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范文,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一、指导思想:
牢固把握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手段、方法上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以基础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为抓手,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巩固和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向着创新方向发展。
二、总体工作思路:
1、以昌图县中小学德育创新工作思路“七个三”为指导。
在德育的主体上坚持“三个中心”:德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
在德育的领域上坚持“三个走进”:德育要走进学生的家庭生活、走进学生的社会生活、走进学生的精神生活。
在德育的方法上坚持“三个吸收”:德育要吸收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吸收时代精神。
在德育的操作点上坚持“三个贴近”:德育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情感。
在德育的切入点上坚持“三个降低”:德育要降低起点、降低重心、降低要求。
在德育的评价上坚持“三个多”:德育评价要多元化、多层次、多标准。
在德育的实施上坚持“三个重视”:德育要重视基础、重视研究、重视特色。
2、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放眼社会、家庭,遵循“小、实、近”的原则,寻求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富足乡镇的德育工作。以“展细节,促养成;立新标,促发展”为中心,开展“多层次下的细节德育工作”。
三、实施过程
(一)展细节,促养成。
近几年,我们两家子镇成为我县为数不多的农工开社保工资的乡镇,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学生有两大方面的倾向,一是家庭越来越富裕,年轻家长更注重了孩子的特长和能力的培养,即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对学识能力的需求;二是暴露出儿童浪费、不懂节约的坏习惯和成长过程在感恩意识上的诸多问题。如何让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都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道德习惯,需要关注学生的行为细节,从小事抓起。
1、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红旗班”评选活动等。
2、组织学生学习《守则》和《规范》,并开展“校园之星”评比活动,倡导正面行为习惯。
3、开展“每周一歌”活动,通过播放儿童歌曲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
4、开设校园小广播栏目,播报校内外的新闻、好人好事和校园现象,加强德育教育。
5、从细节入手,灌输感恩教育,如倡导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表达感谢之情。
6、加强安全教育,规范学生的课间活动,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二)立新标,促发展,着力抓好德育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每位教师关心、理解和尊重学生。
2、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加强班级管理,注重细节问题。
通过以上举措,我们力争在“细节德育”中寻求适合发展的新举措,实现德育创新的要求。
为了加强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和德育工作,学校决定开展一次以“感恩、关爱、责任”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这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学校和家长的付出,以及社会的关爱。学生要懂得感恩,学会回报别人的付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关心他人、服务社会、忠于祖国、道德高尚的素质。
感恩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感恩教育,我们教育学生要知道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以及如何感恩。感恩教育是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学会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开展感恩教育是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这也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感恩素养,促进校园和谐,促进家庭和睦,完善人际关系,以及促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体要求是,学生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的道理。在家庭中要孝敬父母、前辈和老人,讲文明礼貌。在学校要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在社会中要遵守公德、遵纪守法,尊老敬贤,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爱护自然。
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自然和感恩他人。为了保证活动有序进行,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通过班会、广播站和黑板报等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此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回报社会的关爱,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恩同学和亲友的帮助,以及爱护自然和环境。
这次活动是长效教育机制的一部分,我们将根据学段和学情安排具体的实施方式。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和素养,培养他们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一、指导思想:
我们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坚决贯彻“德育为首”的原则。我们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通过课程教学、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制度完善等途径,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基本原则:
我们的德育工作要紧跟时代潮流,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要与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的原则;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要统一课内外教育;要结合教育和管理;要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
三、活动实施内容:
(一)发挥教学课程的德育渗透作用。
《思想品德》课是我们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我们要不断改革这门课程,使其更贴近学生和社会。我们要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融入教学,采用案例教学、参观、演讲、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发展能力。
除《思想品德》课外,其他课程如《语文》、《历史》、《地理》等也蕴含着德育因素。我们要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挖掘其中的德育资源,通过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教学与育人紧密结合。
(二)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音乐、体育、美术、科技等兴趣小组活动中,指导教师要根据活动特点,通过讲解、资料展示、视频播放等形式,灵活机动地进行德育教育,使活动与培养能力、育人紧密结合。
(三)利用主题班会进行德育教育。
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主题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形式可以是辩论、主题发言、家长、学生、老师的三方对话等。要生动活泼,从学生易于接受的层面设计开展。
(四)利用校内外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学习雷锋月活动、清明节网上祭先烈活动、捐款、手拉手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熏陶和教育。
(五)利用升旗仪式进行德育教育。
升旗仪式的内容根据不同周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讲话内容,让升旗仪式成为学生每周一次的精神洗礼。
(六)利用壁报、黑板报、橱窗等进行德育教育。
壁报、黑板报、橱窗是学生展示能力和进行德育教育的好地方。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些地方,进行有趣、有效的德育教育。
(七)调动各种教育力量参与德育教育。
请法庭法官进行法制教育,请交通警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让家长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一员,让宿舍管理员、食堂管理员甚至门卫师傅也参与德育教育。形成一个德育教育网络。
四、保障措施
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具体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全体参与,教育处组织实施并随时检查督促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总之,我们要让德育教育不再只是《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不再只是教师的事,不再只是口头的空洞说教,而是通过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将使德育教育成为学校最有特色和成效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我们重视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并以德育创新发展为主线。我们希望通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整体性,充分体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以德育为核心的思想。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在自信和快乐中成长,并塑造他们的求真人形象和风格。为此,我们通过学生的自我体验和自我提高来提高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鼓励他们争做优秀求真人和合格社会人。
我们的教材内容包括电话礼仪、网络礼仪、交往礼仪(学校篇、家庭篇、社会篇)、安全礼仪(学校篇、家庭篇、交通安全篇、生活安全篇)、车小学校学生礼仪规范、课堂礼仪和着装礼仪。
在校本教材的实施方面,我们有以下具体指导:
