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开展某项工作的时候,我们就要为领导准备几份工作方案以供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范文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范文1

总书记在xx考察时强调,党没有自己的利益,党的领导干部更不应该有自己的私利,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为人民服务从来不是一句口号,群众路线从来不是一种形式。

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为己任,厚植人民情怀、担当情怀、实干情怀,坚持在“察实情”上下功夫、在“办实事”上做文章、在“求实效”上出实招,真正扑下身子为人民群众干实事办好事,不断把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

厚植“人民情怀”,在“察实情”上下功夫。

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民情怀最动人。

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只有脚底沾满泥,才能心中有实底。

日夜带领百姓奔波于兰考原野上的焦裕禄、奋斗雪域高原十余载的孔繁森、用双脚走遍百坭村的黄文秀……他们在为民谋福的实践中无不用脚步丈量民情,时刻与人民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楷模。

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他们为榜样,厚植人民情怀,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对群众所想所盼念兹在兹,坚持眼睛朝下看,身子向下走,深入到基层一线和人民群众当中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要聚焦推动发展面临新挑战,在察实情上下功夫,善于站在群众立场上摸实情、找思路、开新局、破僵局,优化惠及群众的各项措施,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好日子”。

厚植“担当情怀”,在“办实事”上做文章。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意味着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好日子”有了新期盼。

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厚植担当情怀,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促进社会事业优质均衡发展,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将惠民利民的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要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诠释在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实际行动中,在办实事上做文章,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让老百姓在享受高质量社会保障中过上好日子。

厚植“实干情怀”,在“求实效”上出实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实干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最佳途径,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

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实干情怀,把心思聚焦在为民服务上,把精力集中在狠抓落实上,把智慧凝聚在攻坚克难上,把本领体现在促进发展上,力戒空谈,拒绝“躺平”,真心实意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实干担当书写最美奋斗答卷。

要坚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作为工作的检验标准,敢于打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壁障,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拿出实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展现真本领,在服务和造福百姓中彰显真作为,努力干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绩,以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刷新老百姓的“好日子刻度”。

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范文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经到了稳步施工的新阶段,领域更宽、要求也更高。

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点、着力点,也是乡村振兴路上需要攻克的“老大难”问题。

基层党组织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的“基本元素”,要建强基层党组织,以这一“基本元素”,激发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大“活性因子”,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充满“活力”。

基层党组织要增加“创新”的“元素”,激发乡村发展的“活性因子”。

产业是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所在,农村要强、农民要富,离不开优质乡村产业的支撑。

但乡村存在“慢变量”的特点,发展乡村产业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引导。

基层党组织要善于把握农业农村的特殊性,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先行者”,敢于打破“桎梏”,摆脱传统的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探索乡村产业发展的新点子、新路子。

求创新需立足实际,基层党组织既要对本地情况“如数家珍”,也要对周边地区发展“了如指掌”,更要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积极挖掘非遗文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乡村优势资源潜力,寻找更多创意元素打响乡村产业品牌,开拓“飞地经济”“抱团发展”等村集体经济增长新模式,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基层党组织要增加“突破”的“元素”,激发乡村建设的“活性因子”。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逐步使农村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提升农民群众宜居程度的基础,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幸福感”,但当前农村人居环境仍是乡村建设中的一块短板。

尤其在改变农民生活习惯、维持环境长效管理等方面,需要基层党组织敢于“突破”、攻克“顽疾”。

在保留村庄原有纹理和风貌的前提下,基层党组织要引导党员干部做“带头人”,以自身行动投身乡村建设,一点一点激发更多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家乡”情怀,逐步转变生活习惯,让农村环境有更多“守护者”,为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凝聚强大动能。

基层党组织要增加“务实”的“元素”,激发乡村治理的“活性因子”。

总书记指出,“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乡村治理关乎地区的长治久安,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工程。

近年来,随着乡村治理工作不断深入推进,许多创新做法不断涌现,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要更广泛地推广运用,还需基层党组织来挑起“重担”。

乡村治理涉及面广、事项繁杂,不同地区的矛盾点也各不相同,基层党组织要引导党员干部做乡村治理的“勤务员”,务实功、出实招,才能见实效。

应当瞄准本地区的痛点堵点,将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治理等先进做法“本地化”“群众化”,从细微处入手,与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相融合,与村庄“硬件”水平的提升、文化“根脉”的守护相结合,逐步推动移风易俗,绘就乡村治理的新画卷。

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范文3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全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建设,切实推动***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根据《自治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融合业态更加多元、服务能力更加完善,文化旅游影响力、吸引力以及产品供给力、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取得显著成效。

