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都不允许开工,现在解除风险了,总算可以复工复产了,工厂按照规定需要制定一个有关企业复工新冠肺炎防控方案,不知道这方案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参考范文,欢迎阅读。
**企业复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1
一、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要求
(一)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1.企业应成立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专班,明确企业副总或以上领导分管疫情防控工作,企业各级主要负责人是所管辖部门的第一疫情防控责任人,要层层压实责任,实施企业闭环管理,做好各项防控措施,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健康;员工要自觉坚持“防疫三件套”、牢记“防护五还要”。
2.企业应当制定疫情防控和闭环管理方案,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做到核心关键岗位和环节“人到岗、车能动、疫防好”,将方案报街镇(园区)及疫情防控部门审核通过后,可复工复产,并报区重点企业保运转服务协调工作专班备案。对疫情防控不完善、安全生产不到位的企业,坚决不能复工复产。
(二)实施场所分区分类管理
1.企业可以按照绿区(正常生产)、蓝区(新进入人员观察)、黄区(密接或次密接)、红区(有感染情况)等设置不同风险区域,各区做到互相隔离。同一等级区域要划小管理单元,减少不同区域人员的流动接触。根据与外部环境接触程度,对不同区域实施不同的防疫标准。中高风险区域人员必须佩戴N95/KN95口罩,低风险区域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2.实现各区域之间的物理隔离,实行工作场所、住所“两点一线”管理,所有人员在指定岗位工作和住宿,最大限度减少不同区域之间的人员直接接触。对于交接区域(如出入口、装卸货场地、仓库)、生产经营区域(如车间、会议室、办公区等)、生活区域(如食堂、宿舍、健身房等)、公共卫生区域(如卫生间及废物处理场地)、公共空间(如道路、室外场地)等不同区域,实施分类管理。加强对各区域之间结合部的管理,杜绝风险点。
3.严格管理员工宿舍,严禁其他人员随意进出。员工住宿应按照同办公室、同工作班组等在排班时间一致的基础上,安排在同一房间、同一楼层、同一区域内居住,人均面积不低于4平方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宿舍住宿密度,尽量在宿舍房间内配备卫生间和淋浴设备。对宿舍内公用卫生间和浴室,应分层分区域使用,卫生间配有流动水和手消毒设备,浴室应合理安排,分楼层分区域错时使用。做好对宿舍内公用设备的日常预防性消毒工作。对新返岗员工设置一定的静默期,落实独立的住宿、生活条件。
4.实行分时分散就餐,合理布局食堂就餐区域桌椅,尽量同向摆放,并加装隔离板,取餐时应保持2米以上的安全社交距离,建议在安全环境下独立用餐。提倡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错时送餐方式提供工作场所或宿舍区人员餐食,采取非直接接触方式将预制的餐食放置在工作场所或宿舍固定位置,由工作场所或宿舍专人取用和送回,工作场所或宿舍人员在安全区域错时就餐。
5.加强对各类场所的清洁消毒,特别要做好密闭、半密闭空间、共同空间等的防疫管理,以高频接触物品(如扶手、门把手、电梯按钮、快递存放架、快递物品等)、高人流集聚场所、公共厕所、物流交换场所等为重点开展科学清洁消毒。各单位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首选自然通风。
6.加强会议管理,尽量采用视频、电话等线上方式,必须集中召开的会议,参会人员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控制会议频次、时间、规模。
(三)实施人员分级分类管理
1.加强返岗及新到岗员工组织管理。对新返岗员工设置一定的静默期(2天),落实独立的住宿、生活条件以及“一日两测”(早上做抗原检测、下午做核酸检测)。企业要安排安全的交通工具,组织返岗人员点对点到岗。
