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师德主题演讲比赛活动方案,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师德主题演讲比赛活动方案1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塑造良好的青年教师形象,激发青年教师的热情和潜力,进一步增强我校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弘扬为师为学的师德风范,我校决定举办以“讲师德、讲奉献、树形象”为主题的青年教师演讲比赛。

二、承办部门:

三比赛时间:20年__月__日下午

四、比赛地点:二楼多功能厅

五、参赛对象

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共9人:__、__、__、__、__、__、__、__、__

六、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__月__--__日)

2、__月__日前各参赛教师将演讲稿(含电子稿)交教务处;

3、__月__日下午3点,各参赛教师到教务处抽签,确定比赛顺序;

4、__月__日下午,在多功能厅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进行青年教师师德比赛。

七、演讲评分规则

(一)评分方法

比赛采取十分制,最多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为体现公平性,评委现场打草稿分,待全部选手演讲完毕后才将总分誊正后交评分员。

评分员去掉评委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以平均分作为最后成绩。

(二)评分标准

1、演讲内容(3分)

要求:主题鲜明、深刻,内容充实具体、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结构精巧,富有启发性。

演讲时间5分钟内。

2、语言表达(2分)

要求:普通话标准、发音清晰、表达流畅,语言贴切、生动。

3、表情仪态(2分)

要求:感情充沛,精神饱满,服饰整洁、朴素,仪态端庄、自然大方。

4、演讲效果(3分)

要求:听众反应好,具有感染力,产生良好的影响。

八、奖项设置:

比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鼓励奖3名。

九、比赛评委:

校教务处要求每位青年教师精心准备,确保活动质量。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积极展现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风范,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师德水平。

评分标准

1、演讲内容(3分)

要求:主题鲜明、深刻,内容充实具体、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结构精巧,富有启发性。

演讲时间5分钟内。

2、语言表达(2分)

要求:普通话标准、发音清晰、表达流畅,语言贴切、生动。

通过评委现场打分亮分,对参赛选手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

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

荣获一等奖的给本年级部加2分,二等奖给本年级部加1.5分,三等奖给本年级部加1分。

本人也加相应的分数。

九、评委

师德主题演讲比赛活动方案3

一、指导思想:

为充分展示青年教师师表形象,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师德水平,促进青年教师素质全面发展,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树立教育良好形象,充分体现积极响应教育局团委的工作要求,经研究,决定在我校青年教师中开展"青春献教育,爱心铸年华"主题演讲比赛。

二、活动时间:

11月22日(周三下午第三节课)

三、活动地点:

阶梯教室

四、参赛对象:

三十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工代表(各年级组推荐一名参赛选手)

五、参赛主题:

围绕推进青年师表工程,提高青年教师师德修养,展示青年教师师表形象;演讲题目自拟。

六、活动要求:

1、各参赛选手利用国庆假日认真准备;

2、比赛时要求脱稿演讲,语言流畅、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富有激情;限时3-5分钟;

3、比赛结果分设一、二、三等奖。

注意事项:

1、各年级组的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年级组长将参赛名单送交教导处。

2、推荐出的青年教师请于明日(11月24日)下午第三节课在大会议室集中,商量有关事宜。

师德主题演讲比赛活动方案4

一、指导思想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

为了进一步弘扬师德风范,展现我校教师良好形象,提高师德修养,使学校教学向优质、精品教育发展,根据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结合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举办教师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活动,特制定该方案。

二、主题与内容

本次演讲活动的主题是“爱与责任铸师魂——我身边的故事”。

演讲要求充分反映我校教师热爱教育,勇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具有时代特征、学校特色、教师特点,要坚持弘扬当代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精神,充分体现二中教师道德思想与精神风尚。

三、比赛时间:

XX年4月下旬

四、比赛地点:

多功能餐厅。

五、参赛对象:

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信各组各选2名教师参加。

六、活动要求:

1、演讲脱稿,围绕“爱与责任铸师魂”为主题,从讲师德,讲奉献等方面确定内容。

(题目自拟)

2、演讲稿要求主题鲜明、深刻,内容充实具体、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结构精巧,富有启发性,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