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一年级班会主题活动方案6篇模版内容,欢迎阅读和下载。

一年级班会主题活动方案1

班会时间: _月_日班会课

班会地点: _班教室

班会主题: 体验亲情学会感恩

内容摘要:

根据当前部分学生漠视父母的关爱,不懂回报,展开主题班会,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与不易,从而理解亲情,学会感恩。

主要目的:

1. 阅读经典,体验感恩;

2. 联系实际,感恩父母;

3. 增强班级同学的合作精神,为班级工作和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班会过程:

1. 小测验。

通过提问父母的生日、最喜欢的水果、颜色和味道,以及父母何时最开心、难过,父母希望你为他们做什么等问题,与父母对自己的了解做对比,学会去了解父母。

2. 小品《种瓜得豆》

通过讲述一个女孩在父母的呵护下从小学上初中考上重点大学读研究生读博士的故事,让大家思考,如果你是文章中的女儿,你会怎么做呢再深入的想想长这么大是否为父母倒过50杯水。

3. 小游戏

通过肚中装篮球、捡书和头顶鸡蛋过障碍等游戏,让我们从游戏中感受到母亲十月怀胎的痛苦。

4. 分享感动故事

让大家分享自己知道的一些感动故事,进一步感受到亲情的力量。

5. 填一首小诗《凡事感激》

填写一首小诗《凡事感激》,表达对生活中各种经历的感激之情,包括感激伤害你的人、绊倒你的人和欺骗你的人等,从而培养感恩的心态。

6. 回报父母

思考怎样回报父母,说一些感恩的话,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7. 班主任总结发言

班主任老师总结班会内容,发表总结发言,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思考和行动。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即使全世界的人都遗弃你,你的父母都会支持你"。对父母的认同和关爱是做人的基本素质。我们无法选择父母,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待父母的方式。希望通过此次主题班会,同学们能更深刻地感受来自父母的爱,学会体谅父母,感谢父母。

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将会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亲情的珍贵和父母的付出。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并通过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只有懂得珍惜和感恩,我们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一年级班会主题活动方案2

一、活动背景:

感恩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理的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也就是知恩、报恩。然而现在很多“独生子”“小皇帝”都冷眼横对他们的父母、漠视教师的劳动的付出,认为所有人的付出都是应该的。因此“感恩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别人的艰辛,培养他们感恩的心,我决定在班里举办一次感恩教育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

通过班队会课,让学生体会父母的爱与付出。

培养学生感恩的心理,学会尊重他人,承担责任,从身边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恩他人,善待他人。

三、设计思路:

由学生主持引入主题,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接着通过学生熟悉的诗歌《游子吟》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情。再通过地震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接着联系自己的生活,讲述自己与父母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亲恩,体会亲情。并进行现场亲子互动,进一步体会亲恩。然后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总结出孝敬父母的正确方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使情感升华。接着,使活动进行扩展,让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一切,并通过《感恩的心》手语操表达出来。最后,在班主任老师的总结中结束这次班会活动。

四、活动准备:

1、两位学生在老师帮助下准备主持稿。

2、多媒体课件:

(1)诗歌《游子吟》。

(2)地震中的图片。

(3)背景音乐“再见警察”。

(4)“感恩的心”手语操等。

五、活动方法:

情景体验,讲故事,讨论、发言、交流等。

六、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甲:敬爱的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

合:大家下午好!现在我们宣布一(1)班“感恩父母”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老师: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是谁,给了我生命全部的爱,又在我耳边轻轻说了声,你不用回报,是谁……又是谁……把一切的爱都化为甘露,无声孕育了一方新绿,——是我慈爱的父亲、母亲。

甲:当我呱呱落地。

乙:就迎来了爸爸、妈妈灿烂的笑脸!

甲:爸爸的微笑,就像暖流涌进了我们的心田!

乙:妈妈的微笑,就像人生的第一首歌谣!

合:从此,你们日日夜夜陪伴着我们。

合:你们就是我启蒙的严师。爸爸、妈妈,今天就让我们来赞美你们— 师生齐:爸爸、妈妈我爱您!

(二)激发学生爱父母的热情:

1、老师:咱们以前学过一首关于母爱的古诗,还记得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吗?谁能背背这首古诗呢?

