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春节医疗保障实施方案精选4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春节医疗保障实施方案1
一、总则
为有效预防、实时控制和除去春节时期突发公共卫惹祸件的危害,保障春节时期广大人民民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保护正常的社会次序,依照《国家突发公共卫惹祸件应急方案》、《xx市卫生局对于做好2023年元旦春节时期医疗和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x卫医字【20xx】x号)和区委、区政府、区卫生局有关要求特拟订本方案。
二、组织构造
建立春节时期医疗保障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xxx
建立春节时期医疗保障工作救治专家组
组长:xxx副组长:xxx组员:xxx
建立突发医疗公共卫惹祸件信息上报组
组长:xxx组员:xxx院前急救小分队队长:xx队员:xxx
三、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组织、协调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的急救、治疗工作。
节日时期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严格推行24小时带班制度。
2)专家组负责有关急救工作的业务指导,对集体议论的重要急救方案和举措作出决议。
3)信息上报组按上司要求,实时正确的上报处理突发公共卫惹祸件的性质、程度、办理方案等有关内容。
4)院前急救小分队是应付大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贮备团队,大型活动医疗保障的贮备团队,随时听从上司领导及120指挥中心调动。
四、医疗营救应急办理方案
1)临床如遇突发紧迫重要事件,如自然灾祸、食品安全、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及燃放烟花鞭炮致伤、致死等事件,应实时报告院总值班(外线:xxxxxxx,内线xxxx)。
2)总值班接到电话后,立刻启动紧迫方案,组织当班医务人员睁开踊跃救治、通知院前急救小分队出席,同时上报带班医疗保障工作领导小构成员和上司卫生行政部门。
3)医疗保障工作领导小构成员接报后,依据事件的性质、级别、影响程度,调用有关救治专家构成员和应急梯队成员。
六、工作要求
1、医院各有关部门要把春节时期医疗安全应急保障工作作为目前中心工作来抓,把这项工作提高到关乎民生、关乎社会平定、团结的政治高度来看。
2、有关临床科室,应增强值班力量,做好急救药品、物件、器械准备,急救小分队、救治专家组、应急保障梯队成员应保证信息畅达,做到第一时间反响,第一时间出席,第一时间救治,合理分流并妥当布置病人。
科室负责人在春节时期禁止离京,有事要告假,保持手机24小时畅达。
3、各科室做好急救物件、器械的贮备工作,安排好科室排班、值班,必需时应增添值班人员。
节日时期应严格履行、落实各项医疗中心制度,禁止脱岗离岗,禁止酒后上班,上班时期禁止会客。
4、对前来就诊的病人,应予踊跃治疗,不得推委、拒绝,推行接诊医生首诊负责制,接诊医生应该实时、正确、详尽、完好的书写病历,保障生命绿色通道畅达。
5、任何科室和个人都应保持高度敏感性,在接到突发公共卫惹祸件或不测伤亡病例后,应在踊跃急救治疗的同时实时向院总值班进行有关信息报送,不得隐瞒、缓报、谎报、迟报。
春节医疗保障实施方案2
经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医院“春节”放假时间为xx—xx,xx正常上班。
为确保医院节日期间安全生产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对医院各项工作进行安排。
一、值班人员规定
(一)工作要求:
1、必须按时到岗,不得擅离职守。
2、值班人员要履行职责,坚守岗位,写好值班记录。
3、值班期间如遇异常情况,请及时通知带班领导,同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保护好现场。
(二)联系电话:
火警电话:119
派出所:xxxxxxxx
各临床、医技科室除安排好一线值班外,同时安排好二线值班,保证需要时及时到位。
6.全院各级医师要保证假日通讯联络通畅。
7.医务处、护理部应做好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准备,各部门要积极配合,确保人员、车辆、物品、设备到位。
春节医疗保障实施方案3
为落实《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13号)相关要求,指导农村地区在当前形势下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服务工作,确保2023年元旦、春节期间的返乡人员和农村常住居民及时获得基本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各地要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服务工作,根据新冠病毒流行株变异和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针对农村地区卫生健康服务资源相对不足,元旦、春节期间人口流动加大,在城市务工返乡人员增多等情况,切实落实属地主体责任,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在农村地区形成科学有效应对疫情和全方位全链条做好健康服务工作的强大合力。
要根据疫情状况、病情轻重、缓急程度等匹配相适应的医药保障和健康服务资源,突出重点人群管理,有序疏导诊疗需求,开展分类分层分级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最大程度保护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突出重点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
(一)加强对“两节”期间返乡人员的健康提示和医疗保障服务。
地方各级疫情防控机制要加强统筹协调,指导县级防控机制切实落实责任,加强对“两节”期间返乡人员的疫情防控宣传引导。
