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地的疫情形势比较严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隔离点阳性房间终末消毒流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隔离点阳性房间终末消毒流程1

设立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是疫情发生期间对密切接触者及其他需要进行隔离观察人员进行集中医学观察的临时性措施。

国家及省、市卫健部门对集中医学观察点的消毒方式方法有明确规范。

01

被隔离人员应该怎么做?

在观察期间不允许与其他观察对象接触。

咳嗽、吐痰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或采用肘护,事后立即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专用垃圾桶,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垃圾至完全湿润,然后扎住塑料袋口,定时将垃圾投放到门外侧走廊的托盘上。

隔离期间居住的房间由隔离人员自行消毒,每天2次。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桌椅、电话机、床头柜、厕所门把手、水龙头等手经常接触的部位,半小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地面;便池及周边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在监测过程中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及时告知工作人员。

02

隔离点工作人员应该怎样做?

隔离区域走廊。走廊每日消毒3次,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按100-300ml/m3的量进行喷洒消毒。

隔离区域空气。应以自然通风为主,如无法自然通风,应进行机械通风。

隔离点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在进入污染区应根据规范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工作后注意洗手和消毒。保洁或消毒人员在配制消毒液时,应穿戴医用外科口罩、乳胶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工作服等。

半污染区(工作人员脱卸防护区)。使用紫外线灯对半污染区空气进行消毒,也可使用50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超低容量喷雾消毒。

医疗废物暂存点。在医疗废物清理前,使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对医疗废物外表面进行喷洒消毒;在医疗废物清理后,再次使用常2000mg/L含氯消毒剂对存放场所进行消毒。

化粪池。污水在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投加含氯消毒剂,池内投加含氯消毒剂(初次投加,有效氯40mg/L以上),并确保消毒1.5小时后,总余氯量达6.5mg/L-10mg/L。消毒后污水应当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如无独立化粪池,则在坐便器内,用有效氯2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按粪、药比例l:2浸泡消毒2小时,消毒处理后再排放。

工作人员生活区。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按100-300ml/m3的量进行喷洒消毒;对门把手、电梯按钮等不耐腐蚀的问题表面,使用含醇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手消毒。选用速干手消毒剂,或直接用75%乙醇进行擦拭消毒;醇类过敏者,可选择季铵盐类等有效的非醇类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3%过氧化氢消毒剂、0.5%碘伏或0.05%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或浸泡双手,并适当延长消毒作用时间。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先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按上述方法消毒。

03

隔离点的终末消毒

隔离点出现阳性病例后,须对阳性病例房间、经过的通道进行终末消毒,具体消毒工作应在疾控部门指导下由专业人员负责实施。

消毒可按照《关于印发江苏省“外防输入”重点场所消毒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苏疫指综发〔2022〕134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现场消毒评价标准》(WS/T774-2021)进行消毒过程及消毒效果评价。消毒时做好质量控制确保消毒合格。

隔离点阳性房间终末消毒流程2

一、消毒对象

包括房间地面、墙壁、桌、椅等家具台面;各种开关、门把手;餐(饮)具、被褥、遥控器等房间内所有用品;卫生间包括厕所等。

二、消毒人员

由酒店保洁消毒人员()负责具体的消毒工作。

三、消毒监督人员

由酒店医疗组()负责对消毒液的配比、具体消毒工作进行督导。

四、消毒技术指导

由区疾控中心消毒组(24小时值班电话:xxxxx)负责技术指导工作。

五、消毒方法

1、室内空气消毒

开窗通风30分钟以上,以自然通风为主,有条件的可采用排风扇等机械通风措施,也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条件下可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

无法通风的空间受到污染后,应重点进行空气消毒,除上述消毒方式外,也可使用过氧化氢借助器械雾化或汽化进行空间消毒,按照厂家说明书执行。

2、地面墙壁门窗消毒

消毒时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依次进行喷雾消毒。

喷雾消毒可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或50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喷洒喷湿即可。擦拭消毒时,用抹布或拖布沾取上述消毒液后进行擦拭。

