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手抄报吧,手抄报必须在内容上突出一个主题,做到主题突出,又丰富多彩,那什么样的手抄报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防校园欺凌内容文字手抄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防校园欺凌内容文字手抄报1
一、校园欺凌,面面观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曾几何时,欺凌行为悄然侵入校园,而且日趋严重和恶化。据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至2015年,光是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就多达43起,而仅2016年5至8月教育部门统计的已处理完结的校园欺凌事件就有68件。纵观校园欺凌,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手段也在不断翻新。
1、恶作剧,伤害尊严
12月8日晚,一篇名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微信迅速涮屏。文章的作者是中关村二小一位学生的母亲。随着事件的曝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想必人们关注的是那个被“霸凌”的学生,在受辱后的那段心路历程:怕学生笑话,没有告诉让老师,自己洗掉身上扔来便纸留下的臭气;回到家说起此事时“抖成一团”“嚎啕大哭”,并出现失眠、厌食、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后被医生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果真如此,那么孩子的自尊一定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2、语言暴力,侮辱人格
人常说,恶语伤人。粗暴的言语是无形的杀手。学生之间利用肮脏的、侮辱性的语言进行人身攻击是常见的。还有的利用人的长相,生理缺陷等给人起带侮辱性绰号。凡此种种,都是对人格的一种侮辱。
中关村二小那位学生母亲在文中说,孩子从三年级开始就被同学骂“侮辱性外号”。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将会打下深深的烙印。
3、孤立骚扰,干扰学习
校园欺凌没有理由。就连学习优秀,长的漂亮都会是欺凌的对象。都会遭遇霸凌的“关顾”,他们聚集多人对其进行孤立,长期进行骚扰。让你“不得开新颜”。
只要是他们看着不顺眼的人或事,都会遭到欺凌。前不久,重庆市荣昌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健康权纠纷案件,多名初中女学生共同殴打另一名女生兰兰,导致其伤残。而这一事件的起因,竟是兰兰在住校期间因不注重个人卫生,而引起同寝室其他女同学“公愤”。5名女学生随即一起打耳光“教育”兰兰,导致其十级伤残。
4、聚众围攻,欺负弱小
由于社会的影响,有的学生在学校形成小集团,聚众斗殴。
6月21日,江西永新县发生一起多人围殴女生事件,一初中女生遭扒光羞辱。据了解此次涉事女生有9人,其中小学生有2人,中学生4人,3人已辍学。年龄都在12至16岁之间。
5、以强欺弱,暴力威胁
校园欺凌之所以称“霸凌”,是一些学生霸王心理十足,他们利用暴力以强欺弱,以多欺少,胡作非为,称王称霸。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安徽怀远县火星小学13岁的副班长小赐因为拥有检查作业、监督背书的权力,向另外6个孩子要钱。钱没给够,就逼迫他们喝尿吃粪。报道称,经过走访,“副班长的王国”更多细节被披露,在事情败露后“副班长”还威胁要“弄死”其他学生。
可想,校园欺凌不能简单地看作一个斗殴事件,严重时还会致人伤残,甚至威胁生命。
二、校园欺凌,谁之过?
