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学校网络舆情应对实施方案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学校网络舆情应对实施方案精选1

为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监测,防止不良信息对学校的侵害,掌握网络舆情主动权,促进和保障校园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1.学校成立网络舆情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网络舆情变化规律,建立有效引导和控制网络舆情的工作机制;负责网络舆情安全共同体的建设;指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对重大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协调和管理。

2.按照“政治可靠、知识丰富、数量充足、熟悉网络语言特点和规律”的标准,组建舆情安全共同体,从全体教师中选拔成立一个舆情安全共同体。

3.建立网络舆情安全管理值班制度。舆情安全共同体安排监控值班表,实行轮流值班制度,要主动关注主流网站、公众号等网上动态,及时汇总、反馈舆情。发现的舆情,须第一时间向舆情领导小组汇报,提出舆情处置建议并根据情况需要逐级上报。

4.舆情安全共同体需要定期在网上进行宣传、评论,积极引导网上舆论。主要针对学校重大突发事件,尤其是对不良信息和恶意炒作、网评文章,及时澄清事实真相,矫正视听、引导舆论、维护形象。

5.网络舆论引导工作要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效管理、正确引导”原则进行,学校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授权,不得以单位或职务名义在网上发布信息,不得以单位或职务名义接受媒体采访。

6.实行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责任追究制。将网络舆情管理和处置纳入考核体系,对做出突出成绩的部门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瞒报和漏报网络舆情,失职、渎职、擅自发布虚假信息报道,导致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对有关责任人追究责任。

7.网络舆情范围:

(1)学校网站、公众号、校长信箱、班级微信、QQ 群等网络平台和各级新闻媒体涉及学校、师生的舆情信息。

(2)对学生、家长和社会关注度高的教学安排、卫生防疫、食宿管理、应急处置、特殊学生群体关怀等方面舆情信息予以重点监测。

8.网络舆情应对程序:

(1)报告舆情。

发现涉校舆情(包括可能引发舆情的突发事件)或接到上级转办舆情信息,要立即报告学校具体责任人,由其负责上报学校主要负责人,启动应对程序。其中,对于学校突发重大敏感舆情,要第一时间报告教育主管部门或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对上报告要求以书面为准,特别紧急情况下,可先电话口头报告简要情况,1 小时内补报书面材料。要速报事实,并随时跟踪、关注事态的发展变化,及时续报事态进展、处置措施等方面的情况。

(2)调查处置。

从事故发生到处理事件的整个过程,必须保持向领导小组组长汇报、听从安排,注意做好保密工作。出现舆情后,领导小组迅速查清事件发生原因,查明责任人,对责任情况进行处理。

(3)快速回应。

舆情突发事件发生后,要按照“确认事实,快速反应,妥善处理”的总体要求,在第一时间启动响应机制。有重大影响的舆情在领导小组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 “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基本要求,及时了解舆情出处,对引发该舆情的不实之处进行澄清。

(4)关注后续。

在应急行动中,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的落实。积极做好广大师生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迅速恢复正常秩序,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舆情事件结束后,要针对此次事故,进一步确定相关安全措施、总结经验,加强防范。

学校网络舆情应对实施方案精选2

我校为有序引导,有效预防、减少和消除突发重大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网络等媒体的能力,依据已有相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

将突发重大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我校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依规组织实施突发重大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

及时发现和掌握社会及互联网上动态性、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二、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成立许昌实验中学突发重大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定我校突发重大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督导、考核有关单位突发重大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研判“网络问政”形势,有序引导舆论。

学校宣传科负责舆情处理,电教网络中心负责提供技术支持。

(二)岗位职责

宣传科:统筹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突发重大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

各相关科室:负责组织实施本科室突发重大舆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建立舆情监管机制,在单位干部职工中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懂政策法规、善应对网络的网民队伍,确保一旦发生重大舆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有技术上问题的及时与电教网络中心联系。

三、处置程序及办法

紧急情况下,可电话口头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并在24小时内报送书面信息。

在重大舆情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

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舆情,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分类处置:

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相关科室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经分管领导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发现当日内回复处理意见并在办结之日内回复处理结果。

2、属对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网民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并商请监察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4、属对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四)动态跟踪

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

在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将应对处置工作书面报告三日内报送教育局办公室,并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对各类媒体的能力。

四、工作保障

学校各科室和各级部要指定专门的舆情监控人员,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懂政策法规队伍,确保一旦发生舆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由各班班主任为舆情监控人员。

级部主任为其分管区域的专门舆情监控负责人,

五、责任追究

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建立健全奖励及责任追究机制,对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处置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适当表彰和奖励。

学校网络舆情应对实施方案精选4

为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加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因网络舆情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学校舆论环境,根据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

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

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学校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全体师生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

坚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新闻发布同时布置、同时落实,新闻发布依托主流强势媒体、积极引导和应用好外来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行政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发布工作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

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工作方法

1、加大学校网站建设力度,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网上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2、加强对校内网络信息内容管理,对各部门采写的信息,在部门负责人审核通过后,由各单位网络信息员通过学校网络信息处理平台报送,党总支进行文字审核,对涉密信息和重大信息还须同时报校保密办、党办、校办审核。

3、围绕网上热点问题,在师生访问频繁、关注度高的新闻网站、门户网站以及互动类网站等,撰写正面评论文章;对涉及本校工作的网上不实言论,适时以论坛贴文的形式主动进行引导,消除负面影响。

4、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在校园网上主动导贴,积极跟贴,适时结贴。

及时发布正面观点,做好正面引导工作。

5、针对别有用心的造谣、歪曲和攻击,开展理直气壮的舆论斗争,发表即时性评论,及时跟贴,批驳反面声音,澄清事实,抵御负面言论的渗透和传播。

三、应对机制

一旦发生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学校应根据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部门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