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判断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判断题(一)
1.电工作业时应穿防静电鞋。
(×)
2.任何人都有组织参加消防灭火的义务?(×)
3.工伤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4.相对湿度越大,静电越强。
(×)
5.人体触电致死,是由于肝脏受到严重伤害。
(×)
6.对于剧毒物的保管,一个人就可以了。
(×)
7.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因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发生伤亡事故,不属工伤事故。
(×)
8.《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畅通的出口。
(√)
9.《安全生产法》规定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
10.《安全生产法》规定审查批准包括批准、核准、许可、注册、认证、颁发证照等。
(√)
11.《安全生产法》规定,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拒绝在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的检查记录上签字,检查人员应当将情况记录在案,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
12.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受理的举报事项经调查核实后,应当形成书面材料。
(√)
13.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毕业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
14.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召开防范特大安全事故的工作会议的内容主要是分析、布置、督促、检查本地区防范特大安全事故的工作。
(√)
15.《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制定登记方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
16.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规定,严禁将学校场地出租作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场所。
(√)
17.《安全生产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支持、配合事故抢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
18.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要求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加强省〈区、市〉、市(地)、县(市)三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
(×)
19.对未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取得批准,擅自从事有关活动,属于经营单位的,由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
(×)
20.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
21.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答案:(√)
22.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
答案:(×)(全面负责)
23.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答案:(×)(专职)
24.特种作业人员经过培训,如考核不合格,可在两个月内进行补考,补考仍不及格,可在一个月内再进行补考。()
答案:(×)(应重新进行培训,培训后重新考核)
2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答案:(√)
26.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
答案:(√)
27.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有关地方公安消防部门应当做好指挥、领导工作。()
答案:(×)(人民政府)
28.生产经营单位可以以货币形式或其他物品代替应提供的劳动防护用品。()
答案:(×)(不允许)
29.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可以边作业边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答案:(×)(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30.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答案:(√)
31.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可以在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或者依照有关民事法律获得赔偿两者之间任选一种。()
答案:(×)(工伤社会保险和民事赔偿不能相互取代,从业人员可以享受双重的保障)
32.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他人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拒不承担或者其负责人逃匿的,由公安部门依法强制执行。()
答案:(×)(应由人民法院)
33.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
答案:(√)
34.生产经营单位为了保护本单位的技术秘密,因此从业人员在作业场所作业只要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就可以了,其他没必要了解。()
答案:(×)(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
35.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服从管理,所以对违章指挥仍要服从。()
答案:(×)(从业人员应当服从的是正当、合理的管理,对违章指挥,从业人员有权拒绝。
36.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助燃物、氧气。()
答案:(×)(氧气是助燃物,第三个条件应为火种)
37.电气设备发生火灾不准用水扑救。()
答案:(√)
38.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色有红、蓝、黄、绿四种颜色。()
答案:(√)
39.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答案:(×)(省级以上)
40.电工作业时应穿防静电鞋。
(×)
41.任何人都有组织参加消防灭火的义务?(×)
42.工伤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43.相对湿度越大,静电越强。
(×)
44.人体触电致死,是由于肝脏受到严重伤害。
(×)
45.对于剧毒物的保管,一个人就可以了。
(×)
46.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因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发生伤亡事故,不属工伤事故。
(×)
47.发生化学事故后,首先应迅速将警戒区内无关人员集中,以免人员伤亡。
(×)
48.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应认定为工伤。
(√)
49.爱护公物人人有责,所有灭火器材都要紧紧锁在固定位置,以防丢失。
(×)
50.当触电者停止呼吸又无心脏跳动,应在同一时间内同步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
51.当发现有员工苯中毒后,应马上对其进行人工呼吸。
(×)
52.车间抹过油的废布废棉丝不能随意丢放,应放在废纸箱内。
(×)
53.有人低压触电时,应该立即将他拉开。
(×)
54.事故的发生是完全没有规律的偶然事件。
(×)
55.工伤保险与商业保险公司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有根本的区别。
(√)
56.事故处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处理事故的责任者。
(×)
57.发生火灾时,基本的正确应变措施是:发出警报,疏散,在安全情况下扑救。
(√)
58.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作业都属于特种作业。
(√)