1、家庭教育缺位
现代家庭里,“4 2=1”的组成模式,使独生子女享受着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待遇。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从小娇生惯养,使得孩子在德育等方面培育存在严重缺失。让孩子“自由成长”,不加管束,从而导致孩子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好强逞能,不吃亏。家长对孩子犯错误,也是是一味地护短,这样以来孩子就会愈加放纵。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基础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家庭教育是孩子日后成才的基石。
2、学校管理无视
应试教育使学校过分强调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以文化课成绩论成败,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可否认,校园欺凌事件的频频发生,与素质教育失败有直接关系。有些学校对校园欺凌处于一种漠视的态度。
很多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校园欺凌事件缺乏足够重视,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处理类似案件时简单甚至粗暴。学校在预防校园欺凌事件中担任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视不够就会出现欺凌现象的发生。
3、学生太任性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孩子在人格培育出现问题,但凡惯于欺凌的学生都是从小心灵扭曲的孩子。
他们习惯了被人惯着宠着,无拘无束,无法无天,唯我独尊,天下老子第一。进入校园难以改变这些不良习气。所以,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一旦不随意、不顺心就产生逆反心理,报复心理,就有了欺凌的冲动。
再之,在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焦虑下,导致部分学生心理失衡,他们认为自己的人生是失败的,进而将挫败感化为愤怒,并发泄到他人身上,通过欺凌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4、全社会容忍
对于校园欺凌,整个社会都显得认识非常不够。很多家长和老师普遍认为,小孩之间的打打闹闹是正常不过的事,今天打明天就好了,没有想到可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青少年教育不可能脱离社会的大背景。关心关爱校园欺凌社会也有责任。“校园欺凌”都可以从社会风气、家风和干部、机关作风等等中找出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交保护费”难道是凭空产生在青少年头脑中的吗?自己的父母、大人遇人遇事凶神恶煞,恃强凌弱,正是大人的许多坏东西,给了实施欺凌的青少年反面的“样板启示”。正是“校外恶势力的支持和纵容”,成了“校园欺凌”存在和蔓延的重要原因。
三、校园欺凌,伤不起
1、校园欺凌,不是“开过头的玩笑”
校园欺凌发生之初都是由小事引起的,从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飞跃。我们往往有一个误区:认为发生此类事件都是学生之间开过头的玩笑而已,无需大惊小怪,结果最终酿成大祸。
中关村二小欺凌事件中的那位学生母亲的文章反映,当他们向学校及涉事同学家长进行交涉,学校老师将此事定性为一个“过分的玩笑”。这个玩笑,对于一个遭受欺凌,正在发育成长中的孩子,真不是一个玩笑。
2、校园欺凌,不可息事宁人
校园欺凌常见的解决方式往往是涉事双方的家长急于分辨对错,校方急于化解矛盾,采取一种简单的调解方式。
其实,在欺凌和被欺凌的过程中,双方孩子的心理感受等问题,经常在急切的处理过程中无法得到很好的关注与彻底疏解。想要杜绝校园欺凌,就不能在每次事件发生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学校对欺凌认知不足、教惩不够的问题,如果没有造成身体伤害,就以为是孩子间的“打闹、开玩笑、闹矛盾”,遇到此类事件也往往采取私下和解、息事宁人的方式,错失了教育的良机。
3、校园欺凌,使学生人格扭曲
中小学生正值豆蔻年华,正处于树立“三关”的关键时期,是人格的培育的重要阶段。校园欺凌,对于青春期的他们来说,从心理各方面都会造成负面影响。
一位长期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服务的香港社工范平雨说,根据他所接触的案例,一些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最终都可追溯到童年曾遭受的校园欺凌,严重的还会出现人格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甚至自杀或造成严重伤人事件。
有些学生遭受校园欺凌产生悲观情绪,厌学思想。长期被欺凌的学生心理蒙受阴影,对人格都会产生裂变。他们走出社会,就会迅速变成社会渣滓,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
四、向“校园欺凌”说不!
校园欺凌已经引起高层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级各部门都在加大教育惩戒,积极防治和应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1、重拳出击,教育惩戒杜绝校园欺凌
11月,教育部、公安部、“两高”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针对日趋严重的校园欺凌现象,官方这次就校园欺凌出台的防治“组合拳”包括了三大方面的11个举措,涵盖了预防、处置和远期的防治部署。
《意见》强调,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必须依法依规采取适当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
2、防微杜渐,采取积极干预措施
我们国家目前校园欺凌现象之所以比以前严重了,原因就是我们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和干预都不足,没有采取适当的、正确的干预方法。
