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各位小伙伴的反馈,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来了有关于历史教研组长工作总结的模版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各位阅读下载。

历史教研组长工作总结1

本学期历史教研组秉承求实进取的精神,在学校良好的工作氛围中,在全组成员的积极努力下,顺利完成了期初制订的各项计划,在教学与教研方面取得了双丰收。以下就我们组的实践进行总结。

一、互帮互助互信,同心同进同喜

1、本组成员严格遵守师德要求,工作认真负责,细心研究课标,成员之间关系融洽,教研风气浓厚,每次教研组会议都能确定主题,积极深入地讨论,务求实效,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适用于课改的新教法。我组成员在林德田副校长的指导下,还努力学习先进的电脑技术,积极建设我组的网络资源——新史通之中学历史教学网。

2、正是在组内成员互帮、互助、互信的基础上,大家同心协力,共同进步,共同享受工作进步带来的快乐。我组教师刘清华和黄晋瀛两人的课改论文分别获得泉州市级一等奖和二等奖。组内教师参加晋江市级的历史创新比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杨通评和王明蓉老师分别获得初中组和高中组的二等奖。刘清华老师还因为出色的表现被评为泉州市级学科带头人。在我校成为晋江市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协作组基地校后,在组长林德田副校长的有效领导下,我校多次组织关于高中历史教学研讨活动,特别是省质检和市质检之后两次较大范围的研讨为为晋江市高中历史教学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二、落实基础教育,探索教学创新

1、公开课:我组共有6位教师开课,有校内公开课教学陈宝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杨通评的《文明的冲撞与交流》;有本校开放周时期的同题较量,王明蓉与黄晋瀛的《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有晋江市级的同题异构教学,卢桂连与沈咏梅的泉州质检文综试卷(历史部分)讲评。这些公开课教学从落实基础教育入手,积极探索教学创新,在教法上有了新的突破,得到校内外同行的认同。

2、教法探索:课改以后,我们历史组的教学探索一直在脚踏实地进行。今年在不同的年段,不同的教师进行了深入探索。

例如高一年级的王明蓉和黄晋瀛在教学的时候运用分组学习法,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机搭配,组成学习小组,学生在上课问题讨论的参与和作业的完成方面都有很大进步,成绩也有了切实提高。

高三年级的卢桂连与沈咏梅在使用新教材之后的首届高考备考复习中结合学生实际和新教材的特点,探索出二段式复习法,在第一轮中果断采用通史的复习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的历史知识架构,构建进步的文明史观和发展史观,这样学生在第二轮复习中能够较快地提升分析史实的能力。事实证明,这样的复习方法还是比较适合学生基础不太巩固的二、三级达标学校。

初三年级的刘清华和魏华两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踏实开展中考复习,并归纳了中考复习三轮法,在以中考考试说明为主,按识记、理解等能力层次要求详细讲解知识点,印制的复习提纲有效地提高了第一轮复习的效率,第二轮回归指南,印制四份专题,第三轮以学习报为主,教会学生具体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切实的能力。

三、精心策划活动,闪亮明星光彩

1、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组成员做了精心的准备,举行“我班大明星——平山中学首届历史剧表演大赛”活动。很多同学积极参与,他们自己创作剧本,手工制作道具,闪亮的明星光彩体现了教学改革以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届历史剧的精品汇演暨颁奖活动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活动中所积累的各种经验可以成为以后开展相关活动的借鉴。

2、走进舜帝文化。历史的教学永远离不开鲜活的人物,如何把课本与当地的实际有机结合,我们组的教师也想到了不少高招,例如杨通评老师就与语文组的殊红老师合作,带领学生研究距离我们学校不远处的舜帝文化,无论形式还是成果都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同时也使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

