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疫情期间酒店消毒方案精选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疫情期间酒店消毒方案精选1
(⼀)组织领导。
1.建⽴疫情防控⼯作机制。住宿企业负责⼈全⾯负责防控⼯作,制定并实施防控⽅案和应急预案,划⽚分区,责任到⼈。建⽴企业内的感染控制与隔离制度、流程并组织实施。积极落实政府及相关部门疫情防控指导要求。建⽴24⼩时应急值守制度,确保通讯畅通。通过公告、电话、短信(微信、邮件)等多种⽅式向进⼊酒店的住客、访客提供疫情防控安排和相关服务通知。与省、市(州)、县(市、区)各级卫⽣防疫部门建⽴长效联络机制。
(⼆)⼈员管理。
2.强化员⼯管理。建⽴员⼯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应加强员⼯⽹格化管理,建⽴每⽇主动报告制度,对密切接触家⼈、亲戚及居住⼩区进⾏摸查;外出风险地区必须提前上报,返回本地后应⽴即提交核酸检测报告并进⾏14天的⾃我隔离后⽅可返岗;员⼯上岗前进⾏体温测量,出⽰健康码,开展健康摸排,及时进⾏⼿部消毒;⼯作期间,落实好个⼈防护,戴好⼀次性防护⼝罩,建⽴员⼯健康建档记录。不⽤或减少雇佣外包⼩时⼯,如不得不雇佣,应固定⼈员。有以下任意⼀种情况者要禁⽌进⼊酒店内部或⽴即停⼯:15⽇内到过中⾼风险地区或接触疫区⼈员;与已确诊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员;有发热、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有其他疑似症状。
3.做好住客访客管理。建⽴住客、访客管理制度。住客、访客到店需按照当地政府防疫要求,出⽰健康码,进⾏体温测量和⼿部消毒,提醒进⼊酒店的住客、访客、餐饮⽤餐⼈员佩戴⼝罩,在总台等⼈员易聚集区域划设“⼀⽶线”。在公共区域、客房内应摆放明显的消毒等防疫措施宣传标语。对住客、访客出现发烧37.3度以上的,要有专门的应急预案,并暂时将客⼈安排进⼊指定房间隔离,按规定上报。有以下任意⼀种情况者劝阻⼊内:15⽇内到过中⾼风险地区或接触疫区⼈员;与已确诊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员;有发热、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其他疑似症状。
4.定期进⾏防疫培训。住宿企业要积极对⼀线员⼯开展内容丰富、务实有效的防疫培训,使员⼯保持防控意识。各地⾏业主管部门要指导督促住宿企业做好本单位⼯作⼈员健康排查,开展防疫知识培训,加强疫情防控信息宣传,确保防疫措施落到实处。
5.强化快递、维修⼈员出⼊管理。谢绝快递、外卖等⼈员进⼊,在酒店门⼝设置专区进⾏快递物品交接,做好接收登记和消毒处理。检查、维修等⼯作⼈员应佩戴⼝罩,做好个⼈防护措施,在专门的区域开展相关⼯作。
(三)环境设施防疫管理。
6.落实客房区域卫⽣消毒⼯作。客房需保证每⽇开窗或阳台通风,每次不少于15分钟(严寒地区的冬季适当减少时间),并做好登记⼯作。⼀旦本地区发⽣疫情,⼤堂、餐厅、会议室、宴会厅等公共区域须关闭中央空调回风,如使⽤集中空调,保证空调运⾏符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运⾏管理卫⽣规范》(WS696-2020),分不同集中通风系统,按低、中、⾼风险分类执⾏。⽤⽔器具与排⽔系统的连接必须通过⽔封阻断下⽔管道内的污染⽓体进⼊室内。客房及公共区域的卫⽣间、淋浴间的排⽔系统及地漏必须有存⽔弯,并保持存⽔弯始终有⽔。没有存⽔弯的地漏必须安装防臭地漏,严防下⽔管道的污染⽓体从地漏冒出。
每次打扫客房时对家具、家电设施、卫⽣间整体环境、卫浴器具、室内⽤品(如电话机、遥控器、吹风机和体重秤等接触性物品)等使⽤过氧⼄酸消毒液或季铵盐消毒液进⾏喷洒和擦拭消毒。布草严格做到⼀客⼀换⼀消毒,必要时可采买密封客耗品。要严格执⾏杯具消毒制度,房间被褥进⾏⾼温烘⼲。