校园欺凌是可以得到有效防治和改善的,但需要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干预方法。“中关村二小事件”发生后,该区着手制定了《海淀区中小学防止学生欺凌和暴力教育工作方案》。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学校在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会有一套健全的长效机制。
3、社会高度关注
一起看似简单的校园事件,为何在短短几天急剧发酵?主要是人们对“校园欺凌”产生一种共鸣。进而借助网络自媒体这个推手产生轰动效应,使校园欺凌掀起波澜。
近些年来,校园欺凌事件不断刺激着公众的神经,也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事实上,校园欺凌已经成为世界共性难题,虽然已经引起各国足够的重视,但目前依然无法根除,并有复杂化倾向。
防校园欺凌内容文字手抄报2
一、校园欺凌的危害
1、心理健康受损:欺凌者往往会伤害被欺凌者的自尊心,让他们产生自卑感,甚至会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2、学习成绩受影响:欺凌者会影响被欺凌者的学习,使他们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受到影响。
3、安全受到威胁:欺凌者会用暴力手段攻击被欺凌者,让被欺凌者的安全受到威胁。
二、预防校园欺凌的措施
1、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家长和老师应该教育学生,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不要轻易被欺凌者所欺负。
2、加强校园管理:学校要加强校园管理,及时发现欺凌行为,及时干预,防止欺凌行为扩散。
3、开展预防欺凌宣传活动:学校可以开展一些预防欺凌宣传活动,让学生了解欺凌的危害,学会尊重他人,建立和谐校园。
4、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学校要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让学生们学会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彼此帮助,共同创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防校园欺凌内容文字手抄报3
校园暴力常见情形:
1、是索要钱物,不给就拳脚相加;
2、是以大欺小,以众欺寡;
3、是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
4、是同学之间因“义气”之争;
5、是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
这一环节,教师首先归纳有关校园暴力常见的情形,然后,让学生讨论后为事件里的主人翁出主意,教主人公几招预防暴力的办法。对于学生而言,以下几个方面可参考:
第一,不能“怕”字当头。在遇到勒索、敲诈和殴打时不害怕,要敢于抗争。因为这些拦截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龄,他们所实行的第一次拦截往往都是一种试探。如果此时在心理上就被对方所压倒,任其欺压,那么这样的第一次妥协其实就纵容、鼓励了拦截者,就会带来了更不良的后果。因而,有效防范校园暴力的第一要诀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发对方暴力升级,导致眼前吃亏。
第二、要及时报告。我们也要认识到勒索、敲诈经常是同暴力紧密联系的,我们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与之抗争,但不意味着逞一时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诈后要及时向学校、家长报告。第一次遇到拦截后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对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气吞声,或是不想宣扬,相反的会在无形中助长了对方的气焰,使得对方以为你软弱可欺,往往会导致新的勒索、敲诈和殴打事件的发生。
第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防范校园暴力的一条途径。一个有广泛、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就不容易成为勒索、敲诈和殴打的对象。
第四、要慎重择友。要对学生的交友进行教育,鼓励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损友”,对已经受到暴力侵害的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动或煽动其找人来报复,以免引起更大的争端。
防校园欺凌内容文字手抄报4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手抄报吧,手抄报必须在内容上突出一个主题,做到主题突出,又丰富多彩,那什么样的手抄报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防校园欺凌内容文字手抄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防校园欺凌内容文字手抄报1
一、校园欺凌,面面观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曾几何时,欺凌行为悄然侵入校园,而且日趋严重和恶化。据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至2015年,光是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就多达43起,而仅2016年5至8月教育部门统计的已处理完结的校园欺凌事件就有68件。纵观校园欺凌,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手段也在不断翻新。
1、恶作剧,伤害尊严
