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疫情期间公共场所消杀方案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疫情期间公共场所消杀方案1

一、公共场所的清洁消毒

1、做好室内清洁卫生,对全环境尤其是高频接触物体表面(门把手、电梯按钮、椅背、台面、水龙头等)每日开展2—3次清洁擦拭,在条件允许时开窗通风。

2、加强手卫生:为服务人群提供足够的水龙头、洗手液,张贴六步洗手法示意图。

3、预防性消毒: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对高频接触物体表面(门把手、电梯按钮、椅背、台面、水龙头等)每周进行2—3次预防性消毒,不应对地面、墙面使用消毒剂。

露天环境不必消毒。

良好的清洁相当于低水平消毒,不应随意增加消毒剂使用次数或浓度。

配制方法:使用有效氯含量50%的消毒剂泡腾片,1片加1公斤水;或使用有效氯含量为5%的“84”消毒液,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

现配现用,如需保存应加盖,且不得超过24小时。

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应戴手套、口罩,用抹布沾取上述消毒液后对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之后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消毒剂。

二、公共交通工具的清洁消毒

1、做好交通工具的内部清洁卫生,对全环境尤其是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椅背、抓手、扶杆等)每日开展2—3次清洁擦拭,在条件允许时开窗通风。

2、预防性消毒: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对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椅背、抓手、扶杆等)每周进行2—3次预防性消毒,不应对地面、车体墙面使用消毒剂。

良好的清洁相当于低水平消毒,不应随意增加消毒剂使用次数或浓度。

配制方法:使用有效氯含量50%的消毒剂泡腾片,1片加1公斤水;或使用有效氯含量为5%的“84”消毒液,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

现配现用,如需保存应加盖,且不得超过24小时。

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应戴手套、口罩,用抹布沾取上述消毒液后对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之后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消毒剂。

三、终末消毒

发现确诊病例后应开展一次终末消毒,随后转为每周2-3次预防性消毒。

终末消毒的对象是可能被污染的环境中的所有物体表面、用品、空气,具体方法如下:

1、环境表面和常用物品

对可能被污染的环境中的所有物体表面使用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对象包括地面、墙面、高频接触物体表面,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净。

如环境表面被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污染,应先使用吸湿性材料吸附、擦拭掉大部分污染后,再使用2000-5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

用抹布、拖把沾取配制好的消毒液进行擦拭或使用喷雾器喷洒,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之后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消毒剂。

使用后的抹布、拖把消毒、清洗、晾干后可再次使用。

电话、鼠标、键盘等设施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

可洗涤的织物按500mg/L浓度配制含氯消毒液进行清洗。

工作人员的胶靴可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洗、晾干备用;护目镜可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洗、晾干备用或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

2、空气

可用紫外线消毒灯对空气(按1.5W/m3配置数量)照射消毒,时间为60分钟。

可采取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根据消毒空间大小选择具体型号),时间为60分钟。

可使用3%过氧化氢、5000mg/L过氧乙酸、50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按照20mL/m3~30mL/m3的用量进行超低容量喷雾,保持60分钟后通风。

疫情期间公共场所消杀方案2

为做好公共场所消毒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输入和蔓延,X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了《XXX市公共场所新型冠状病毒预防性消毒技术指南》。

一、消毒的一般要求

(一)、过氧乙酸适合于室内空气消毒、表面擦拭消毒;

(二)、含氯消毒剂适合于表面、地面、分泌物(排泄物)、垃圾、厕所和洁具的消毒;

(三)、酒精(乙醇)适合于办公用品和手表面擦拭消毒。

(四)、严格按照消毒对象选择消毒剂和配制相应的浓度。

2、各类表面:对公共区域的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如门窗、柜台、桌椅、门把手、水龙头、洗手池、卫生间等物体表面,每日擦拭消毒2次。

3、医疗机构尽量选择一次性诊疗用品,非一次性诊疗用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4、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前后应洗手并消毒。

手皮肤消毒建议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如碘伏、乙醇等手部消毒剂和速干手消毒剂擦拭消毒。

5、地面湿式清洁。

6、垃圾密闭存放,日产日清。

(三)旅、宾、招等住宿场所

1、空气:自然通风、合理使用集中式空调,保证空气质量。

2、卧具:床单、被套、枕套等卧具及毛巾每客一换,及时消毒。

3、饮具:每客一换,清洗后消毒。

4、毛巾、浴巾等织物类:每客一换,及时消毒。

5、拖鞋:每客一换,及时消毒。

6、被褥:每周暴晒1-2次。

7、各类表面:对公共区域的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如门窗、柜台、桌椅、门把手、水龙头、洗手池、卫生间等物体表面,每日擦拭消毒2次。

8、地面湿式清洁。

9、垃圾密闭存放,日产日清。

10、工作人员注意勤洗手。

(四)商场(超市)

1、空气:自然通风、合理使用集中式空调,保证空气质量。

2、各类表面:对公共区域的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如门窗、柜台、桌椅、门把手、水龙头、洗手池、卫生间等物体表面,每日擦拭消毒2次。

3、地面湿式清洁。

4、垃圾密闭存放,日产日清。

5、工作人员注意勤洗手。

(五)火车站、客运站等候等场所

1、空气:自然通风、合理使用集中式空调,保证空气质量。

2、各类表面:对公共区域的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如门窗、柜台、桌椅、门把手、水龙头、洗手池、卫生间等物体表面,每日擦拭消毒2次。

3、地面湿式清洁。

4、垃圾密闭存放,日产日清。

5、工作人员注意勤洗手。

疫情期间公共场所消杀方案3

一、消毒对象

本技术方案适用于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正常使用的重点场所(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和宾馆、商场、影院、游泳馆、博物馆、侯车(机)室、办公楼、电梯、楼道、公共卫生间、垃投收集点等人群经常聚集活动的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的卫生防护,包括消毒、通风、个人防护等措施。

二、场所卫生操作指南

(一)清洁与消毒

1、做好物体表面清洁消毒。

应当保持环境整洁卫生,每天定期消毒,并做好清洁消毒记录。

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电梯间按钮、扶手、门把手等),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2、当出现人员呕吐时,应当立即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加足量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或有效的消毒干巾对呕吐物进行覆盖消毒,清除呕吐物后,再使用季铵盐类消毒剂或含氯消毒剂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处理。

3、加强餐(饮)具的消毒,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含量为250mg/L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消毒后应将残留消毒剂冲净。

4保持衣服、被褥、座椅套等纺织物清洁,可定期洗涤、消毒处理。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