59.企业未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从业人员不了解规章制度,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行为人不应负法律责任,应由发生事故的企业负直接责任的人员负法律责任。
(√)
60.生产安全事故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突然发生的、对人身和健康造成伤害,或者损坏设备、设施,或者造成经济损失,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暂时中止或永远终止的意外事件。
(对)
61.人身伤亡事故、因工伤亡事故、工伤事故三个用语是同一个概念,都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伤亡。
(错)
62.《安全生产法》关于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义务主要有四项:即遵章守规,服从管理;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
(对)
63.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企业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生产经营单位可以以技术保密、业务保密等理由拒绝检查。
(错)
64.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有权责令生产经营单位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排除;对重大的、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隐患,有权责令其停产停业。
(对)
6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配合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不得拒绝、阻挠。
违反这一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使用暴力拒绝、阻挠检查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
66.任何单位或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举报。
(对)
67.制定《安全生产法》最重要的目的是制裁各种安全生产违法犯罪行为。
(错)
68.《安全生产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
这里所指的生产经营单位包括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但不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
(错)
69.“生产经营活动”的范围包括: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质供销和仓储业;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保险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等;教育、文化、科学研究等事业)。
《安全生产法》适用于以上产业。
(对)
70.在农业中从事个体种植、养殖业的农户,不属于《安全生产法》的调整范围。
(错)
71.《安全生产法》不仅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同时也适用于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方面的管理。
(错)
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透明度高、传播面广、影响力大,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有特殊的威慑作用,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方式。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干预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进行正常的舆论监督。
(对)
72.确定生产经营单位谁是主要负责人,主要依据生产经营单位的性质,以及该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具体确定。
一般而言,对生产经营单位负全面责任,有生产经营决策权的人,就是主要负责人。
(对)
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可以通过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宣传教育等形式具体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个职工。
(对)
73.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一项最基本的安全生产制度,是其他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得以切实实施的基本保证。
(对)
74.企业的从业人员没有经过安全教育培训,不了解规章制度,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行为人不应负法律责任,应由发生事故的企业负有直接责任的负责人负法律责任。
(对)
75.特种作业人员未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导致事故的,应追究生产经营单位有关人员的责任。
(对)
76.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是指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各项工作的所有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各岗位的工人,但不包括临时聘用的人员。
(错)
77.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作出书面记录,并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签字,这样有利于安全检查不走过场。
(对)
78.依照《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享有工伤保险和伤亡求偿权;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安全管理的批评检控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权;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
(对)
79.生产经营单位为了逃避应当承担的事故赔偿责任,在劳动合同中与从业人员订立“生死合同”是非法的,无效的,不受法律保护。
(对)
80.把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如实告知从业人员,会有负面影响,引起恐慌,增加思想负担,不利于安全生产。
(错)
81.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
(对)
82.劳动防护用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直接涉及到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故要求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对)
83.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劳动防护用品时,可根据情况采用货币或其他物品替代。
(错)
84.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是一种民事行为,生产经营单位可以自主决定。
(错)
85.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对)
86.生产经营单位对国家明令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的落后工艺、设备,可采取加强管理和加强安全教育措施后继续使用。
(错)
87.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必须是依法组建成立的,具有为安全生产服务的执业资格,对其出具的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公正性负法律责任。
(对)
重大事故隐患与重大危险源是引发重大事故的源头,所以两者的概念是等同的。
(错)
88.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从业人员有权了解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如实告之,不得隐瞒和欺骗。
(对)
89.从业人员享有批评、检举控告权和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行使上述权利而对其进行打击报复,如:降低工资、降低福利待遇和解除劳动合同等。
