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整理了镇级营商环境工作方案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镇级营商环境工作方案范文1

为深入贯彻落实我市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总体部署,助推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依据《X市X年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继续围绕企业、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在巩固X年专项整治成果的基础上,着力整治政务窗口服务质量差、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垄断性行业涉企服务水平低、政府和企业失信、中介机构服务不规范、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不畅等问题,持续激发市场主体的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城市竞争力,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

二、整治内容

(一)深入开展政务窗口服务质量专项整治行动。

广泛开展“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活动,彻底解决政务窗口单位个别人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推绕拖”等问题,切实解决“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现象。

继续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切实解决办事流程不顺畅、审批要件多、办理时限长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

(二)深入开展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专项整治行动。

从制度建设做起,细化涉企收费清单目录,压缩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严格执行行政检查计划和备案管理制度

开展执法专项检查,切实解决执法人员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随意执法等问题,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整体水平。

(三)深入开展垄断性服务行业专项整治行动。

推动电力、热力、燃气、供水、通讯、消防等特定行业公开服务标准、办事程序、收费标准。

推动垄断行业改革,适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引入市场竞争,完善特许经营制度,提高行业整体管理水平。

(四)深入开展政府和企业失信专项整治行动。

逐步解决政府类投资项目不及时结算、长期拖欠工程款问题,政府招商承诺不兑现、净地不净等问题。

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承诺考核问责制度,杜绝过度承诺问题。

建立完善企业失信“黑名单”制度,依法惩戒企业失信行为。

(五)深入开展中介机构服务专项整治行动。

着力整治中介服务事项较多、中介机构服务能力不强、中介市场不够开放、对中介机构监管不到位、行业准入门槛高等问题。

(六)深入开展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专项整治行动。

着力解决政策落实难问题,全面梳理和评估已出台政策文件的实施效果,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切实解决政策不透明、公开不到位、执行过程繁琐等问题。

认真落实六项减税措施,积极推进减税降费工作,有效减轻中小企业税负压力。

三、职责分工

市政府成立X市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领导、协调调度和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兼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兼任,小组成员由各地区、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6个专项整治行动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府办,负责综合协调、监督检查和工作对接。

办公室主任由政府办主任兼任。

专项整治行动组负责组织实施各专项整治行动,制定整治行动方案,确定整治内容和方式,开展专项检查,调度整治落实情况,督促解决所发现问题,提出相关工作建议,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专项整治行动组组长由各牵头部门主要领导兼任。

(一)政务窗口服务质量专项整治行动组。

牵头单位:营商局;责任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专项整治行动组。

牵头单位:市政府法制办;责任单位:营商局、发改局、财政局、市场监督局、编委办、人社局、审计局。

(三)垄断性服务行业专项整治行动组。

牵头单位:发改局;责任单位:住建局、经信局、公安局。

(四)政府和企业失信专项整治行动组。

牵头单位:发改局;责任单位:政府办公室、规划国土局、经信局、财政局,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五)中介机构服务专项整治行动组。

X、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政策落实、项目落地、企业经营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镇营商环境明显改善。

X、着力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持续深化“平安X”建设,提高社会安全感,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生产检查,坚决查处打击报复企业投诉的行为,形成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促进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的长效机制。

X、各级干部为群众、企业主动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主动作为、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为企业排忧解难,集中攻关解决企业在项目投资、生产运营中遇到的特别是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三、整治内容。

(一)打造宜商宜居的城乡环境。

X.美化乡村环境。

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持续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卫生工作。

一是对重点路段确定专人进行监管,有效抑止乱堆乱放乱涂乱画、乱倒乱拉等行为;

二是分区保洁。

配备了保洁员的村屯,分设责任区,确定保洁人,做到区段明确、责任到头;

三是定时清运。

一些工作量较小、卫生基础较好的村,配备相对固定的清运设备,定时进行垃圾的集中清运,做到日结日清。

X.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通过第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契机,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宣传活动,通过广告牌、宣传栏、板报、悬挂横幅标语等形式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X.优化基本公共服务。

全面推进“就业、社保、教育助学、卫生健康、文化体育、法律援助”六项便民服务落地,力求村民办事不出村。

镇级营商环境工作方案范文3

为深入贯彻省、市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及推进“放管服”改革相关要求,切实抓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我市《关于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法规政策和文件精神的落地落实,全面提升我县的营商环境水平,全力推进全县产业项目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推动东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东安实际,制定本方案。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标先进发达地区,切实解决项目落地时间过长、涉企服务质效不高、生产要素保障不充分、市场监管有缺失等短板和问题,着力建设有利于聚集更多优质产业、先进生产力及生产要素的政务环境和市场环境,不断提升各类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

以服务企业需求为导向,紧扣企业和群众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以及制约企业发展的“高频事件”,以开展“一项活动”、建立“两项机制”、实施“三项规范”、强化“四项服务”为工作重点,全面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成本环境、信用环境,不断强化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品质,加快构建稳定规范、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为东安经济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一)开展“一项活动”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全县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

以突破一批改革难点、破除一批“堵点”“痛点”、查处一批典型案例为主要内容,对标审批服务、监管执法、成本负担、公平信用和工作作风五个方面的95项“堵点”“痛点”问题,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主动查找和解决问题。

对发现的问题逐一建立台账,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实行挂账销号。

在开展活动中,对发现的损坏营商环境的违纪违法的问题坚决进行查处,并按“三个一律”规定处理到位。

(二)建立“两项机制”

