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为大家整理了防踩踏紧急疏散演练方案精选5篇,希望大家喜欢。

防踩踏紧急疏散演练方案精选篇1

学生的安全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保证。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的通知》文件精神,在完善、改进学校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为加强学校管理,消除管理漏洞,严防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成立安全应急领导小组

对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审查,将安全工作的各项职责层层进行分解,落实到人,每一个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定期检查楼道、楼梯的各项设施和照明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加强学生教育管理。

定期开展校园隐患大排查,对楼道问题的专项检查和研究,加强学生在校课间管理,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环节:

1、利用国旗下讲话及大型集会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使学生树立相互礼让、遵守秩序的良好习惯,养成过楼梯和走廊要轻声慢行、靠右走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2、利用校园橱窗及班级黑板报宣传,加强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撤离、疏散以及逃生等安全防护意识的教育。

3、各班要结合实际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纪律、自救自护等方面的专题教育,要向学生强调在楼道、楼梯实行右行,不猛跑,不恶意堵道等。一起讨论怎么预防拥挤踩踏,遇到危险情况下作为学生应该怎样做。

4、学校总务处派专人定期仔细检查楼梯间设施,及时更换楼道照明设施和清理楼道堵塞物,并在楼道醒目位置竖立警示标志,保证楼道明亮畅通。

5、建立值周制度。每层楼道、每个楼梯都有值周教师和学生进行监督管理,确保课间学生安全。

三、加强楼梯等重点部位的管理,制定措施提出要求。

1、课间操、升旗仪式的管理要求

学校大型活动不要求学生的快速集队,要把学生上下楼梯的安全放到首位,一切活动的前提是确保学生安全。

有序:各班学生依照学校设立指定的集队地点和明确的集队路线,在走廊和楼梯以及操场的位置分年级、分班级错开集队的方式有序进行。班主任或当班教师负责组织分流学生,避免学生拥挤。

有节:要求各班级在行进中掌握自己的节奏,和前后班级能够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从学生的管理中杜绝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

2、日常课间管理

在政教处、班主任平时加强学生自主管理教育的同时,值周教师应维护好楼内学生秩序,针对学生在日常课间活动中的'一些如跑跳、追逐打闹等有安全隐患的行为习惯给予指正,并将个别过激学生详细情况反映到政教处、班主任处。

每日在学生到校前和学生放学前,值周教师应及时到达指定地方指挥和维护秩序,以免造成学生拥挤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四、事故疏散处理方案

1、一旦发生楼道拥挤堵塞现象,在场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疏散,撤离人员密集的地点,并迅速让已通过楼道的学生向学校值班领导报告,以便学校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疏散。

2、学校领导要亲临第一现场,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应急小组成员、值日领导、学校保安员以及班主任必须马上赶到事故现场,在第一时间组织教师做好疏散学生、抢救受伤者、报告上级领导等工作。各要团结协作、冷静处理、沉着应对,确保把事故处理在始发阶段,把人员伤害降低到最底程度。要及时联系家长,正确通报情况,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3、疏散完毕后,班主任老师应对学生进行清查,以便受伤者能及时得到救治,同时要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安定工作。

4、两操、升旗仪式及重大活动出现突发情况依照就近原则疏散,由德育处、体育组负责指导各班级按顺序出操或进场。 疏散时视当时情况进行必要的调度,班级的学生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负责对本班学生进行疏导、保护、管理。

防踩踏紧急疏散演练方案精选篇2

1事故类型和危害性分析

1.1事故类型

广州东站汽车客运站毗邻广州火车东站,承担着火车东站下车旅客的中转、输运的任务,每到节假日尤其是节后春运会有大量旅客聚集,售票厅、候车室人群密度极大,如果受到意外因素诱发,极易引起人群异动,从而造成拥挤踩踏。

预案专门针节后春运人群的拥挤踩踏事故。

1.2危险性分析

拥挤踩踏事故一旦发生容易造成财产损失、人员受伤,甚至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后果,带来极坏的社会影响。

1.2.1根本原因

形成拥挤踩踏事故的成因可能多种多样,但根本原因都是人群密度过大,具体分析,车站范围内以下因素会造成候车室、售票厅人群密度过大:

(1)检票速度慢,大量旅客滞留在检票口;

(2)运力不足,旅客聚集在候车室;

(3)售票速度慢,旅客聚集在售票厅;

(4)行李安检速度慢,或受候车室容积制约,买完票旅客聚集在进入候车室的通道。

1.2.2诱发因素

过大的人群密度受外界诱发因素影响,造成人流异动,从而形成拥挤踩踏事故,具体分析,车站范围内形成人流异动的诱发因素可能有:

(4)组织全站开展应急宣传、培训、演练;

(5)事件发生后,针对可能造成的后果拟定合理的处臵方案,应急方案报总指挥审定;

(6)传达审定后的应急方案,并现场组织实施;

