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疫情期间医院公共区域消毒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疫情期间医院公共区域消毒管理制度1

一、目的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消毒隔离工作,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要求,认真做好诊疗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等)、医疗用品、患者用物等的清洁消毒,杜绝交叉感染发生,特制定该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

三、具体要求

1、空气消毒

1.1普通门诊和病区,尽量做好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1.2预检分诊、应急隔离病室、应急留观室及医技部门检查发热患者的房间在自然通风的基础上,每天空气消毒两次,有人情况下,可使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情况采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次>30分钟。

1.3疑似新冠感染患者出院后可采取5000mg/L过氧乙酸,按照20ml/m3—30ml/m3的用量进行喷雾消毒。

2、环境及物体表面清洁消毒

2.1低度风险区域: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等。

清洁消毒方法:物体表面常规情况下采取清水擦拭,疫情防控期间可采用75%乙醇擦拭消毒;地面清水拖地。

2.2中度风险区域: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诊室、功能检查室等。

清洁消毒方法:物体表面、医疗设备表面、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常规情况下可选用75%乙醇、500mg/L含氯消毒剂或消毒湿巾等,每日至少2次。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拖地。

2.3高度风险区域: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区、移植病房等。

清洁消毒方法:物体表面、医疗设备表面、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常规情况下可选用75%乙醇、500mg/L含氯消毒剂或消毒湿巾等,每日至少2次。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拖地。

2.4极高风险区域:有可疑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居住、检查的区域。如预检分诊、普通病区的隔离病室、应急留观室、发热患者相对固定使用的医技检查部门。

清洁消毒方法:物体表面、医疗设备表面、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常规情况下可选用75%乙醇、2000mg/L含氯消毒剂或消毒湿巾等,每日至少2次。地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拖地。

2.5公共区域清洁消毒:电梯、自助服务设备、栏杆等可采用75%乙醇、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每日至少2次,疫情防控期间,可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2.6有疑似感染患者或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时,可先用吸湿材料去除污染物,然后采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

2.7感染高风险的区域为防止环境和一般物体表面污染,也可采用一次性塑料薄膜覆盖诊疗器具或物品表面,使用后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3、诊疗用品消毒

3.1疫情防控期间尽量选用一次性使用物品,一人一用一废弃。

3.2非一次性使用的止血带、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等,最好给患者固定使用,用后75%酒精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或浸泡消毒30分钟。

3.3公共使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等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可采用75%酒精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3.4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及物品按照消毒供应中心要求:普通患者使用后,使用者应及时进行初冲后放入密闭容器内待收;隔离病室、应急留观室或被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先去除明显污染物后,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流动水下去除消毒剂后,置于封闭容器内,并在容器外标注,由消毒供应中心单独回收处理。

4、标本运送箱

严格按照生物安全有关要求对送检标本进行包装和运送。运送箱的表面采用75%酒精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

5、医疗废弃物管理

5.1疫情防控期间,工作人员废弃的口罩按一般感染性废物进行管理,放置于医疗废物包装袋内。

5.2预检分诊、隔离病房、应急留观室、疑似或确诊患者产生的垃圾均按医疗废物处理,使用双层医疗废物包装袋进行分层封某某,并在标签上注明。要做到专人管理、及时收集、做好记录、分类存放、专车运输、定点处置。

5.3普通病区的感染患者、多重耐药菌患者使用后的输液袋(瓶)及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后的擦痰纸等疑似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废弃物,按感染性废物进行处置,弃置于医疗废物包装袋内,3/4满鹅颈式封某某后,专人收集,密闭运送。

5.4预检分诊、隔离病房、应急留观室等疑似感染患者使用后的的织物(病号服、床单、被罩等)弃置于橘红色印制有“感染性织物”的包装袋内,2/3满封某某待收。

5.5医技检查部门接诊发热患者产生的垃圾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疫情期间医院公共区域消毒管理制度2

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进行前戴口罩。工作服及口罩要定期清洗、更换,保持清洁。

2、诊疗,护理操作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手消毒,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2、根据各房间的功能、大小等特点,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确定消毒时间,同时要做好消毒效果的监测。

3、无菌区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规则,室内门窗及无菌柜要洁净无尘,每天上班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地面,然后空气消毒,定期做空气培养,记录监测结果。

4、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5、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6、洗涤间工作完毕后,将洗涤池内外刷洗干净,清理滤水杂物,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池内外,地面及近地墙面。

7、各区域清洁用具应区分,用后消毒处理后备用。

疫情期间医院公共区域消毒管理制度4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1、产房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划分明确,标志明显。

2、所有人员进入产房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及换鞋。

3、一般产妇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保护产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4、对感染症产妇或疑似感染症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污物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5、产房所用物品,应按规定定期消毒,每月做细菌监测,保留监测结果。

ICU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ICU应换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2、病人的安置应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诊疗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3、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日用消毒液拖地两次,对室内空气应定期进行消毒监测。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手消毒,必要时带手套。

5、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6、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7、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毒与管理。

8、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与病人接触前要洗手。

9、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的病人,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衣。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2、室内保持安静、整洁,工作人员做到四轻,病室应定期通风、换气、消毒,湿式擦拭物体表面及地面,洁具专用,每月做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监测并记录结果。

3、各种医疗用具用后必须消毒,新生儿用具每日消毒,每月食具细菌监测一次。

4、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5、新生儿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

