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防震减灾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篇目有哪些8篇范文模版,希望能对需要的人有帮助。
防震减灾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篇目有哪些1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初步了解地震、各种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地震的相关材料;排练节目;课件制作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内容
同学们,这次日本大地震,给日本人民带来巨大的伤痛及损失,谁能来说一说你了解到地震的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同学们了解还真不少,这次活动我们一起来了解地震是怎么产生的,遇到地震应该如何预防伤害。
二、活动过程
1、各小队相互交流,了解地震的成因。
2、播放地震成因影片。
3、学生出示搜集到的有关地震知识。
学生1: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结构有关。在地壳中有断层,而且断层又具有一定活动性的地带,地震最容易发生。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学生2: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加30倍。通常,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成为微震;5级以上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成为破坏性地震。
学生3: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唐山的7。8级大地震,使这个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倾刻成为一片废墟。这是20世纪全球破坏性的一次地震灾害。
学生4: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该地带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濒发,震级高。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这次日本发生了9.0级的地震,震后到目前为止,还发生了五次6级以上的余震,以唐山大地震的破坏性更大。
4、初步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各种地质灾害既具有各自形成、发展、致灾的规律,各灾害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因素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性。一个地域内的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它们在成因上是有关联的。例如,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有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因毁坏生产和生活设施而成灾,同时造成地裂,并引发火灾,又由于人员伤亡和医疗设施的破坏,可能会引起疫病曼延等。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水量和速度加大,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5、地质灾害的防御
当今世界,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的强度不断提高。这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
学生5: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学生6: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学生7:实施一些预防措施。例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除采取工程措施外,还可进行植树造林等综合治理措施,如通过恢复地表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以减少泥石流或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学生8: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6、地震防护演习。
三、班队会小结。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交流和观看影片,初步了解了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以及防御措施。他们还了解到各种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增加了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并意识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重要性。希望学生们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为未来的地质灾害做好准备。
防震减灾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篇目有哪些2
为了增加师生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意识,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个人避免意外伤害的技巧,积累集体逃生经验,提高学生的防震和防火自救能力,学校决定在下周一的升旗仪式后举行防震和防火疏散演练。以下是演练的安排:
总指挥:校长副总指挥:副校长
演练对象:全体师生
一、广播通知要求:
1. 第一次广播:防震演练。学生们需双手抱头,离开座位蹲坐在桌子底下或教室的过道上。
2. 第二次广播:防震演练。学生们需双手抱头,离开座位蹲坐在桌子底下或教室的过道上。
3. 第三次广播:消防疏散演练。紧急疏散,集中到国学广场上,按照各班级的下楼顺序,学生们面向文化长廊方向蹲坐2分钟。
二、点火模拟:
在教学楼南、北楼梯口放置两个盆,模拟火灾和浓烟场景,在疏散开始前点燃,符芳丽和早班校警负责。
三、灭火器灭火演示:
由陈德辉展示如何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向师生们演示灭火的步骤。
四、时间统计员:
统计消防疏散所需的时间。
演练结束后进行简单的总结。
五、疏散路线:
从北边楼梯下楼的班级:一(3)、一(1)、二(2)、三(1)、四(1)、五(2)、六(1)
从南边楼梯下楼的班级:二(1)、一(2)、三(2)、五(1)、四(2)、六(2)
六、要求:
1. 下周一全校演练之前,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防震躲避和关于“火场如何逃生的技巧”的辅导。火灾发生时,学生们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有毒烟雾进入呼吸道,伏低身体下楼撤离(疏散演练时不需带毛巾,单手捂住口鼻,弓着身体下楼撤离,并注意遵守纪律,不要喧闹)。
2. 每班分成两行队伍下楼,每班有两位教师带队,班主任在本班队伍前面带队,另一名教师在班级队伍后面维护秩序。
3. 在楼梯口安排的教师要注意各班下楼队伍的安全,确保学生有序下楼。
4. 陈帅和符艺负责南北两个楼梯口的拍照工作。
5. 强调演练过程要保持安静。
6. 楼梯口的人员安排如下:
北边:四楼:陈在良,二楼:张亚金
南边:四楼:牛晓,二楼:郑翠娟
这次演练的目的是为了让师生们意识到突发事件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应的应对技巧。通过这次演练,希望能够增强师生们的防震和防火自救能力,提高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同时,也希望通过演练的总结,发现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应急预案,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
防震减灾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篇目有哪些3
一、主题队会目的
1、使学生了解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地震意识。
2、使学生掌握避震要点,提高他们的自救、自护能力。
二、队会准备
1、学生课外搜集资料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
2、组织学生观看VCD《地震揭秘》、《直面地震》等宣传光盘,让他们通过视听方式进一步了解地震的情况。
三、队会过程(队会开始仪式)
1、教师谈话导入。
向学生展示中国是地震活动烈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教师可以提到中国占全球陆地面积的7%,但20世纪全球大陆35%的7.0以上地震发生在中国;20世纪全球因地震死亡120万人,中国占59万人,居各国之首。教师还可以以北川地震和汶川地震为例,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影响和人们在地震中的应对情况。
2、介绍一下地震常识。
(1)地震是怎么回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播放课件来了解地震的定义和产生原因。地震是指地壳运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力的作用导致地壳不同部位出现受力不均衡,从而引起地面的震动。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
(2)什么叫震源、震中、震源深度?