1.建立健全优化营商环境“好差评”测评机制。

创新测评方式方法,建立在线测评平台,采取电话民调和在线测评相结合方式,聚焦服务对象和办事群众,运用“大数据”实现精准测评。

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测评库,测评库成员涵盖园区内全部企业、园区外规模以上全部企业、“两代表一委员”代表、工商联代表、县政务中心及各乡镇政务中心办事群众代表等约1000人左右。

年中、年终各采集一次数据,每次测评采取从测评库中随机选取400人左右实行手机app在线测评,并进行电子化量化计分排名。

同时,及时公布测评结果,对测评排名靠前的单位实行奖励,对排名靠后的单位加大问责力度。

2.建立优化营商环境评估机制。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县直各单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客观评估,明确评估指标标准和分值,在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纳税、获得信贷、执行合同、政务服务、企业注销、政府采购等13项指标中进一步细化评估标准。

通过深入走访和调研相关政府部门、企业等进行收集数据,规范评估工作客观公正开展,定期发布评估结果。

同时,对第三方评估提出的问题,按照属地原则和责任主体,形成整改任务交办单,明确整改时限和要求,要求各单位对号入座,认账领账,并实行挂账管理,逐项研究,逐项整改,逐项销号,以查改问题的实际成效不断提升各部门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实施“三项规范”

1.规范涉企执法检查。

严格执行《关于对园区企业(项目)开展涉企检查行为实行报备的工作制度》,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组织实施跨部门(单位)综合执法、联合检查,严禁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粗暴执法,严禁以检查之名干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并及时将抽查结果向社会公开。

加强行政执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

在县政务中心设立作风监督岗,做好一线受理办事群众的投诉和服务工作。

向企业和群众公布县纪委(监委)、县作风办、优化办和12345投诉受理电话,开通生产保障服务“直通车”,对反映或收集上来的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别交予相关部门认真调查核实处理或协调处理,采取面复、信复等方式在7个工作日内(复杂的案件除外)回复当事人,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四)加强“四项保障”。

聚焦“陋习”及“四风”新表现、政务服务、执法规范、企业服务管理等四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由县纪委(监委)、县作风办、县行政审批局联合成立纠“四风”“陋习”督查组、政务服务督查组、企业服务管理督查组、执法规范督查组,明确督查人员、督查范围、督查时间及任务,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对督查中发现的违反“优化营商环境十条严禁规定”的问题线索及时上报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到位,着力破解影响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堵点,大力推动和督促落实各项重点工作,护航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见附件1.2)

(五)注重结果运用。

将提升年活动开展情况、“好差评”测评和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结果等作为县直单位优化营商环境考核和干部个人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设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项奖励,对工作推进积极、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落实、任务完成不好的部门(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镇级营商环境工作方案范文4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加快提升安康高新区营商环境法治化、便利化水平,结合高新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按照中省市统一部署,进一步减少社会资本市场准入限制,放宽市场准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清单之外不得另设门槛和隐性限制,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1.认真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按照“全国一张清单”的要求,清理清单之外的准入许可,及时清理相关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

2.贯彻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暂行)》,开展存量文件专项清理,修改、废止一批不利于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

3.组织开展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清理政府及有关部门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中对民营、外资企业投标设置不合理限制和壁垒的规定,纠正并查处一批不合理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等违法违规行为。

4.优化、简化、细化现有政府采购业务流程,制定完善政府采购领域相关工作制度,促进公平竞争。

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指导和监管,清理政府采购领域妨碍统一市场与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

(二)进一步压减行政许可事项。

对保留的许可事项要逐项明确许可范围、条件和环节等,能简化的尽量简化。

1.做好省市级下放的行政许可事项的承接落实。

按照省市权力事项下放的安排部署,及时与上级部门沟通衔接,制定业务手册、办事指南和事中事后监管办法等,确保相关行政权力事项承接到位、规范运行。

2.组织清理规范行政许可事项,及时集中统一高新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

3.做好交通运输领域行政许可事项的承接。

及时与市及汉滨区交通运输部门沟通对接,做好交通运输领域相关事项的承接。

同时按照中省市安排部署,简化道路客运经营许可事项和申请材料,精简道路货运从业驾驶员培训考试。

(三)认真落实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要求,推动实施国家统一的产品认证制度。

1.按照国家统一安排,对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法规式目录管理。

2.加快实现检验检测认证结果在不同部门、层级和地区间互认通用,避免重复评价。

(四)大力清理简并种类过多、划分过细的资质资格许可事项。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大幅压减企业资质资格认定事项,力争2020年底前将工程建设、测绘等领域企业资质类别、等级压减三分之一以上,凡是能由市场机制调节的一律取消,对保留的事项要精简资质类别、归并等级设置。

探索对部分资质资格实行告知承诺管理。

(五)整治各类变相审批,摸清备案、登记、年检、认定等部门管理措施的底数,并持续清理压减。

对确需保留的实行清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开。

(六)继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重点是“照后减证”。

(七)再造企业开办流程,进一步压减企业开办时间。

1.加快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推广应用,简并现场登记环节。

持续推进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加快实现开办企业时申领营业执照、刻制印章等全流程网上申请和办理,现场“一窗”、一次领取企业开办全部材料。

2.加快电子发票的推广应用,为纳税人提供免费的电子发票开具服务。

(八)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促进优胜劣汰。

持续优化企业注销网上服务专区,实现企业注销“一网”服务。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