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好的方案可以让事情更加顺利地朝着计划进行,为了保障事情顺利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小编这里整理了现场活动防疫方案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场活动防疫方案范文1

照国家和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省委领导小组21号文《全面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第七版)》等文件精神,拟定xxxx创新节活动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工作坚持细之又细、严之又严、实之又实、慎之又慎,周到周全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活动人员安全健康。

二、防控工作责任

遵循“谁举办、谁负责”和“一会一案”的原则,严格落实会议举办方、会议举办地的主体责任,由会议活动举办单位会同举办地承办单位按规定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公安、交通等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落实防控措施。

会议活动的审批管理部门(或机构)负责对会议活动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进行审核把关。

实行疫情防控责任制,一般性会议明确专人负责,大型会议组成专班负责。

全体参会人员理应强化疫情防控责任、意识,主动学习疫情防控知识,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及时按规定如实报告个人健康状况,自觉接受疫情防控管理。

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公安、交通等部门要开展疫情防控巡查,对违反疫情防控要求的,责成及时纠正整改,情节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追究责任。

及时纠正整改,情节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追究责任。

(二)成立疫情防控工作组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亳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积极构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2021海州创新节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1.做好疫情监管。

确定疫情防控工作责任部门,指定专人组织实施本次活动的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2.对所有工作人员实施健康告知。

对所有工作人员需告知做好自我健康状况监测,无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需至少连续14天在当地做好个人健康状况及行动轨迹申报,并申领山东健康通行码。

3.做好人员排查。

制定健康摸排方案,详细了解所有工作人员近14天有无境外、国内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或接触史,有无接触过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近21天内所在社区是否发生疫情,自身健康状况等信息,并建立健康台账。

主办方应提前收集、审核所有工作人员健康申报和山东省健康码信息,并对健康申报信息进行分类,山东省健康码为黄码或红码的人员按照要求进行管理,严禁参加。

健康台账交由相关部门统一管理。

4.健康监测。

对所有工作人员每天监测2次体温,并询问健康状况,做好健康监测记录。

5.设置医疗服务点和临时留观场所。

按照防控要求合理规划功能区设置,合理设置入口数量,现场设置医疗服务点、临时留观场所,优化疫情处置路径,避免交叉感染。

6.组织培训相对应工作人员实施体温检测、山东省健康码审核、安全检查、秩序维护、巡视、督查等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实施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

7.按防控要求合理规划功能区设置,合理制定人员动线及流量进出管控方案。

8.负责做好活动人员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用品等疫情防控物资的保障和发放工作。

(三)会前防控措施

1.会前做好会场环境清洁消毒,对桌面、座椅、门把手、水龙头等重点部位擦拭消毒,消毒后进行封闭管理。

2.会前会中加强会场通风。

会议室使用前后通风,正确使用空调系统,保持单向通风。

在不具备条件的会场,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室内适宜温度。

3.会议期间会场门口放置一次性医用口罩、免洗手消毒液。

条件允许的,会场每个座位上放置酒精消毒片(巾)。

4.会议期间定时对电梯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电梯风扇正常运转,引导人员分散乘梯,电梯门口及电梯间内可放置纸巾。

5.会前会中严格卫生间清洁消毒,保持排风扇正常运转,保持空气流通,确保下水道畅通。

(四)会议人员管理

所有参会人员、列席人员、临时到会人员、工作人员、住地服务人员和司乘人员等均纳入会议人员健康管理。

1.所有会议人员在集体乘车、进入会场和餐厅前均要测量体温,体温?37°C的人员不得进入。

做好个人防护,科学合理佩戴口罩并随身携带备用口罩。

确保就坐间距超过1米,领导同志讲话和会议发言时可不佩戴口罩。

在室外举行的会议活动、保持1米以上间距时可不佩戴口罩。

2.所有会议人员在住宿登记、集体乘车利进入会场前均要核验山东省健康码,健康码显示黄码、红码人员不得入内,并立即向当地疫情防控部门报告

做好会议人员健康登记,严格落实会场实名签到,以便必要时开展追踪监测。

3.举办单位和参会人员所在单位报到前14天组织开展相关健康排查(流行病学史筛查)。

存在以下情形的人员,不得参会: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和尚在隔离观察期的密切接触者、次密接;14天内有发生本土疫情地区或21天内有境外旅居史的;近14天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未痊愈的,未排除传染病及身体不适者。

存在以上情形的人员,原则上不得参会,确需参加的人员应进行核酸检测,检测阴性的方可参会:14天内有国内发生本土疫情的地级市和有扩散风险的毗邻地区旅居史和接触史的;居住社区21天内发生疫情的。

上述人员须提供会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报到并现场再次进行1次核酸检测,检测结果阴性后方可参加会议活动。

14天内有境外旅居史的人员执行入境人员疫情防控政策。

4.会议期间,每天采取自查自报方式进行健康监测,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监测,填写健康监测记录表,由制定人员进行健康监测汇总登记,并留存备查。

