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2022乡镇全员核酸检测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2022乡镇全员核酸检测实施方案1
一、目标任务
按照《xx市新型冠状病毒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实施方案》以及《xx镇新型冠状病毒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实施方案》,在下达全员核酸检测任务后,第一时间快速启动物资发放工作,将相关物资发放到位,确保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快速有序开展。
二、建立联络员制度
明确疫情防控工作分管领导为物资保障储备发放工作总负责人,疫情防控工作具体经办员为联络员。各村要组建本级全员核酸检测物资保障人员队伍,明确负责人、联络员,协调物资储备保障工作,建立镇、村两级物资储备、领取、发放制度,做好储备物资的管理工作。接到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任务后,各村联络员立即组织人员、车辆,负责本辖区核酸检测物资领取、发放工作(附件1:xx镇全员核酸检测物资储备领用分发人员一览表)。
三、全员核酸检测物资保障范围
1、全员核酸检测采样所需的采样物资、各类检测仪器试剂、耗材等;
2、全员核酸检测采、检、运各环节所需的医用防护用品等。
四、物资储备分发领取
全员核酸检测任务下达后,按照“谁承担谁保障”的原则切实做好核酸检测工作的综合保障,确保采样物资、检测仪器试剂、个人防护等物资充足,做到现场保障到位。
按照全镇6个采样点、11个采样组配备发放相关物资
(附件2:xx镇全员核酸检测物资配备发放一览表),一旦发生疫情或需要组织大规模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时,由镇防疫办领取后发放至各采样点。
各村按照附件3:
大规模核酸检测采样组物品清单责任范围,做好相关物资准备;镇疫情防控办公室需要按照辖区内常住人口数的20%用量储备附件2当中的防护物资和采样物资,用于辖区内常态化防疫、应急演练及应急使用,使用后要及时补齐。其余物资由市防疫办、卫健部门负责。
各村均应建立本村全员核酸检测物资储备台账,明确各储存单位具体管理人员的姓名、职务及联系方式,确保应急物资能随时调用。
镇本级全员核酸检测所需物资储备责任单位为党政办
责任人:潘政
联系电话:1386696xxxx。
六、工作保障
镇疫情防控办公室要动态掌握核酸检测物资储备信息,统一调配物资。镇防疫办、党政办、各村等物资储备点要做好物资储备、分发工作。镇卫生院要做好医用物资的购买指导与配合工作,弥补本镇全员核酸检测物资储备缺口。各村应高度重视核酸检测采样及物资保障工作,将责任明确到每一个采样点、每一个采样组、每一个环节、每一名人员,确保物资及时储备、有序领取、保障到位。
2022乡镇全员核酸检测实施方案2
为积极应对冬春季可能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紧急状态下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检测对象
全市24个乡镇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
二、检测时间
根据接壤邻省、邻市疫情具体情况分为三个批次进行。第一批次:临黑龙江8个乡镇,1月19日开始,1月21日完成(已完成);第二批次:育民乡,1月22日(已完成);第三批次,剩余15个乡镇,预计1月25日开始(以最后通知为准),1月28日完成。
三、采样点设置
1、固定采样点:
(1)每个村设置一个采样点;
(2)乡镇所在街道设置1-2个采样点;
乡镇每个采样点开设1条绿色通道,面向老年人、儿童和孕妇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减少等待时间。
2、机动采样小分队:组建16个机动采样小分队,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孕产妇、残疾人、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群体入户采样,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对前期排查发现有发热、呼吸道症状而未就医人员进行入户采样,减少人员交叉感染。
四、人员安排
1、人员组织
各乡镇要成立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组负责人员组织工作,由乡镇书记、镇长任组长,按照疫情防控网格化安排,落实镇领导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网格化管理,保证人员组织到位。
2、采样点人员配备
(1)采样负责人:每个采样点1人,负责统筹安排采样点具体工作。(乡镇负责)
(2)采样人员:固定采样点,每个乡镇及村级采样点至少2人,每个巿区采样点至少16人,负责采样点人员采样工作;机动队采样人员负责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孕产妇、残疾人、精神障碍患者和特殊群体等入户采样。(卫健部门负责)
(4)登记人员:每个采样点至少4名,负责现场采样人员信息登记,张贴条形码。(乡镇负责)
3、市级医疗单位采样队伍。
各市直医疗单位在保障日常工作运转的前提下,抽调所有护理人员组建核酸采样队伍49支,承担市本级医务人员、住院及陪护人员采样,并做好对区采样工作的支援工作。
(三)组建应急保障队伍。
各社区组建1支应急保障组,由网格长、社区民警、疾控中心(医疗机构)检测人员组成的工作队,负责为残疾、卧床等行动不便人员提供上门采样服务以及其他应急处置事项。
(四)组建消杀队伍。
