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下面小编整理了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篇1
为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与监控引导工作,把握网络舆情管理的主动权,提高我校网络舆情管理的质量和水*,保障和促进校园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和学校的声誉,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网络舆情管理的主要内容
本办法中的网络舆情,特指可能或已经对学校形象产生负面影响的网上不实、错误报道或言论以及由网络安全导致的舆情问题。
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处置,是指对互联网上涉及学校各项工作的新闻报道或评论所引发的反应、言论、评论等综合舆论情况进行监测、研判、预警、处置和引导。
第二条 网络舆情的管理机构
学校成立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宣传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组长,分管学工、保卫、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副组长,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校团委、保卫处、信息化处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为:洞察网络舆情变化规律和特点;研究建立有效引导和控制网络舆情的工作机制;指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对重大网络舆情进行研判,督查督办等。
领导小组下设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名单见附件1),挂靠党委宣传部,办公室设网络舆情管理员。
宣传部部长任办公室主任,保卫处和信息化处负责人任副主任,成员包括党政办公室、学工部、校团委负责人,宣传部、保卫处、信息化处相关工作分管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
校内各二级单位成立相应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以及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配备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网络舆情监测员和*(可以是同一人),负责本单位网络舆情的监控与引导工作。
第三条 网络舆情的管理职责
㈠、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运用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各大搜索引擎、热点网络媒体、微博、论坛等*台巡查、监测校内外网络有关学校的舆情以及学校网络安全事件导致的舆情,进行信息实时监控;加强与有关网站、BBS、博客、微博等负责人的沟通和交流;负责巡查校园网及各二级单位网站、学生网站的舆情情况,了解各网站当前的舆情动态,作好日志记录和备案工作;负责跟踪各单位的舆情控制、引导和处理情况,及时上报学校;负责网络舆情信息的保密管理;负责《舆情简报》(内参)的编辑工作等。
㈡、各单位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职责:负责监测本单位网站以及与本单位有关的网络舆情;发现舆情或接到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舆情通报后,应及时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对相关舆情进行控制、引导和处置(处置预案和流程见附件2和附件3),并及时将网络舆情及处置进展情况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学生工作部除负责对本单位网站进行监控外,还应加强学生工作系统内的新媒体*台及校园BBS的舆情监测与引导,及时发现和通报舆情信息。
第四条 网络舆情的监测管理要求
㈠、监测次数要求。
网络舆情管理员和监测员要坚持每天至少3次对相关网站、论坛和贴吧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遇重要事件节点要增加监测的次数。
㈡、监测方式要求。
要多渠道开展监测工作:一是用好学校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通过关键词搜索进行监测;二是浏览本单位网站,查看是否有异常情况;三是浏览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站、论坛、BBS、贴吧、博客、QQ群等网络交流*台,收集有关高校的报道和论坛中出现的一些敏感话题;四是高频度地浏览和搜索产生过舆情的相关网站或论坛等。
㈢、网络舆情监控系统使用要求。
网络舆情管理员和监测员要保管好学校、本单位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的账号和密码,做到不公开,不随便告知他人;党委宣传部负责添加学校层面的搜索关键词,校内各二级单位负责添加涉及本单位的搜索关键词;党委宣传部、校内各二级单位分别针对学校、本单位出现的突发或热点事件建立相应的专题监测;谨慎使用人员监测功能和权威发布功能。
㈣、校内各二级单位网络舆情检测员每月前三天之内(遇节假日顺延),将上月本单位网络舆情监测情况及跟帖回帖情况报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实行零报告制度,无情况电话报送或OA报送(联系电话:2580061),有情况书面报。
第五条 网络舆情定级及处置原则
㈠、网络舆情信息的定级。
根据舆情信息紧急程度,分为一、二、三级舆情。
一级:*机关等国家行政管理部门要求中断和查找的信息事件,如:学校工作人员违反保密规定违规发布信息,引起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学校师生在校外网站(论坛)发布有害信息,产生严重后果;校园网上充斥着大量有害信息,形成全局性热点,严重影响学校和社会稳定。
二级:外网或校园网上出现一定数量的有害信息,形成局部热点,已形成不稳定因素;校园网网站受到黑客攻击,主页被恶意篡改。
三级:外网或校园网上出现个别或少量的有害信息,尚未形成热点,有可能形成不稳定因素,主要指一般涉校舆情。
㈡、处置原则。
对网络舆情信息的处理原则是:取证迅速、研判准确、程序完备、沟通高效、处置果断、反馈及时。
第六条 网络舆情的处置机制
㈠、应对联动机制。