(7)负责组织事故的调查、相关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3.3各部门职责

3.3.1安全部

(1)执行应急指挥部的指令;

(2)组织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传达、演练;

(3)现场铁马、水马、雨篷等应急设施布臵;

(4)上报人群拥挤预警信息;

(5)控制不同节点人群密度流动速度;

(6)负责有关车辆疏导应急措施的实施,负责车站内交通管制;

(7)负责车站内部的事故调查

3.3.2营运部

(1)执行应急指挥部的指令;

(2)制定节后春运客流组织方案

(2)及时通报售、检票旅客信息;

(3)负责有关运力调度应急措施;

(4)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相关信息

3.3.3站务部

(1)执行应急指挥部的指令;

(2)向站外旅客发布站内信息;

(3)伤员的急救、护理;

3.3.4总经办

(1)执行应急指挥部的指令;

(2)负责事故信息收集;

(3)审核发布公开信息,做好社会舆论导向;

(4)联络新闻媒体,督导涉及媒体危机方面的有关处臵。

3.3.5综合办

(1)执行应急指挥部的指令;

(2)应急物资保障、应急资源队伍保障;

(3)公共关系协调;

(4)通过led显示屏、电视机等向旅客及时发布信息;

(5)应急会议的组织召集。

(6)统计事故损失

3.3.6财务部

(1)执行应急指挥部的指令;

(2)协调应急救援经费的投入及伤亡人员的善后处臵的支付工作;

(3)负责事故导致的财产损失的统计工作;

(4)协助其他部门工作。

根据情况和需要迅速赶赴现场或指定人员赶赴现场指挥和协助处理。

(5)对造成人员重伤或死亡的事故,由车站应急指挥部总指挥依据事故类别和需要30分钟内将事故情况向相关政府部门报告,60分钟内书面上报《广州市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事故快报表》。

(附件3)

6应急处臵

6.1响应分级及应急措施

本预案响应级别为三级响应、二级响应、一级响应。

6.1.1三级响应

三级响应是指候车室部分检票口排队人数较多,旅客占据通道,通道遭部分堵塞,人员通行较为困难。

(1)安全部协调人力,加强现场秩序维护管理,优化分隔措施让出人行通道;

(2)站务部加快检票速度;

(2)营运部及时组织加班运力。

6.1.2二级响应

二级响应是指采取三级响应后检票口排队人数没有回落,候车室人数继续增加,人群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候车室室人群密度达到每平方米0.75人以上,简易指标为人行通道处行人通过比较困难)

(1)安全部安排人力在缓冲区阻止旅客,采用蛇形迂回的方式分批放行旅客进入候车室。

同时使用手持扩音器对乘客进行解释说明;

(2)站务部降低售票速度,负一楼候乘区暂时停止放行旅客;

(3)站务部会同信息中心开启电视指示及售票区广播系统,告知旅客候车室情况。

6.1.2一级响应

一级响应是指启动二级响应后候车室旅客密度不再增加,但买了票的旅客聚集在售票厅缓冲区,缓冲区旅客趋近饱和。

(1)站务部停止售票;

(2)安全部在林和西人行隧道口采取围蔽设施,暂时阻止旅客进站,将出林和西路隧道旅客向广园快速路方向疏散;

(3)信息中心开启售票厅、通道、隧道处的led屏,安全部工作人员使用手持扩音设备,告知旅客站内情况,劝导旅客沿广园快速路或林和西人行隧道离开,采用其他方式出行;站指挥部及时向相关单位通报有关情况。

(相关外部单位联系方式见附件4)。

6.1.3扩大应急

扩大应急是指车站管辖范围内出现拥挤踩踏事故。

仅靠车站力量不足以处理,须协调外部救援力量或外部部门需要参加事故调查、处理。

(1)安全部负责:组织旅客疏散到安全区;确定危险区域,用隔离带栏杆、警戒带将危险区和安全区隔离开,设立警戒标志;进行交通管制,开辟救援通道,确保社会救援力量及时开展救治工作。

(2)站务部负责:在外部救援力量到达前进行紧急救治;创口出血者,用绷带或止血带压迫包扎止血;骨折者用妥善的方法将肢体固定,或将受伤的上肢绑在胸部,将受伤的下肢连同健肢一并绑起;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待救护车到场,协助护送伤院到医院。

(3)综合办负责:联系外部救援力量;紧急发布当前事故情况。

(相关外部单位联系方式见附件4)

(4)其他部门负责: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开展救援工作。

6.2响应程序

发生事故后,为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事故损失,应立即按照应急响应程序开展应急行动。

(应急响应图见附件5)

6.3预案启动

(1)若判断事故类别和等级符合本专项应急预案的相应级别,则由现场总指挥启动本专项应急预案。

(2)现场总指挥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负责救援指挥工作。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7.1自有应急物资装备(详见附件6)

7.2须向属地政府部门协调借用物资装备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