7.加强公共区域和⼯作间的卫⽣消毒⼯作。楼外门⼝处铺设⼀定尺⼨的塑胶垫,每⼩时喷洒⼀次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500mg/L)。客房楼道区域每周不少于两次喷洒过氧⼄酸消毒液或季铵盐消毒液。每天不少于2次对电梯、通道、⼤堂、前台、公共卫⽣间、客⽤更⾐室等公共区域,以及酒店出⼊⼝、门拉⼿、楼梯扶⼿、电梯按键、公共卫⽣间马桶按钮、座盆、门把⼿等公共设施进⾏消毒。采取预约或限流⽅式开放酒店内娱乐、健⾝等密闭式配套设施。前厅配备有红外测温仪、免洗消毒洗⼿液、消毒棉⽚等供客⼈免费使⽤。
8.做好疫情防控下的会议服务。根据本地疫情防控的具体要求,控制会场接待⼈数。在酒店门⼝处设置查验台,查验进出⼈员的健康码,并测量其体温。会议室门⼝配备免洗洗⼿液、消毒⽔、⼝罩。加强会议室空⽓流通,通风不良的可使⽤机械通风。会议举办前半⼩时⾄少通风⼀次,时长不⼩于半⼩时。按照当地防疫部门要求做好会议座位间距管理,使⽤中的会议室推荐每半天进⾏⼀次消毒杀菌(建议使⽤移动消毒喷雾设施)。建议有条件的企业提供视频会议设备,⿎励开展线上视频会议。会议桌配备消毒湿⼱和纸⼱,优先提供矿泉⽔。会议结束后,对会场、洗⼿间等公共场所进⾏消毒。
9.规范提供餐厅服务。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制度,严禁圈养宰杀活的畜禽动物,严禁采购和制售野⽣动物及其制品。加强⾷品来源可追溯制度,对进⼝冷链⾷材严格按照当地防疫及市场监管部门要求做好防疫管理。就餐区域应保持空⽓流通。使⽤中央空调时,定期进⾏关键部件的清洗、消毒或更换。在店内外候餐区、取餐区、结账区等⼈员易聚集区域划设“⼀⽶线”,控制⼈员密度。提倡建⽴顾客预约制度,合理安排顾客到店时间;提倡⾮接触式点餐、结账。顾客进⼊堂⾷区前,须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对有发热(体温≥37.3°)、⼲咳等症状的顾客,建议其⽴即就医。顾客进⼊堂⾷区时,对其鞋底及双⼿进⾏酒精消毒。确保就餐场所⾥的洗⼿设施正常运⾏,并配备⼿消毒剂。⿎励分餐制、⾃助餐、营养套餐。对于合餐顾客,要做到“⼀菜⼀公筷、⼀汤⼀公勺”,或者“⼀⼈⼀公筷、⼀⼈⼀公勺”。
若本地区出现疫情,要按照当地政府要求控制就餐⼈数。按照当地防疫部门要求做好⽤餐座位间距管理;若桌椅固定⽆法移动,要明确标识出⾮使⽤桌位。不得安排⾮同⾏顾客同桌就餐。每餐次顾客离开后,须对包间进⾏清洁消毒和通风处理。⼯作⼈员与消费者服务交流时宜保持⼀定距离,避免直接接触。推荐客户扫码结算,减少排队及⼈员聚集接触。
10.规范进⾏垃圾处理。酒店内⽣活垃圾要做到⽇产⽇清,回收垃圾2-3天清⼀次,垃圾集中处等重点区域每天使⽤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500mg/L)清洁消毒不少于两次。实⾏垃圾分类处理,尤其是对隔离⼈员、疑似病⼈或确诊病⼈的⽣活垃圾要密封装袋,粘贴标识后专⼈收集、专车清运和专业处理;废弃⼝罩应设置专门垃圾桶。加强餐厨垃圾的分类管理,及时收集并清运,不应溢出垃圾桶等垃圾存放设施,⿎励使⽤加盖式垃圾桶并使⽤垃圾袋。⽣活垃圾处置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
(四)落实防疫信息管理。
11.及时关注国际及国内的疫情信息动态。酒店⼈员及住客、访客的异常信息及时上报社区卫⽣防疫部门。服务⼈员要熟悉就近发热门诊、新冠肺炎收治医疗机构,以及交通路线信息。接受消费者防疫安全监督及投诉建议,发现问题⽴即整改。
疫情期间酒店消毒方案精选2
为有效防范疫情,确保公司⼈员有序返岗、逐步恢复公司正常⽣产经营秩序,特制定此⽅案。
⼀、总体要求
按照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要求,进⼀步加强统⼀指挥,精准分类,全程管控,坚决杜绝交叉感染。
⼆、餐厅⼯作⼈员基本情况
公司⼈员返岗复⼯后,⽤餐⼈数⼤幅增加,且需兼顾分时段⽤餐和隔离⼈员送餐等⼯作,⼯作量加⼤,餐厅现有值班⼈员明显不⾜。根据地⽅防疫⼯作要求(职⼯⾷堂厨师、⽣活物资采购⼈员等重点岗位⼈员返岗前要进⾏新冠肺炎核酸检测,严禁“带病上岗”),短期内餐厅⼯作⼈员返岗和补充存在困难。