2.分类登记所有在企员工,动态掌握员工在岗情况及去向,实现员工防疫管理的全覆盖,核心管理人员、辅助岗位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供应商派驻人员、第三方协助人员等实现无差异的防疫和安全生产要求,对员工加强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教育,开展防疫、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增强员工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3.实施全程封闭分级管理,不同班组员工之间做到无接触换班,尽量减少人员外出。严格管控外来人员,如必需进入,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需现场抗原检测阴性。按照与外界环境及人员接触程度高低,将员工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高风险岗位人员主要包括企业中与外界有较多接触的人员,如市场采购人员、营销人员、货运司机、装卸人员、保安等;低风险岗位人员主要包括企业封闭生产,完全闭环管理与外界没有接触的工作人员;其他人员可视具体情况纳入中风险岗位人员参照管理。
4.做好全体员工的每日健康监测和登记。分级分类开展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中高风险岗位人员实行“2+2”核酸检测及抗原检测,即第一天测两次抗原检测(上午、下午各做一次),第二天上午测抗原检测、下午测核酸检测,依次循环;低风险岗位人员实行一周2次核酸,其他时间每日一次抗原检测。企业应指定专人每天登记汇总人员健康状况,督促未检测人员及时检测,如出现抗原检测阳性、核酸检测异常和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新冠肺炎症状的,应立即安置到临时观察点进行隔离,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置。员工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符合条件的应完成加强免疫接种。一定规模以上企业培训专属核酸采样人员,并探索企业核酸采样模式。
5.禁止不必要的集聚活动,员工减少前往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的场所,应加强场所通风、消毒,错时错峰前往,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并做好个人防护。
6.加强对员工身心的关怀关爱,协助解决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心理和精神压力疏导,保持员工良好状态。
7.外出生产管理。公司涉及派出人员到外区工作,应提前7天向属地防控办报备;外出生产时,员工应做好个人防护及健康管理;返回后安排派出人员单独区域居住,进行为期7天健康管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报备。
(四)加强物流管理和防疫物资储备
1.生产生活物资进入企业内,要设置专用路线和固定场所,并与其他区域相隔离,供应商车辆司乘人员须严格按照防疫要求进入企业内有关场所。安排固定人员进行接收、装卸、贮存、拆封、消毒等。
2.本企业物流车辆司乘人员必须持有48小时以内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出车驾驶员应佩戴好口罩、手套等,做好防护。
3.企业应当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和管理,及时采购抗原检测试剂、N95/KN95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酒精、免洗洗手液、测温仪、消毒器械、消毒药品、防护服、防护眼镜、医用手套等防疫物资。防疫物资建议按照14天以上做好储备。
4.涉及外卖、快递的,应设置快递、外卖临时存放点,安排专人对快递进行消毒分拣后放至快递存放区,员工采取无接触方式,自行前往存放点取快递/外卖。
5.所有使用过的防护用品应当集中收集,按照有关要求分类处置。
(五)做好安全生产和应急处置预案
1.企业应开展复工前专项消杀和生产安全检查,切实加强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场所、关键部位以及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危险作业安全许可制度,合理安排工期,严防过劳作业和不顾安全的赶工期、抢进度等现象发生。
2.企业应当制定应急情况下的处置方案,一旦有疫情突发情况,必须最大限度控制扩散和外溢,同时确保安全生产。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员工熟悉疫情防控应急各项流程和措施。加强和属地政府沟通,建立感染人员转运联络通道。加强对企业物流环节人员、企业项目建设和检修人员的疫情防控管理,要制定并落实防外溢的专项管理措施。
3.企业应当按照员工人数比例设置临时隔离观察区。员工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异常时,应第一时间向本单位负责人和属地防控办报告,并将异常人员立即安排至临时隔离观察区,同时排摸相关密接人员,分别采取临时隔离措施,不与检测异常人员安排同一空间。
