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核酸检测不规范整改措施,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核酸检测不规范整改措施1
核酸检测是新冠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正与病毒赛跑中的北京,发现个别核酸检测机构存在问题。
在5月9日下午举行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检疫检测工作组副组长,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通报称,在近期的飞行监督检查中发现,个别核酸检测机构存在送检不及时、报告不准确、实验室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严重影响核酸检测质量和疫情防控工作效果。
李昂表示,针对存在的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及时查纠整改,做到立行立改、严肃查处,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措施。
一是依法依规,对涉事核酸检测机构进行严肃处理。
第一时间同机构法定代表人进行诫勉约谈,要求切实开展深入检查和分析,认真查找问题原因,严防出现质控管理方面的系统性问题;要求该机构暂停执业活动,停止承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业务,根据进一步调查情况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二是举一反三,开展北京全市核酸检测机构监督检查。
近期对北京全市核酸检测机构开展深入全面监督检查,建立阳性病例样本“个案必查”机制,查找隐患,堵塞漏洞,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问题,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三是加强协作,形成安全质量监管合力。
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管,完善工作流程,加强过程审核把关;
建立定期监督机制,定期抽查重点行业人员样本,对快递服务、流通经营服务、酒店服务等重点行业的送检样本进行定期抽检、交叉复核,定期对检测机构进行专项检查、质量安全抽查。
四是全程追溯,建立质量评价奖惩机制。
实施可疑病例和阳性样本检测全流程追溯,对核酸检测工作规范、质量把关严的机构予以通报表扬,核酸检测任务给予倾斜,对核酸检测质量不符合标准的机构,进行通报批评,依法依规调查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通报前,5月4日,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曾介绍称,本轮疫情分析发现多例感染者出现呼吸道症状后核酸检测仍为阴性的情况。
该消息一度引发社会关注。
但当时庞**未解释这种情况产生的具体原因。
有多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一是样本采集不合格;二是10混1甚至更多的混检导致了检测不敏感;三是处于感染早期,病毒复制没达到检出下限时;四是病毒出现了新的流行特征。
而此次北京通报的个别检测机构存在问题,是否跟上述出现的假阴性问题有关?值得关注。
北京本轮疫情主要是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4月22日至5月9日15时,已累计报告777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涉及15个区。
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播快、隐匿性强等特征,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如何遏制病毒进一步传播,考验核酸检测的效率以及准确性,这也牵涉到核酸检测机构以及核酸检测试剂生产厂家。
有核酸检测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核酸检测过程中,样本中的病毒核酸量少不足以被检测,需要进行核酸扩增,使得病毒核酸不停被复制,从而更易被发现,目前有些试剂厂家为了减少核酸扩增时间,在试剂盒过程中加入过量的酶,但这样带来的结果是会降低试剂的特异性,可能会导致假阳情况出现,因此这种过于追求快的现象也应该值得警惕。
核酸检测不规范整改措施2
xx月xx日以来,根据xxxxx聚集性疫情发展情况,为迅速阻断疫情传播,我市启动全面核酸检测,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截至xx月xx日x时,已累计采样xxxx万人。
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如下:
一是分批开展核酸检测。
对于6类“应检尽检”人群,按照风险等级、细化轻重缓急,渐次开展核酸检测,突出三个重点,即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领域,优先检测新发地等涉疫市场及周边社区高风险人员,并陆续对餐饮、商超、集贸市场从业人员,xx个中高风险街道乡镇居民,快递外卖行业从业人员等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
二是稳妥组织现场采样。
经过持续作战,采样工作逐渐顺畅、有序。
各区、各检测机构按照全市统一制定的核酸采样点工作指引开展检测工作,地点设置、人员配备、服务保障更加合理。
在检测过程中,社区“两委”通过家园微信群、“敲门行动”等方式,分楼门、分楼栋、分小区、分时段有序组织居民进行登记、采样,街乡及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下沉干部、在职党员等累计近xxx万人次投入组织动员、服务保障工作,为接受采样市民提供饮用水、遮阳棚、免洗消毒洗手液等,建立老年人绿色通道,避免高温时段,适当延长夜间采样时间,体现人文关怀。
加强对医护人员关心关爱,配备冰块、风扇进行物理降温,提供防暑降温的饮料及药品,定期安排医务人员轮换,提供临时休息场所,确保现场采样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统筹调配全市资源。
目前,市区两级共设置采样场所xxxx个,采样点位xxxx个,调集来自xxx家二三级医疗卫生机构、xxx家第三方检测机构、xxxx家疾控机构的xxxx名工作人员轮班采样,全负荷运行。
医护人员脸颊上留下的深深压痕,检测人员跪着为小朋友采样的身姿,让大家心中充满了温暖与感动。
同时,开展央地配合、军地配合、省际配合,深入挖潜检测能力,多家全国知名检测机构驰援xxx,体现了中央单位、部队、兄弟省市与xxx市的深厚情谊。