一旦发现发热、乏力、咳嗽、咽痛、打喷嚏、腹泻、呕吐、黄疸、皮疹、结膜充血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向所在单位和会议活动举办单位报告,并尽快就诊排查,未排除疑似传染病及身体不适者不得参会。

5.会议活动工作人员、服务保障人员等会前须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鼓励参会人员完成全程接种新冠疫苗后参会。

6.主办城市以外参会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报到,报到后再进行1次核酸检测,2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方可参会。

主办城市参会人员报到时现场进行1次核酸检测。

所有参会人员、工作人员和会议服务保障人员等会前14天不安排省外出差和旅行,如确需出省,参会时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报到,报到时现场再进行1次核酸检测,2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方可参会。

(五)户外活动人员管理

1.物流人员管理。

进场前,对驾驶员进行现场山东省健康码验证和体温监测,绿码旦体温正常者放行。

车辆凭证驶入,人员和无关车辆禁止通行。

2.人员进场流程:“健康检查岗”(口罩、健康码审核、测体温)-“山东健康通行码”-“核验通过,进入活动场地”。

如有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者,不得进入场地,由专人带至广场临时留观点,并由现场医务人员进行处置。

3.保持安全距离:沿观众入园通道设置地贴标识(标识内容:请保持安全距离),提示观众保持安全距离,不拥挤,不聚集,场地通过广播循环进行语音提示,主办方现场服务人员及时引导、提醒,引导观众分散式参与。

4.个人防护:所有工作人员需全程正确佩戴口罩。

保持人与人之间合理间距,工作人员做好巡回检査,发现扎堆聚集现象及时进行劝阻。

5.记录保存:所有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记录、监控记录、打卡记录等资料由主办方至少保存两个月。

(六)户外活动环境卫生管理

1.保持环境整洁。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正常情况下,以清洁为主,日常预防性消毒为辅。

2.洗手设施。

洗手设施应每天进行必要的清洁工作,每天对出水龙头至少消毒一次。

要确保活动场地内所有吸收设施运行正常,并备有充足数量的洗手液、肥皂等和干手设施。

3.场地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扶手、水龙头、座台面、电梯按钮等),可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84”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很多于30分钟,后用清水擦洗干净,也可釆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

每天早中晚各消毒一次,并根据人数增加消毒频次。

4.清洁用具、抹布、拖布等,应专区专用,随用随洗,每次消毒作业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干净。

5.加强垃圾分类管理。

活动场地内按要求设置垃圾分类桶并做好标识,根据实际需求可适当增加摆放数量。

洗手间门口、各出口增加“废弃口罩垃圾桶”。

保洁人员须及时注重垃圾桶使用情况,及时消毒、打包清理、更换洁净垃圾袋、进行垃圾桶喷洒消毒后投入使用。

加强对其它垃圾盛装容器清洁,做到“时产时清”。

日常使用废弃口罩按生活垃圾处理。

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利消毒工作,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临时留观点和医疗站产生的医疗垃圾,由医疗站负责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置。

就餐后的厨余垃圾与餐盒分别丢入有标识区分的垃圾桶内,进行垃圾分类管理。

6.做好消毒人员防护。

消毒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须做好自身防护,戴好口罩、手套,工作任务完成后及时进行个人清洁及消毒,防护用具如有污损须及时更换。

指定专人对责任区域的清扫和消毒工作进行检查和记录。

(七)餐饮管理

1.合理安排轮流就餐、错时就餐,提高就餐人员分散度。

加大就餐座位间距,保持就餐距离。

2.保持就餐环境干净整洁,入口处放置免洗手消毒液和洗手提示牌,取餐前发放一次性手套。

保持餐厅通风,合理使用中央空调系统。

3.加强餐厅和食品加工制作区环境清洁消毒,严格餐具消毒,落实食品安全措施。

(八)住地疫情防控管理

1.做好客房通风消毒,以开启门窗方式进行客房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合理使用中央空调系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每天定时对环境进行常规清洁消毒,对客房桌面、座椅、门把手、水龙头等重点部位擦拭消毒。

在每个房间放置一次性医用口罩、免洗手消毒液、酒精消毒片(巾)。

2.定时对电梯清洁消毒,保持电梯风扇正常运转,引导人员分散乘梯,电梯门口及电梯间内可放置纸巾。

3.严格卫生间清洁消毒,保障排风扇正常运转,保持空气流通,确保下水道畅通。

(九)疫情应急处置

1.主办方、活动房、嘉宾、卫健部门保持沟通及联动,积极妥善处理相关突发事件,全力保障活动顺利实施。

2.医疗服务点。

在国际会议中心设置医疗服务点,配备医务人员。

3.在国际会议中西、洲际酒店、中心酒店、希尔顿酒店设置临时留观场点。

临时留观场所要有充足的空间供被隔离观察的人员使用,配备一级防护、二级防护物资、医疗垃圾桶、医疗垃圾袋、水银体温计、呕吐包、消毒用品等物资。

(十)应急处置流程

1.健康码异常人员的处置。

入口处发现山东健康通行码为黄码、红码人员,不得进入场地,由专人在二级防护下将其带至广场临时留观点,立即上报区指挥部。

医务人员详细询问其旅居史、接触史、近14天活动轨迹等信息,并做好记录。

2.异常人员处置。

入口体温检测发现体温超过37°C等不适人员,由专人在二级防护下将其带至广场临时留观点;场地内发现体温超过37C等不适人员,由专人在二级防护下将其带至就近的隔离室。