1.强化意识:我们通过课程设计、升旗仪式、校会课、班会课、手抄报等方式进行宣传,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我们还不定期举行知识竞赛,加强学生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识。比如,本学期的主题是“爱集体”,我们重点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懂得在集体中成长。我们还开展了“我们班的温馨故事”交流活动,并分年级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回顾在集体中的成长,增强集体意识。
2.具体指导:在我们的校本教材中,每个好习惯都有具体的指导要求。比如,“微笑待人”的具体指导包括教育目的、行为表现和亲身体验。我们通过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不同角度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检查评比和评价相结合:我们坚持进行检查评比工作,并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学生通过对照评价,将道德规范与自己的行为进行联系,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特别是自我评价,它是学生进步的动力源泉。同时,我们还与家长保持联系,让他们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形成教育合力。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让他们自信而快乐地成长。我们相信,只有在良好的德育环境中,学生才能成为优秀的求真人和合格的社会人。
指导思想: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以德育为首,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课程教学、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制度完善等方式,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基本原则:
德育工作要与培育新人的目标一致,与时俱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统一课内课外,结合教育与管理。教师、班主任和职工共同参与管理。
活动实施内容: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除了思想品德课,其他课程如语文、历史等也蕴含德育因素,要挖掘其中的德育资源,将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
2.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在音乐、体育、美术、科技等活动中,通过讲解、展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活动与培养能力、育人紧密结合。
3.利用主题班会进行德育教育: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会,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通过辩论、发言等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4.利用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学习雷锋、清明祭先烈、捐款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5.利用升旗仪式进行德育教育:根据不同周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讲话内容,让升旗仪式成为学生每周一次的精神洗礼。
6.利用壁报、黑板报、橱窗进行德育教育:利用这些展示平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展示他们的能力和审美能力。
7.调动各种教育力量参与德育教育:请法庭法官进行法制教育,请交通警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让家长和其他管理人员也参与德育教育。
保障措施:
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具体领导,班主任和教师全体参与,教育处组织实施并进行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范文,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一、指导思想:
牢固把握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手段、方法上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以基础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为抓手,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巩固和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向着创新方向发展。
二、总体工作思路:
1、以昌图县中小学德育创新工作思路“七个三”为指导。
在德育的主体上坚持“三个中心”:德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
在德育的领域上坚持“三个走进”:德育要走进学生的家庭生活、走进学生的社会生活、走进学生的精神生活。
在德育的方法上坚持“三个吸收”:德育要吸收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吸收时代精神。
在德育的操作点上坚持“三个贴近”:德育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情感。
在德育的切入点上坚持“三个降低”:德育要降低起点、降低重心、降低要求。
在德育的评价上坚持“三个多”:德育评价要多元化、多层次、多标准。
在德育的实施上坚持“三个重视”:德育要重视基础、重视研究、重视特色。
2、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放眼社会、家庭,遵循“小、实、近”的原则,寻求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富足乡镇的德育工作。以“展细节,促养成;立新标,促发展”为中心,开展“多层次下的细节德育工作”。
三、实施过程
(一)展细节,促养成。
近几年,我们两家子镇成为我县为数不多的农工开社保工资的乡镇,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学生有两大方面的倾向,一是家庭越来越富裕,年轻家长更注重了孩子的特长和能力的培养,即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对学识能力的需求;二是暴露出儿童浪费、不懂节约的坏习惯和成长过程在感恩意识上的诸多问题。如何让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都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道德习惯,需要关注学生的行为细节,从小事抓起。
1、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红旗班”评选活动等。
2、组织学生学习《守则》和《规范》,并开展“校园之星”评比活动,倡导正面行为习惯。
3、开展“每周一歌”活动,通过播放儿童歌曲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
4、开设校园小广播栏目,播报校内外的新闻、好人好事和校园现象,加强德育教育。
5、从细节入手,灌输感恩教育,如倡导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表达感谢之情。
6、加强安全教育,规范学生的课间活动,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二)立新标,促发展,着力抓好德育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每位教师关心、理解和尊重学生。
2、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加强班级管理,注重细节问题。
通过以上举措,我们力争在“细节德育”中寻求适合发展的新举措,实现德育创新的要求。
为了加强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和德育工作,学校决定开展一次以“感恩、关爱、责任”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这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学校和家长的付出,以及社会的关爱。学生要懂得感恩,学会回报别人的付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关心他人、服务社会、忠于祖国、道德高尚的素质。
感恩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感恩教育,我们教育学生要知道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以及如何感恩。感恩教育是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学会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开展感恩教育是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这也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感恩素养,促进校园和谐,促进家庭和睦,完善人际关系,以及促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体要求是,学生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的道理。在家庭中要孝敬父母、前辈和老人,讲文明礼貌。在学校要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在社会中要遵守公德、遵纪守法,尊老敬贤,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爱护自然。
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自然和感恩他人。为了保证活动有序进行,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通过班会、广播站和黑板报等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此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回报社会的关爱,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恩同学和亲友的帮助,以及爱护自然和环境。
这次活动是长效教育机制的一部分,我们将根据学段和学情安排具体的实施方式。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和素养,培养他们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一、指导思想:
我们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坚决贯彻“德育为首”的原则。我们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通过课程教学、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制度完善等途径,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基本原则:
我们的德育工作要紧跟时代潮流,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要与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的原则;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要统一课内外教育;要结合教育和管理;要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
三、活动实施内容:
(一)发挥教学课程的德育渗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