(六)复工复产审核备案
1.企业按照属地街镇(园区)应当公布的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申请流程和条件要求将材料报街镇(园区)及疫情防控部门审核通过后,企业组织复工复产,并报区重点企业保运转服务协调工作专班备案。
2.符合疫情防控条件的企业向街镇(园区)申请复工复产时,应提供疫情防控方案和需返岗员工的清单,员工信息含身份证、联系方式、居住地、14天行程轨迹及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街镇(园区)审核后将本镇员工通知村居放行,将跨镇员工造册后报区重点企业保运转服务协调工作专班协调放行。返岗员工纳入企业封闭管理,期间不得返回居住地。企业可联系安排专车或包车等组织员工返岗。
3.符合疫情防控条件的企业可向区重点企业保运转服务协调工作专班申请全国跨省运输通行证(申请流程详见区防控办4月27日印发的工作提示(一二六))。驾驶员可在随申办APP上申请签发全国跨省运输通行证(电子证),开展生产物资等跨省运输。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加强通行证管理,不能违规使用,一经发现,列入黑名单,通报处理并给予相应处罚。
4.对具有规模效应、经济效益的优质企业,且企业防疫措施到位,近14天内无新增阳性感染者,并具备员工集中封闭居住条件可采用点对点封闭往返管理(具体详见区防控办5月2日印发的工作提示(一四二))。
5.本指南用于指导工业生产企业疫情防控,为工业生产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应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制定相应的疫情防疫方案。根据疫情趋势和防控要求,动态调整本指南有关措施和要求。
二、异常情况应急流程
(一)启动应急响应
在岗员工每日健康监测中,如监测到的异常情况人员,立即上报领导小组组长,由领导小组组长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市级工作需要,调集本单位各类人员、物资和相关设施投入应急处置工作当中。
(3)注意事项:
消毒前先清除地面的污迹,具体同物体表面。
4.洗手水池、便器、盛装吐泻物的容器、痰盂(杯)等
(1)消毒方式、频次与要点:
洗手水池、便器等每天2次擦拭消毒。盛装吐泻物的容器、痰盂(杯)等每次使用后及时浸泡消毒。
(2)消毒因子、浓度及消毒时间:
500mg/L-1000mg/L含氯(溴)或250mg/L-50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消毒15min-30min。
(3)注意事项:
每次用后清洗或冲洗干净、保持清洁。
5.毛巾等纺织品
(1)消毒方式、频次与要点:
毛巾应专人使用。每月清洗消毒1-2次。
(2)消毒因子、浓度及消毒时间:
流通蒸汽100℃作用20min-30min,或煮沸消毒作用20min-30min,或在阳光下暴晒4h以上。
(3)注意事项:
煮沸及流通蒸汽计算时间从水沸腾时开始。煮沸消毒时纺织品需完全浸没。
6.餐(饮)具
(1)消毒方式、频次与要点
员工餐饮的公用餐(饮)具每次用餐后进行消毒,可采用远红外线等消毒碗柜进行消毒。
(2)消毒因子、浓度及消毒时间
蒸汽100℃作用20min-30min,或煮沸消毒作用20min-30min。
(3)注意事项
消毒前用清水清洗,去除餐(饮)具污垢后进行消毒。煮沸消毒时餐(饮)具需完全浸没。
7.饮水机
(1)消毒方式、频次与要点
每天消毒1次。水嘴消毒可用棉签蘸取消毒液伸进水嘴中进行擦拭消毒,或灼烧水嘴。
(2)消毒因子、浓度及消毒时间
蘸取75%乙醇伸进水嘴中进行擦拭消毒,或棉签蘸取乙醇点燃,用火焰在水嘴处灼烧10s。
(3)注意事项
消毒完成后打开水嘴冲10s以上,去除消毒剂残留。
8.空调通风系统
建议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停用中央空调。空调等通风系统一般分为预防性消毒和终末消毒两部分。
(1)消毒方式、频次与要点
排风扇等机械通风设备每周清洗消毒1次。分体空调设备过滤网和过滤器每2周清洗消毒1次。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定期清洗消毒。
(2)消毒因子、浓度及消毒时间
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消毒10min-30min。
(3)注意事项
消毒前先去除挡板上的积尘、污垢。集中空调系统的清洗消毒应由具有清洗消毒资质的专业机构完成。
(二)终末消毒
1.空气
所需原液(或浓消毒液)量(mL)=拟配消毒液浓度(%)×拟配消毒液量(mL)/原液(或浓消毒液)有效含量(%)
所需水量(mL)=拟配消毒液量(mL)-所需原液(或浓消毒液)量(mL)
(2)举例
例如:用20%过氧乙酸配0.3%过氧乙酸10升,问需多少20%过氧乙酸和多少水?