学生:举手背诵《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老师小结:

一位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手里缝制着衣服给将要出发的孩子。在孩子出发前夕,母亲还在细心地一针一线缝着,心里却担心孩子很长时间不回来。这就是母亲对孩子关心爱护啊!每个孩子的父母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无忧无虑、心情舒畅,快快乐乐的环境下长大。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

3、丙:在生活中,父亲永远给我们挡风雨。

乙:母亲永远牵着我们的手。

甲:父母的爱是寒冬里的一把火。

乙:父母的爱是黑暗里的一束光明。

合:父母的爱是危急时刻撑起我们生命的一片晴空!

甲:请大家听一个真实的故事——《地震中的母亲》(多媒体画面辅助)。

4、教师讲述:

20xx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罕见的8.0级大地震。当时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在哄着孩子睡觉。突然,地震发生了,楼房开始摇晃起来,母亲摔倒了,还没等她爬起来,房顶便朝孩子垮塌下来,母亲不假思索地扑过去,双膝跪地,身体向前匍匐着,双手支撑着地面,为孩子搭起一座人身帐篷。倒下的瓦块重重地砸在母亲身上,母亲忍着疼痛一动不动,因为她知道,她要是移动,瓦块就会砸到孩子身上,望着熟睡的孩子,母亲嘴角露出了微笑。

就这样的姿势,就这样坚持着,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救援人员赶到时,她还是这样的姿势。当救援人员把她身边的废墟清理开时,发现孩子毫发未伤,还是安详地睡着。人们在孩子的被子里发现了一部手机,手机上有一条未发出的短信,写道: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记住妈妈永远爱你!在场所有看到短信的人都哭了。

5、听后随感:

(1)学生:主持人甲: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有哪些感受呢?

(2)学生: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同学们,这是人世间最崇高的、最圣洁的、最勇敢的母爱,我们面对这样伟大而又无私的爱,内心当中充满了对这位母亲的尊敬,那么就让我们全体起立,用队礼表达我们对这位母亲的敬意吧!

(三)感受亲恩,体会亲情:

1、教师:同学们,每一位父母都是那样深爱着自己的孩子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为我们做过许多事,为我们付出很多。那谁能谈谈你的父母让你最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事吗?

2、学生:

(1)同桌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

(四)亲子互动,体会亲恩。

教师:现在我们想请一位同学和他的家长一起来回答下面这些问题(找一对父子或者母子)___同学,请你回答关于父母的问题,叔叔(阿姨),请您回答关于孩子的问题,好吗?(屏幕显示问题)

1、父母(孩子)的生日是哪一天,你是怎样给父母(孩子)过生日的?

2、知道父母(孩子)最爱吃什么呢?

3、知道父亲节、母亲节是哪一天吗?儿童节是哪一天?

4、周末你为父母(孩子)做哪些事情?

(一)教师:看来,父母对孩子的了解总是多过孩子对父母的了解,父母给孩子的爱总是多过孩子给父母的爱,同学们,看来我们对父母的关心真是太少了,请记住这两个日子吧!

(二)学生:主持人以手指示屏幕的显示:(父亲节是六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母亲节是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

(五)讨论:我怎样对待父母?

1、教师:

刚才几个同学都谈了自己的看法。的确,父母之爱伟大而又平凡。同学们,我们应该如何孝敬父母呢?

2、学生:

(1)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个微笑,一点进步,都是对父母爱的一种无声的感激。孝敬父母的方面有很多,但是,我们必须做到的:

(1)听父母的话,不顶撞父母,接受劝告。

(2)对父母有礼貌。

(3)体贴关心父母。

(4)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不随便向父母要钱买零食吃。

(5)不为难父母。

(六)学会感恩,及时回报。

1、教师:相信此时此刻,大家都有很多心里话要对父母说。同学们,让我们从座位上走出来,到爸爸、妈妈面前,给他们一个深情的拥抱吧!

