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医养结合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22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情况汇报1
一、建设情况
为了切实做好村级医养结合的试点工作,我街道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会同市民政局、卫计局等职能部门,开展以日托型医养结合的“家庭、村、街道”三位一体式的养老服务模式,首先在顿梭居委会开展医养结合的试点工作。投入大量资金改造建设了顿居的办公楼一二楼,按实施方案的要求设置建立了日间长者照顾室、健康管理室及老人活动服务站等功能室,配置了健康康复器材、棋牌、舞蹈娱乐器材等,方便老人自娱自乐。到目前止,该项工作正在逐步完善。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由于我市的医养结合试点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面临的问题很多,困难重重。
一是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高于普通人群,迫切需要为老年恩提供综合、连续、适宜的医疗服务。医养结合需要有效整合利用养老和医疗服务资源,一方面需要满足医疗需求,另一方面更需要医养机构进一步获得医保支付资格,降低老人负担。
二是医护专业人才缺乏,专业水平有限,加上医疗设备简单,只能进行一般医护处理,不能进行专业医疗和急病抢救服务,特别是失能老人的专业护理和处置慢性病,目前医护人员医技远跟不上需要。
三是标准化程度低,与医院衔接程度不高。目前主要依靠完善设施来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功能,重点实现基本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紧急救援等功能。
四是医养机构独立运营能力较弱,依靠财政补贴为主。目前,养老产业投资成本高,老年人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加上医护人员由于薪酬问题,人员流动性较强,机构可持续发展比较困难。
三、意见建议
一是落实医养结合政策,促进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资源实现有效配置利用。推进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康复机构,支持床位多、规模大的养老机构按相关规定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等。
二是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增设养老机构或老年人科室,为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通过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等方式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
三是全面推进老年人社区健康管理服务。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辖区内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制度。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等上门服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医疗康复功能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四是引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立护理院,烤色医疗护理型床位或服务病区,鼓励发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特殊科室,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局面,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新建老年医院、老年健康管理中心等医养结合机构。
五是推行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应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的提供主体、服务模式的实现方式、服务人员等,制定统一的运营结合服务机构资质和准入标准。
2022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情况汇报2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立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临终关怀机构等,完善医疗设施设备,建立医疗部门与养老机构对口支援、绿色通道、双向转诊联动等合作机制。
现将医养结合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常住人口825.9万人,有60岁以上老年人147万人,占总人口17.9%。
全市养老机构282所,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养老机构数185个,医(康复)院设立养老护理机构数25个,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282个,纳入医保定点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73个。
二、工作取得成效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对接模式。
形成医养签约合作、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
市民政局会同卫健委等部门扎实推进医养结合,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出政策,探索医养结合新路径
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16〕19号)《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意见》(阜政办〔2016〕45号),积极配合市卫健委工作,抓好养老机构医疗设施设备设置、医护人员配备,同时,突出做好医养结合示范项目申报、评选、公示等工作。
20XX年太和县中医院被省卫健委、省民政厅评为“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太和县博爱老年公寓、阜阳市红叶林老年护理院被评为“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经开区京九办事处陈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医养结合社区示范中心”;2019年阜南中山医院被评为“医养结合示范机构”。
通过积极探索推进医养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实现养老机构供养康复、医疗护理、休闲娱乐等一体化发展。
(二)求融合,医养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经过几年积极探索,城乡各类养老机构基本实现了统筹发展,公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养老服务站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实现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都有设立医务室或护理站,能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没有条件设立医务室或护理站的,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三)强支持,鼓励社会参与医养结合
探索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等模式,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
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新型养老机构5-10万元奖励。
按照“卫生准入,医保融入、民政支持”的思路,阜阳市红叶林护理院和太和县养老服务中心较好的开展了医养结合项目。
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养老服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接受,医养结合已成为社会化养老服务的主要发展方向,但我市的医养深度融合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政策体系不够完善。
2022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情况汇报3
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在相关部门配合下,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下,我市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有序。
一、成立组织机构,分工协作
市政府召开了由民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参加的协调会,研究、审定医养结合工作重大事项;
部署、督促、检查、指导全市医养结合工作。
我市制定下发了《三河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市卫生计生局等部门〈三河市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方案〉的通知》。
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局长为成员的医养结合领导小组,办公地点设在市卫计局,主要负责协调相关部门,统筹组织开展好医养结合工作。
(一)完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
强化对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有关规定就近在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
鼓励以签约合作的形式确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服务项目、服务方式以及责任与义务等事项,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缓解老年医疗护理供需矛盾。
河北燕达医院与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三河煤矿医院与三河市五福托老院、三河德亨仁厚医院与三河市德亨仁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签订协议开展了合作。
(二)鼓励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
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区域卫生规划。
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按规定由相关部门实施备案,依法依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
鼓励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开展康复、医学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
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申请,优先予以备案。
加强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监督,支持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医师和专业人员在养老机构开展疾病预防、营养、中医调理养生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
(三)推广家庭医生与居家老人签约工作机制。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计生基层网络,通过优质服务鼓励居家老人与家庭医生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家庭病床、社区护理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四)落实医疗卫生机构敬老优待政策。
全市各医疗机构,对65岁以上老年人看病就医实行优先照顾,开通绿色通道,在挂号、就诊、收费、取药、住院等窗口明显位置设置了"老年人优先"标志。
充分发挥医院志愿者服务作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门诊导医、出院随访等服务,在医疗服务中体现爱老、敬老的良好风尚。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鼓励其根据需求增设老年养护、临终关怀病床。
(五)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
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支持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老年病科,开展老年病、慢性病中医药防治工作,并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加强转诊与合作。
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融合中医健康管理的老年人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服务。
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院与老年人家庭签订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中医健康教育。
充分发挥中医药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大力开发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系列服务产品。
(六)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
支持社会力量针对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办具有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
精简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
为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医养结合机构提供便捷服务。
二、医养结合机构工作开展情况
我市现有65岁以上老年人口6.9万人。
养老模式主要有2种,一是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开展医养结合;
二是居家养老。
我市现有3对开展比较成功的机构。
(一)河北燕达医院与三河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合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