所需20%过氧乙酸量(mL)=0.3%×10000mL/20%=150mL
所需水量(mL)=10000mL-150mL=9850mL
(四)消毒剂使用的注意事项
使用各类消毒剂请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切勿不同种类消毒剂进行混合,分开存储。储存地应注意通风,禁止明火。
使用84消毒液的时候,切记不可以和洁厕灵一起使用,因为二者会产生还原反应,产生有毒的氯气,会损伤我们的呼吸道粘膜,造成喉咙水肿,严重时可能会引起死亡。
注意乙醇有刺激性,不宜用于黏膜和创面的消毒。而乙醇易燃并且易挥发,应注意加盖并避火保存,不建议喷洒使用。
工厂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方案2
工业企业复工前要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实施检疫查验和健康防护,确保安全复工;复工后要进一步强化责任,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防止出现疫情,强化安全生产。
一、防控工作组织和保障
(一)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建立企业内部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防控工作组织体系,组成专兼职相结合的防控工作队伍,责任落实到人,实现车间(科室)、班组和个人全覆盖,制定防控方案,落实防控措施。
(二)明确并落实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报告人。
(三)落实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所必须的物资、场所、人员与经费。
二、健康排查
(一)开展全体员工休假期间的生活旅行情况登记,全面掌握员工是否离桂及前往地点,身体状况是否良好?排查14天内有无湖北省重点疫区和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居住史,是否曾接触过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有无聚集性发病或与确诊病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接触史。
(二)对近两周有湖北省等重点疫区和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旅行史、居住史的返桂员工,要登记并随访其健康情况,自有住房的应居家隔离,有集体宿舍的应由单位安排临时单间宿舍隔离,观察期限14天,每天2次汇报体温和其他身体状况。
(三)排查发现有发热、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者,应指导其及时就近就医,就医时应正确佩戴医用口罩。
三、复工后防控措施
(一)建立健康申报和体温监测制度,建立健康申报和员工晨检等制度,由专人负责对每位员工在进入工厂企业前进行体温测量,有班车的工业企业,应在上班车前进行测量。发热症状者禁止进入单位或乘坐班车。对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员工,立即指导其就近到发热门诊就医。
(二)停止或减少聚集性的集体活动:停止或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人员聚集的活动,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三)科学佩戴防护用品,要求每一名员工均要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未佩戴口罩的员工禁止进入企业;指导员工正确佩戴口罩、做好口罩的定期更换和使用后口罩的正确处理。
(四)加强个人手卫生,指导员工采用正确的洗手方式加强手卫生,工作场所和生活场所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消毒用品,如无洗手设备,应配备75%的酒精搓手液或免洗手消毒液。
(五)加强通风换气,停止使用中央空调,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的方式加强员工工作和生活场所的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六)有集体食堂的工业企业,应注意食品安全与卫生,加强员工就餐秩序管理,分散就餐或错峰就餐,避免集体就餐导致的人员聚集风险。
(七)加强防护知识宣传,利用企业的各种宣传渠道开展新冠病毒和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健康宣教。
(八)外来人员管理,做好外来人员信息登记、体温测量和口罩佩戴等工作。有条件的企业,安排外来人员到指定的场所办公、休息和就餐。
(九)做好工作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开展工作环境整治,保持环境清洁,定期为办公室、会议室和电梯间等公共空间,以及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进行消毒。
(十)建立员工病假记录制度。有员工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应做好记录并尽早安排其就近到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若被诊断为新冠肺炎患者,其密切接触者应接受14天医学隔离观察。
(十一)根据有关部门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实行轮休、休假等减少人员聚集的措施。
商场新冠肺炎防控指南
根据目前对新冠肺炎疾病的认识,提出商场类防控指南如下。
一、预防控制措施
(一)保持场所内空气流通。加强开窗通风换气,保证排气设备运转正常。尽量不使用中央空调,如有必要使用,要确保排风运行正常,并及时清洗消毒空调滤网。
