类的促销活动会出现暂停或力度微弱的态势。

淡季促销,虽然继采用“特价”和“捆绑”为主要促销形式,但与旺季最大的不同是,“导购员推介”明显减少,个别品牌虽然在做,也只是集中在大卖场等特殊场所。

4.乳品行业所面临的问题

a.消费者信心问题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无疑是对中国消费者的信息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而且,事实证明,到现在为止,这个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后来又多处再现三聚氰胺奶粉,加上圣元“性早熟”风波,再一次严重影响了国内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消费信心。

即便官方明确表示“性早熟”事件与圣元奶粉无关,但消费者的信心却没有因此而快速恢复,对整个国产奶粉的发展前景,乃至对整个乳品行业造成不利影响,给外资奶粉,甚至给原材料进口再一次提供抢占市场和扩大份额的机会。

因此,中国乳品行业目前所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如何恢复消费者的信心。

这不仅要靠企业本身,更要靠国家监管力度,甚至还要靠漫长的时光流逝以及新亮点的不断涌现。

从2010年1-7月份的相关数据看,各大品类的消费量确实呈现出复苏的态势,即便个别品类仍然下滑,总体上还是向好的方向发展。

国家权威机构对中国经济的二次探底做出相关的预测,很有可能这种探底再一次到来,但对于乳品行业来看,就在2009年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也没有看到过于明显的萧条,由此可以判断,如果在2011年没有什么大事件再次席卷这个行业,那么到2012年时,加上消费者的“忘记”本性,乳品消费会从“复苏”进入“持续增长”的轨道。

b.常温奶继续唱主角。

在一个行业里,如果一个品类占据70%以上的份额,这个行业的格局就基本上会定型,在短时间内很难发生改变。

这就意味着,占据乳品行业80%以上份额的常温奶继续唱它的“主角”戏,至少在未来3年之内,这个格局不会被颠覆。

c.高端产品更加茁壮成长。

消费者心智中有一种固有的认知,那就是“一分钱一分货”,“贵就是好”。

因此,在频频发生的乳品安全事故的背景下,高端产品在乳品行业更加茁壮成长,成为未来消费的主流。

因此,在这个成本压力日趋加大的未来,我们完全有理由判断,乳品行业将会出现更多高端、高附加值的产品,甚至会出现“极品”、“奢侈”级别的产品。

d.新品类的创导者增多。

近几年,伊利、蒙牛、光明为代表的奶业巨头们,开发了不少新品类,诸如:低乳糖奶、果粒乳饮料、活菌乳等等。

未来三年,这种新品类的研发还会继续升温,有头脑的企业将会在新产品的开发上进行革命性突破,推动新品类的繁荣昌盛。

不过,新品类的诞生环节是相当艰难的,不是脱口而出的,而且潜藏着一定的赌博性质。

因此,在未来,新品类的失败率也会直线上升,很多企业因为缺乏科学的战略和专业的研究,所开发的产品“胎死腹中”的现象将随处可见。

e.盲目投资涌向高利润产品。

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保持魅力的东西就是“利益”。

在利益面前,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会为之动心,企业更不例外。

通过消费者需求的演变,通过行业巨头们的辛勤探索,中国乳业出现了高端产品蓬勃发展的局面。

然而,由于利益的引力和驱动,这个局面不会得到安宁,很快被那些“见利忘我”的投资者搅局。

2、具体趋势:

a.液体奶:仍然按照常温和低温来区分。

常温奶的高端化、功能化,现在已经很明显,将会继续保持这个路线发展下去。

如果要提一些亮点趋势,笔者认为,儿童奶是个亮点。

2009年,中国儿童奶的销量翻了一番,今年的势头更加强劲。

尤其,高端儿童奶,将来成为常温奶里新的增长点。

低温奶领域,巴氏奶在光明、三元以及其它地方品牌的推动下,会有一定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低温奶高端化、低温奶功能化才是未来三年的更大趋势。

另外,常温的乳饮料以及低温乳饮料也会得到一定的发展,其中:常温乳饮料可能进一步分化,在愉悦特征上进一步得到强化。

b.酸奶:对酸奶而言,“一个功能”、“一个群体”将成为热点,即:促进消化与肠道健康的益生菌以及围绕青少年群体的产品开发。

而且,在未来,这两个交叉发展的情况也会频频出现,广大青少年朋友们有得“好看的节目”和“好吃的酸奶”。

从竞争态势上看,酸奶必将会迎来一场恶性竞争,而且这种竞争既不像常温奶,也不像奶粉,会在概念、价格和渠道渗透之间混战多年,新品类和老品类的更新换代加剧,企业将为此付出巨大代价,最终可能有品牌、有实力的企业能够真正生存下来,而其余品牌可能遭遇“以自己的牺牲成就别人的成功”之惨烈命运。

c.奶粉:奶粉是个充满“悬念”的品类。

一方面,丑闻不断;另一方面,利益惊人。

将来一定成为竞争最热烈、最残酷的品类。

从市场走势上看,预计在未来三年,中国的婴幼儿奶粉的市场规模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婴幼儿奶粉消费的第二大国。