17.离开病家前,嘱让病家在达到消毒作用时间后开窗通风,用清水擦拭打扫。

四、消毒人员应遵守下列注意事项。

1.出发前,要检查应携带的消毒工具是否齐全无故障,消毒剂是否足够。

2.应主动取得病家合作和相关人员的配合。在用化学法消毒时应尽量选择对相应致病微生物杀灭作用良好,对人、畜安全,对物品损害轻微,对环境影响小的消毒剂。

3.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个人防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消毒制度,以防受到感染。

4.消毒过程中,不得随便走出消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内。

5.消毒应有条不紊,突出重点。凡应消毒的物品,不得遗漏。严格区分已消毒和未消毒的物品,勿使已消毒的物品被再次污染。

6.携回的污染衣物应立即分类作最终消毒。

7.清点所消耗的药品器材,加以整修、补充。

8.填好的消毒记录应及时上报。

隔离点阳性房间终末消毒流程4

为做好新冠疫情期间重点场所(区域)消毒工作,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居住场所,集中隔离点阳性病例房间需做好终末消毒处置工作,及时消灭环境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病毒,实现“人-物-环境”同防,有助于遏制疫情蔓延状态。

应基层消毒工作人员和广大业内人士强烈要求,结合九版《新冠肺炎疫情疫源地消毒技术指南》,修订了《阳性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活动场所终末消毒要点》,旨在为基层消毒人员解疑答惑,指导科学规范地开展终末消毒,确保消毒工作落实到位,助力疫情防控,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消毒原则

科学精准开展消毒

1.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判定的风险点位确定现场消毒的范围和对象。对其居住、活动及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场所应进行消毒,确保消毒后的场所及其中的各种物品不再有病原体的存在。

2.消毒处置“安全有效”是前提,尽可能选择对环境和物品影响小的消毒方法。例如,可选择季铵盐对不耐腐蚀的物品进行消毒,也可以选择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机等其他安全有效的物理消毒方法和无害化处理方法。

终末消毒要点

消毒前准备

接到消毒任务后提前进行现场信息收集,提前了解消毒地点、消毒对象,消毒面积等信息,在出发前检查所需消毒工具、消毒药械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一)消毒工具:背负式喷雾器、超低容量喷雾器或气溶胶喷雾器、配药桶(10L)、刻度量杯(筒)、工具箱、紫外线消毒车等其他经验证安全有效的消毒工具。

(二)防护用品:工作服、防护服、防护眼镜/面屏、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一次性帽子、一次性医用手套、外科手套、长筒胶靴、医废垃圾袋、装工作衣的专用消毒袋等。

(三)消毒药品:

①空气消毒剂(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

②物体表面消毒剂(含氯泡腾片、漂白粉、漂粉精等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过氧乙酸、季铵盐类);

③手消毒剂(75%酒精或复配消毒剂);

④消毒湿巾(含氯、75%酒精、季铵盐)。

信息核对

消毒人员到达疫点后,首先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向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并将消毒时间、消毒范围、消毒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详细情况告知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或其家属),划定消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再实施消毒作业。

最好能由社区工作人员或公安民警提前做好协调沟通工作,确保配合消毒工作顺利开展。

穿戴二级防护

对脱掉的外衣应放在自带的消毒专用袋(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穿工作衣、一次性帽子、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外科手套、医用防护口罩(N95)、胶靴(或鞋套),戴防护眼镜/面屏。

进入污染区前要提前穿戴好防护装备,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穿戴完毕后相互检查防护用品是否完好。

确定消毒范围和对象

入户前应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或其家属)充分沟通,了解家中环境和物品的具体情况,了解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家中的活动轨迹,接触过的物品、家具,吐泻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等。根据环境风险和物品特性开展评估,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仔细询问,确保活动轨迹和接触物品无遗漏,并及时作好记录,根据消毒对象及污染程度选择适合的消毒剂种类和消毒方法。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