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3学校甲流防控工作方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学校甲流防控工作方案1
为了做好甲型流感的防治工作,切实保障学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对学校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特制定学校发生甲型流感的应急处置预案。
一、组织领导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对发现一般发热病人的处理
1、我校学生或教职工在家中出现发热咳嗽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
发热病人退热两天后,且无反复,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2、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发热咳嗽症状,应要求其戴防护口罩,到学校指定处隔离休息。
3、学校应在当天将异常发热病人数报教育局,并对病人作跟踪了解。
三、对发现“甲型流感的”疑似病例的处理
1、发热病人经学校保健教师或医院列为“甲型流感的”疑似病例的,学校要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
对在校内发现的疑似病人,要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临时隔离观察室进行隔离观察,并立即打“120”电话,送定点医院诊治。
2、学校师生员工中发现疑似流感样病人,立即上报区教育局、区疾控中心,并对病人作跟踪了解。
3、学校要对疑似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工作场所,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对与疑似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
学校保健教师作初步问诊检查,需转医院治疗的立即转医院。
学生出现上述症状的应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学校保健教师或其他教师护送去医院。
4、疑似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5、学校应根据疑似病人活动的范围,在相应的范围内调整课时计划和教学方式。
四、对发现“甲型流感”病人的处理
1、若“疑似病人”被医院正式确诊为“甲型流感”患者,学校要立即向教育局进一步报告,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要求是:
(1)封锁役点
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部门,暂停学校一切活动(包括教学活动),停止校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的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教育局的处理意见。
(2)役点消毒
对学校所有场所在区卫生防疫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彻底消毒。
,消毒必须严格按标准操作,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3)疫情调查
学校应配合区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对“甲型流感”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2、学校发现“甲型H1N1流感”患者后,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疫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甲型流感”的信心。
五、三种情况下启动应急预案
发生以下三种情况之一,相关地区应立即启动人“甲型流感”应急监测工作:出现生猪流感疫情;出现甲型流感待查病例、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毗邻接壤地区发生甲型流感疫情。
六、事故报告、处置联系电话
校长室:__教导处:__总务处:__
2023学校甲流防控工作方案2
按照《xx师范大学关于下发的通知》(晋师校字【__】30号)文件精神,遵循《xx师范大学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应急预案》的具体要求,结合学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一)甲流防控领导组
2、一旦发现教职工有体温≥37.5℃并伴有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症状之一者,教职工本人要及时报告学院,并马上到校医院发热门诊或临汾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诊断治疗,进入学校防控工作流程。
任课教师要及时通知教学办公室,教学办公室进行调课安排。
3、以上两条在与学校工作流程不发生冲突的前提下成立,并且学院根据学校工作流程的需要及时调整相关环节。
四、院领导、学生政治辅导员包班级、包宿舍分配方案
__:生物科学大类__级、__级8个班;
__:生物科学专业__级2个班、生物技术专业__级1个班、生物工程专业__级1个班、科学教育专业__级和__级2个班;
__:__级生物科学(含文理学院2个班)、生物技术、科学教育三个专业6个班(部分学生外出教育实习);
__:农艺系__级、__级各班和所有研究生;
__:农艺系__级、__级各班和应用生物技术专业(专科)3个班;
政治辅导员:负责所带班级的所有学生宿舍。
五、甲流防控值班电话
办公室:__
院团委:__
教学办:__
研究生办:__
系主任办公室:__
档案室:__
校医院防疫室:__
2023学校甲流防控工作方案3
为更加及时、有效地防控和应对可能发生的校内各类流行性传染疾病,保证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规定,特修订本应急预案。
有效防控和应对校内可能发生的各类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防控流行性、传染性疾病在校内扩散,严格控制传染源。
1、xx职业技术学院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分管副校长
成员:办公室、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宣传部、后勤产业处、计财处、各二级学院及事发涉及部门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处置办公室,设在学校办公室。
2、职责分工:
疫情报告责任人为学校公共卫生科负责人和办公室负责人。
办公室:负责做好传染病防控综合协调和监督工作,按规定和要求及时上报动态信息;根据实际协调落实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负责应急情况下车辆保障;负责应急工作进展和处理情况的汇总,实时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学生处:负责协调督促各二级学院对学生中的疑似传染病患者或传染病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要求和指导学生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及时进行登记、检测与排查,实行跟踪观察;对确诊传染病病例严格按照传染病处理原则执行;指导各二级学院做好学生思想稳定工作。