12月8日晚,一篇名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微信迅速涮屏。文章的作者是中关村二小一位学生的母亲。随着事件的曝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想必人们关注的是那个被“霸凌”的学生,在受辱后的那段心路历程:怕学生笑话,没有告诉让老师,自己洗掉身上扔来便纸留下的臭气;回到家说起此事时“抖成一团”“嚎啕大哭”,并出现失眠、厌食、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后被医生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果真如此,那么孩子的自尊一定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2、语言暴力,侮辱人格
人常说,恶语伤人。粗暴的言语是无形的杀手。学生之间利用肮脏的、侮辱性的语言进行人身攻击是常见的。还有的利用人的长相,生理缺陷等给人起带侮辱性绰号。凡此种种,都是对人格的一种侮辱。
中关村二小那位学生母亲在文中说,孩子从三年级开始就被同学骂“侮辱性外号”。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将会打下深深的烙印。
3、孤立骚扰,干扰学习
校园欺凌没有理由。就连学习优秀,长的漂亮都会是欺凌的对象。都会遭遇霸凌的“关顾”,他们聚集多人对其进行孤立,长期进行骚扰。让你“不得开新颜”。
只要是他们看着不顺眼的人或事,都会遭到欺凌。前不久,重庆市荣昌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健康权纠纷案件,多名初中女学生共同殴打另一名女生兰兰,导致其伤残。而这一事件的起因,竟是兰兰在住校期间因不注重个人卫生,而引起同寝室其他女同学“公愤”。5名女学生随即一起打耳光“教育”兰兰,导致其十级伤残。
4、聚众围攻,欺负弱小
由于社会的影响,有的学生在学校形成小集团,聚众斗殴。
6月21日,江西永新县发生一起多人围殴女生事件,一初中女生遭扒光羞辱。据了解此次涉事女生有9人,其中小学生有2人,中学生4人,3人已辍学。年龄都在12至16岁之间。
5、以强欺弱,暴力威胁
校园欺凌之所以称“霸凌”,是一些学生霸王心理十足,他们利用暴力以强欺弱,以多欺少,胡作非为,称王称霸。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安徽怀远县火星小学13岁的副班长小赐因为拥有检查作业、监督背书的权力,向另外6个孩子要钱。钱没给够,就逼迫他们喝尿吃粪。报道称,经过走访,“副班长的王国”更多细节被披露,在事情败露后“副班长”还威胁要“弄死”其他学生。
可想,校园欺凌不能简单地看作一个斗殴事件,严重时还会致人伤残,甚至威胁生命。
二、校园欺凌,谁之过?
1、家庭教育缺位
现代家庭里,“4 2=1”的组成模式,使独生子女享受着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待遇。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从小娇生惯养,使得孩子在德育等方面培育存在严重缺失。让孩子“自由成长”,不加管束,从而导致孩子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好强逞能,不吃亏。家长对孩子犯错误,也是是一味地护短,这样以来孩子就会愈加放纵。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基础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家庭教育是孩子日后成才的基石。
2、学校管理无视
应试教育使学校过分强调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以文化课成绩论成败,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可否认,校园欺凌事件的频频发生,与素质教育失败有直接关系。有些学校对校园欺凌处于一种漠视的态度。
很多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校园欺凌事件缺乏足够重视,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处理类似案件时简单甚至粗暴。学校在预防校园欺凌事件中担任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视不够就会出现欺凌现象的发生。
3、学生太任性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孩子在人格培育出现问题,但凡惯于欺凌的学生都是从小心灵扭曲的孩子。
他们习惯了被人惯着宠着,无拘无束,无法无天,唯我独尊,天下老子第一。进入校园难以改变这些不良习气。所以,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一旦不随意、不顺心就产生逆反心理,报复心理,就有了欺凌的冲动。
再之,在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焦虑下,导致部分学生心理失衡,他们认为自己的人生是失败的,进而将挫败感化为愤怒,并发泄到他人身上,通过欺凌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4、全社会容忍
对于校园欺凌,整个社会都显得认识非常不够。很多家长和老师普遍认为,小孩之间的打打闹闹是正常不过的事,今天打明天就好了,没有想到可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青少年教育不可能脱离社会的大背景。关心关爱校园欺凌社会也有责任。“校园欺凌”都可以从社会风气、家风和干部、机关作风等等中找出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交保护费”难道是凭空产生在青少年头脑中的吗?自己的父母、大人遇人遇事凶神恶煞,恃强凌弱,正是大人的许多坏东西,给了实施欺凌的青少年反面的“样板启示”。正是“校外恶势力的支持和纵容”,成了“校园欺凌”存在和蔓延的重要原因。
三、校园欺凌,伤不起
1、校园欺凌,不是“开过头的玩笑”
校园欺凌发生之初都是由小事引起的,从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飞跃。我们往往有一个误区:认为发生此类事件都是学生之间开过头的玩笑而已,无需大惊小怪,结果最终酿成大祸。
中关村二小欺凌事件中的那位学生母亲的文章反映,当他们向学校及涉事同学家长进行交涉,学校老师将此事定性为一个“过分的玩笑”。这个玩笑,对于一个遭受欺凌,正在发育成长中的孩子,真不是一个玩笑。
2、校园欺凌,不可息事宁人
校园欺凌常见的解决方式往往是涉事双方的家长急于分辨对错,校方急于化解矛盾,采取一种简单的调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