三、成⽴餐厅防疫⼯作⼩组
1.做好餐厅设备设施和场所的消毒⼯作。
2.督促餐厅⼯作⼈员做好⾃⾝防护⼯作。
3.做好⾷材采购和安全管理⼯作。负责监督⾷材采购验收,并监督相关⼈员按照疫情防控流程做好各项消毒防护⼯作。
4.安排专⼈做好隔离⼈员订餐、送餐⼯作,做好相关⼈员防护⽤品穿戴和消毒措施的.培训⼯作。
5.做好⼈员⽤餐管理⼯作。监督所有⼈员严格遵守进⼊餐厅戴⼝罩、⽤餐分时分区、单⼈单桌等⽤餐要求。四、餐厅消毒管理要求
(⼀)餐厅环境
1.餐厅须保持良好通风,后厨操作间保持清洁⼲燥。
2.每⽇通风不少于3次,每⽇消毒不少于1次,重点应做好门把⼿、餐桌和后厨卫⽣死⾓的清扫和消毒。
3.餐具及烹饪⽤品须⾼温消毒。
4.餐厅消毒⼯作应严格按照《消毒灭杀⽅案》执⾏。
(⼆)⼯作⼈员
1.餐厅⼯作⼈员主动与其他⼈员保持安全距离,杜绝接触外来⼈员,并应避免接触动物或直接⽤⼿接触⾁禽类⽣鲜材料,防⽌出现交叉感染可能。
2.餐厅⼯作⼈员每天上班前应测量体温,及时监测健康状况,并⽤酒精擦拭⾐物表⾯、⽤洗⼿液搓洗双⼿进⾏消毒。
3.餐厅⼯作⼈员进⼊⼯作场所应佩戴⼝罩、穿⼯作服、戴⼯作帽,必要时应佩戴⼿套,⼯作结束后应及时洗⼿消毒。
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文化娱乐场所(电影院、KTV、剧院、室内游乐场等)、车站候车室(包括地铁运行站点)、超市、购物中心、书店、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室内环境(包括大厅、走廊、厕所等公共区域)所有物体表面开展预防性消毒;不推荐场所内部环境空气采用化学方法进行预防性消毒。有疑似或确诊病例出现过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按照《疫源地消毒总则》(GB19193-2015)开展相应公共场所的终末消毒。
2、消毒方法的选择
针对消毒对象和消毒现场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化学消毒剂,建议选用含氯类等高效消毒剂或复合双链季铵盐类消毒剂。物体表面在清洁的前提下,以喷洒和擦拭为主,空调回风口过滤网采用消毒剂浸泡和清洗为主,按照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进行消毒,以确保消毒效果,使用含氯消毒剂作用到规定时间后必须通风且清水清洗干净。
二、个人防护要求
预防性消毒工作人员采用一级防护,选择一次性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橡胶(或丁腈)手套。
终末消毒时工作人员采取二级防护,要求着一次性连体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N95)口罩、防护眼镜或面屏、一次性脚套、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橡胶(或丁腈)手套。
加强工作人员手部清洗和消毒意识。清洗采用流动清水,消毒用快速手消毒剂。
三、消毒内容
1、预防性消毒
(1)文化娱乐场所
禁止使用中央空调。电影院、KTV、剧院适当延长接台时间,每次接台间隙有条件地采用开窗通风,无开窗条件的环境,开启空调新风系统强排以增加换气次数,时间不低于15分钟;做好环境清理,应使用湿试清扫以减少粉尘扩散。每天停止营业后,有条件的集中开窗(门)通风不低于1个小时,无开窗条件则开启空调强排措施,时间不低于15分钟。集中空调送风系统回风口每天停止营业后将过滤网拆卸用有效率2000mg/L消毒剂浸泡消毒一次,时间不少于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并晾干后重新使用。或选择复合季铵盐消毒液,按使用说明书操作,晾干后重新使用。