每个社区成立消杀小分队,采样结束后,对采样区域进行终末消杀。
(五)人员培训:
积极参加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的采样、信息登记、消杀等培训工作。
六、工作流程
(一)开展人员摸排,宣传发动。
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后,以社区为网格单元,对网格内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宾馆酒店、住宅小区等开展拉网式摸排,按楼号、单元、楼层逐级细分,调查辖区内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短暂停留人口等情况,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掌握需要进行核酸检测的人员信息,对摸排出的应检人员信息建立人员摸排台账,及时填报,并将应检人数推送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核对人口大卡,确保每户每人无遗漏,有人负责。广泛宣传发动:多渠道、多方式发布全员核酸检测公告(告知采样地点、采样时间、咨询电话及注意事项等。全员核酸检测的目的、意义,消除群众恐慌心理,做好群众思想疏导工作)采取社区广播播放全员核酸检测公告,微信群发公告;悬挂条幅;入户张贴公告,对不在家人员进行电话通知,并进行信息登记,跟踪。
(二)科学布置采样点。
根据原有场地条件,划外为等候区、测温区、登记区、采集区、缓冲区、临时隔离区、医疗垃圾暂存区。服务设施:采样现场要体现人性化关怀,配备常规急救药品;设置垃圾回收等设施;根据天气条件配备必要的避风、挡雪、遮阳、遮雨等设施。
1、等候区。
设置人行通道,同时设置1米线,保证等候人员的防护安全。引导人员负责有效分散待检人员密度,避免因场地狭窄、人员密集导致现场秩序混乱。
2、测温区。
测温区旁设置发热人员通道,并设置临时隔离区。体温36、8度以上,社区人员引导走发热人员通道,并进入临时隔离区。体温正常者进入信息登记区。
3、登记区。
为加快现场采集速度,使用身份证读卡器、条形码扫描枪等信息化手段,提高信息登记效率和准确率。登记信息并编号后直接打印出有姓名、编号等信息的标签贴纸,将标签贴纸直接贴到采样管外部,并发给被采样人,由工作人员引导被采样人有序进入采集区。
4、采集区。
配有医疗垃圾专用桶,专用垃圾袋及呕吐袋等。
5、缓冲区。
空间应当相对密闭,供采集人员更换个人防护装备,放置与采样点规模相匹配的防护用品、采集用消毒用品、拭子和采集管、户外消杀设备。
6、临时隔离区。
用于暂时留观在采样过程中出现的发热、干咳等体征异常人员并配有水银体温计,N95口罩。
7、医疗垃圾暂存区。
配备专用医疗垃圾桶,垃圾袋。区域使用隔离带围栏,避免其他人员进入。
(三)工作队伍到位。
在接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全员核酸检测指令后,街道办事处根据采样点的设置预案,立即组织辖区各社区采样队伍到达指定工作岗位。为提高工作效率,在人员摸排阶段即组织队伍进驻,第一时间开展工作。所有工作人员根据从事岗位防护的要求,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四)规范现场秩序。
充分发挥包保部门、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单元长、楼栋长以及社会志愿者的作用,合理规划、有序通知网格范围内采样对象分时间段到该网格设置的采样点分批采样检测。为避免现场拥挤导致安全事故和交叉感染隐患,各采样点要严格控制人流密度,5:1混采,五人一组进入登记区;10:1采样按照10人一组进入登记区域。在排队采样过程中,对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人群优先予以采集。街道会同辖区民警负责维持好现场采样秩序,指导提示受检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排队间隔保持在1米以上,并督促其在采样结束后迅速离开采样现场。
(五)核酸样本收集储运
1、市疾控机构承担密切接触者、次密接触者、一般接触者等重点人员核酸检测样本的收集、储运;其他需复核的核酸样本由采样单位收集、运送至疾控机构实验室。
2、市级医疗机构承担发热门诊发热人员核酸样本的收集、储运(区医院发热门诊的样本送到市级医疗机构检测);高风险区等人员的核酸检测样本由采样单位(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级医疗机构采样单位)送市级医疗机构实验室。
3、低风险区与中风险区人员核酸检测样本采集完成后,以医疗机构为单位统一将样本箱运送到本单位,再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艾迪康)统一运送到检测机构,形成采样标本闭环式管理,确保运输过程中生物安全有保障。
(六)检测结果反馈。
区卫健局负责汇总检测机构每日检测数据,逐级报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类检测机构按照《新冠病毒核酸筛查稀释混样检测技术指引》要求,根据不同人群,分别采用单检、混样检测方法开展检测,10:1或5:1检测应在12小时内反馈检测结果。一旦发现核酸检测阳性结果后立即反馈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向市卫健委上报,同时将涉及到阳性检测人员进行就地隔离管控,待疾控部门复核进行后续处置和救治。
(七)加强对比核查。
街道接到区卫健局推送的采样结果,要将当日已完成采样人员数据与社区摸排出的应检人员数据进行比对,对经筛查比对出尚未采样的应检人员及时通报社区,社区要立即督促其进行核酸检测,确保无遗漏。各社区应安排专人做好数据汇总报送工作。
(八)终末消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