在规范执行疫情防控有关规定的基础上,以鉴别诊断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引起的发热为主,由医务人员进行处理,严格把握需送医疗机构就医指征。

医务人员详细询问其旅居史、接触史、14天活动轨迹等信息,并做记录。

无境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等其他重点疫区旅居史或接触史等流行病学史,经义务人员判断无需到医疗机构就诊的,要就地处置,密切观察。

无上述流行病学史、体温高于37°C、确有需要转运至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人员,可由家人自驾运送,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有上述流行病学史、体温高于37°C或题提问低于37°C但有其他不适症状的,通知区疾控中心开展疫情处置,原则上由120救护车转运至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3.后续处理。

异常人员离开临时留观点或隔离室后,需在专业部门指导下由保洁人员对隔离场所进行全面消毒,并做好记录。

(十一)交通工具防护管理

1.做好乘坐城际交通工具的防护管理。

人员较多的地方应尽量选择“点对点”定制化交通方式。

指导督促确需分散参会的人员尽量选择乘坐率较低的飞机、火车班次出行。

出行期间理应备齐防护用品,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注意保持手卫生,尽量保持与其他人员的距离,减少在机场(车站)人员密集场所停留时间。

2.加强会议期间使用车辆的防护管理,参会人员和工作服务人员集中乘坐车辆往返住地和会场的,适当加大座位间隔;对集中乘坐的车辆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单向空气流通(可加装风扇),安全合理使用空调。

列席人员和临时到会人员应使用相对固定的车辆,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十二)防疫物资配备

1.主办方为活动人员提供一定数量的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资,为活动人员中未佩戴口罩的人员提供口罩。

2.临时留观场所,要配套充足的防护物资。

3.主办方要备好充分、足量的防护物资,具体包括:常量喷雾器、量杯、小喷壶、抹布、带盖垃圾桶、含醇手消夜、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75%酒精、体温计、医疗垃圾桶、医疗垃圾袋、呕吐包、呕吐桶、一级防护、二级防护物资等。

此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视疫情重点地区疫情发展形势,对相对疫情防控措施适时调整。

现场活动防疫方案范文2

为贯彻落实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关于印发影剧院、游艺厅等密闭式休闲娱乐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措施的通知》的要求,统筹推进我县文旅市场及KTV、酒吧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落实防控主体责任。

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按照咸阳市有关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制定本场所防控具体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处置能力,将日常值守、清洁消毒、检测登记、垃圾清理、场地巡查、安全管理等各个防疫环节的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个人,并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及时动态调整。

(二)做好入场检测登记。

配备测量体温设施设备,并安排专人值守。

进入场所必须佩戴口罩,测量体温。

拒绝佩戴口罩或者体温异常的,应当拒绝其进入。

(三)坚持预约限流。

严格执行人员预约限流措施。

应当间隔就坐,保持1米以上距离。

歌舞娱乐场所、旅游景区、应当安排工作人员在现场做好人员疏导。

(四)加强清洁消毒。

建立《清洁消毒记录表》,明确消毒范围和频次,记录消毒时间、责任人等信息。

应当对场所营业区、通道、出入口、行政办公场地等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清洁消毒。

(五)加强通风换气。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首选自然通风。

如采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在开启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保持新风口清洁;加强对冷却水、冷凝水的卫生管理,定期对送风口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六)配备防护用品。

配备充足的口罩(建议配备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标准或相当防护级别的口罩)、体温检测设备、一次性手套、洗手液、消毒剂等消毒防护用品。

在公共休息区、洗手间等区域配备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等清洁消毒物品,便于消费者和员工随时清洁消毒。

消毒物品应当严格按照说明书正确储存和使用,远离火源和电源,不得混用、混放。

应当定期检查防护用品,及时补充更换。

(七)规范垃圾处理。

设置专用垃圾桶等垃圾收集容器,引导将废弃口罩、消毒纸巾等用品投入专用垃圾收集容器,有条件的用塑料袋密闭扎紧后投放。

垃圾收集容器应当做到干净整洁无异味,防止满冒,日产日清,并定时定点对垃圾收集容器及周边区域地面进行消毒。

(八)排查火灾等安全隐患

及时排查消毒用品存放、电源管理等安全隐患,加强自查自检,不符合安全条件的立整立改。

已付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