对顾客经常触摸的部位(扶手、电梯按钮、3D眼镜、门把手、话筒等)进行预防性消毒,可以用250-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1000mg/L~2000mg/L复合季铵盐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以上,消毒过后用清水擦拭。每天至少在营业前消毒一次,根据客流量增加消毒次数。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紫外线消毒柜对3D眼镜、话筒等公用物品进行消毒。
(2)、车站候车室、地铁站点
禁止使用中央空调。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勤开门窗通风换气,无开窗条件的环境,开启空调新风系统强排以增加换气次数。每天停止营业后,有条件的集中开窗(门)通风不低于1个小时,无开窗条件则开启空调强排措施,时间不低于15分钟。集中空调送风系统回风口每天停止运行后将过滤网拆卸用有效率2000mg/L消毒剂浸泡消毒一次,时间不少于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并晾干后重新使用。或选择复合季铵盐消毒液,按使用说明书操作,晾干后重新使用。
对旅客经常接触的地方(座椅把手、售票窗口、自助购取票机、电梯扶手、洗手池的水龙头、公共饮水机的开关龙头等)进行预防性消毒,可以用250-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1000mg/L~2000mg/L复合季铵盐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以上,消毒过后用清水擦拭。每天至少在营业前消毒一次,根据客流量调整消毒次数。
(3)超市、购物中心、书店
禁止使用中央空调。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勤开门窗通风换气,无开窗条件的环境,开启空调新风系统强排以增加换气次数。每天停止营业后,有条件的集中开窗(门)通风不低于1个小时,无开窗条件则开启空调强排措施,时间不低于15分钟。集中空调送风系统回风口每天停止营业后将过滤网拆卸用2000mg/L浸泡消毒一次,时间不少于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并晾干后重新使用。或选择复合季铵盐消毒液,按使用说明书操作,晾干后重新使用。
对顾客经常性接触的物件(推车、购物篮、电梯扶手、电梯按钮、公共座椅把手等)进行预防性消毒,可以用250-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1000mg/L~2000mg/L复合季铵盐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以上,消毒过后用清水擦拭。每天至少在营业前消毒一次,根据客流量调整消毒次数。
(4)宾馆、饭店
禁止使用中央空调。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勤开门窗通风换气,无开窗条件的环境,开启空调新风系统强排以增加换气次数。
床上卧具和毛巾可煮沸消毒或送清洗消毒公司进行消毒。可用250-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1000mg/L~2000mg/L复合季铵盐消毒液浸泡物品30min。含氯消毒剂现配现用,消毒后及时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
餐饮具可用煮沸或蒸汽消毒,也可用烤箱或红外线消毒柜进行消毒,也可使用有效氯浓度为250-500mg/L或1000mg/L~2000mg/L复合季铵盐消毒液的消毒液,浸泡30min后用清水清洗。
洗脸池、浴缸、坐垫可使用250-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1000mg/L~2000mg/L复合季铵盐消毒液擦拭,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
