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突发聚集性疫情应急处置预案范文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领导小组及时、科学、规范、有序处置可能出现的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结合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处置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一、农村防控方案要点
根据《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龙交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农村聚集性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组织严格按照“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救治”的“五早”措施,及时有效处置疫情,严防散发病例传播扩散,严防出现聚集性疫情。
二、农村排查管控要点
建立农村网格化管理专班,组织开展拉网式排查工作。重点排查所在村应查尽查情况、应检尽检情况、应隔尽隔情况和应排尽排情况。
三、不同疫情情形的应急处置要求
基于当前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形势,我乡农村地区新冠肺炎流行可能出现零星或多点散发、局限在某村庄的聚集性疫情、出现向周边扩散迹象的聚集性疫情等三种情形,应当采取针对性应对处置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
(一)散发疫情应对处置
当出现散发病例和少量聚集病例,未引起三代及以上持续传播时,防控目标是及时发现病例和管理密切接触者,快速处置疫情,避免家庭聚集性疫情、院内感染等发生。关键是病例的及时发现与救治、密切接触者的全面追踪和管理。主要在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1.防控一线快速响应。乡政府、村委会发现疫情后立即上报县(区)疫情联防联控机制,2小时内转运感染者。乡政府、村委会和村医积极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感染来源追踪、涉疫人员管控、环境消杀等工作。
2.实施村级封闭管控。对发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自然村和每户家庭立即实施封闭管控,所有居民居家医学观察,规范设置仅存检疫点,落实出入人员测温、询问、登记、扫码、消毒等措施。封闭管控措施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扩展到乡镇。按照县级领导分包乡镇、乡镇干部分包村、村级干部分包户的三级网格分包体系,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制,有序开展疫情应对处置工作。
3.协助县级、市级开展调查和密切接触者判定。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判定。依据通讯大数据,及时排查疫区流出人员并发出协查通告,分析流调结果,为上级决策服务。
4.密切接触者隔离管理。12小时内完成密切接触者和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转运,不具备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条件的,采取居家医学观察,居家隔离的村按照集中隔离场所要求规范管理。
5.实施全员核酸筛查。对发生疫情的自然村、疫点等封闭管控范围内人员开展全换核酸检测,明确样本采集地点和核酸检测点,有效配置队伍,必要时组织开展多次核酸筛查,排除潜在风险。
6.开展环境消杀。乡镇政府、村委会对重点公共场所设立专门值班员负责消杀工作。对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包括家庭、公共场所及其他可能受污染的交通工具和重点场所等涉及的行动轨迹进行全链条、彻底消杀。对生活垃圾应当消毒并外运集中处理,对隔离人员产生垃圾集中消毒、封存并由相关部门处理。
7.配合开展病毒溯源工作。乡镇政府、村委会积极配合县级、市级、省级疾控机构,迅速开展病毒溯源,明确疫情传染源头,防止疫情传播扩散提供支持。
8.禁止人员聚集。取消村内自发组织的群众性集会活动,停办集市、庙会等公众活动,关闭休闲娱乐经营场所。
9.及时转运患者和病例报告。乡政府、村委会协助做好转运服务,要在接到核酸检测阳性报告后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或者电话报告,24小时内将患者转运到县医院就诊。如没有负压救护车使用普通救护车时,要注意做好司机和医务人员防护。
10.加强督导检查。发挥村干部、党员和志愿者作用,建立巡逻制度,通过发放告知书、悬挂公示牌、每日上门等方式,督促居民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强化落实单人单间隔离、核酸检测、体温监测等措施,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11.加强生活物资等供应保障。做好居家隔离人啊远必需的日常生活保障,由村协调食品、生活用品统一采购或配送。对村内孤寡老人、无人照看残疾人,及时安排专人照顾日常生活。通过巡回医疗、线上诊疗等方式解决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人员就医及用药需求。
