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要科学精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大学开学防疫方案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借鉴。
大学秋季开学防疫方案精选1
为全⼒做好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作,根据《xx市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防控开学⼯作指南》的通知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本⽅案。
⼀、开学前准备⼯作
(⼀)完善⼯作预案
1、根据疫情防控的统⼀部署,我校将师⽣⽣命安全和⾝体健康放在第⼀位,在第⼀时间制定完善了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明确疫情防控的组织管理、具体举措、预警与应急等内容,落实防控经费,做好物资贮备,加强⼈员培训,增强应急处理能
⼒,切实做好疫情防控⼯作。
2、成⽴_学校疫情防控⼯作专项领导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德育、教务、后勤、卫⽣室、少先队部、团委
等部门负责⼈和相关⼈员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组织和落实⼯作。具体⼈员安排如下:
领导组
组长:xx
副组长:
xx组员:
xx办公室:xxx兼办公室主任
xx班主任任成员
具体负责防控⼯作协调、组织、物资供给、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疫情防控具体事务安排及落实、疫情防控情况⽇报等⼯
作。
3、建⽴校疫情防控⼯作领导组、年级组、班级、家长四级防控⼯作联系⽹络,同时与xx医院联系,取得专业技术⽀持,
积极开展联防联控。
4、制定疫情防控时期教职⼯和学⽣晨、午检制度。利⽤考勤签到和晨、午间学⽣进班前进⾏体温测量、⾝体状况问询和
登记、上报⼯作,每天办公室⼈员对教职⼯⼯作场所和教室进⾏通风换⽓。
5、制定疫情防控时期严格的门卫管理制度。严禁⾮本校教职员⼯、学⽣及校内家属区住户进⼊校园,对确需进出校园⼈
员进⾏严格登记、测量体温,禁⽌未佩戴⼝罩或体温异常⼈员进⼊校园,上课期间封闭管理,学⽣离校后要及时封闭校园,并
对校门周边、⼤门、门卫室、保卫科及时进⾏消毒、通风。
6、持续做好疫情防控信息收集、宣传和舆情监督⼯作,依托微信群、公众号、班级QQ群等信息平台,⽤好公⽰栏、
LED电⼦屏、⿊板报、标语等阵地,⼴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确保疫情防控宣传信息及时传达到每位教职员⼯和学⽣。引导教
职员⼯和学⽣及时关注权威发布,关注当地疫情防控动态、联防联控的政策措施,不信谣、不传谣,消除教职员⼯和学⽣的
忧虑和恐惧⼼理。
7、积极做好消毒物品(消毒液、医⽤酒精等)、洗涤⽤品(洗⼿液、⾹皂)、⼝罩(若⼲)、红外体温测量仪等防控物资采购和
储备。在各楼下设置⽤于收集废弃⼝罩及废弃消毒物品的垃圾桶。在门卫室的⾥间设置留观室,配备必要的防护⽤品。要科学
合理有效使⽤物资、经费,安排专⼈进⾏管理,避免滥⽤和浪费。
(⼆)建⽴信息台账
1、全⾯排查登记教职⼯、门卫、保安和学⽣假期去向,全覆盖、⽆遗漏、精准掌握每位教职员⼯、学⽣返校前14天的⾝
体健康状况,建⽴寒假期间外出或返回师⽣、有重点疫区接触史师⽣、⾝体不适师⽣的信息台账。对隔离期未满或⾝体不适师
⽣须延迟到校时间。对存在疫情传播风险的个⼈要密切关注并给予⼈⽂关怀。
2、加强信息报送管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报告、零报告”制度,不得迟报、漏报、瞒报。对未出隔离期及⾝体不适教
职员⼯和学⽣须延迟到校时间。
(三)做好教学安排
6、原则上不召开学校教职员⼯⼤会,可利⽤⽹络平台或学校⼴播召开会议。不组织开展全校性、校际间聚集性教学和教
研活动,倡导⽹络教研,通过电话、视频、微信等⽅式开展校本和校际间教研活动。如因特殊情况必须开展的,要上报教育主
管部门,在属地卫⽣防疫部门指导下严格遵守相关卫⽣要求,尽量安排在室外进⾏,尽量缩短活动时间,并控制参与⼈数。
(五)持续保持校园环境卫⽣
1、加强⼈员密集场所卫⽣管理,各班级每天要对教室进⾏清扫和消毒,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流通。运动场馆、
图书馆、教师办公室、实验室、厕所等校舍和公共活动场所由相关负责⼈积极进⾏清扫与消毒。
2、有⽔龙头的办公室和公共卫⽣间均配置杀菌⾹皂等,卫⽣保洁⼈员要定时对地⾯、墙壁、桌⾯、门把⼿、⽔龙头等物
体表⾯进⾏消毒。
(六)加强校园安全⼯作严禁外来⼈员进⼊校园,确因⼯作需要来访⼈员须进⾏严格登记、测量体温,禁⽌未佩戴⼝罩或体
温异常⼈员进⼊校园。疫情防控期间,校园场地⼀律暂停对外开放,与教育教学⽆关的聚集性活动⼀律暂停。
大学秋季开学防疫方案精选2
一、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___
成员:中层主任、各班主任、校医
政教主任(对接联系社区、对接联系区教育局)
德育主任、校医(对接联系定点医院、疾控中心)
二、工作职责
(一)学校职责
1、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学生心理干预方案等。
2、制定学生晨午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病因追踪等制度。
3、健全家校协作、物资集中采购、学校内部协调联络及与医院、公安等部门的联防联控机制。
4、建立四级防控联系网络,建立疫情防控工作专组。
6、对学校所有场所进行消毒、通风。
7、多种方式加强师生卫生健康教育,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提升师生防控疫情意识和能力。
8、做好疫情每日防控工作(卫生保洁、学校安保、师生入学、放学、
晨午检、如厕、课间、体育锻炼、日常消毒、学生配餐等),及时报告有关信息。做好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9、制定舆情应对预案,做好舆情应对工作。
10、加强疫情期间教学应对,实施错时上下课制度。
(二)督促市医院及疾控中心履行职责
1。市医院负责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指定专人负责结对工作;指导结对学校完善传染病疫情防控相关制度措施、落实健康教育、开展传染病疫情防控培训;报告疫情信息,开展隐患排查,疫情发生时驻点协助开展疫情处置,配合疾控中心做好疫情处置效果评估。
2、疾控中心负责配合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协调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提供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技术支持,指导结对单位落实好相关制度措施,实施相关医务人员培训,定期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学校和卫生监督机构通报学校传染病疫情信息,发布预警提示,提出防控建议,提早干预学校重点散发疫情,及时处置学校聚集性疫情,评估疫情处置效果。