(二)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三)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有条件的可增设免洗手消毒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四)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定期清洗和消毒。
(五)加强宣传教育,设置新冠肺炎相关防控知识宣传栏。利用各种显示屏宣传新冠肺炎和冬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
材料库:体温枪1支、84消毒液6公斤、口罩100只、手套60套、餐纸6包(建立每天领用防疫材料登记表)
施工现场:切实做好实名制管理、加强体温检测、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落实每日消毒制度、强化卫生管理等。
5预防措施
(一)人员管理
1、人员入场教育:
(1)结合广西公司防疫工作指导手册,项目负责人将相关卫生防疫知识教育纳入进场和每日岗前教育。
(2)除“五牌一图”外,现场围挡需张贴疫情防控宣传知识图片。开展病毒防疫知识宣讲教育,将疫情防控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结合起来进行,提高现场人员的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意识。
2、人员登记:
(1)疫情防控小组应建立参建人员健康管理制度,要求返岗人员填写《个人健康信息承诺书》和《复工人员健康申报表》,核实人员来源地、身份证号、手机号、健康状况等信息。
3.人员检查:
(1)每天对所有上岗人员开展不少于2次的体温检测(上岗前及下班后),记录在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建设工程从业人员健康情况表》,并通过住建行业各施工单位防疫工作情况系统填报上传。
(2)对体温高于37.3℃的人员禁止进入施工现场,疫情防控小组要迅速与属地社区及疾控部门联系,按规程就地采取筛查、隔离、治疗等措施。
(3)疫情防控非重点地区来邕人员,体温检测合格的可进入建筑工地;体温检测不合格的,通知属地社区和疾控部门,按疫情处置规程进行处置。
4、人员防护:
(1)疫情管控期间,所有进场人员都要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所有进场人员要固定使用自己的安全帽、安全带、其他安全防护用品及施工作业工具,并做好名字标识,做到专人专用。
(2)施工过程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施工人员之间尽量保持1.5米以上的距离。
(3)工地会议尽量在露天场所召开,参会人员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二)施工现场管理
1.门卫设置:
(1)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式管理,尽量只开放一个出入口。在出入口设立24小时健康检查点,配备体温枪等体温检测设施,每天对所有进场人员实施体温检测,核实入场人员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关键信息,测温时要做好人员组织,保持适当距离,避免人员聚集。
(2)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工地,工地内人员应尽量减少外出,最大限度减少施工现场人员流动。
(3)材料、物资运送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如实登记人员信息,经体温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场,如条件允许则车辆尽量不入场或司机尽量不下车。
2.现场消毒:
(1)要严格依照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公共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卫生防护指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的技术要求,利用84消毒液或酒精对施工现场、办公生活区域及其他人员活动场所开展每日不少于两次的通风、消毒和防疫工作。
(2)由于工人不在生活区集中居住,要向工人发放满足防疫消毒要求的物资,由工人每日对租住房屋自行消毒两次,消毒工作落实情况由现场负责人存档记录。
3.环境管理:
(1)项目工地生活区内应设置食堂、厕所、盥洗设施、淋浴间、开水房、密闭式垃圾箱和废弃防疫用品密闭式垃圾箱,确保封闭生活不受影响。
(2)严格执行食品采购、加工、储存等卫生标准要求,不得违规宰杀、处置家禽和野生动物,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工地食堂通过错时排队、打包分餐等措施,减少人员聚集。安排专人负责卫生管理,并做好转运、排放管理和消毒防疫工作。
6疫情分级防控策略
(一)疫情分类
1、未发现病例。指单位职工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包括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
2、发现疑似病例。指单位职工出现1例疑似病例,尚未确诊。
3、出现确诊病例。指单位职工出现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尚未出现续发病例。
(二)疫情防控策略
7应急处理
1、当项目部内发生疫情时,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拨打“120”请求早治疗病人,患者所在生产现场、生活环境消毒。接触人员确认范围、采取隔离措施。按照当地政府的疫情防治工作的统一部署,进行全面隔离。立即停工停产,复工时间另行决定。
2、疫情上报登记
当地政府部门、当地疾病控制中心、人民医院“120”
