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疫情防控期间校园消毒方案精选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疫情防控期间校园消毒方案精选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疾病,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最大程度减少新型冠状病毒对师生员工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订此方案。
一、清洁及通风消毒对象与做法
(一)空气
室内场所如教室、宿舍、图书馆、活动室等加强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
疫情防控期间,图书馆、活动室或相对密闭的空间尽量减少人员进出,非特殊原因不开放,开窗通风由相关责任人实施。
使用空调期间,滤网定期清洗消毒,一般每月清洁消毒一次,过滤网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用清水冲净晾干。
不使用中央空调系统。
在做好通风的同时,如有必要对空气消毒,可使用活动式紫外线灯消毒,紫外线灯照射时间每次大于30分钟。
但注意:空气消毒必须在无人且相对密闭的环境中进行(消毒时关闭门窗),严格按要求操作,消毒完毕后方可打开门窗通风。
(二)地面
校园内地面环境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每天及时清除校园内落叶、积水、污水、污物等,一周进行两次全面消毒。
教室、宿舍、卫生间、开水间、电梯间、楼梯间、图书馆、餐厅与厨房地面,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 mg/L)用湿拖布拖拭,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拖净,每天1次。
注意:消毒时室内不能留人。
(三)物体表面
对讲台、桌椅表面、窗台、门把手、床栏、开关、电话机、热水器把手、洗手盆、校园公共卫生间坐便器、公用垃圾桶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使用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擦拭,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擦净,每天1次。
同时,及时清倒废弃杂物,避免蚊蝇等病媒生物滋生。
(四)公用餐具
首选物理消毒,使用高温消毒箱(柜)按使用说明消毒;不耐热的用具,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氮浓度250mg/L-500mg/L)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
每日3次。
(五)垃圾处理与消毒
配发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专用垃圾桶。
用过的纸巾、口罩等放置到垃圾桶内,每天清理,清理前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浇洒垃圾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袋口,按照不可回收垃圾处理。
(六)手部清洁
在卫生间、餐厅的公用洗手池旁配备洗手液,给师生推广“七步洗手法”,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师生“勤洗手”的意识。
教育师生,在咳嗽、打喷嚏后,摸公共物品后,餐前便后,有分泌物污染手时,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流动水七步洗手法洗手,有条件时也可用快速手消毒液搓揉双手。
(七)公车的消毒
使用期间注意开窗通风;定期对校车内座椅、扶手、吊环等表面参考物体表面的消毒(上述第3条),30min后,开启空调外循环通风换气;车内空调滤网定期清洁消毒,可参考上述第1条“空调滤网”清洁消毒方法。
(八)特殊情况的清洁与消毒
如遇师生有聚集性发热病例,或出现发热、咳嗽,并出现突发呕吐等,及时与属地疾控中心联系,同时在疾控部门指导下开展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1)随时消毒
学校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或暴露病例时,患病者应立即隔离,校医立即上报属地疾控中心,在疾控部门指导下确定密切接触人员,并对相关环境实施消毒。
注意:消毒人员应在疾控部门指导下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消毒完成后及时清洁消毒双手。
同时,根据疾控部门的指导确定消毒范围,对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员的生活用品(包括文具、餐具、洗漱用品等)、随身物品、排泄物、呕吐物(含口鼻分泌物、粪便、脓液、痂皮等)等进行随时消毒。
消毒程序与方法如下:
①对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员的生活用品和随身物品消毒:采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
消毒对象和方法可参考日常性消毒。
②对疑似病例的排泄物和呕吐物消毒:
对于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剂(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小心移除.
(三)重点场所消毒
适用于教室、学生公寓、餐厅、办公区域(含办公室、会议室、报告厅等)、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住宅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室公共场所,以及学校各出入口值班管控区域。
1.地面、物品表面消毒。
用擦拭、浸泡或喷洒法进行消毒,使用有效氯500 mg/L含氯消毒剂、0.2%-0.5%过氧乙酸消毒剂作用30分钟。
其中,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喷药量为100mL/㎡~300mL/㎡,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在物体表面喷洒消毒液时,喷洒液体量以喷湿为度,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每天至少一次。
使用过氧乙酸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应配戴口罩及橡胶手套,皮肤及粘膜不得直接接触消毒剂,防止腐蚀皮肤,消毒区域应无人,防止因消毒液气溶胶刺激损伤呼吸道粘膜,喷洒消毒后密封30分钟后开窗通风。
使用健之素泡腾片时不得和洁厕灵等酸性物质混用,以免产生有毒气体。
2.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
对电梯、门把手、桌椅、楼梯扶手、水龙头、灯开关、饮水机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应重点消毒,根据使用频率采用有效氯浓度500mg/L含氯消毒剂或75%乙醇每天擦拭消毒2-4次。
有肉眼可见污物时,要随时进行擦拭消毒。
3.特殊区域消毒。
餐厅、隔离观察区等室内区域可以使用消毒剂消毒,也可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在无人条件下开启,每次照射不少于l小时,每天一次;或采用空气消毒机消毒,有人条件下可以开启使用。
4.餐厅清洁消毒。
餐厅除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外(无人条件下开启,每天一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每日用消毒剂消毒至少2次,每餐结束后,要对桌椅进行消毒,使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净。
厨房地面可用有效氯500 mg/L含氯消毒剂、0.2%-0.5%过氧乙酸消毒剂,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每天至少一次。
各种厨具餐具在用洗洁精等清洁剂清洁表面基础上,依据《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热力消毒包括煮沸、蒸汽、红外线消毒。
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作用10分钟;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作用15-20分钟;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
或采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 mg/L)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
餐具消毒后应注意保洁。
5.卫生间消毒。
可用有效氯浓度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水龙头、马桶按钮、洗手台面等或用以上消毒液放入喷雾器中进行空间及表面喷雾至湿润,密闭30分钟后开窗通风,清水洗净。
洗手池、便池等每天至少清洗并消毒1次;不同场所的抹布、拖把要专用并有标记,不要混用,用后及时清洗干净,每天至少消毒1次。
可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作用30-60分钟。
卫生间地面、墙面可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或擦拭消毒,作用15-30分钟。
6.校车消毒。
学校公务车辆、接送教职工子女校车等要确保到终点后立即开窗通风。
车内座椅、扶手、地面等参照地面物体表面消毒方式进行。
车内空调滤网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滤网可浸泡于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后使用。
7.学校各出入口值班管控区域卫生清洁消毒按照上述标准进行。
五、随时消毒
学校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或暴露病例时,患病学生应立即隔离,立即报告西海岸新区疾控部门,在疾控部门指导下确定密切接触人员,并对相关环境实施消毒。
(一)消毒人员应在疾控部门指导下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消毒完成后及时清洁消毒双手。
(二)根据疾控部门的指导确定消毒范围,对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员的生活用品(包括文具、餐具、洗漱用品等)、随身物品、排泄物、呕吐物(含口鼻分泌物、粪便、脓液、痂皮等)等进行随时消毒。
1.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员的生活用品和随身物品可采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
消毒方法可参考日常性消毒。
2.疑似病例的排泄物和呕吐物消毒:可用含固态过氧乙酸应急呕吐包覆盖包裹,或用干毛巾覆盖后喷洒10000mg/L含氯消毒剂至湿润。
污物污染的台面和地面应及时消毒,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或拖拭,消毒范围为呕吐物周围2米,作用30分钟建议擦拭2遍。
(三)疑似病例所在班级座位及其前后三排座位用有效氯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处理或2-3遍的擦拭消毒。
六、终末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