(对)
90.《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检查,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对)
判断题(二)
1.泡沫灭火器可用于带电灭火。
(×)
2.物质的燃点越低、越不容易引起火灾。
(×)
3.发生了燃烧就发生了火灾。
(×)
4.凡是设有仓库或生产车间的建筑内,不得设职工集体宿舍。
(√)
5.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
6.火场上扑救原则是先人后物、先重点后一般、先控制后消灭。
(√)
7.当单位的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占用、堆放物品影响疏散通道畅通时,单位应当责令有关人员当场改正并督促落实。
(√)
8.凡是能引起可燃物着火或爆炸的热源统称为点火源。
(√)
9.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大型企业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
(√)
10.使用过的油棉纱、油手套等沾油纤维物品以及可燃包装,应放在安全地点,且定期处理。
(√)
11.发现火灾时,单位或个人应该先自救,如果自救无效,火越着越大时,再拨打火警电话119。
(×)
12.岗位消防安全“四知四会”中的“四会”是指: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逃生自救。
(√)
13.焊接管道和设备时,必须采取防火安全措施。
(√)
14.灭火器材设置点附近不能堆放物品,以免影响灭火器的取用。
(√)
15.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扑救钾、钠、镁金属火灾。
(×)
16.装修房间时,把电气及线路敷设于装饰墙面和吊顶内,没有任何隔热防火措施,与可燃易燃材料直接接触,电气设备长时间工作很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
17.泡沫灭火器应放置在高温地方。
(×)
18.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是12.5%~74.5%,也就是说,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浓度小于12.5%时,遇明火时,这种混合物也不会爆炸。
(√)
19.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
(√)
20.从消防观点来说,液体闪点就是可能引起火灾的最低温度。
(√)
21.安装在爆炸危险场所的灯具应是防爆型的。
(√)
22.用水直接喷射燃烧物进行灭火,属于冷却法灭火。
(√)
23.高层民用建筑内不能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
(√)
24.泡沫灭火器可以扑救贵重物品、仪表火灾.(×)
25.公共场所室内装修时,只要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可以使用易燃材料。
(×)
26.发生火灾后,为尽快恢复生产,减少损失,受灾单位或个人不必经任何部门同意,可以清理或变动火灾现场。
(×)
27.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或者线路、管路的敷设不符合消防安全技术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
(√)
28.精神病人放火,没有人需负责任。
(×)
29.生产易燃易爆物品的单位,对产品应当附有燃点、闪点,爆炸极限等数据的安全技术说明书,并且注明防火防爆注意事项。
对独立包装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当贴附危险品标签。
(√)
30.在特殊情况下,单位和个人可以挪用、拆除、埋压、圈占消火栓,临时占用消防通道。
(×)
31.易燃易爆工厂、仓库内一律为禁火区。
各禁火区应设禁火标志。
(√)
32.电加热设备必须有专人负责使用和监督,离开时要切断电源。
(√)
33.三氯化铝、磷化铅可以用水扑救。
(×)
34.禁止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乘坐交通工具。
(√)
35.开饭店必须要到工商、税务、卫生和消防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
36.在大楼内,火势向上蔓延的最快途径是热辐射。
(×)
37.企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工作时应该与消防安全实行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评比,同总结。
(√)
38.电器开关时的打火、高温发红的铁器和电焊产生的火花都是着火源。
(√)
39.配电箱内所用的保险丝应该越粗越好。
(×)
40.公共娱乐场所在营业期间动火施工,动火部门和人员应按照单位的用火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护人。
(×)
41.“ABC干粉灭火器”的意思是能灭A类、B类和C类火灾的灭火器。
(√)
42、使用实行强制检定的计量标准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
(×)
43、压力容器一般事故是指容器由于受压部件严重损坏(如变形、泄漏)、附件损坏等,被迫停止运行,必须进行修理的事故。
(×)
44、我国的计量监督管理体制是“条块并重、共同负责”。
(√)
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判断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判断题(一)
1.电工作业时应穿防静电鞋。
(×)
2.任何人都有组织参加消防灭火的义务?(×)
3.工伤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4.相对湿度越大,静电越强。
(×)
5.人体触电致死,是由于肝脏受到严重伤害。
(×)
6.对于剧毒物的保管,一个人就可以了。
(×)
7.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因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发生伤亡事故,不属工伤事故。
(×)
8.《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畅通的出口。
(√)
9.《安全生产法》规定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
10.《安全生产法》规定审查批准包括批准、核准、许可、注册、认证、颁发证照等。
(√)
11.《安全生产法》规定,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拒绝在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的检查记录上签字,检查人员应当将情况记录在案,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
12.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受理的举报事项经调查核实后,应当形成书面材料。
(√)
13.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毕业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
14.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召开防范特大安全事故的工作会议的内容主要是分析、布置、督促、检查本地区防范特大安全事故的工作。
(√)
15.《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制定登记方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
16.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规定,严禁将学校场地出租作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场所。
(√)
17.《安全生产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支持、配合事故抢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
18.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要求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加强省〈区、市〉、市(地)、县(市)三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
(×)
19.对未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取得批准,擅自从事有关活动,属于经营单位的,由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
(×)
20.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