教务处:负责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保障,做好上课教室等教学场所消毒与通风情况的检查;负责因病(事)和其他缺课学生的统计与反馈工作,督促指导二级学院做好病缺课学生的登记与跟踪管理工作;根据县级及以上疾病防治机构或定点医疗机构的休复学诊断证明,落实做好病例学生的休学和复学管理工作。
保卫处:负责严格学校门卫管理,加强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掌握校内各类人员流动情况;对疫区范围进行严密布控,疫情期间限制或停止集会等人群聚集活动;保持与辖区公安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宣传部:负责校内外各种舆情关注、跟踪和监控,如校园网、论坛、微博、微信、宣传栏等媒体或媒介信息,及时进行舆论正确引导;做好校内外宣传及各类媒体的接待工作等。
具体参见学校《突发事件对外新闻媒介联络接待应急工作预案(试行)》相关规定。
后勤产业处:负责与卫生医疗部门的联系和沟通,配合卫生医疗部门做好对病例的确诊、密切接触者筛查及其他技术工作;负责各类相关的应急设备、药品等的购置、调度与保障管理等;落实和加强公共场所等的消毒与通风措施,做好安全警示,避免在校内发生交叉感染而导致事态扩大;督促相关部门和二级学院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做好校内公共环境卫生工作,实施定期检查;制定和实施师生防控知识教育和培训计划;负责食堂和其他餐饮区域、饮用水等食品安全保障,以及其他应急用水用电等后勤保障;落实做好相关防控情况记录与台帐资料整理;对疫情发展实时进行专业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宿管中心:配合后勤产业处做好宿舍区域的通风、消毒等措施;落实值班人员和隔离制度以及隔离用房的准备;加强学生宿舍卫生检查和管理。
计财处:负责落实传染病防控专项资金的保障等工作。
二级学院:负责建立考勤监测制度,对缺勤的师生员工进行登记,查明缺勤原因,特别是因病缺课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关心爱护学生健康,具体配合卫生医疗部门落实做好涉病学生防控知识教育、治疗、转诊等工作,并做好确诊病例的登记、管理和跟踪随访工作,随时保持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联系,视情做好家长接待工作;加强晨检及因病缺课学生的追踪工作,密切关注与确诊病例同班级、同宿舍学生等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落实做好日报告工作;具体落实做好学生休复学工作,对经医疗卫生机构诊断不具传染性、不需休学的病例,各二级学院做好督促学生按时服药,并定期到医疗机构进行随访复查;落实做好本学院教职工有疑似传染病症状者或有传染病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相关防控工作;做好师生的思想稳定工作和学生保险等相关工作。
其他部门和单位: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和二级学院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抢险行动组负责发生灾害时迅速组织人员开展现场营救,尽力减少或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疏散引导组负责指挥师生转移到安全场所;
通讯联络组负责对内对外的信息沟通和上报工作;
人员救护组负责为现场伤员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护,并在第一时间就近送至镇级以上医院;
后勤保障组负责妥善保管从现场抢救出来的物品,对贵重和危险物品要派专人看管并逐件登记造册,以免重复损坏、丢失;为现场救护工作提供车辆、水、食物等物资服务工作。
1、加强领导,广泛宣传
学校成立学校疫情灾害事件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并明确人员具体职责;平时加强师生员工的安全卫生常识教育,学会自救的措施和技能,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师生演练。
2、建立预警,信息收集
关注上级疫情预报,落实迅情预警预报措施,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报告,正确应对。
3、落实值班,及时报告
强化值班制度,公布值班电话,白天、夜间专人负责看守,确保24小时有人值班,领导小组成员保证通讯畅通,做到提前预防。
及时、如实、详细地向上级做出汇报,确保报告数据详实、可靠。
4、建立队伍,保障供给
建立应急抢险救援队,随时待命,听候调遣,准备处理突发事件。
购置保障物资,确保用得上、足够用。
5、安全自查,规范管理
学期始末,对学校进行拉网式安全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还要经常对建筑物、树木,排水,供电、厕所等组织检查,针对出现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食堂、教室、宿舍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6、常抓不懈,养好习惯
(1)保持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通风换气。
(2)少去或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活动。
(3)饭前便后要洗手、正确洗手。
(4)加强锻炼,保证休息,增强体质。
(一)突发事件监测
建立突发疫情灾害事件的监测系统。
健全学生晨检、因病缺勤追查与登记制度。
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年级—校医),学校要进一步排查,将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患病病人,进行登记,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疫情灾害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期间,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保障信息畅通。
2、严格执行学校突发疫情灾害事件报告程序。
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
各校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3、发现疫情要立即报告,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瞒报、缓报、漏报突发事件。
对违反规定的部门和个人,要严格疫情报告责任追究制度,依法查处,追究责任。
班级处置流程:
1、日检:每早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统计出勤人数。
2、报告:一旦发现疑似病人,立即告知年级、校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