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出的关于校园霸凌防范措施,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各位带来帮助,欢迎各位前来阅读与下载。
校园霸凌防范措施1
加强校园欺凌综合治理是中小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事关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事关学生家庭的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有效做好我校防治学生欺凌工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全预防、处置学生欺凌的工作体制和规章制度,以形成防治学生欺凌长效机制为目标,以促进学校各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为保障,确保我校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把校园建设成最安全、最阳光的地方。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教育为先。
深入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特别要加强防治学生欺凌专题教育,培养干部、教师、学生及家长等不同群体积极预防和自觉反对学生欺凌的意识。
(二)坚持预防为主。
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及时排查可能导致学生欺凌事件发生的苗头隐患,强化学校及周边日常安全管理,加强欺凌事件易发现场监管,完善学生寻求帮助的维权渠道。
(三)坚持保护为要。
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严格保护学生隐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切实保护被欺凌学生的身心建康,防止二次伤害发生,帮助被欺凌学生尽早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四)坚持法治为基。
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事件,按照“宽容不纵容、关爱又严管”的原则,对实施欺凌的学生予以必要的处置及惩戒,及时纠正不当行为。
三、治理内容及措施
(一)全体干部教师明确学生欺凌的界定
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区分学生欺凌与学生间打闹嬉戏的界定,正确合理处理。
(二)积极有效预防
1.每学期开学时集中开展教育、学期中在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专门设置教学模块等方式,定期对学生进行学生欺凌防治专题教育。
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要配合学校开展好法治宣传教育、安全自护教育。
(责任部门:大队部、教导处)
2.组织开展家长培训。
通过家长学校培训活动中组织专题培训课等方式,加强家长培训,引导广大家长增强法治意识,落实监护责任,帮助家长了解防治学生欺凌知识。
(责任部门:教导处)
3.严格学校日常管理。
学校根据实际成立由校长负责,教师、少先队大中队辅导员、教职工、社区工作者和家长代表、法律顾问等人员组成的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
确保校园视频监控系统、一键报警装置等能够正常使用,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工作应急处置预案等。
(负责部门:校长室)
4.定期开展排查。
定期开展针对全体学生的防治学生欺凌专项调查,及时查找可能发生欺凌事件的苗头迹象或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欺凌事件。
(负责部门:副校长室)
(三)依法依规处置
1.严格规范调查处理。
学生欺凌事件的处置以学校为主。
教职工发现、学生或者家长向学校举报的,应当按照学校的学生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处理流程对事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由学校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对事件是否属于学生欺凌行为进行认定。
原则上学校应在启动调查处理程序10日内完成调查,根据有关规定处置。
情节轻微的一般欺凌事件,由学校对实施欺凌学生开展批评、教育。
实施欺凌学生应向被欺凌学生当面或书面道歉,取得谅解。
4.建立举报投诉箱。
为尊重学生隐私,学校政教处建立举报投诉箱,安排专人定时获取并解决投诉信件,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5.成立学生安全员网络。
各班级设立学生安全员网络,指定专人作为安全联络员,主要负责收集本班同学矛盾、团体关系等不稳定因素,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及时反馈给班主任,班主任结合学校矛盾纠纷排查活动按时填写矛盾纠纷排查表,政教处对各班矛盾纠纷排查采取“周收集、月通报、学期考评”信息应急处置机制,扎实做好信息收集、隐患排查和事件防范工作,防止事态发展,切实帮助同学排忧解难。
6.强化警校共建。
积极联系片区民警,开展警示安全教育,教会学生自护自救常识,定期开展管制刀收缴活动和校园周边治理工作,营造法治安全的`育人环境。
(四)深化教育形式,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1.开展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定期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和法制宣传,增强师生的法律素养。
政教处和治安室结合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活动如开展文艺汇演、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法制讲座、模拟法庭进课堂、读书之星评选、阳光学子评选等社会主义法制文化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并学会珍惜生命、懂得生存、热爱生活,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结合主题班会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和防护意识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教育疏导作用,对重点学生、留守儿童、单亲子女等进行心里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豁达、团结友爱、与人为善的处事观和交友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开展家庭教育。
举办家长培训会,引导家长运用科学、法治的理念配合学校做好子女的教育引导工作。
坚决摒弃以恶制恶,以暴制暴,无原则的袒护学生的错误教育观,形成家校共育,齐抓共管的良性教育氛围。
4.开展读书活动。
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和谐校园,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以良好的文化素养感染人,以渊博的知识说服人。
5.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