每当一个学期结束,回顾与总结这一学期的得失之际,往往会产生诸多感慨,既有快乐,也会有些许的遗憾:也许可以更好些。

历史教研组长工作总结2

一、指导思想

本文以素质教育为总目标,以二期课改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工作领域,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基础,以教学常规为基础,以教学科研为先导。全面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队伍建设,形成优秀群体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我们意识到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因此,我们每个学期都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

1.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及目标

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是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具有先进的、前位的教育教学思想,具有独立科研的能力,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全员熟练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

2.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具体内容及做法

我们采取了多种做法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通过名师示范、师徒带教、参观学习等方式,我们帮助教师提高师德、理论水平,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通过新教师教学评比,我们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同时,我们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以提高教师们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水平,并提高他们的学历水平。

3.队伍建设已取得的成绩

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教师们的风气正、观念新、能力强。我们有两名校教学能手,并且青年教师们的成长迅速,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加强学科建设,形成学科特色

我们意识到加强学科建设,走发展内涵的道路,始终是我们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中心任务。本学期,我们采取了一些具体的做法来加强学科建设,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⑴抓常规、重落实

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认真执行教导处制定的《教师备课的几点要求》,精心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我们切实做好每一步骤的工作,做到了教学的“六认真”。

⑵抓科研、重创新

我们的备课组开展了研究项目,高一备课组的课题研究重点是新教材新教法,高三备课组重点研究高考动态、对策,并配合学校完成课题研究工作。我们还完成了历史学科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制。

⑶重视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应用

我们非常重视课件开发和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应用。通过学校和组内的培训,我们的教师们的课件开发能力得到了加强,全体教师都会使用PowerPoint制作媒体课件。

(三)、深入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

下半学期,我们根据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要求,认真组织教师的学习和研讨,确定了本学年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做法、进度计划和工作分工。我们有计划、有时间、有地点、有内容地高效有序地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开设了研究性学习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我们从学校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师生合作,确定研究性活动课题,并组织课题组,制定实施计划。我们定时、定点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进展情况,帮助学生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指导学生学会从网络或其他媒体搜集有关研究课题方面的文字、图片、数据等资料,学会进行社会调查和访问。

(四)参加学校和历史教研部门组织的评比考核和竞赛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积极参加学校和历史教研部门组织的评比考核和竞赛活动。我们参加了媒体组合教学设计评优课活动、新课程改革教学设计活动、武进区历史学会专业委员会论文评比活动,以及江苏省历史教育学会论文、研究性学习和课件制作比赛。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们的教师取得了一些成绩。殷静玉撰写的论文《新课改下不能忽视的“课”》获得了常州市三等奖和武进区二等奖。

历史教研组长工作总结3

本学期,在校长室与师发处的带领下,历史教研组全体成员以新课标为指引,以历史教学为重点,以教育教学科研为抓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本学期在教研组建设以及个人专业成长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教研组建设

我们认真开展了“每周一课”课题研究课。本学期历史教研组每周一课的开课率达到了130%,学科W报道篇数达到了100%。课后我们围绕历史核心素养展开研讨,氛围浓烈,每位开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思及时提交。每月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和每周的备课组集备互动正常进行,每位教师都非常认真地完成了师发处布置的各项工作。

我们还进行了教研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教研组成长的重要抓手,我们以科研促教学。目前历史组教研组的课题《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与案例研究》已申报第二批十三五课题,各项研究工作正在展开,我们准备迎接中期评估。

另外,我们还实施了校本化作业。高二必修班使用的是暑期修订的必修123的课课练,收到的反馈信息说明课课练利用率高,效果好。

二、教研组成员专业成长

本学期历史教研组成员不仅在校内认真学习和研讨,还注重走出去学习与展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我们不断学习,拓展视野。本学期,我们组成员经常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博采众长。历史组教师不错过任何一次市教研活动,积极赴各校参加公开课活动,包括省中、新桥、一中、田家炳等。此外,卫雪君、韩光、张坤玲老师还参加了国家骨干教师新课标培训,倪红娟老师参加了《新班主任》全国名班主任带班经验培训。