四是加强信用体系管理。
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和承担的任务量、检测质量进行评估和质量监控,签订合作备忘录,对出现违规行为的第三方机构将纳入信用系统“黑名单”、给予联合惩戒,督促各检测机构切实履行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为市民提供更加专业、高效、安全的检测服务。
对目前处于封闭管控的xxx个小区的居民,要求进行居家观察,足不出户,避免交叉感染。
合肥在高速道口人性化管理、物资供应、物流通道、产业链恢复、滚动式核酸检测等方面都有创新。
另外,现在来看,合肥市在可能的源头区块采取封控是必要的。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截至6月23日,至少已有9市全域或市辖部分区域宣布取消或暂停区域核酸检测,分别是江苏苏州、江苏南通部分区域(通州区、通州湾示范区、海安)、江苏镇江句容、安徽黄山部分区域(风景区、高新区、歙县)、安徽宣城绩溪县、安徽阜阳、安徽淮南、安徽六安和安徽合肥。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9个区域均属长三角,2/3在安徽。
在此之前,全国不少地区已开始延长常态化核酸检测间隔频次。
据合肥发布微信公众号,6月16日中考结束后,合肥市五天一轮区域免费核酸检测将调整,近期初步考虑延长至七天一轮。
抚州发布微信公众号于5月25日宣布,江西抚州重点场所从业人员1天1检,高风险暴露工作人员3天1检,普通人群以及学生同居住家长等7天1检。
此外,为保障低风险地区的物流通畅,在交通方面,5月27日,安徽省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知,就全面取消低风险地区货运车辆防疫通行限制做出要求,强调对来自低风险地区货运车辆,不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
6月3日,江苏对于低风险地区的客、货车辆和人员,全省各地已全面取消防疫通行限制,高速公路出口不再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予以快速放行。
长三角外区域,广东省除深圳自24日起出行须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外,广州、湛江等多地出行已不再要求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从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进站乘车旅客,已取消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除进京旅客须持“北京健康宝”绿码和乘车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外,其他旅客只需提供健康码绿码并且体温正常即可进站乘车。
在近一周内,云南楚雄、芒市、文山和保山等地区还先后发布,国内低风险地区来(返)人员不再查验核酸阴性报告,不再实行核酸落地检测。
重点人群仍需保持一定频次核酸检测
多地延长或取消、暂停区域核酸检测的行为,也反映出本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此前因多地散发疫情,5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
不少地区都响应方案,购买了不少核酸亭,招聘核酸检测采样人员。
据5月30日上海疫情防控发布会,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赵**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已经设置完成了约1.5万个点位,其中面向社会公众的约5000个,面向所在小区居民的约4000个,设置在企业、学校、工地等内部场所的对内点位约6000个。
据南宁晚报6月17日消息,南宁初步建成主城区15分钟核酸采样圈,全市新建561个便民核酸采样点,位于主城区核心区域约100个采样点于6月15日启用。
6月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表示,并不是要求所有城市都要建立15分钟核酸采样圈,主要是集中在疫情输入风险比较高的,特别是人口多的大城市。
在新冠肺炎疫情好转之下,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核酸检测点和核酸检测人员的去留问题。
“对于采样设备和人员来说,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强调。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招聘、录用以及培训的核酸检测人员的安置问题较为棘手。
由于招录人员的途径和合同签约时长存在差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下一步,为维持核酸检测队伍的正常运行,需要探讨平战结合的(核酸检测)状态。
”
停止常态化核酸检测后如何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确保疫情早发现、早处置?
多位受访专家均认为,重点仍在于保持一定频率的高风险重点人群核酸检测,例如医务人员、冷链工作人员、口岸人员、快递和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等。
统一健康码可更好保护个人隐私
健康码问题近期也颇受关注。
6月22日,据宁波发布公众号,宁波市疫情防控办发布《关于“甬行码”停止服务的通告》,决定自2022年7月1日起停止“甬行码”服务。
健康码相关服务,可通过“浙里办”或支付宝APP办理。
上述APP还可实现疫苗接种记录查询、核酸检测记录查询、核酸采样点查询等服务功能。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这并非首次停用地方码改为统一使用省级健康码。
早在2020年,就有停用大连市民云App大连健康码,全面使用辽事通健康通行码。
安康市停用安康健康码,延安市停止使用延安健康码,全面启用陕西健康码。
2022年3月31日零时,为方便全省居民使用,满足疫情防控需求,陕西健康码和西安一码通整合升级为陕西一码通。
从2022年4月29日零时起,福建省仅保留省级统一部署管理的福建健康码实现全省一码通行,原福建八闽健康码、境外入闽健康码同步停止服务。
针对统一健康码的问题,许**认为,从技术层面来看,一些地方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在完全自行支撑健康码运行方面可能会有所不足。
省级健康码可以更好地支持并维护管理个人的健康状况,保护个人隐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