贯彻落实《XX职业中专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实施方案》与《XX职业中专学校不文明行为六抵制活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销号管理,坚持从人人抓起,从日常文明行为抓起,从身边小事抓起,集中治理文明礼仪和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针对生活中的各种陋习和不文明行为,引导学生讲文明、尊礼仪、守道德、善待他人。
(五)创新教育机制,建立重点学生教育档案
要将重点学生教育管理作为学校平安建设的重中之重,建立排查、约谈、家访、疏导、评估五种机制,通过逐人摸排,确定重点教育管理对象,按照一岗双责、创新性的采取全员育人导师制与虚拟专门学校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重点学生教育档案,注重德育手段的现代化、网络化,形成教育合力,突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
采取约谈、主题教育、心里疏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跟踪教育管理对象,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纪律意识。
校园霸凌防范措施3
校园安全与每个师生息息相关、跟每个家庭密切相关。
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关系到教师能否在一个宁静、安全的环境中教书育人。
近期全国各地发生的一系列的校园血腥暴力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安全工作管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有效防范校园内发生暴力事件,保障全校师生员工人身体和财产安全,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坚持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依法、科学、规范、长效”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积极高效、妥善处置校园欺凌及突发暴力事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法制校园、平安和谐校园为宗旨,建立学校安全应急处理机制,迅速、及时、积极的开展各项处置工作,有效防范校园内发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切实保障师生人身和国家财产安全,维护学校稳定。
二、组织机构
成立“校园防范暴力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工作措施
1、班主任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学生与他人团结友善、和睦相处、不恶语伤人、不与他人为敌、能包容和谅解对方,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冲突,为校园暴力的发生消除隐患。
2、加强巡视,不让外校学生进入校园与本校学生打架斗殴,教育学生不参与社会的小团体,避免社会小青年到校发生暴力事件。
3、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治安管理条例的教育,使之知法、懂法、不触犯法律,从小做一个守法的学生。
以下是小编整理出的关于校园霸凌防范措施,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各位带来帮助,欢迎各位前来阅读与下载。
校园霸凌防范措施1
加强校园欺凌综合治理是中小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事关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事关学生家庭的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有效做好我校防治学生欺凌工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全预防、处置学生欺凌的工作体制和规章制度,以形成防治学生欺凌长效机制为目标,以促进学校各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为保障,确保我校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把校园建设成最安全、最阳光的地方。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教育为先。
深入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特别要加强防治学生欺凌专题教育,培养干部、教师、学生及家长等不同群体积极预防和自觉反对学生欺凌的意识。
(二)坚持预防为主。
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及时排查可能导致学生欺凌事件发生的苗头隐患,强化学校及周边日常安全管理,加强欺凌事件易发现场监管,完善学生寻求帮助的维权渠道。
(三)坚持保护为要。
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严格保护学生隐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切实保护被欺凌学生的身心建康,防止二次伤害发生,帮助被欺凌学生尽早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四)坚持法治为基。
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事件,按照“宽容不纵容、关爱又严管”的原则,对实施欺凌的学生予以必要的处置及惩戒,及时纠正不当行为。
三、治理内容及措施
(一)全体干部教师明确学生欺凌的界定
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区分学生欺凌与学生间打闹嬉戏的界定,正确合理处理。
(二)积极有效预防
1.每学期开学时集中开展教育、学期中在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专门设置教学模块等方式,定期对学生进行学生欺凌防治专题教育。
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要配合学校开展好法治宣传教育、安全自护教育。
(责任部门:大队部、教导处)
2.组织开展家长培训。
通过家长学校培训活动中组织专题培训课等方式,加强家长培训,引导广大家长增强法治意识,落实监护责任,帮助家长了解防治学生欺凌知识。
(责任部门:教导处)
3.严格学校日常管理。
学校根据实际成立由校长负责,教师、少先队大中队辅导员、教职工、社区工作者和家长代表、法律顾问等人员组成的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
确保校园视频监控系统、一键报警装置等能够正常使用,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工作应急处置预案等。
(负责部门:校长室)
4.定期开展排查。
定期开展针对全体学生的防治学生欺凌专项调查,及时查找可能发生欺凌事件的苗头迹象或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欺凌事件。
(负责部门:副校长室)
(三)依法依规处置
1.严格规范调查处理。
学生欺凌事件的处置以学校为主。
教职工发现、学生或者家长向学校举报的,应当按照学校的学生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处理流程对事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由学校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对事件是否属于学生欺凌行为进行认定。
原则上学校应在启动调查处理程序10日内完成调查,根据有关规定处置。
情节轻微的一般欺凌事件,由学校对实施欺凌学生开展批评、教育。
实施欺凌学生应向被欺凌学生当面或书面道歉,取得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