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校预防电信诈骗进校园活动方案精选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校预防电信诈骗进校园活动方案精选1
⼀、活动⽬标
1、了解诈骗的危害和主要⼿段。
2、树⽴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信息活动习惯。
3、掌握防诈骗的基本⼿段,做⼀个健康阳光的⼤学⽣。
⼆、活动过程
(⼀)情境导⼊,揭⽰主题
1、⽼师引导性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上当受骗的经历?你们知道诈骗都有什么⼿段嘛!学⽣⾃由回答,发表⾃⼰的见解。
(⼆)案例分析,提⾼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10⽉21⽇,我校经管学院14⼯商1班某学⽣(原13⼯商2班学⽣)被骗8000元现⾦,给学⽣造成了较⼤损失。
(三)诈骗主要⼿段
1、短信诈骗:利⽤⼿机短信发送虚假消费提⽰或中奖提⽰,诱骗客户交纳⼿续费或税⾦,或者诱骗客户拨打假冒的银⾏服务电话、银联信⽤卡管理中⼼、公安部门等部门的咨询电话,套取客户的银⾏卡、密码等信息进⾏诈骗。
2、盗⽤QQ号诈骗:盗⽤他⼈QQ号码,⽤盗⽤QQ登陆与“他”最信任、最亲近的好友聊天,找各种理由骗取对⽅通过银⾏向他付款,进⾏诈骗。
3、电话诈骗:诈骗分⼦冒充电话银⾏⾃动语⾳提⽰提供国内各⼤银⾏的电话银⾏号码和⾦融服务,客户使⽤此电话进⾏查询后,诈骗分⼦可截取客户的银⾏卡、密码、⾝份证等信息,从⽽盗取客户账户内的资⾦;或者以公安或银⾏名义暗⽰发⽣了⼀个可能威胁你⼈⾝安全或者客户账户资⾦安全的紧急情况,诱使客户提供账号和密码⾏骗。
4、⽹络交易诱骗:通过互联⽹⽹上交易诱骗,开始让你每次投资⼏百元(如购买Q币),对⽅返回105%,多次以后,当你汇款上千元甚⾄更多以后,对⽅就消失了。
5、利⽤ATM机⾏骗:通过窃取客户银⾏卡,骗取密码,盗取客户卡内资⾦,或者克隆银⾏卡窃取客户资⾦;在客户取款时故意扰乱,致使ATM机暂停服务,并通过“指导”客户操作的⽅式骗取客户密码,当客户暂时离开时,取⾛银⾏卡到其他ATM机上盗取客户资⾦。
6、投其所好,引诱上钩:—些诈骗分⼦往往利⽤被害⼈急于就业和出国等⼼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骗取财物。
7、签订虚假公司合同:⼀些骗⼦利⽤⾼校学⽣经验少、法律意识差、急于赚钱补贴⽣活的⼼理,常以公司名义、真实的⾝份让学⽣为其推销产品,事后却不兑现诺⾔和酬⾦⽽使学⽣上当受骗。有些公司借招聘的名义对⼀些“⽆知”学⽣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报名费等。
8、借贷为名,骗钱为实:有的骗⼦利⽤⼈们贪图便宜的⼼理,以⾼利集资为诱饵,使他⼈上当受骗。
9、以次充好,恶意⾏骗:⼀些骗⼦利⽤学⽣“识货”经验少⼜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使师⽣上当受
骗。更有⼀些到学⽣宿舍推销产品的⼈,⼀发现室内⽆⼈,就会顺⼿牵⽺。
10、博取同情⼼骗:诈骗分⼦冒充名校⼤学⽣或其他⼈员,借⽤⼿机打电话、银⾏卡汇款,利⽤⼀切机会与⼤学⽣拉上关系,述说⾃⼰困难,博取同情⼼,寻机诈骗或⾏窃。
11、盗取学⽣信息⾏骗:骗⼦搜索到学⽣个⼈信息,冒充⽼师、同学与学⽣的家⼈联系,谎称他⽣病或出车祸,急需⽤钱,让家长速汇钱来。
(四)诈骗的防范措施
1、提⾼防范意识,学会⾃我保护;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同学之间要互相沟通、互相帮助;服从校园管理,⾃觉遵守校纪校规。