学校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突发性重大舆情以及有可能引发重大不稳定事件的舆情,要及时向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加强与宣传、*等部门和主流媒体的联系,形成应对舆情的联动机制。
1.党政办公室负责总体协调工作。
2.党委宣传部负责及时向上级宣传部门、舆情管理中心以及学校主要领导、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情况汇报;发布学校官方权威信息(或指导二级单位发布相关信息);组织*队伍开展互联网舆论引导;与外媒沟通协调。
3.信息化处负责从技术上保存舆情情况,迅速制止网络上的负面传播;与上级网信办联系沟通,请求支持或协助;协助保卫处查找发动舆情的主要人员。
4.学生工作部、校团委负责加强学生及学生社团网络*台管理;加强大学生群体情况摸排及网上网下舆情引导工作。
需在校内交流和存档的数据,按规定地址存放,个人使用的数据一般用移动存储盘存放。
8、保护校园网的设备和线路,不准擅自改动计算机的连接线,不准打开计算机主机的机箱,不准擅自移动计算机、线路设备及附属设备,不准擅自把计算机设备外借。
9、各处室部门必须加强对计算机的管理,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管理员应经常测试计算机设备的性能,发现故障及时通知网络管理员处理。
10、各处室部门应认真做好计算机的养护和清洁卫生工作。
教师在使用计算机时不得再做有影响计算机性能的事。
11、学校将定期对各处室的计算机使用、管理及清洁卫生等情况进行检查。
若有违反本规定的,由校相关部门处理。
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篇3
1、严格管理机房钥匙;未经允许,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机房。
2、进入机房,必须先换拖鞋和工作服,维护室内卫生,保持整洁,严禁吸烟。
3、全体人员必须爱护机器及各种设备,不得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垃圾,不准使用电炉及取暖器,不准在机房内吃食物。
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及与本室工作无关的物品进入机房。
4、计算机等设备由专人进行管理,注意维护和保养,做到设备物卡相符,设备使用状态记录完整。
每天进行重要仪器设备核查。
5、上机人员应按规定进行登记,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爱护设备,严禁在机上做与工作无关的操作(如聊天、游戏等)。
6、无关人员不得擅自上机,不得动用机房设备、物品和资料,因工作需要,相关人员包括用户需要上机时,必须进行登记,在本室工作人员的指导或协助下进行操作。
7、工作人员要将来访人员情况向主管部门及时报告并记录。
参观机房必须统一安排,进入机房后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未经许可,不得乱动机房内设施。
外来人员未经工作人员同意不得操作计算机,以免发生病毒感染或其他损失。
8、机房内的一切公用物品未经许可一律不得挪用和外借。
9、软件及资料一律不外借,特殊情况,需经分管领导批准。
确需带出的,征得同意后,在指定的时间内归还。
10、机房内不准大声喧哗。
卫生由工作人员定期负责清扫,保持清洁。
11、为保证机器良好运行,充分发挥效率,除指定的人员外,其它人不得随便拆开机器及各种设备,否则造成机器损坏将追究责任。
12、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建立机房值班制度,做好防火、防水和安全保卫工作。
1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杜绝违反四项基本原则和情调不健康的信息上网或下载;严格保密制度,注意保守国家和部门的机密。
14、注意节约机时,不得下载与网络服务项目无关的资料。
15、不得随意安装或下载与工作无关的软件,以防病毒感染。
16、遵守职业道德,为用户的检索课题和个人信件保密。
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篇4
1、网站管理员必须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不得利用本校网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机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等犯罪活动和违反本校规章制度的活动;不允许利用本校网站传播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信息;不得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有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碍社会治安和有伤风化的信息。
2、不得在本校网站上发布不真实的信息、散布计算机病毒、传播黑客程序、滥用网络进行游戏;不得使用网络进入未经授权使用的计算机或不以真实身份使用网络资源等以及进行其他干扰网络用户、破坏网络服务和网络设备的活动。
3、网站管理员负责本单位网站软硬件的安全保护及维护工作。
遇有计算机硬件或网络设备故障应及时排除;做好操作系统的维护工作,及时为系统安装升级包或者打补丁,保证网站稳定高效工作。
4、做好防病毒防攻击的安全策略措施,随时防范病毒或黑客攻击。
如网站或其中的部分项目不能正常运行,应及时在互联网上说明。
5、网站管理员应做好资料及数据文件等的备份保存及保管工作。
6、网管员必须严格保守网站超级管理员及ftp的用户名和密码,变更网管员应及时做好相应调整工作。
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下面小编整理了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篇1
为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与监控引导工作,把握网络舆情管理的主动权,提高我校网络舆情管理的质量和水*,保障和促进校园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和学校的声誉,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网络舆情管理的主要内容
本办法中的网络舆情,特指可能或已经对学校形象产生负面影响的网上不实、错误报道或言论以及由网络安全导致的舆情问题。
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处置,是指对互联网上涉及学校各项工作的新闻报道或评论所引发的反应、言论、评论等综合舆论情况进行监测、研判、预警、处置和引导。