12.加强信息发布和舆情监测。乡镇政府、村委会通过疫情健康热线等方式,畅通群众求助渠道,多方位收集疫情相关信息,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二)局限在某村的聚集性疫情应对处置
当发生一定规模的聚集性病例,但所有当发生一定规模的聚集性病例都局限在某村庄,未发现向外播散的迹象,防控目标是及时控制疫情,防止疫情向更大范围传播和扩散,主要在采取散发疫情应对处置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1.实施封闭管控。对乡各出入要道、各村委和每户家庭立即实施封闭管控。
2.实施村级联防联控。各村要按照乡镇统一指挥,织密村屯网格结点,协同作战,防止出现漏点,毗邻村屯要保证线索不断,一查到底。各村不得阻止他村正常生产生活需要的物资、人员、车辆合理通行,杜绝出现前封后堵,出行人员被困在中途的情况。
3.实施全员核酸筛查。扩大核酸筛查范围,对出现聚集性疫情所在疫区管控范围内人员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明确样本采集地点和核酸检测点,有效配置队伍,必要时组织开展多次核酸筛查,排除潜在风险。
4.组织开展主动排查。在防控区域范围内组织开展逐户排查,对近14天内有发热、干咳、乏力、腹泻等症状者,按规定及时送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和诊治。
5.加强督导检查。乡、村干部全面摸排防控区域范围内参加婚宴、培训等重点人群情况,鼓励群众举报,及时发现重点人群。加强巡回督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了解、核实和报告。
6.组织开展终末消毒。对病例家庭、场区、公共场所及其他可能受污染的交通工具和重点场所等环境和物品实施终末消毒。
7.确保交通运输通畅。按照交通运输保障相关方案预案要求,以及“一新三不断”原则开展设卡检查(坚决阻斯病毒传要集道,公路、交通、网络不断),确保医疗、救援等物资进得去,确保老幼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应急出行能出得来,确保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正常通行。
8.加强信息发布和舆情监测。乡镇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加强舆情监测,及时澄清不实信息。
(三)出现向周边扩散迹象的聚集性疫情应对处置
当发生一定规模的聚集性病例,发生村庄或乡镇持续性传播,出现连续对外输出病例,防控目标是控制疫情蔓延势头,阻止疫情输出,逐步扑灭疫情。主要在聚集性疫情应对处置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1.防范隔离点次生灾害。加强对涉集中隔离点不稳定因素摸排,扎实做好治安秩序维护和应急处置准备,深入排查和整改隔离点各类安全隐患,严密人防、物防、技防措施。
2.确保社会稳定。全面排查化解涉疫矛盾纠纷、依法打击涉疫违法犯罪,重点不稳定人员,要实行一对一包保措施。针对长期封闭可能带来的心理压抑,要加强情绪疏导,坚定信心,传播正能量,公布举报电话,鼓励发动群众积极提供影响社会稳定的线索,全力维护防疫秩序和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3.加强信息发布和舆情监测。时刻关注当地舆情动态,及时制止传播未经正实的疫情信息,形成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的舆论氛围。
四、防控能力储备要求
(一)村级防控能力建设。建立网格化管理专班,由1名乡镇干部、1名村医、1名包村干部、1名干警、1名民兵、1名邻居及1民村小组长组成,实行“七包一”村级防控责任制,负责组织开展村级封闭管理、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整治、密切接触者管理、居民日常生活保障,配合开展流行精学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
(二)环境消毒队伍建设。依托疾控机构和社会消毒服务机构足量配备环境消毒队伍,其中疾控机构人员主要承担环境消毒工作的技术指导,社会消毒服务机构受委托承担具体消毒工作。环境消毒队伍主要负责病人住所的终末消毒和集中隔离点等高风险场所的消毒工作。公共场所、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村委办公室的常规消毒工作由其自行开展,疾控机构负责提供技术指导。
(三)心理疏导能力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专业人员心理干预能力培训,设置1名心理专干。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控能力建设。乡镇卫生院要规范发热病人就诊流程,设立临时隔离场所。
(五)防控队伍培训演练。通过理论授课、应急演练、督导指导等方式,加强人员队伍能力建设,确保疫情发生时人员队伍“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
