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主要是打好各学科的基础,做一个优秀的教案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下载。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正确地解决有关排列数和组合数的问题,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借助学生的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准备
课件、玩具汽车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1.情境中设问
(1)课件出示第100页图(四)的情境图。
(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
(3)课件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问:看到这个图,你想到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
2.揭示课题
板书:观察物体和搭配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让学生发现已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自主梳理
1.复习观察物体
(1)课件出示小汽车的图,同时将实物汽车摆放好。
①自主观察,组内说说。
小组内的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小汽车,组内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小汽车的样子。
②交流汇报,发现问题。
a.指定一组内的学生说说看到小汽车的样子。
b.为什么他们看到的样子会不同呢?小组内交流。
c.汇报交流,引导发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③课件出示从前面、后面、侧面看到小汽车的图样,指定学生进行连线,说说:你是怎样判断?
(2)及时练习
①练一练。(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7题)
a.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行连线,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b.汇报交流,重点交流:前面、后面是怎样判断的?
②说一说。
a.从任何方向看到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正方体)
b.从任何方向看到都是圆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球体)
③猜一猜。
(1)学生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重点:让想法不同的学生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了观察物体和搭配问题的相关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的灵活性,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畅谈收获,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以后在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页例2,第50页练习十一第4、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4+832-63×618÷947-1037+528÷74×647-254÷9
2、计算。
24+8-63×6÷947-21+528÷7×6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1、教学例2。
(1)观察例2图,说说图意
(2)列式
4×3=1212+7=19
4×3+7=197+(4×3)=197+4×3=19
引导学生明白:第一行是分步算式,第二行是综合算式。
(3)脱式计算
4×3+77+4×3
(4)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因此算式7+(4×3)和算式7+4×3是一样的。
(5)脱式计算54÷6-77+54÷6
(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不管除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除法。
2、小结
教师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问: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
生:摆一个三角形要3根小棒。
师:一个三角形是几个3?能列一个乘法算式吗?
生:1个3,1×3=3或3×1=3。
师:很好,同学们的乘法知识掌握得很不错。大家能编句口诀记住1×3=3吗?
生:一三得三。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能自己编出乘法口诀。接下去,同桌之间相互合作,两人一边摆三角形,一边说算式,编口诀,并把算式和口诀填写在课本16页试一试的第2小题中。
(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编写情况。)
3、集体交流反馈。
师: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同桌之间合作得非常认真。相信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少的收获吧!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呢?
(引导学生说了算式和相对应的乘法口诀,老师可以多让一些孩子反馈,加深他们对乘法口诀的印象。)
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自己编出了有关3的乘法口诀。下面,每个小朋友自己把乘法口诀读一读。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地记住3的乘法口诀。
4、找规律,记忆口诀。
(1)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中交流。
(2)全班反馈。
师: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
生1:我想,如果忘记了,可以用加法算一算。
师:哦,你是把乘法算式转化成加法算式来记的。其他小朋友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我发现上下两句口诀得数相差3,我背诵的时候只要每次加3就可以了。
师:你的发言真精彩,其他小朋友发现这个规律了吗?大家试试,用××同学的方法是不是能较快地记住3的乘法口诀。
(给学生再次用规律记忆口诀的时间)
师: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都要善于观察、思考。这样,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三、巩固练习
1、口诀接龙。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诀接龙比赛,接得又对又快的小组获胜。
2、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用口诀的情况和认真观察题目的习惯。
(可以采取同桌交流的学习形式进行反馈)
3、练一练的第2题。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后填数,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找到的规律。
四、总结
师:最后我们用今天学的3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3的表内乘法,比一比,哪位小朋友用口诀求积最棒。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计算并说出所用的口诀。)
五、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在游戏中体会事件的可能性,并进一步体会到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求知欲,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