第二条 网络舆情的管理机构
学校成立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宣传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组长,分管学工、保卫、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副组长,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校团委、保卫处、信息化处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为:洞察网络舆情变化规律和特点;研究建立有效引导和控制网络舆情的工作机制;指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对重大网络舆情进行研判,督查督办等。
领导小组下设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名单见附件1),挂靠党委宣传部,办公室设网络舆情管理员。
宣传部部长任办公室主任,保卫处和信息化处负责人任副主任,成员包括党政办公室、学工部、校团委负责人,宣传部、保卫处、信息化处相关工作分管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
校内各二级单位成立相应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以及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配备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网络舆情监测员和*(可以是同一人),负责本单位网络舆情的监控与引导工作。
第三条 网络舆情的管理职责
㈠、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运用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各大搜索引擎、热点网络媒体、微博、论坛等*台巡查、监测校内外网络有关学校的舆情以及学校网络安全事件导致的舆情,进行信息实时监控;加强与有关网站、BBS、博客、微博等负责人的沟通和交流;负责巡查校园网及各二级单位网站、学生网站的舆情情况,了解各网站当前的舆情动态,作好日志记录和备案工作;负责跟踪各单位的舆情控制、引导和处理情况,及时上报学校;负责网络舆情信息的保密管理;负责《舆情简报》(内参)的编辑工作等。
㈡、各单位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职责:负责监测本单位网站以及与本单位有关的网络舆情;发现舆情或接到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舆情通报后,应及时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对相关舆情进行控制、引导和处置(处置预案和流程见附件2和附件3),并及时将网络舆情及处置进展情况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学生工作部除负责对本单位网站进行监控外,还应加强学生工作系统内的新媒体*台及校园BBS的舆情监测与引导,及时发现和通报舆情信息。
第四条 网络舆情的监测管理要求
㈠、监测次数要求。
网络舆情管理员和监测员要坚持每天至少3次对相关网站、论坛和贴吧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遇重要事件节点要增加监测的次数。
㈡、监测方式要求。
要多渠道开展监测工作:一是用好学校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通过关键词搜索进行监测;二是浏览本单位网站,查看是否有异常情况;三是浏览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站、论坛、BBS、贴吧、博客、QQ群等网络交流*台,收集有关高校的报道和论坛中出现的一些敏感话题;四是高频度地浏览和搜索产生过舆情的相关网站或论坛等。
㈢、网络舆情监控系统使用要求。
网络舆情管理员和监测员要保管好学校、本单位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的账号和密码,做到不公开,不随便告知他人;党委宣传部负责添加学校层面的搜索关键词,校内各二级单位负责添加涉及本单位的搜索关键词;党委宣传部、校内各二级单位分别针对学校、本单位出现的突发或热点事件建立相应的专题监测;谨慎使用人员监测功能和权威发布功能。
㈣、校内各二级单位网络舆情检测员每月前三天之内(遇节假日顺延),将上月本单位网络舆情监测情况及跟帖回帖情况报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实行零报告制度,无情况电话报送或OA报送(联系电话:2580061),有情况书面报。
第五条 网络舆情定级及处置原则
㈠、网络舆情信息的定级。
根据舆情信息紧急程度,分为一、二、三级舆情。
一级:*机关等国家行政管理部门要求中断和查找的信息事件,如:学校工作人员违反保密规定违规发布信息,引起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学校师生在校外网站(论坛)发布有害信息,产生严重后果;校园网上充斥着大量有害信息,形成全局性热点,严重影响学校和社会稳定。
二级:外网或校园网上出现一定数量的有害信息,形成局部热点,已形成不稳定因素;校园网网站受到黑客攻击,主页被恶意篡改。
三级:外网或校园网上出现个别或少量的有害信息,尚未形成热点,有可能形成不稳定因素,主要指一般涉校舆情。
㈡、处置原则。
对网络舆情信息的处理原则是:取证迅速、研判准确、程序完备、沟通高效、处置果断、反馈及时。
第六条 网络舆情的处置机制
㈠、应对联动机制。
学校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突发性重大舆情以及有可能引发重大不稳定事件的舆情,要及时向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加强与宣传、*等部门和主流媒体的联系,形成应对舆情的联动机制。
1.党政办公室负责总体协调工作。
2.党委宣传部负责及时向上级宣传部门、舆情管理中心以及学校主要领导、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情况汇报;发布学校官方权威信息(或指导二级单位发布相关信息);组织*队伍开展互联网舆论引导;与外媒沟通协调。
3.信息化处负责从技术上保存舆情情况,迅速制止网络上的负面传播;与上级网信办联系沟通,请求支持或协助;协助保卫处查找发动舆情的主要人员。
4.学生工作部、校团委负责加强学生及学生社团网络*台管理;加强大学生群体情况摸排及网上网下舆情引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