其次,我们勇于展示,初见成果。我们有教师评上了高级教师职称、获得了常州市历史骨干教师称号,还在常州大市历史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此外,还有教师获得了常州市骨干班主任称号和班主任基本功一等奖。我们还有教师的论文发表于学术期刊,并获得了常州市中小学班主任优秀工作案例评比一等奖和师陶杯二等奖。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各级公开课活动,其中包括了常州市潘勤名师工作室公开课和二中三中联合开课活动。

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我们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下学期我们将加以改进和完善。

首先,我们将加强学科特色活动。学科特色互动是历史学科的重要阵地,我们计划在下学期高一年级开展《寻访常州博物馆》文物展示活动。

其次,我们将充分利用历史学科教室。学校已经建立了政史学科教室,并配备了先进的设备。下学期我们计划进行学科教室使用培训工作,历史组的活动将主要在历史学科教室开展。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教科研工作。我们的课题尚未通过中期评估,而这取决于这一阶段的研究过程与成果。因此,在此期间,我们将定期开展研究活动并撰写相关论文。

最后,我们要认真研究新课标与新高考。新课标已经公布,新高考方案即将出台,历史组教师将认真研究新课标与新高考,力争顺应新课改的潮流并占据制高点。

相信,在新课改的东风下,历史教研组一定会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历史教学效果,促进个人专业成长,使历史教研组成为优秀的教研组。

历史教研组长工作总结4

本学期我校历史学科教学教研活动在20__年中考人均分全县第二名的前提下,结合我校历史组人员构成新变动的实际情况,遵循原来取得佳绩成功而有效的指引方针,继续向前发展。

在历史学科教学教研活动中,我们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然而,为了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对历史组的人员构成进行调整和扩充。经过认真考虑,我们决定任命何__为历史组组长,金__为九年级备课组长,何__为七八年级备课组长。此外,我们还补充了两位专任教师何__和宁__。这样,历史组的队伍得到了有效的扩充和壮大。

为了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我们鼓励他们认真学习新教材,并精心备课,以期提升课堂实效。八位历史教师在学期初就开始认真学习新教材,并研究了《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__版)。他们通过教研平台,共享备课感受和新发现的疑问,并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为了更好地执行教学教研活动制度,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制度。校内公开课继续开展,宁__和何__两位老师先后完成了新教师新课展示任务,何大明老师则完成了“润泽教育”内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公开课展示任务。每周三上午的活动中,我们有条不紊地进行上课、听课、说课、评课,老教师带头示范、点拨,并积极献言献策,谈经验总结,谈心得体会;青年教师则主动尝试、谈主观感受,交流质疑。通过教与学相长,师与师互进,我们正在形成一个氛围热烈而和谐、团结协作的团队。

此外,我们还继续开展青蓝工程结对帮扶活动。本学期,由教研组长何大明老师带领年轻教师何__和宁__两位老师成长。根据学校《青蓝工程实施方案》,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结对帮扶计划,并全程记录了帮扶过程,并进行了帮扶总结。通过一系列的听课、评课、说课、命题制卷指导活动,我们互相倾听、互相评价,总结经验,传授方法。

我们目前正处于历史教师队伍建设的征程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前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历史学科教学。

历史教研组长工作总结5

本学期,在校领导和教导处的领导下,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各项教学教研任务,并紧跟新课改的步伐,边学习边探究,教学水平有长足的进步。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学常规为基础,以教学科研为先导。本学期,每位老师都积极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抓住教学常规,全面推进新课程。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队伍建设,形成优秀教师团队

本学期,我们重点强化了备课组建设,要求老师具有先进、前位的教育教学思想;具有独立科研的能力;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专家讲座,结合学校及新课标各项教学要求,认真备课,认真研讨。组内教师风气正,观念新,能力较强。尤其是青年教师,勤奋刻苦,虚心求教,成长迅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获得学校的肯定和学生的好评。