2、不要将个⼈信息资料如存折(⾦融卡)密码住址、电话、⼿机、呼机等随意提供给他⼈,以防被⼈利⽤。
3、对陌路之⼈切不可轻信,更不要将钱款借给不了解的陌⽣⼈。
4、切不可轻信马路⼴告或⽹上及⼿机的求职应聘等信息,勤⼯助学必须通过正规渠道,防⽌上当受骗。
5、防⽌以“求助”或利诱为名的诈骗⾏为,遇到把握不准的事,应及时向⽗母、⽼师或保卫处(派出所)报告,不要盲⽬从事。
6、切不可贪图⼩便宜或谋取私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谨防掉进骗⼦设计的陷阱。
8、树⽴正确的⼈⽣观,价值观。要以学业为主,积极参加各类有益⾝⼼健康的活动,不要沉湎与虚拟世界的匿名交流⽽⽆法⾃拔。
9、要守⽹法,讲⽹德。要做聪明的“⽹⾍”和聊天客,不要轻易的给别⼈留下你的电⼦⾝份资料和个⼈信⽤卡资料。
10、⼀旦遇到⿇烦,应⽴即向有关⽼师、学校保卫部门或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并提供有关协助调查。
三、课后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防诈骗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家都对诈骗有了⼀定的了解,并掌握了⼀定的识别骗术⽅法。在今后的⽣活中,⼀旦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紧急情况,就能够临危不惧。防诈骗,重在⼀个“防”字,所以说我们应当防患于未然,这些知识和技能看似很⼩,但关键时刻却是能够救命的招。平安课,是我们⼈⽣的第⼀课!学会⾃我保护,练就⼀双辨别是⾮的慧眼!
高校预防电信诈骗进校园活动方案精选2
⼀、活动⽬的: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同学们明⽩如何预防⼿机诈骗的重要性,通过本次活动,让学⽣了解诈骗的各种形式,避免上当受骗。
⼆、背景分析
这也给公安机关的打击带来很⼤的困难。
4.“⽹络电信诈骗”有的是跨国跨境犯罪⽐较突出。
有的不法分⼦在境内发布虚假信息骗境外的⼈,也有的常在境外发布短信到国内骗中国⽼百姓。
还有境内外勾结连锁作案,隐蔽性很强,打击难度也很⼤。
三、“⽹络电信诈骗”的主要诈骗⼿段
1.冒充社保、医保、银⾏、电信等⼯作⼈员。
以社保卡、医保卡、银⾏卡消费、扣年费、密码泄露、有线电视⽋费、电话⽋费为名,以⾃⼰的信息泄露,被他⼈利⽤从事犯罪,以给银⾏卡升级、验资证明清⽩,提供所谓的安全账户,引诱受害⼈将资⾦汇⼊犯罪嫌疑⼈指定的账户。
2.冒充公检法、邮政⼯作⼈员。
以法院有传票、邮包内有毒品,涉嫌犯罪、洗⿊钱等,以传唤、逮捕、以及冻结受害⼈名下存款进⾏恐吓,以验资证明清⽩、提供安全账户进⾏验资,引诱受害⼈将资⾦汇⼊犯罪嫌疑⼈指定的账户。
3.以销售廉价飞机票、⽕车票及违禁物品为诱饵进⾏诈骗。
犯罪嫌疑⼈以出售廉价的⾛私车、飞机票、⽕车票、窃听设备等违禁物品,利⽤⼈们贪图便宜和好奇的⼼理,引诱受害⼈打电话咨询,之后以交定⾦、托运费等进⾏诈骗。
4.冒充熟⼈进⾏诈骗。
嫌疑⼈冒充受害⼈的熟⼈或领导,在电话中让受害⼈猜猜他是谁,当受害⼈报出⼀熟⼈姓名后即予承认,谎称将来看望受害⼈。
隔⽇,再打电话编造因赌博、吸毒等被公安机关查获,或以出车祸、⽣病等急需⽤钱为由,向受害⼈借钱并告知汇款账户,达到诈骗⽬的。
5.利⽤中⼤奖进⾏诈骗。
⽅式主要分三种。
①预先⼤批量印刷精美的虚假中奖刮刮卡,通过信件邮寄或雇⼈投递发送;
②通过⼿机短信发送;
③通过互联⽹发送。
受害⼈⼀旦与犯罪嫌疑⼈联系兑奖,对⽅即以先汇“个⼈所得税”、“公证费”、“转账⼿续费”等理由要求受害⼈汇款,达到诈骗⽬的。
6.利⽤⽆抵押贷款进⾏诈骗。
犯罪嫌疑⼈以“我公司在本市为资⾦短缺者提供贷款,⽉息3%,⽆需担保,请致电某某经理”,⼀些企业和个⼈急需周转资⾦,被⽆抵押贷款引诱上钩,被犯罪嫌疑⼈以预付利息等名义诈骗。