(六)防控物资供应保障。按照满足30天满负荷运转需要,确定中西药药品、防护用品、消毒用品、医疗设备等防控物资储备数量。具体按照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重要医疗物资保供有关要求实施。
五、聚集性疫情应急处置指挥体系
组建以领导小组(指挥部)为龙头、工作组为主体的有序、高效的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做到领导不变、组织不变、人员不变,始终保持24小时运行状态,确保出现疫情能够第一时间响应,缩短应急响应的“预热期”,把握疫情应对关键期,及时快速控制疫情。
领导小组负责对疫情应急处置整体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指挥和督促落实,下设若干工作组,工作组设置及职责分工如下。
1.综合协调组。
组长:xx
成员:各包村干部、各村支书、乡镇卫生院长、派出所长
主要负责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协调与调度;疫情相关数据统计与信息报送;防控信息的及时更新与互联互通;会议组织、文稿撰写、档案整理与归档等。
2.宣传教育组。
组长:xx
成员:各包村干部、各村支书、乡镇卫生院长、派出所长
主要负责疫情信息报告、舆情监测及应对;开展健康宣教和法制宣传,增强群众个人防护意识,引导群众主动配合疫情防控措施落实。
3.物资保障组。
组长:xx
成员:各包村干部、各村支书、乡镇卫生院长
主要负责动态了解防控物资需求和生产、流通、库存及资源保障情况;根据需要协调医疗物资、居民生产生活物资的供应、集散和调运,满足防控工作需要。
4.社会维稳组。
组长:xx
成员:各包村干部、各村支书、乡镇卫生院长
主要负责排查和化解各类涉疫风险矛盾,查处涉疫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切实维护群众生命安全。
突发聚集性疫情应急处置预案范文2
为切实做好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落实“四早”防控措施,保持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结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实际,现就严防聚集性疫情做好秋冬季防控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根据县“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预防为主、外堵内防、依法规范、积极应对、联防联控、科学处置、加强宣教、社会参与”的工作要求,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把严防聚集性疫情做好秋冬季防控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和现实检验,精准精细落实好常态化防控措施,保障本系统工作人员和所分包小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内容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疫情暴发、流行的风险较高,疫情防控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全系统人员要把持续抓好疫情防控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和现实检验,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慎终如始、精准精细落实好常态化防控措施,巩固好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坚决防止疫情反弹。
(一)抓实抓牢源头防控,确保排查监测到位
排查监测是做好疫情防控的重要基础,是落实“四早”的关键措施。要树牢“防甚于治”的理念,坚持“疫情不结束、排查不停步”,切实把源头查控摆在重要位置,严防死守、盯紧看牢。一是数据精准排查不放松。各分包小区负责人要继续加强对本小区流动人员的筛选、管控、精准防控和后续管理,第一时间查处隐患、消除风险。二是分包小区排查不松劲。分包小区责任人负责,持续强化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分包局领导要下沉基层,靠前指挥,共同做好带态化排查工作。
(二)扎实做好全方位准备,确保应对保障到位
疫情防控形势复杂多变,必须做好最坏打算,做足最充分准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按照30天标准储备防控物资,每天储备标准参考如下:
1、口罩按每人每天2个测算。
2、消毒液按每升消毒1000平方米,每天两次测算。
3、防护服按每1000人每天四套计算,不足1000人按最低标准储备。
4、配备相应的手持测温枪、酒精、洗手液等相关防控物资,确保应急使用、正常运转。
以上防控物资储备种类及规模标准为暂定标准,当上级有明确要求时,要及时调整相应的储备各类及规模。
(三)坚持闭环管理不放松,确保外防输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