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及时关注掌握返乡人员信息,提示做好健康监测,在返乡初期规范佩戴口罩,减少与家中老年人尤其是合并基础性疾病者的接触,并告知居住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联系方式。
返乡人员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时,可联系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乡村医务人员对其提供必要的健康咨询、健康监测、抗原检测、用药指导等服务。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采取居家治疗,提示其不外出,居家期间尽可能减少与家人接触。
村民委员会和村卫生室要为返乡人员及时获得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盒提供便利。
对症状明显的可指导其到发热诊室就诊,对出现多日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情况的,及时指导和协助向上级医院转诊。
(二)强化农村地区重点人群服务。
充分发挥县、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作用,摸清村组内合并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孕产妇、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人员健康情况。
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建立乡村重点人群健康状况信息库,落实《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加强分类分级健康服务。
乡村医务人员结合实际通过电话、视频、微信或线下随访等方式加强对居家治疗观察人员的健康指导、监测和指导用药、抗原检测等服务。
落实村民委员会对居家治疗观察人员的服务责任,尤其是对于缺乏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独居老人、残疾人等,要协助其进行健康监测并及时向乡村医疗机构反馈。
(三)加快推进农村人群尤其是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落实《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坚持“应接尽接”原则,坚持政府牵头、部门联动、村组动员,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快提升农村地区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继续提高60—79岁人群和其他年龄段人口接种率。
承担接种任务的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或安排流动接种车下乡进村等措施,最大程度为农村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接种提供便利。
(四)加强宣传教育。
各地要深入推进农村地区爱国卫生运动,结合健康乡村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活动。
可通过乡村广播、小喇叭等用村民听得懂、能理解的地方语言和方式,也可通过新媒体广泛宣传的方式,深入宣传人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推动科学理性认识新冠病毒和疫苗接种,可动员返乡的健康人员参加村组志愿服务。
引导在走亲访友时,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尽量少聚集、少聚餐,注意咳嗽礼仪。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多喝水、保持良好心态。
根据区域疫情形势和居民愿望,适当控制农村集市、庙会、文艺演出等聚集性活动规模和调整频次。
三、充分发挥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医防协同分级服务的作用
(一)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协同联动。
各地要按照《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新冠肺炎医疗保障能力工作方案》要求,推进落实农村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分级分类救治和健康管理服务。
以省内城乡医院对口帮扶关系为基础,遴选省内城市综合实力较强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按照分区包片原则,与各县(市)建立对口帮扶机制,依托医共体做好分级诊疗衔接,完善基层首诊、接诊、转诊流程。
对于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的高风险人群,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及时指导抗原检测和居家治疗观察,密切监测健康状况,必要时指导协助转诊。
加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监测,确保高龄合并基础性疾病等重症风险较高的感染者得到及时发现、及时救治,明确和畅通转诊“绿色通道”,提高转诊效率。
落实有转诊需求村民的交通保障机制,原则上通过自驾车或120急救车等进行点对点转运,乡镇和村要统筹调度,动员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协助就医转诊。
(二)乡镇卫生院加快提升新冠肺炎患者接诊能力。
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设置原则上应实现全覆盖,要“应设尽设”“应开尽开”,暂未设置的可通过配置发热哨点、指定发热诊区等形式提供发热患者接诊和开药服务,发热诊区要清晰划定就诊流程,尽量避开与正常就诊患者交叉,医务人员做到规范防护。
加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对高风险重点人群的识别、处置和分类分级健康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