2、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

一年级班会主题活动方案3

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早期的培养过程,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在学校里,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帮助学生养成守纪律和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首先,我们可以在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在上课前摆放好学习用品。我们可以选择几名学生分享一下他们在放学后是如何整理书包的,以此来激发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在上课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他们在课堂上如何听讲和学习的经验。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学生们可以互相学习,分享他们的方法和技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他们思考,例如如何保持专注、如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可以从彼此的经验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除了上课时的学习,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讨论和分享在读书和写作业时应该遵循的好习惯。在小组讨论后,可以找一位代表发言,总结出一些关键的好习惯,如保持正确的姿势、认真书写等。通过这样的讨论和总结,学生们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且在实践中逐渐养成这些习惯。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学生们可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且培养出积极、认真和刻苦的学习态度。他们将逐渐养成守纪律和热爱学习的好习惯,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将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活动的总结中,我们可以再次强调好习惯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们在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时守纪律、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早期的培养过程,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通过一些针对性的活动,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们养成守纪律和热爱学习的好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学生们早日养成好习惯,迈向成功的道路!

一年级班会主题活动方案4

一、班会目标:

1、为了配合开展“安全教育日”和“安全教育周”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避险自救能力。

2、限度的预防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班会过程:

(一)介绍首个“防灾减灾日”的知识。

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批准,自20__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其意义:20__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一年级班会主题活动方案6篇模版内容,欢迎阅读和下载。

一年级班会主题活动方案1

班会时间: _月_日班会课

班会地点: _班教室

班会主题: 体验亲情学会感恩

内容摘要:

根据当前部分学生漠视父母的关爱,不懂回报,展开主题班会,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与不易,从而理解亲情,学会感恩。

主要目的:

1. 阅读经典,体验感恩;

2. 联系实际,感恩父母;

3. 增强班级同学的合作精神,为班级工作和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班会过程:

1. 小测验。

通过提问父母的生日、最喜欢的水果、颜色和味道,以及父母何时最开心、难过,父母希望你为他们做什么等问题,与父母对自己的了解做对比,学会去了解父母。

2. 小品《种瓜得豆》

通过讲述一个女孩在父母的呵护下从小学上初中考上重点大学读研究生读博士的故事,让大家思考,如果你是文章中的女儿,你会怎么做呢再深入的想想长这么大是否为父母倒过50杯水。

3. 小游戏

通过肚中装篮球、捡书和头顶鸡蛋过障碍等游戏,让我们从游戏中感受到母亲十月怀胎的痛苦。

4. 分享感动故事

让大家分享自己知道的一些感动故事,进一步感受到亲情的力量。

5. 填一首小诗《凡事感激》

填写一首小诗《凡事感激》,表达对生活中各种经历的感激之情,包括感激伤害你的人、绊倒你的人和欺骗你的人等,从而培养感恩的心态。

6. 回报父母

思考怎样回报父母,说一些感恩的话,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7. 班主任总结发言

班主任老师总结班会内容,发表总结发言,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思考和行动。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即使全世界的人都遗弃你,你的父母都会支持你"。对父母的认同和关爱是做人的基本素质。我们无法选择父母,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待父母的方式。希望通过此次主题班会,同学们能更深刻地感受来自父母的爱,学会体谅父母,感谢父母。

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将会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亲情的珍贵和父母的付出。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并通过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只有懂得珍惜和感恩,我们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一年级班会主题活动方案2

一、活动背景:

感恩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理的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也就是知恩、报恩。然而现在很多“独生子”“小皇帝”都冷眼横对他们的父母、漠视教师的劳动的付出,认为所有人的付出都是应该的。因此“感恩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别人的艰辛,培养他们感恩的心,我决定在班里举办一次感恩教育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

通过班队会课,让学生体会父母的爱与付出。

培养学生感恩的心理,学会尊重他人,承担责任,从身边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恩他人,善待他人。

三、设计思路:

由学生主持引入主题,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接着通过学生熟悉的诗歌《游子吟》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情。再通过地震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接着联系自己的生活,讲述自己与父母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亲恩,体会亲情。并进行现场亲子互动,进一步体会亲恩。然后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总结出孝敬父母的正确方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使情感升华。接着,使活动进行扩展,让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一切,并通过《感恩的心》手语操表达出来。最后,在班主任老师的总结中结束这次班会活动。

四、活动准备:

1、两位学生在老师帮助下准备主持稿。

2、多媒体课件:

(1)诗歌《游子吟》。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