——“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2家、3A级旅游景区4家。

——“十四五”末,全市接待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左右。

二、品牌培育

——做优黄河文化品牌。

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加强对黄河***段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利用,系统梳理黄河***段文化发展脉络、历史遗产遗存、文化特征特色,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大力开展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加大对卫宁古灌溉、黄河文化古迹、大麦地岩画、黄河奇石、长城遗址、羊皮筏子制作等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把***打造成彰显黄河文化、展示黄河文明的重要窗口。

——做强大漠星空品牌。

围绕“大漠情怀、浪漫星空”,用好大漠、星空优势资源,高品质、高标准规划建设沙漠体验、星空观景、星空营地等体验旅游、亲子研学项目,提升沙坡头沙漠传统游乐项目,创新开发新型沙漠旅游项目,打造集游乐、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新时代沙漠旅游目的地。

扩大以“星星的故乡”为载体的星空旅游业态,打造“住星星酒店、品星空晚宴、看星空演艺、听星空讲座、赏大漠星辰、悟星空之旅”的星空旅游、沙漠旅游深度体验系列产品。

——做特康养旅游品牌。

围绕构建“一带三区多节点”康养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发展康养旅游产业。

“一带”,即以黄河为纽带,进一步整合我市沙漠、绿洲、湖泊、文化、民俗、中医药、枸杞等特色资源,培育黄河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带;“三区”,即构建以市区为引领的康养旅游产业核心区,以中宁枸杞为主的枸杞康养旅游休闲示范区,以海原生态为主的生态康养度假区,将***建成西部独具特色的康养旅游目的地城市;“多节点”,发展多个康养旅游节点,创新发展康养旅游业态,向全产业链延伸,打造一系列康养旅游产业集聚平台,形成多个康养旅游节点,主要包括沙疗沙浴、温泉疗养为主的沙漠度假康养旅游节点、以沙坡头南岸半岛黄河民宿为主的静养康养旅游节点,以中宁枸杞直销中心、枸杞加工城为主的康养旅游节点,以永康富硒小镇为主的特色农副产品康养旅游节点,以天都老庄山地为主的海原东部生态康养旅游节点等。

——做实红色旅游品牌。

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和弘扬革命红色文化,着力开发关桥红色资源,加快***博物馆红色文化展厅、关桥堡会议旧址(抗日红军西北大汇合地)、贺堡红二方面军宿营地的修复建设和展厅建设。

对吊嘴子红色遗址、齐家堡红色遗址进行打造,合理规划红色旅游线路,通过红色赋能,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活力,让广大市民、游客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做活动感体验品牌。

依托黄河、大漠、高山、峡谷等独特地质地貌资源,大力发展黄河漂流、沙漠探险、低空飞行、热气球、汽车摩托车越野拉力、沙滩排球、足球、沙漠徒步穿越、沙漠健身运动等产品,提升以“全国大漠健身运动大赛”为载体的沙漠体育休闲目的地的知名度,全力打造国家级沙漠运动基地。

带动特色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做足长城遗址品牌。

围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依托我市长城遗迹遗址及沿线生态资源、特色产业,在丰富完善文旅服务设施的基础上,打造以历史探秘、文化体验、教育研学、生态休闲、户外运动、康养度假等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业态和产品,讲好“长城故事”。

三、重点任务

(一)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以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为抓手,持续推进景区、度假区建设,让旅游景区成为***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持续做好景区提质扩容工程,对沙坡头景区、寺口子景区、海原天都山景区、中宁玺赞枸杞庄园景区、天湖景区重点开发建设,丰富产品业态和人文内涵,打造成综合性的旅游景区。

实施景区铸魂提质增效工程,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和历史底蕴,增强文化自信,有效增加旅游景区的文化含金量。

推动支持各类文化演艺进景区、进游客集散中心,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承办、合办等形式,创新开发大型文化旅游演艺剧目。

将沙坡头景区建成国家级(沙漠)旅游度假区,着力打造“沙坡头”国家知名品牌。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

(二)培育发展特色产业。

把2021年作为***康养产业发展元年,制定康养产业规划,坚持走差异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路子。

围绕黄河生态、枸杞康养、沙疗沙浴、养老享老、休闲度假等方面认真谋划切实可行项目产品。

利用三年时间,夯实***市康养旅游产业基础,明确发展路径,形成重点业态,彰显品牌效应,初步建成西部独具特色的康养旅游目的地城市,切实提升康养旅游供给能力。

打造金沙岛自然生态健康运动公园,建设沙漠度假、精品民宿、沙漠温泉等以康养度假为主的特色主题酒店,积极推动实施沙疗、盐疗等核心项目,丰富沙漠旅游业态。

已付费

点赞(1)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