3、拨打求援电话如:“110”等。
工厂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方案篇4
疫情期间都不允许开工,现在解除风险了,总算可以复工复产了,工厂按照规定需要制定一个有关企业复工新冠肺炎防控方案,不知道这方案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参考范文,欢迎阅读。
**企业复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1
一、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要求
(一)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1.企业应成立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专班,明确企业副总或以上领导分管疫情防控工作,企业各级主要负责人是所管辖部门的第一疫情防控责任人,要层层压实责任,实施企业闭环管理,做好各项防控措施,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健康;员工要自觉坚持“防疫三件套”、牢记“防护五还要”。
2.企业应当制定疫情防控和闭环管理方案,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做到核心关键岗位和环节“人到岗、车能动、疫防好”,将方案报街镇(园区)及疫情防控部门审核通过后,可复工复产,并报区重点企业保运转服务协调工作专班备案。对疫情防控不完善、安全生产不到位的企业,坚决不能复工复产。
(二)实施场所分区分类管理
1.企业可以按照绿区(正常生产)、蓝区(新进入人员观察)、黄区(密接或次密接)、红区(有感染情况)等设置不同风险区域,各区做到互相隔离。同一等级区域要划小管理单元,减少不同区域人员的流动接触。根据与外部环境接触程度,对不同区域实施不同的防疫标准。中高风险区域人员必须佩戴N95/KN95口罩,低风险区域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2.实现各区域之间的物理隔离,实行工作场所、住所“两点一线”管理,所有人员在指定岗位工作和住宿,最大限度减少不同区域之间的人员直接接触。对于交接区域(如出入口、装卸货场地、仓库)、生产经营区域(如车间、会议室、办公区等)、生活区域(如食堂、宿舍、健身房等)、公共卫生区域(如卫生间及废物处理场地)、公共空间(如道路、室外场地)等不同区域,实施分类管理。加强对各区域之间结合部的管理,杜绝风险点。
3.严格管理员工宿舍,严禁其他人员随意进出。员工住宿应按照同办公室、同工作班组等在排班时间一致的基础上,安排在同一房间、同一楼层、同一区域内居住,人均面积不低于4平方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宿舍住宿密度,尽量在宿舍房间内配备卫生间和淋浴设备。对宿舍内公用卫生间和浴室,应分层分区域使用,卫生间配有流动水和手消毒设备,浴室应合理安排,分楼层分区域错时使用。做好对宿舍内公用设备的日常预防性消毒工作。对新返岗员工设置一定的静默期,落实独立的住宿、生活条件。
4.实行分时分散就餐,合理布局食堂就餐区域桌椅,尽量同向摆放,并加装隔离板,取餐时应保持2米以上的安全社交距离,建议在安全环境下独立用餐。提倡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错时送餐方式提供工作场所或宿舍区人员餐食,采取非直接接触方式将预制的餐食放置在工作场所或宿舍固定位置,由工作场所或宿舍专人取用和送回,工作场所或宿舍人员在安全区域错时就餐。
5.加强对各类场所的清洁消毒,特别要做好密闭、半密闭空间、共同空间等的防疫管理,以高频接触物品(如扶手、门把手、电梯按钮、快递存放架、快递物品等)、高人流集聚场所、公共厕所、物流交换场所等为重点开展科学清洁消毒。各单位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首选自然通风。
6.加强会议管理,尽量采用视频、电话等线上方式,必须集中召开的会议,参会人员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控制会议频次、时间、规模。
(三)实施人员分级分类管理
1.加强返岗及新到岗员工组织管理。对新返岗员工设置一定的静默期(2天),落实独立的住宿、生活条件以及“一日两测”(早上做抗原检测、下午做核酸检测)。企业要安排安全的交通工具,组织返岗人员点对点到岗。
2.分类登记所有在企员工,动态掌握员工在岗情况及去向,实现员工防疫管理的全覆盖,核心管理人员、辅助岗位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供应商派驻人员、第三方协助人员等实现无差异的防疫和安全生产要求,对员工加强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教育,开展防疫、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增强员工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3.实施全程封闭分级管理,不同班组员工之间做到无接触换班,尽量减少人员外出。严格管控外来人员,如必需进入,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需现场抗原检测阴性。按照与外界环境及人员接触程度高低,将员工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高风险岗位人员主要包括企业中与外界有较多接触的人员,如市场采购人员、营销人员、货运司机、装卸人员、保安等;低风险岗位人员主要包括企业封闭生产,完全闭环管理与外界没有接触的工作人员;其他人员可视具体情况纳入中风险岗位人员参照管理。