三、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学校与卫生单位配合,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医教”联合体,实行学校与医疗卫生机构结对,校医与医务人员结对,共同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制度。结对医疗卫生机构定期对结对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指导,发生疫情时驻点指导。学校应按照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做好落实,进一步完善学校传染病疫情信息通报制度,通报内容以学校传染病疫情信息、存在的
问题为主。结对医疗卫生机构要定期评估结对学校传染病疫情发生风险,排查重点措施落实情况。学校应在开学前、学期中和学期末开展传染病疫情隐患自查自评自改,将苗头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进一步强化健康教育促进工作。
学校应每学期利用课堂、讲座、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结对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内容包括常见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学生传染病预防控制意识和应对能力。学校可根据传染病防控工作需要对学生家长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告知其配合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三)进一步加大常规措施的落实力度。
学校应落实学生健康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学生体检和健康筛查组织工作。学校教职员工中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传染期内或在排除传染病前,不得从事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应按照有关标准保障学生的饮食、饮用水安全,提供安全、卫生的环境设施,消除鼠害和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危害。应为学生设置厕所和洗手设施,应按照相关规范保障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人均使用面积,加强教室、图书馆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
各单位要持续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克服⿇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理、松劲⼼态,慎终如始抓好xx年暑期放假和秋季
开学期间的疫情防控⼯作。要充分认识新学期学⽣全⾯返校的压⼒挑战,根据各地疫情防控形势发展变化,⼀体化部署推进xx
年暑期和秋季开学期间的⼯作,切实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秩序全⾯恢复。
大学秋季开学防疫方案精选4
为了提⾼学校预防和控制突发疫情事件的能⼒和⽔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员⼯的⾝体健康与⽣
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
法》、《中华⼈民共和国国境卫⽣检疫法》、《中华⼈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民共和国⾷品安全法》、《中华⼈民
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民共和国刑法》、《中华⼈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事件应急条
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突发公共卫⽣事件分为特别重⼤(Ⅰ级)、重⼤(Ⅱ级)、较⼤(Ⅲ级)和⼀般
(Ⅳ级)4级。
⼀、⼯作原则
2、建⽴预警,信息收集
关注上级疫情预报,落实迅情预警预报措施,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报告,正确应对。
3、落实值班,及时报告
强化值班制度,公布值班电话,⽩天、夜间专⼈负责看守,确保24⼩时有⼈值班,领导⼩组成员保证通讯畅通,做到提
前预防。及时、如实、详细地向上级做出汇报,确保报告数据详实、可靠。
4、建⽴队伍,保障供给
建⽴应急抢险救援队,随时待命,听候调遣,准备处理突发事件。购置保障物资,确保⽤得上、⾜够⽤。
5、安全⾃查,规范管理
学期始末,对学校进⾏拉⽹式安全⾃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还要经常对建筑物、树⽊,排⽔,供电、厕
所等组织检查,针对出现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开展爱国卫⽣运动,搞好⾷堂、教室、宿舍和环境卫⽣,为学⽣提供安全卫
⽣的学习和⽣活环境。
6、常抓不懈,养好习惯
(1)保持⼯作、学习、⽣活环境通风换⽓。
(2)少去或不去⼈群聚集的地⽅活动。
(3)饭前便后要洗⼿、正确洗⼿。
(4)加强锻炼,保证休息,增强体质。
四、监测报告
(⼀)突发事件监测
建⽴突发疫情灾害事件的监测系统。健全学⽣晨检、因病缺勤追查与登记制度。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进⾏观察、
询问,了解学⽣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
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年级—校医),学校要进⼀步排查,将学⽣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患病病⼈,进⾏
登记,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的早发现、早报告。
(⼆)突发事件报告
1、建⽴⾃下⽽上的突发疫情灾害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
⽣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实⾏24⼩时值班制,保障信息畅通。
2、严格执⾏学校突发疫情灾害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期间,对疫情实⾏⽇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各校应
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3、发现疫情要⽴即报告,任何部门和个⼈都不得瞒报、缓报、漏报突发事件。对违反规定的部门和个⼈,要严格疫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