学生可以通过搜集资料来向大家介绍地震的基本概念。震源是地震发生的地点,通常被看作一个点,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也是一个区域。震源深度是从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根据震源深度将地震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3)地震多发生在什么地方?
通过播放课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地震的分布情况。地震发生的位置受到地质构造的控制,多发生在存在活动断层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活动构造带上。
3、地震时怎样开展自救。
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搜集资料向大家汇报地震时的自救方法。遇到地震时,应该就近躲避,并在地震结束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避震时应选择结实的室内物体下方或旁边,形成三角穿间的地方。身体应采取蹲下或坐下的姿势,尽量降低身体重心。同时,要保护头部、眼睛和口鼻,避免被碎片伤害。在避震时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灯火,以免引发火灾。此外,教师还可以提及室内的三角穿间是相对安全的地方,例如床下、坚固家具旁边、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
4、演示活动教师演示怎样在室内避震,学生演练室内避震。
教师可以进行实操演示,向学生展示在地震时如何正确地进行室内避震。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演练。
5、教师总结。
教师可以对本次队会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震的重要性和自救的必要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了解地震知识,并提醒他们在遇到地震时要保持冷静,正确应对。
四、班队会结束。
本次队会到此结束,希望通过这次队会,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并掌握一些自救技巧,提高自己的地震应对能力。希望大家平时能够多关注地震的相关信息,做好地震防范工作,保障自己的安全。
防震减灾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篇目有哪些4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__个“防灾减灾日”,为认真做好第x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师生防范各类自然灾害的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今年“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主题,大力弘扬我国传统防灾减灾文化,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以保障师生生命财产为根本,以预防和应对突发性灾害事件为重点,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增强师生防灾减灾观念,全面提升师生应对各类灾害事件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活动时间
20__年5月9日至15日(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
三、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王兴义
副组长:冉胜刚
成员:吴燕朱乾益余玉江梁永碧各班班主任
四、活动内容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牢固树立“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对学校安全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摆在学校议事日程上,作为学校安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大力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
(1)制定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措施、方法等;
(2)5月9日至15日,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班会宣传防灾减灾知识。
3、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活动形式和内容:结合我校小学生的实际,开展防震应急避震疏散等演练,提高师生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
4、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5月10日开始,由学校校委会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的教学楼(楼道、教室、功能室等)、校园环境、学校师生思想工作及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
五、活动要求
1、要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日教育”活动。充分认识防灾减灾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预防为主”体现在“教育为主”上。要把“防灾减灾”活动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把防灾减灾活动列入议事日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把防灾减灾教育日活动抓紧、抓好、抓落实。
2、认真开展好活动,务求实效。
3、长期坚持,落实长效机制。以防灾减灾教育日为契机,坚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警钟长鸣”的方针,不断夯实我校安全工作基础,继续深入细致地开展各项活动,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育人环境。
根据兴仁县教育局的要求,今年的“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工作将在5月12日举行,为了提高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我校制定了以下活动方案。
在指导思想方面,我们将紧紧围绕今年的宣传活动主题,弘扬我国传统的防灾减灾文化,将以人为本,以预防为主,以保障师生生命财产为根本,以预防和应对突发性灾害事件为重点,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增强师生防灾减灾观念,全面提升师生应对各类灾害事件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时间将从5月9日持续到15日,其中5月12日是正式的“防灾减灾日”。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是王兴义,副组长是冉胜刚,成员包括吴燕、朱乾益、余玉江、梁永碧以及各班的班主任。
活动内容包括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营造浓厚的防灾减灾活动氛围;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进行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具体而言,我们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牢固树立“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理念,将安全教育主题活动作为学校安全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活动目标、措施、方法等明确起来,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班会等形式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开展防震应急避震疏散演练等活动,以及进行全面的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