(二)加强学科建设,凸显学科特色

加强学科建设,走发展内涵的道路,始终是我们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中心任务。本学期学科建设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如下:

⑴抓常规落实

每位教师精心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切实做好每一步骤的工作。虽然每位老师几乎都超工作量工作,组内教师都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在交流与评课中扬长补短。本学年,市区开放日的历史课程,获得好评。此外,我们小组的青蓝工程“传、帮、带”颇具特色,刘老师与张老师、丁老师与胡老师、万老师与方老师,师徒教学目标明确、落实及时、彼此相互帮助、各自都有收获。青年教师综合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⑵重科研创新

围绕有效教学的子课题互动型课堂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我们将教科研工作与日常教学的点滴有机结合,多探讨、多反思、集思广益、分享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或教训。如备课组活动时,不仅统一进度、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课题,我们更重点备“互动型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指导,譬如:如何设置合理有效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理解历史现象;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寻找到历史的感觉和脉络;如何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与历史思维品质。

⑶强化考试研究

面临新课标的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依托高考大纲,研究高考试题,青年教师跨年级综合涉猎历史知识和考试阶段性特点,认真分析新形势下的考试特点,思考学生试题布置和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

(三)获得的成绩

1、方红参加20__年省新课标多媒体优质课历史初中部竞赛一等奖

根据各位小伙伴的反馈,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来了有关于历史教研组长工作总结的模版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各位阅读下载。

历史教研组长工作总结1

本学期历史教研组秉承求实进取的精神,在学校良好的工作氛围中,在全组成员的积极努力下,顺利完成了期初制订的各项计划,在教学与教研方面取得了双丰收。以下就我们组的实践进行总结。

一、互帮互助互信,同心同进同喜

1、本组成员严格遵守师德要求,工作认真负责,细心研究课标,成员之间关系融洽,教研风气浓厚,每次教研组会议都能确定主题,积极深入地讨论,务求实效,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适用于课改的新教法。我组成员在林德田副校长的指导下,还努力学习先进的电脑技术,积极建设我组的网络资源——新史通之中学历史教学网。

2、正是在组内成员互帮、互助、互信的基础上,大家同心协力,共同进步,共同享受工作进步带来的快乐。我组教师刘清华和黄晋瀛两人的课改论文分别获得泉州市级一等奖和二等奖。组内教师参加晋江市级的历史创新比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杨通评和王明蓉老师分别获得初中组和高中组的二等奖。刘清华老师还因为出色的表现被评为泉州市级学科带头人。在我校成为晋江市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协作组基地校后,在组长林德田副校长的有效领导下,我校多次组织关于高中历史教学研讨活动,特别是省质检和市质检之后两次较大范围的研讨为为晋江市高中历史教学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二、落实基础教育,探索教学创新

1、公开课:我组共有6位教师开课,有校内公开课教学陈宝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杨通评的《文明的冲撞与交流》;有本校开放周时期的同题较量,王明蓉与黄晋瀛的《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有晋江市级的同题异构教学,卢桂连与沈咏梅的泉州质检文综试卷(历史部分)讲评。这些公开课教学从落实基础教育入手,积极探索教学创新,在教法上有了新的突破,得到校内外同行的认同。

2、教法探索:课改以后,我们历史组的教学探索一直在脚踏实地进行。今年在不同的年段,不同的教师进行了深入探索。

例如高一年级的王明蓉和黄晋瀛在教学的时候运用分组学习法,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机搭配,组成学习小组,学生在上课问题讨论的参与和作业的完成方面都有很大进步,成绩也有了切实提高。

高三年级的卢桂连与沈咏梅在使用新教材之后的首届高考备考复习中结合学生实际和新教材的特点,探索出二段式复习法,在第一轮中果断采用通史的复习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的历史知识架构,构建进步的文明史观和发展史观,这样学生在第二轮复习中能够较快地提升分析史实的能力。事实证明,这样的复习方法还是比较适合学生基础不太巩固的二、三级达标学校。

