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的逐步放开,最近阳性确诊者也越来越多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核酸采样人员消毒隔离制度,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阳性患者房间消杀流程1

(一)阳性患者转运前家庭消毒。

分房生活:阳性感染者在未转入指定的方舱医院前,尽可能与家庭其他成员分房生活。

卫生间分开。

并注意全家人都要戴口罩。

消毒环节一定做好。

卫生间消毒:若没办法做到分卫生间使用,则阳性人员每次入厕后要消毒。

冲马桶时应盖盖,马桶冲水后丢入一片二氧化氯消毒片并盖上马桶盖。

同时在卫生间放置可持续消毒的二氧化氯空气净化凝胶。

或者用一个敞口容器盛适量水,然后放2片二氧化氯消毒片,利用二氧化氯的气体弥散性持续对空气消毒。

家庭空气消毒:家庭可配置适合人机共存的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进行动态消毒;也可采用二氧化氯喷雾消毒,逐一房间开展,人员离开,30分钟后开窗通风,没有味道后再进入房间,2次/日。

餐饮具:阳性患者的餐具每次使用后,先清洗,清洗后在单独的容器中浸泡消毒。

可用100-25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或者用餐具消毒柜或煮沸消毒。

(注意按照二氧化氯消毒剂说明书,浸泡5-10分钟捞出,并用清水冲洗。

尤其是不锈钢类餐具,不适合长时间浸泡,以防腐蚀。

餐巾纸、厨余垃圾等:阳性患者使用过的餐巾纸,厨余湿垃圾要放入专门的垃圾袋内,可用湿纸巾包裹1片二氧化氯片丢入垃圾袋内,扎紧垃圾袋。

需要注意的是,纸巾之类持续产生的垃圾,每次丢入垃圾袋,频繁打开袋子,可能会导致病毒扩散。

简便做法是,每次使用后可丢弃入配有消毒液的盆子中,消毒后定期移入垃圾袋内并扎紧。

然后由社区志愿者或专人移入指定废弃物收集场所。

使用过的口罩:阳性患者使用过的口罩可丢入配有消毒液的盆子中,消毒后捞出丢入垃圾袋内,扎紧后移入指定场所。

(二)阳性患者转运后家庭消毒

阳性患者转运走后,根据国家和本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有关要求,需要及时对居家环境和活动轨迹采取消毒措施。

消毒应在疾控中心指导下由专业人员进行;无专业消毒人员到户消毒情况下,自行消毒时应注意防护,穿戴好隔离衣、手套、护目镜、鞋套等防护用品,对房间进行彻底消毒。

餐饮具:洗干净后可以用餐具消毒柜或煮沸消毒,或用二氧化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消毒后注意用清水冲洗)。

物体表面可以擦拭消毒,地面可以拖拭消毒,电子产品、频繁使用的物品,钥匙、手机、鼠标、各种按钮等等可用酒精湿巾擦拭消毒。

毛巾等织物可以使用化学消毒液浸泡消毒。

室内空气消毒:可用二氧化氯消毒剂,按照500mg/L浓度每立方米空间喷雾10~30ml用量,喷洒消毒。

30-60分钟后开窗通风。

消毒时注意无人情况,可不同房间轮流进行。

消毒后注意开窗通风。

可持续消毒1周。

卫生间及地漏:卫生间墙壁和洗手池等物体表面,可采用二氧化氯或含氯消毒剂拖拭、擦拭消毒。

卫生间空气可采用二氧化氯消毒剂喷洒消毒。

地漏处可倒入配置好的消毒液500ml,每天两次,持续3天。

每次消毒后注意封堵地漏口。

可用塑料袋盛水后盖在地漏口封堵。

衣服、被褥等大件织物:可阳光下暴晒消毒。

可选择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季铵盐、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单过硫酸氢钾等消毒剂擦拭、喷洒或浸泡消毒;也可采用经验证安全有效的物理消毒方法和其他无害化处理方法。

3.室内空气。

可选择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喷雾消毒,也可选择循环风空气消毒机、紫外线或其他安全有效的物理消毒方法和无害化处理方法。

4.手卫生。

建议使用手消毒剂揉搓双手进行消毒,也可选择75%乙醇、过氧化氢等消毒剂。

四、终末消毒装备

消毒工具:背负式喷雾器(常量)、超低容量喷雾器或气溶胶喷雾器、配药桶(10L)、刻度量杯(筒)、工具箱等。

防护用品:工作服、防护服、护目镜、医用防护口罩(N95)、帽子、手套、长筒胶靴、毛巾、一次性垃圾袋等。

消毒药品:储备经卫生安全评价备案、在有效期内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片、84消毒液、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复合季铵盐消毒液、75%乙醇等。

五、终末消毒具体措施

1.室内空气。

居住过的场所如家庭、医疗机构隔离病房等室内空气的终末消毒可参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368-2012)在无人情况下,可选择5000mg/L过氧乙酸、3%过氧化氢、500mg/L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按20mL/m用超低容量(气溶胶)喷雾法进行消毒。

2.地面、墙壁。

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

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可用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消毒;不耐腐蚀的地面和墙壁,也可用2000mg/L的季铵盐类消毒剂喷洒或擦拭。

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喷药量为100mL/㎡~300mL/㎡,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

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3.物体表面。

诊疗设施设备表面以及床围栏、床头柜、家具、门把手和家居用品等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

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用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不耐腐蚀的物体表面也可用2000mg/L的季铵盐类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

4.衣服、被褥等纺织品。

在收集纺织品时做好个人防护,动作尽量轻柔,应避免产生气溶胶。

有血液、分泌物和呕吐物等污染物时,建议均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理。

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若需重复使用,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1000mg/L的季铵盐类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按照常规清洗;或采用水溶性包装袋盛装后,直接投入洗衣机中进行洗涤消毒30分钟,保持500mg/L的有效氯含量。

怕湿的衣物可选用环氧乙烷或干热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5.餐(饮)具。

餐(饮)具清除食物残渣后,煮沸消毒30分钟,或使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6.冰箱及冷冻食品。

冰箱外表面消毒参照“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内壁消毒采用低温消毒剂,或待冰箱内温度恢复常温后参照“物体表面”消毒方法。

当储存的冷冻食品有明确污染或疑似污染,建议按医疗废物处理。

7.手消毒。

参与现场工作的所有人员均应加强手卫生措施,可选用速干手消毒剂,或直接用75%乙醇进行擦拭消毒;醇类过敏者,可选择季铵盐类等有效的非醇类手消毒剂;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3%过氧化氢消毒剂或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或浸泡双手,并适当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再按照上述方法消毒。

8.皮肤、粘膜。

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再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或过氧化氢消毒剂擦拭消毒3分钟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消毒。

9.交通运输和转运工具。

应先进行污染情况评估:火车、汽车和轮船有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有效氯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完全清除污染物,再用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对飞机机舱消毒时,消毒剂种类和剂量按中国民航的有关规定进行。

10.粪便和污水。

具有独立化粪池时,在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需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投加含氯消毒剂,池内投加含氯消毒剂(初次投加,有效氯约40mg/L),确保消毒作用1.5小时后,总余氯量达6.5mg/L~10mg/L。

消毒后污水应当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