在活动要求方面,我们要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日教育”活动,将防灾减灾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到,将“预防为主”体现在“教育为主”上,将防灾减灾活动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来抓。同时,我们还要认真开展活动,务求实效,并且要长期坚持,落实长效机制,不断夯实学校安全工作基础,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育人环境。
防震减灾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篇目有哪些5
保证地震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根据镇政府的方案,特制定演练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我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地震应急演练,进一步增强小区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地震发生时紧急疏散的程序、方式、路线和安全避险区域,培养自我保护、自救互救、团队协作的基本能力,确保在地震来临时我社区地震应急预案能够快速启动,各项工作能够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小区居民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一)系应急演练
领导、指挥组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参与人员:中心社区青年志愿者团队、各巡逻队队员以及全体小区人员。
(二)系应急演练
大家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防震减灾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篇目有哪些8篇范文模版,希望能对需要的人有帮助。
防震减灾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篇目有哪些1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初步了解地震、各种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地震的相关材料;排练节目;课件制作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内容
同学们,这次日本大地震,给日本人民带来巨大的伤痛及损失,谁能来说一说你了解到地震的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同学们了解还真不少,这次活动我们一起来了解地震是怎么产生的,遇到地震应该如何预防伤害。
二、活动过程
1、各小队相互交流,了解地震的成因。
2、播放地震成因影片。
3、学生出示搜集到的有关地震知识。
学生1: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结构有关。在地壳中有断层,而且断层又具有一定活动性的地带,地震最容易发生。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学生2: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加30倍。通常,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成为微震;5级以上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成为破坏性地震。
学生3: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唐山的7。8级大地震,使这个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倾刻成为一片废墟。这是20世纪全球破坏性的一次地震灾害。
学生4: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该地带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濒发,震级高。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这次日本发生了9.0级的地震,震后到目前为止,还发生了五次6级以上的余震,以唐山大地震的破坏性更大。
4、初步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各种地质灾害既具有各自形成、发展、致灾的规律,各灾害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因素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性。一个地域内的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它们在成因上是有关联的。例如,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有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因毁坏生产和生活设施而成灾,同时造成地裂,并引发火灾,又由于人员伤亡和医疗设施的破坏,可能会引起疫病曼延等。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水量和速度加大,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5、地质灾害的防御
当今世界,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的强度不断提高。这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
学生5: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学生6: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学生7:实施一些预防措施。例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除采取工程措施外,还可进行植树造林等综合治理措施,如通过恢复地表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以减少泥石流或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学生8: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6、地震防护演习。
三、班队会小结。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交流和观看影片,初步了解了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以及防御措施。他们还了解到各种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增加了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并意识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重要性。希望学生们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为未来的地质灾害做好准备。
防震减灾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篇目有哪些2
为了增加师生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意识,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个人避免意外伤害的技巧,积累集体逃生经验,提高学生的防震和防火自救能力,学校决定在下周一的升旗仪式后举行防震和防火疏散演练。以下是演练的安排:
总指挥:校长副总指挥:副校长
演练对象:全体师生
一、广播通知要求:
1. 第一次广播:防震演练。学生们需双手抱头,离开座位蹲坐在桌子底下或教室的过道上。
2. 第二次广播:防震演练。学生们需双手抱头,离开座位蹲坐在桌子底下或教室的过道上。
3. 第三次广播:消防疏散演练。紧急疏散,集中到国学广场上,按照各班级的下楼顺序,学生们面向文化长廊方向蹲坐2分钟。
二、点火模拟:
在教学楼南、北楼梯口放置两个盆,模拟火灾和浓烟场景,在疏散开始前点燃,符芳丽和早班校警负责。
三、灭火器灭火演示:
由陈德辉展示如何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向师生们演示灭火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