4.做好全体员工的每日健康监测和登记。分级分类开展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中高风险岗位人员实行“2+2”核酸检测及抗原检测,即第一天测两次抗原检测(上午、下午各做一次),第二天上午测抗原检测、下午测核酸检测,依次循环;低风险岗位人员实行一周2次核酸,其他时间每日一次抗原检测。企业应指定专人每天登记汇总人员健康状况,督促未检测人员及时检测,如出现抗原检测阳性、核酸检测异常和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新冠肺炎症状的,应立即安置到临时观察点进行隔离,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置。员工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符合条件的应完成加强免疫接种。一定规模以上企业培训专属核酸采样人员,并探索企业核酸采样模式。
5.禁止不必要的集聚活动,员工减少前往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的场所,应加强场所通风、消毒,错时错峰前往,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并做好个人防护。
6.加强对员工身心的关怀关爱,协助解决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心理和精神压力疏导,保持员工良好状态。
7.外出生产管理。公司涉及派出人员到外区工作,应提前7天向属地防控办报备;外出生产时,员工应做好个人防护及健康管理;返回后安排派出人员单独区域居住,进行为期7天健康管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报备。
(四)加强物流管理和防疫物资储备
1.生产生活物资进入企业内,要设置专用路线和固定场所,并与其他区域相隔离,供应商车辆司乘人员须严格按照防疫要求进入企业内有关场所。安排固定人员进行接收、装卸、贮存、拆封、消毒等。
2.本企业物流车辆司乘人员必须持有48小时以内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出车驾驶员应佩戴好口罩、手套等,做好防护。
3.企业应当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和管理,及时采购抗原检测试剂、N95/KN95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酒精、免洗洗手液、测温仪、消毒器械、消毒药品、防护服、防护眼镜、医用手套等防疫物资。防疫物资建议按照14天以上做好储备。
4.涉及外卖、快递的,应设置快递、外卖临时存放点,安排专人对快递进行消毒分拣后放至快递存放区,员工采取无接触方式,自行前往存放点取快递/外卖。
5.所有使用过的防护用品应当集中收集,按照有关要求分类处置。
(五)做好安全生产和应急处置预案
1.企业应开展复工前专项消杀和生产安全检查,切实加强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场所、关键部位以及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危险作业安全许可制度,合理安排工期,严防过劳作业和不顾安全的赶工期、抢进度等现象发生。
2.企业应当制定应急情况下的处置方案,一旦有疫情突发情况,必须最大限度控制扩散和外溢,同时确保安全生产。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员工熟悉疫情防控应急各项流程和措施。加强和属地政府沟通,建立感染人员转运联络通道。加强对企业物流环节人员、企业项目建设和检修人员的疫情防控管理,要制定并落实防外溢的专项管理措施。
3.企业应当按照员工人数比例设置临时隔离观察区。员工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异常时,应第一时间向本单位负责人和属地防控办报告,并将异常人员立即安排至临时隔离观察区,同时排摸相关密接人员,分别采取临时隔离措施,不与检测异常人员安排同一空间。
(六)复工复产审核备案
1.企业按照属地街镇(园区)应当公布的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申请流程和条件要求将材料报街镇(园区)及疫情防控部门审核通过后,企业组织复工复产,并报区重点企业保运转服务协调工作专班备案。
2.符合疫情防控条件的企业向街镇(园区)申请复工复产时,应提供疫情防控方案和需返岗员工的清单,员工信息含身份证、联系方式、居住地、14天行程轨迹及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街镇(园区)审核后将本镇员工通知村居放行,将跨镇员工造册后报区重点企业保运转服务协调工作专班协调放行。返岗员工纳入企业封闭管理,期间不得返回居住地。企业可联系安排专车或包车等组织员工返岗。
3.符合疫情防控条件的企业可向区重点企业保运转服务协调工作专班申请全国跨省运输通行证(申请流程详见区防控办4月27日印发的工作提示(一二六))。驾驶员可在随申办APP上申请签发全国跨省运输通行证(电子证),开展生产物资等跨省运输。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加强通行证管理,不能违规使用,一经发现,列入黑名单,通报处理并给予相应处罚。
4.对具有规模效应、经济效益的优质企业,且企业防疫措施到位,近14天内无新增阳性感染者,并具备员工集中封闭居住条件可采用点对点封闭往返管理(具体详见区防控办5月2日印发的工作提示(一四二))。
5.本指南用于指导工业生产企业疫情防控,为工业生产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应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制定相应的疫情防疫方案。根据疫情趋势和防控要求,动态调整本指南有关措施和要求。
二、异常情况应急流程
(一)启动应急响应
在岗员工每日健康监测中,如监测到的异常情况人员,立即上报领导小组组长,由领导小组组长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市级工作需要,调集本单位各类人员、物资和相关设施投入应急处置工作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