拖鞋(非一次性的)可用250-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1000mg/L~2000mg/L复合季铵盐消毒液浸泡20分钟左右后用清水冲洗。
2、终末消毒
有疑似或确诊病例出现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按照《疫源地消毒总则》(GB19193-2015),严格个人防护,在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相应的消毒工作。
四、注意事项
1、针对不同消毒对象,应按照上述使用浓度、作用时间和消毒方法进行消毒,以确保消毒效果。
2、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同时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注意消毒后用清水擦拭,防止对消毒物品造成损坏。
3、所使用消毒剂应有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的正规产品,应在有效期内。
4、其他人群密集场所及临时性大型室内活动场所消毒方法参考上述要求。
公共场所消毒措施
1、空气消毒:开窗通风换气每天2-3次。也可加装排风装置,排风扇要清洁,可使用84消毒液1:200浸泡消毒半小时后清水擦拭干净使用。空气用浓度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3%过氧化氢、0。5%过氧乙酸喷雾消毒,用量15ml/m3,1小时后开窗通风。或使用空气消毒机消毒。空调场所加强新风量,加大换气次数,并及时清洗、消毒空调过滤系统。
2、物体表面:清洁为主,每天用浓度为250mg/l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1:200)擦拭30分钟后清水擦洗。电子产品或金属表面用75%的医用酒精擦拭。
3、地面:随时湿式清洁,用含氯消毒剂500mg/l的浓度拖地(84消毒液1:100)。
4、垃圾桶、痰盂:清洗内外表面,用含氯消毒剂500mg/l的浓度擦拭或喷雾消毒(84消毒液1:100)30分钟后洗净。
5、厕所、便池、下水道:清洁后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的浓度浸润30分钟后清水冲洗。
居民预防性消毒措施
1、空气:开窗通风,2-3次/天,每次30分钟。
2、地面:湿式清洁为主,消毒可用84消毒液1:100(含氯浓度500mg/l)拖地。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疫情期间酒店消毒方案精选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疫情期间酒店消毒方案精选1
(⼀)组织领导。
1.建⽴疫情防控⼯作机制。住宿企业负责⼈全⾯负责防控⼯作,制定并实施防控⽅案和应急预案,划⽚分区,责任到⼈。建⽴企业内的感染控制与隔离制度、流程并组织实施。积极落实政府及相关部门疫情防控指导要求。建⽴24⼩时应急值守制度,确保通讯畅通。通过公告、电话、短信(微信、邮件)等多种⽅式向进⼊酒店的住客、访客提供疫情防控安排和相关服务通知。与省、市(州)、县(市、区)各级卫⽣防疫部门建⽴长效联络机制。
(⼆)⼈员管理。
2.强化员⼯管理。建⽴员⼯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应加强员⼯⽹格化管理,建⽴每⽇主动报告制度,对密切接触家⼈、亲戚及居住⼩区进⾏摸查;外出风险地区必须提前上报,返回本地后应⽴即提交核酸检测报告并进⾏14天的⾃我隔离后⽅可返岗;员⼯上岗前进⾏体温测量,出⽰健康码,开展健康摸排,及时进⾏⼿部消毒;⼯作期间,落实好个⼈防护,戴好⼀次性防护⼝罩,建⽴员⼯健康建档记录。不⽤或减少雇佣外包⼩时⼯,如不得不雇佣,应固定⼈员。有以下任意⼀种情况者要禁⽌进⼊酒店内部或⽴即停⼯:15⽇内到过中⾼风险地区或接触疫区⼈员;与已确诊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员;有发热、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有其他疑似症状。