7.利⽤虚假⼴告信息进⾏诈骗。
犯罪嫌疑⼈以各种形式发送诱⼈的虚假⼴告,从事诈骗活动。
8.利⽤⾼薪招聘进⾏诈骗。
犯罪嫌疑⼈通过群发信息,以⾼薪招聘“公关先⽣”、“特别陪护”等为幌⼦,称受害⼈已通过⾯试,要向指定账户汇⼊⼀定培训、服装等费⽤后即可上班。
步步设套,骗取钱财。
9.虚构汽车、房屋、教育退税进⾏诈骗。
信息内容为“国家税务总局对汽车、房屋、教育税收政策调整,你的汽车、房屋、孩⼦上学可以办理退税事宜。
⼀旦受害⼈与犯罪嫌疑⼈联系,往往在不明不⽩的情况下,被对⽅以各种借⼝诱骗到ATM机上实施英⽂界⾯的转账操作,将存款汇⼊犯罪嫌疑⼈指定账户。
10.利⽤银⾏卡消费进⾏诈骗。
嫌疑⼈通过⼿机短信提醒⼿机⽤户,称该⽤户银⾏卡刚刚在某地(如某某百货、某某⼤酒店)刷卡消费某某某某元等,如有疑问,可致电某某某某某咨询,并提供相关的电话号码转接服务。
在受害⼈回电后,犯罪嫌疑⼈假冒银⾏客户服务中⼼及公安局⾦融犯罪调查科的名义谎称该银⾏卡被复制盗⽤,利⽤受害⼈的恐慌⼼理,要求受害⼈到银⾏ATM机上进⼊英⽂界⾯的`操作,进⾏所谓的升级、加密操作,逐步将受害⼈引⼊“转账陷阱”,将受害⼈银⾏卡内的款项汇⼊犯罪嫌疑⼈指定账户。
11.冒充敲诈实施诈骗。
不法分⼦冒充“杀⼿”等名义给⼿机⽤户打电话、发短信,以替⼈寻仇、要打断你的腿、要你命等威胁⼝⽓,使受害⼈感到害怕后,再提出我看你⼈不错、讲义⽓、拿钱消灾等迫使受害⼈向其指定的账号内汇款。
12.虚构绑架、出车祸诈骗。
犯罪嫌疑⼈谎称受害⼈亲⼈被绑架或出车祸,并有⼀名同伙在旁边假装受害⼈亲⼈⼤声呼救,要求速汇赎⾦,受害⼈因惊慌失措⽽上当受骗。
13.利⽤汇款信息进⾏诈骗。
犯罪嫌疑⼈以受害⼈的⼉⼥、房东、债主、业务客户的名义发送:我的原银⾏卡丢失,等钱急⽤,请速汇款到账号某某某某某”,受害⼈不加甄别,结果被骗。
14.利⽤虚假彩票信息进⾏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校预防电信诈骗进校园活动方案精选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校预防电信诈骗进校园活动方案精选1
⼀、活动⽬标
1、了解诈骗的危害和主要⼿段。
2、树⽴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信息活动习惯。
3、掌握防诈骗的基本⼿段,做⼀个健康阳光的⼤学⽣。
⼆、活动过程
(⼀)情境导⼊,揭⽰主题
1、⽼师引导性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上当受骗的经历?你们知道诈骗都有什么⼿段嘛!学⽣⾃由回答,发表⾃⼰的见解。
(⼆)案例分析,提⾼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10⽉21⽇,我校经管学院14⼯商1班某学⽣(原13⼯商2班学⽣)被骗8000元现⾦,给学⽣造成了较⼤损失。
(三)诈骗主要⼿段
1、短信诈骗:利⽤⼿机短信发送虚假消费提⽰或中奖提⽰,诱骗客户交纳⼿续费或税⾦,或者诱骗客户拨打假冒的银⾏服务电话、银联信⽤卡管理中⼼、公安部门等部门的咨询电话,套取客户的银⾏卡、密码等信息进⾏诈骗。
2、盗⽤QQ号诈骗:盗⽤他⼈QQ号码,⽤盗⽤QQ登陆与“他”最信任、最亲近的好友聊天,找各种理由骗取对⽅通过银⾏向他付款,进⾏诈骗。
3、电话诈骗:诈骗分⼦冒充电话银⾏⾃动语⾳提⽰提供国内各⼤银⾏的电话银⾏号码和⾦融服务,客户使⽤此电话进⾏查询后,诈骗分⼦可截取客户的银⾏卡、密码、⾝份证等信息,从⽽盗取客户账户内的资⾦;或者以公安或银⾏名义暗⽰发⽣了⼀个可能威胁你⼈⾝安全或者客户账户资⾦安全的紧急情况,诱使客户提供账号和密码⾏骗。
4、⽹络交易诱骗:通过互联⽹⽹上交易诱骗,开始让你每次投资⼏百元(如购买Q币),对⽅返回105%,多次以后,当你汇款上千元甚⾄更多以后,对⽅就消失了。