疫情期间医院公共区域消毒管理制度5

一、布局合理,分区明确,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严格区分洁净及污染流线:设立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患者通道和污物通道。

二、手术部用房的墙体表面、地面和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面,在每日开始手术前和手术结束后进行湿式擦拭方法的清洁、消毒,墙体表面擦拭高度为2-2.5m;工作区域每24小时清洁消毒一次。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对手术间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三、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

四、术前30min打开空调机组,提高空气的洁净度,保证手术质量。

接台手术前应自净30min。急诊手术在接到手术通知单时先开放空调机组然后再做其他术前准备。感染手术与非感染手术、有菌和无菌手术分室进行,如不能分室进行原则上先阴性后阳性、先无菌后有菌。

五、接台手术处理:接台手术人员在两台手术之间按要求再次洗手、消毒手臂及更换无菌手术衣、手套等,两台手术之间,做好空气净化消毒、地面及物体表面消毒。

六、手术器械及物品:一用一灭菌,原则上耐高温、耐湿物品首选

高压蒸汽灭菌方法。对于不能耐高温首选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在使用前严格检查日期、签名、化学指示卡并判断灭菌效果,以保证手术物品灭菌质量。

七、对感染和特异性感染等手术,所用的器械、敷料等用物要有严格消毒处理措施。不得与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标记。手术后手术间地面和空气严密消毒。

八、手术室洗手、护士铺台、刷手、穿隔离衣、戴手套和手术配合均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疫情期间医院公共区域消毒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疫情期间医院公共区域消毒管理制度1

一、目的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消毒隔离工作,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要求,认真做好诊疗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等)、医疗用品、患者用物等的清洁消毒,杜绝交叉感染发生,特制定该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

三、具体要求

1、空气消毒

1.1普通门诊和病区,尽量做好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1.2预检分诊、应急隔离病室、应急留观室及医技部门检查发热患者的房间在自然通风的基础上,每天空气消毒两次,有人情况下,可使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情况采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次>30分钟。

1.3疑似新冠感染患者出院后可采取5000mg/L过氧乙酸,按照20ml/m3—30ml/m3的用量进行喷雾消毒。

2、环境及物体表面清洁消毒

2.1低度风险区域: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等。

清洁消毒方法:物体表面常规情况下采取清水擦拭,疫情防控期间可采用75%乙醇擦拭消毒;地面清水拖地。

2.2中度风险区域: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诊室、功能检查室等。

清洁消毒方法:物体表面、医疗设备表面、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常规情况下可选用75%乙醇、500mg/L含氯消毒剂或消毒湿巾等,每日至少2次。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拖地。

2.3高度风险区域: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区、移植病房等。

清洁消毒方法:物体表面、医疗设备表面、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常规情况下可选用75%乙醇、500mg/L含氯消毒剂或消毒湿巾等,每日至少2次。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拖地。

2.4极高风险区域:有可疑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居住、检查的区域。如预检分诊、普通病区的隔离病室、应急留观室、发热患者相对固定使用的医技检查部门。

清洁消毒方法:物体表面、医疗设备表面、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常规情况下可选用75%乙醇、2000mg/L含氯消毒剂或消毒湿巾等,每日至少2次。地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拖地。

2.5公共区域清洁消毒:电梯、自助服务设备、栏杆等可采用75%乙醇、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每日至少2次,疫情防控期间,可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2.6有疑似感染患者或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时,可先用吸湿材料去除污染物,然后采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

2.7感染高风险的区域为防止环境和一般物体表面污染,也可采用一次性塑料薄膜覆盖诊疗器具或物品表面,使用后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3、诊疗用品消毒

3.1疫情防控期间尽量选用一次性使用物品,一人一用一废弃。

3.2非一次性使用的止血带、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等,最好给患者固定使用,用后75%酒精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或浸泡消毒30分钟。

3.3公共使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等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可采用75%酒精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3.4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及物品按照消毒供应中心要求:普通患者使用后,使用者应及时进行初冲后放入密闭容器内待收;隔离病室、应急留观室或被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先去除明显污染物后,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流动水下去除消毒剂后,置于封闭容器内,并在容器外标注,由消毒供应中心单独回收处理。

4、标本运送箱

严格按照生物安全有关要求对送检标本进行包装和运送。运送箱的表面采用75%酒精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

5、医疗废弃物管理

5.1疫情防控期间,工作人员废弃的口罩按一般感染性废物进行管理,放置于医疗废物包装袋内。

5.2预检分诊、隔离病房、应急留观室、疑似或确诊患者产生的垃圾均按医疗废物处理,使用双层医疗废物包装袋进行分层封某某,并在标签上注明。要做到专人管理、及时收集、做好记录、分类存放、专车运输、定点处置。

5.3普通病区的感染患者、多重耐药菌患者使用后的输液袋(瓶)及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后的擦痰纸等疑似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废弃物,按感染性废物进行处置,弃置于医疗废物包装袋内,3/4满鹅颈式封某某后,专人收集,密闭运送。

5.4预检分诊、隔离病房、应急留观室等疑似感染患者使用后的的织物(病号服、床单、被罩等)弃置于橘红色印制有“感染性织物”的包装袋内,2/3满封某某待收。

5.5医技检查部门接诊发热患者产生的垃圾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疫情期间医院公共区域消毒管理制度2

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进行前戴口罩。工作服及口罩要定期清洗、更换,保持清洁。

2、诊疗,护理操作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手消毒,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