3.做好住客访客管理。建⽴住客、访客管理制度。住客、访客到店需按照当地政府防疫要求,出⽰健康码,进⾏体温测量和⼿部消毒,提醒进⼊酒店的住客、访客、餐饮⽤餐⼈员佩戴⼝罩,在总台等⼈员易聚集区域划设“⼀⽶线”。在公共区域、客房内应摆放明显的消毒等防疫措施宣传标语。对住客、访客出现发烧37.3度以上的,要有专门的应急预案,并暂时将客⼈安排进⼊指定房间隔离,按规定上报。有以下任意⼀种情况者劝阻⼊内:15⽇内到过中⾼风险地区或接触疫区⼈员;与已确诊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员;有发热、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其他疑似症状。
4.定期进⾏防疫培训。住宿企业要积极对⼀线员⼯开展内容丰富、务实有效的防疫培训,使员⼯保持防控意识。各地⾏业主管部门要指导督促住宿企业做好本单位⼯作⼈员健康排查,开展防疫知识培训,加强疫情防控信息宣传,确保防疫措施落到实处。
5.强化快递、维修⼈员出⼊管理。谢绝快递、外卖等⼈员进⼊,在酒店门⼝设置专区进⾏快递物品交接,做好接收登记和消毒处理。检查、维修等⼯作⼈员应佩戴⼝罩,做好个⼈防护措施,在专门的区域开展相关⼯作。
(三)环境设施防疫管理。
6.落实客房区域卫⽣消毒⼯作。客房需保证每⽇开窗或阳台通风,每次不少于15分钟(严寒地区的冬季适当减少时间),并做好登记⼯作。⼀旦本地区发⽣疫情,⼤堂、餐厅、会议室、宴会厅等公共区域须关闭中央空调回风,如使⽤集中空调,保证空调运⾏符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运⾏管理卫⽣规范》(WS696-2020),分不同集中通风系统,按低、中、⾼风险分类执⾏。⽤⽔器具与排⽔系统的连接必须通过⽔封阻断下⽔管道内的污染⽓体进⼊室内。客房及公共区域的卫⽣间、淋浴间的排⽔系统及地漏必须有存⽔弯,并保持存⽔弯始终有⽔。没有存⽔弯的地漏必须安装防臭地漏,严防下⽔管道的污染⽓体从地漏冒出。
每次打扫客房时对家具、家电设施、卫⽣间整体环境、卫浴器具、室内⽤品(如电话机、遥控器、吹风机和体重秤等接触性物品)等使⽤过氧⼄酸消毒液或季铵盐消毒液进⾏喷洒和擦拭消毒。布草严格做到⼀客⼀换⼀消毒,必要时可采买密封客耗品。要严格执⾏杯具消毒制度,房间被褥进⾏⾼温烘⼲。
7.加强公共区域和⼯作间的卫⽣消毒⼯作。楼外门⼝处铺设⼀定尺⼨的塑胶垫,每⼩时喷洒⼀次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500mg/L)。客房楼道区域每周不少于两次喷洒过氧⼄酸消毒液或季铵盐消毒液。每天不少于2次对电梯、通道、⼤堂、前台、公共卫⽣间、客⽤更⾐室等公共区域,以及酒店出⼊⼝、门拉⼿、楼梯扶⼿、电梯按键、公共卫⽣间马桶按钮、座盆、门把⼿等公共设施进⾏消毒。采取预约或限流⽅式开放酒店内娱乐、健⾝等密闭式配套设施。前厅配备有红外测温仪、免洗消毒洗⼿液、消毒棉⽚等供客⼈免费使⽤。
8.做好疫情防控下的会议服务。根据本地疫情防控的具体要求,控制会场接待⼈数。在酒店门⼝处设置查验台,查验进出⼈员的健康码,并测量其体温。会议室门⼝配备免洗洗⼿液、消毒⽔、⼝罩。加强会议室空⽓流通,通风不良的可使⽤机械通风。会议举办前半⼩时⾄少通风⼀次,时长不⼩于半⼩时。按照当地防疫部门要求做好会议座位间距管理,使⽤中的会议室推荐每半天进⾏⼀次消毒杀菌(建议使⽤移动消毒喷雾设施)。建议有条件的企业提供视频会议设备,⿎励开展线上视频会议。会议桌配备消毒湿⼱和纸⼱,优先提供矿泉⽔。会议结束后,对会场、洗⼿间等公共场所进⾏消毒。