5、利⽤ATM机⾏骗:通过窃取客户银⾏卡,骗取密码,盗取客户卡内资⾦,或者克隆银⾏卡窃取客户资⾦;在客户取款时故意扰乱,致使ATM机暂停服务,并通过“指导”客户操作的⽅式骗取客户密码,当客户暂时离开时,取⾛银⾏卡到其他ATM机上盗取客户资⾦。
6、投其所好,引诱上钩:—些诈骗分⼦往往利⽤被害⼈急于就业和出国等⼼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骗取财物。
7、签订虚假公司合同:⼀些骗⼦利⽤⾼校学⽣经验少、法律意识差、急于赚钱补贴⽣活的⼼理,常以公司名义、真实的⾝份让学⽣为其推销产品,事后却不兑现诺⾔和酬⾦⽽使学⽣上当受骗。有些公司借招聘的名义对⼀些“⽆知”学⽣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报名费等。
8、借贷为名,骗钱为实:有的骗⼦利⽤⼈们贪图便宜的⼼理,以⾼利集资为诱饵,使他⼈上当受骗。
9、以次充好,恶意⾏骗:⼀些骗⼦利⽤学⽣“识货”经验少⼜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使师⽣上当受
骗。更有⼀些到学⽣宿舍推销产品的⼈,⼀发现室内⽆⼈,就会顺⼿牵⽺。
10、博取同情⼼骗:诈骗分⼦冒充名校⼤学⽣或其他⼈员,借⽤⼿机打电话、银⾏卡汇款,利⽤⼀切机会与⼤学⽣拉上关系,述说⾃⼰困难,博取同情⼼,寻机诈骗或⾏窃。
11、盗取学⽣信息⾏骗:骗⼦搜索到学⽣个⼈信息,冒充⽼师、同学与学⽣的家⼈联系,谎称他⽣病或出车祸,急需⽤钱,让家长速汇钱来。
(四)诈骗的防范措施
1、提⾼防范意识,学会⾃我保护;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同学之间要互相沟通、互相帮助;服从校园管理,⾃觉遵守校纪校规。
2、不要将个⼈信息资料如存折(⾦融卡)密码住址、电话、⼿机、呼机等随意提供给他⼈,以防被⼈利⽤。
3、对陌路之⼈切不可轻信,更不要将钱款借给不了解的陌⽣⼈。
4、切不可轻信马路⼴告或⽹上及⼿机的求职应聘等信息,勤⼯助学必须通过正规渠道,防⽌上当受骗。
5、防⽌以“求助”或利诱为名的诈骗⾏为,遇到把握不准的事,应及时向⽗母、⽼师或保卫处(派出所)报告,不要盲⽬从事。
6、切不可贪图⼩便宜或谋取私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谨防掉进骗⼦设计的陷阱。
8、树⽴正确的⼈⽣观,价值观。要以学业为主,积极参加各类有益⾝⼼健康的活动,不要沉湎与虚拟世界的匿名交流⽽⽆法⾃拔。
9、要守⽹法,讲⽹德。要做聪明的“⽹⾍”和聊天客,不要轻易的给别⼈留下你的电⼦⾝份资料和个⼈信⽤卡资料。
10、⼀旦遇到⿇烦,应⽴即向有关⽼师、学校保卫部门或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并提供有关协助调查。
三、课后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防诈骗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家都对诈骗有了⼀定的了解,并掌握了⼀定的识别骗术⽅法。在今后的⽣活中,⼀旦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紧急情况,就能够临危不惧。防诈骗,重在⼀个“防”字,所以说我们应当防患于未然,这些知识和技能看似很⼩,但关键时刻却是能够救命的招。平安课,是我们⼈⽣的第⼀课!学会⾃我保护,练就⼀双辨别是⾮的慧眼!
高校预防电信诈骗进校园活动方案精选2
⼀、活动⽬的: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同学们明⽩如何预防⼿机诈骗的重要性,通过本次活动,让学⽣了解诈骗的各种形式,避免上当受骗。
⼆、背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