初三年级的刘清华和魏华两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踏实开展中考复习,并归纳了中考复习三轮法,在以中考考试说明为主,按识记、理解等能力层次要求详细讲解知识点,印制的复习提纲有效地提高了第一轮复习的效率,第二轮回归指南,印制四份专题,第三轮以学习报为主,教会学生具体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切实的能力。

三、精心策划活动,闪亮明星光彩

1、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组成员做了精心的准备,举行“我班大明星——平山中学首届历史剧表演大赛”活动。很多同学积极参与,他们自己创作剧本,手工制作道具,闪亮的明星光彩体现了教学改革以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届历史剧的精品汇演暨颁奖活动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活动中所积累的各种经验可以成为以后开展相关活动的借鉴。

2、走进舜帝文化。历史的教学永远离不开鲜活的人物,如何把课本与当地的实际有机结合,我们组的教师也想到了不少高招,例如杨通评老师就与语文组的殊红老师合作,带领学生研究距离我们学校不远处的舜帝文化,无论形式还是成果都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同时也使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

每当一个学期结束,回顾与总结这一学期的得失之际,往往会产生诸多感慨,既有快乐,也会有些许的遗憾:也许可以更好些。

历史教研组长工作总结2

一、指导思想

本文以素质教育为总目标,以二期课改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工作领域,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基础,以教学常规为基础,以教学科研为先导。全面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队伍建设,形成优秀群体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我们意识到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因此,我们每个学期都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

1.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及目标

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是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具有先进的、前位的教育教学思想,具有独立科研的能力,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全员熟练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

2.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具体内容及做法

我们采取了多种做法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通过名师示范、师徒带教、参观学习等方式,我们帮助教师提高师德、理论水平,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通过新教师教学评比,我们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同时,我们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以提高教师们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水平,并提高他们的学历水平。

3.队伍建设已取得的成绩

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教师们的风气正、观念新、能力强。我们有两名校教学能手,并且青年教师们的成长迅速,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加强学科建设,形成学科特色

我们意识到加强学科建设,走发展内涵的道路,始终是我们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中心任务。本学期,我们采取了一些具体的做法来加强学科建设,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⑴抓常规、重落实

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认真执行教导处制定的《教师备课的几点要求》,精心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我们切实做好每一步骤的工作,做到了教学的“六认真”。

⑵抓科研、重创新

我们的备课组开展了研究项目,高一备课组的课题研究重点是新教材新教法,高三备课组重点研究高考动态、对策,并配合学校完成课题研究工作。我们还完成了历史学科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制。

⑶重视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应用

我们非常重视课件开发和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应用。通过学校和组内的培训,我们的教师们的课件开发能力得到了加强,全体教师都会使用PowerPoint制作媒体课件。

(三)、深入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

下半学期,我们根据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要求,认真组织教师的学习和研讨,确定了本学年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做法、进度计划和工作分工。我们有计划、有时间、有地点、有内容地高效有序地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开设了研究性学习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我们从学校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师生合作,确定研究性活动课题,并组织课题组,制定实施计划。我们定时、定点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进展情况,帮助学生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指导学生学会从网络或其他媒体搜集有关研究课题方面的文字、图片、数据等资料,学会进行社会调查和访问。

(四)参加学校和历史教研部门组织的评比考核和竞赛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积极参加学校和历史教研部门组织的评比考核和竞赛活动。我们参加了媒体组合教学设计评优课活动、新课程改革教学设计活动、武进区历史学会专业委员会论文评比活动,以及江苏省历史教育学会论文、研究性学习和课件制作比赛。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们的教师取得了一些成绩。殷静玉撰写的论文《新课改下不能忽视的“课”》获得了常州市三等奖和武进区二等奖。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