9.规范提供餐厅服务。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制度,严禁圈养宰杀活的畜禽动物,严禁采购和制售野⽣动物及其制品。加强⾷品来源可追溯制度,对进⼝冷链⾷材严格按照当地防疫及市场监管部门要求做好防疫管理。就餐区域应保持空⽓流通。使⽤中央空调时,定期进⾏关键部件的清洗、消毒或更换。在店内外候餐区、取餐区、结账区等⼈员易聚集区域划设“⼀⽶线”,控制⼈员密度。提倡建⽴顾客预约制度,合理安排顾客到店时间;提倡⾮接触式点餐、结账。顾客进⼊堂⾷区前,须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对有发热(体温≥37.3°)、⼲咳等症状的顾客,建议其⽴即就医。顾客进⼊堂⾷区时,对其鞋底及双⼿进⾏酒精消毒。确保就餐场所⾥的洗⼿设施正常运⾏,并配备⼿消毒剂。⿎励分餐制、⾃助餐、营养套餐。对于合餐顾客,要做到“⼀菜⼀公筷、⼀汤⼀公勺”,或者“⼀⼈⼀公筷、⼀⼈⼀公勺”。
若本地区出现疫情,要按照当地政府要求控制就餐⼈数。按照当地防疫部门要求做好⽤餐座位间距管理;若桌椅固定⽆法移动,要明确标识出⾮使⽤桌位。不得安排⾮同⾏顾客同桌就餐。每餐次顾客离开后,须对包间进⾏清洁消毒和通风处理。⼯作⼈员与消费者服务交流时宜保持⼀定距离,避免直接接触。推荐客户扫码结算,减少排队及⼈员聚集接触。
10.规范进⾏垃圾处理。酒店内⽣活垃圾要做到⽇产⽇清,回收垃圾2-3天清⼀次,垃圾集中处等重点区域每天使⽤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500mg/L)清洁消毒不少于两次。实⾏垃圾分类处理,尤其是对隔离⼈员、疑似病⼈或确诊病⼈的⽣活垃圾要密封装袋,粘贴标识后专⼈收集、专车清运和专业处理;废弃⼝罩应设置专门垃圾桶。加强餐厨垃圾的分类管理,及时收集并清运,不应溢出垃圾桶等垃圾存放设施,⿎励使⽤加盖式垃圾桶并使⽤垃圾袋。⽣活垃圾处置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
(四)落实防疫信息管理。
11.及时关注国际及国内的疫情信息动态。酒店⼈员及住客、访客的异常信息及时上报社区卫⽣防疫部门。服务⼈员要熟悉就近发热门诊、新冠肺炎收治医疗机构,以及交通路线信息。接受消费者防疫安全监督及投诉建议,发现问题⽴即整改。
疫情期间酒店消毒方案精选2
为有效防范疫情,确保公司⼈员有序返岗、逐步恢复公司正常⽣产经营秩序,特制定此⽅案。
⼀、总体要求
按照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要求,进⼀步加强统⼀指挥,精准分类,全程管控,坚决杜绝交叉感染。
⼆、餐厅⼯作⼈员基本情况
公司⼈员返岗复⼯后,⽤餐⼈数⼤幅增加,且需兼顾分时段⽤餐和隔离⼈员送餐等⼯作,⼯作量加⼤,餐厅现有值班⼈员明显不⾜。根据地⽅防疫⼯作要求(职⼯⾷堂厨师、⽣活物资采购⼈员等重点岗位⼈员返岗前要进⾏新冠肺炎核酸检测,严禁“带病上岗”),短期内餐厅⼯作⼈员返岗和补充存在困难。
三、成⽴餐厅防疫⼯作⼩组
1.做好餐厅设备设施和场所的消毒⼯作。
2.督促餐厅⼯作⼈员做好⾃⾝防护⼯作。
3.做好⾷材采购和安全管理⼯作。负责监督⾷材采购验收,并监督相关⼈员按照疫情防控流程做好各项消毒防护⼯作。
4.安排专⼈做好隔离⼈员订餐、送餐⼯作,做好相关⼈员防护⽤品穿戴和消毒措施的.培训⼯作。
5.做好⼈员⽤餐管理⼯作。监督所有⼈员严格遵守进⼊餐厅戴⼝罩、⽤餐分时分区、单⼈单桌等⽤餐要求。四、餐厅消毒管理要求
(⼀)餐厅环境
1.餐厅须保持良好通风,后厨操作间保持清洁⼲燥。
2.每⽇通风不少于3次,每⽇消毒不少于1次,重点应做好门把⼿、餐桌和后厨卫⽣死⾓的清扫和消毒。
3.餐具及烹饪⽤品须⾼温消毒。
4.餐厅消毒⼯作应严格按照《消毒灭杀⽅案》执⾏。
(⼆)⼯作⼈员
1.餐厅⼯作⼈员主动与其他⼈员保持安全距离,杜绝接触外来⼈员,并应避免接触动物或直接⽤⼿接触⾁禽类⽣鲜材料,防⽌出现交叉感染可能。
2.餐厅⼯作⼈员每天上班前应测量体温,及时监测健康状况,并⽤酒精擦拭⾐物表⾯、⽤洗⼿液搓洗双⼿进⾏消毒。
3.餐厅⼯作⼈员进⼊⼯作场所应佩戴⼝罩、穿⼯作服、戴⼯作帽,必要时应佩戴⼿套,⼯作结束后应及时洗⼿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