这就意味着,一个庞大的市场正在开怀迎接更多的企业来投资奶粉。

因此在未来,高端奶粉仍然是焦点品类,“洋品牌”与“本土品牌”之间的较量、“洋品牌”与“洋代工”之间的PK将会愈演愈烈。

而且,奶粉市场的竞争,不会像酸奶那样,玩弄那么多概念、价格或渠道的渗透,而是真正的功能强化和情感渗透的竞争。

如果说,酸奶的未来竞争仍然停留在渠道驱动,那么奶粉将彻底进入消费者驱动,体验营销将在奶粉领域大发神威。

d.奶酪:在一个绝对长远的时间范围,奶酪的发展前景美好。

然而,在未来3年之内,奶酪却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2023乳业发展分析报告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2023乳业发展分析报告范文1

近十几年来,我国乳制品工业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技术装备先进、产品品种比较齐全、初具规模的现代化食品制造业。

近几年,我国的乳品行业可谓经历了非同寻常的时期。

在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也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行业之一。

纵观中国乳品行业,可以用“振奋”、“欣慰”和“深思”三个词汇来描述其现状,即:日趋庞大的市场规模令人振奋,日趋成熟的竞争态势令人欣慰,但是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令人深思。

2008年9月以来,三鹿婴幼儿奶粉被查出受三聚氰胺污染,部分液态奶、含乳产品等不断被检出三聚氰胺超标。

“三聚氰胺事件”使整个行业的信誉遭受严重危机,国内市场急剧下滑,消费者信心受挫,几乎所有企业都陷入了极端困难之中。

危机当前,国家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整顿乳业的重大举措,促使我国乳业恢复超过预期。

一、乳制品行业的特征分析:

1.行业技术特征:

(1)乳业技术的专有性不强,从世界范围看,其技术、工艺、设备的开发和生产都已相当成熟,各国在加工技术和成本上差异不大。

(2)行业技术和资金壁垒较低,生产要素易于获得,进出市场比较容易。

2.行业经济特征

(1)乳业生产受自然资源制约程度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产品大多鲜活易腐,不耐储藏,消费半径小,需有冷链支持。

(2)行业产品具有同质性,价格竞争和品牌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

二、奶类生产情况分析:

从我国奶业生产的大形势来看比较良好,奶牛存栏数和奶类产量保持较快发展,但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牛奶市场在恶性竞争中利润在直线下滑,部分奶农出现“不堪重负”的情况,这对我国乳品市场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但据全国畜牧总站监测点的监测和各企业的报表来看,全国奶牛存栏数、奶类产量在保持着增长,但是从几个奶业大省黑龙江省、内蒙古、陕西、青海的奶类产量和牛奶产量增幅均在回落了,部分地区出现了下降。

三、奶类的消费情况分析:

具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1-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9%,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5%,其中城市价格上涨6.2%,农村价格上涨7.2%;食品价格上涨18.2%,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8.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

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1.2%,而另一份资料显示,在20多个省区城镇居民的乳品消费都在增长,部分省区的增长高达33%,但是也10多个乳品消费下降的省区,降幅均在13%以下。

与去年同期相比,鲜乳品消费出现增长的省份有所增多,去年同期鲜乳品消费量上升的省份仅有19个,今年则达到了23个。

增幅较大的主要是过去消费量较少的省区,鲜乳品消费最高的北京人均月消费同比减少,减少的市场还有甘肃青海、上海、天津,在奶粉价格上调的情况下也没有给鲜乳品带来多大的空间。

奶粉消费量在主要在南方的省区,西藏区以人均每月消费0.32公斤排在首位,其次为湖南、安徽、湖北、海南,广东、四川的消费量也达到0.1公斤。

与去往年相比,奶粉消费量在下滑的省份明显增多,而且降幅比较大。

降幅超过10%的省份有16个。

酸奶在各企业纷纷狂攻的情况下增长很明显,每个省份都以不同幅度的出现了增长,其中增长幅度超过10%的达到22个。

个别省份的增幅达到57%,从人均月消费量来看,北京以0.89公斤排在首位,其次为河北、安徽、分别为0.62公斤、0.59公斤,陕西、上海等7省区的消费量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四、消费者及市场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的膳食结构得到普遍改善,对乳制品的消费量呈明显上升趋势。

但由于我国农村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习惯于传统食品等原因,目前除牧区自产自销以外,奶制品消费主要集中于大城市城镇居民。

所以我国目前乳制品消费呈现如下特点:

a.人均奶制品消费量很低。

全国人均消费奶类13.5千克,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达到24.8千克,农村居民人均消费2千克。

b.农村居民的奶制品消费趋势呈现绝对量较低,而增长速度较快。

考虑到中国农村的巨大人口数量,只要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未来的消费潜力很大。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乳制品的消费群体逐年扩大。

人们已将乳制品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营养食品。

过去由于人们收入较低,以及消费习惯的原因,乳制品被人们作为一种营养品,仅供一些特殊的人群使用,如婴儿、病人、体弱者。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