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地震预案及应急处理方案精选8篇范文模版,希望能对需要的人有帮助。
一、总则
1.编制目的及依据
为了保障地震应急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县地震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编制了本预案。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镇行政区域内发生地震事件或周边地区地震对我镇造成影响的地震事件的应对处置。
3.地震应急响应分级与启动条件
3.1破坏性地震应急响应
当我镇境内发生地震,或者邻近地区发生地震波及我镇,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时,将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响应流程。
3.2有感地震应急响应
当我镇境内发生有感地震,或者邻近地区发生地震且我镇有感时,将启动有感地震应急响应流程。
3.3地震谣传事件应急响应
当我镇境内出现地震谣传,并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时,将启动地震谣传事件应急响应流程。
二、组织机构
为了统一领导和指挥全镇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成立了镇抗震救灾指挥部。在县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成立后,镇抗震救灾先期处置工作将结束。镇抗震救灾指挥部在县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的领导下,将继续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三、主要职责
(一)破坏性地震应急响应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镇抗震救灾指挥部将立即启动运作,召开指挥部会议,部署抗震救灾任务,开展地震应急先期处置。主要工作职责如下:
1.灾情收集与上报
镇领导负责灾情收集与上报工作。地震发生后,他们将立即带领相关人员赶赴灾区。
(1)开展人员伤亡数量、地震灾区范围、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破坏程度等调查;
(2)开展地震宏观异常现象、社会影响和地质灾害等调查;
(3)每隔1小时通过电话或通讯软件等向镇指挥部报告一次。
2.抢险救灾
地震发生后,他们将立即带领相关人员赶赴灾区各村(居)。
(1)组织救援人员搜索营救被困群众,发动基层干部群众开展自救互救;
(2)配合上级救援队伍开展抢救工作。
(3)严密监视灾区火灾、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迅速上报,并组织抢救队抢救人员和物资,防止次生灾害的扩大蔓延。
3.伤员救治
镇领导负责伤员救治工作。地震发生后,他们将立即带领相关人员赶赴镇卫生院和震区医疗点。
(1)组织开展伤员救治工作,视情况需要,在人员伤亡集中的村(居)设置医疗救护点;
(2)医疗救护力量不足时,提出请求支援方案。
(3)加强卫生防疫工作,配合上级卫生部门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实行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卫生事件每日报告制度。
4.治安维护
镇领导负责治安维护工作。地震发生后,他们将立即带领相关人员,组织派出所公安民警和骨干民兵分组行动。
(1)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做好震区社会秩序维护工作;
(2)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
(3)做好水电设施、银行等重点目标保护工作。
5.宣传报道
负责宣传的镇领导负责,共同参加的人员将做好震后的宣传报道工作。
(1)通过各种手段动员全镇力量,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
(2)迅速与县地震部门取得联系,了解震情及地震发展趋势,按照上级统一口径,及时向公众发布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
(3)做好舆情收集分析,每隔1小时通过电话或通讯软件等向乡(镇)指挥部报告一次,如有负面舆情,立即报告;
(4)配合上级做好媒体接待和社会各界来访工作。
6.综合保障
负责地震应急保障工作的镇领导负责,协助的人员将协助。
(1)做好全镇应急人员的生活保障工作。
(2)做好上级救灾人员接洽工作,协助安排办公、食宿、向导等相关事宜。
(3)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灾民转移安置、物资发放等工作。
(二)有感地震应急响应
有感地震发生后,政府的主要职责是:
1.尽快收集震情、社情信息,上报县政府;
2.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维护社会稳定;
3.协助地震部门开展地震科学考察等。
(三)地震谣传事件应急响应
当本辖区内或邻镇出现地震谣传并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时,负责宣传报道工作的人员将迅速收集掌握谣传范围、内容等基本信息,上报县政府及县地震局,并协助上级公安、宣传、地震等部门做好谣言传播来源调查和宣传辟谣工作。
四、应急结束
当地震灾害的紧急处置工作完成,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后果基本消除,灾区基本恢复正常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时,上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宣布灾区震后应急期结束,我镇的地震应急工作也将结束。
五、其他事项
1.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发布并报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为了提高预案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需要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预案的更新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2.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生效。
地震预案及应急处理方案精选2
我市位于山西地震带南端,地质构造复杂,地震环境恶劣。多年来,我市一直被国家列为地震重点防御区和可能发生中强度地震的危险区。为了做好地震的防预工作,保护我校师生的生命和学校财产不受损害,我们结合第十五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确定的主题“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教育学生有序上下楼、文明把路行。我们还进一步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坚决避免侥幸心理,并开展了疏散演练活动。特制定了实验小学地震应急预案及保障方案。
首先,我们成立了地震应急领导机构。其中,地震应急领导小组由一位组长、一位副组长和全体教师构成。另外,我们还设立了地震应急速报小组,其中包括指挥组与向上级汇报组(校长及校委会)和疏散组(教导处)。
其次,我们确定了紧急疏散的原则。紧急疏散需要具备指挥得力、谨慎从容、全体动员、保护师生、减少损失等要素。
针对地震临震应急反应,我们制定了以下措施:
1. 紧急避震阶段:
- 在地震发生时,学生应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他们应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千万不要匆忙逃离教室。
- 在教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采取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小,躲到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不被砸到。同时,他们应听到第一声钟响后,迅速在课桌下抱头或顶书包躲避。
- 躲避时,学生可以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或床腿。在墙角躲避时,他们应将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并可以拿枕头或其他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 此外,学生还可以采取卧倒或蹲下时,脸朝下,头靠近墙壁,将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握住左臂,左手握住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的姿势。
2. 紧急疏散阶段:
- 听到哨声后,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应组织本班级学生立即蹲在桌子下面。如果在2分钟后没有大规模反应,学校会再次吹响哨声,各班级应立即按照学校规定的紧急疏散路线快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
- 撤离顺序由前后楼按预设的路线进行。在撤离时,学生要听从老师的指导,不要慌乱奔跑,不要争先恐后。同时,他们要遵循疏散线路,不要穿过建筑物,尽量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 在疏散途中,学生应用双手护住头部或书包、书本护住头部,以防被砸。并且要迅速排队有序前进,避免拥挤和碰撞。
- 各班级学生到达指定集中地点后,应蹲下保护头部。等到地震结束后,各班级要立即清点人数,并向校长报告。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能够在地震发生时,做到紧急避震和紧急疏散,保护师生的安全。同时,我们还要求教师按照预先的分工,迅速检查每个教室的避震情况,并及时纠正不正当措施。此外,我们还要求楼梯口要有教师指挥,确保疏散过程有序进行。
总之,通过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及保障方案,并开展疏散演练活动,我们能够提高师生的地震应急反应能力,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希望大家能够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学习,养成安全意识,做到心中有备,平时练兵,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
地震预案及应急处理方案精选3
一、演练目的
为了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的要求,有效地应对学校地震等突发事件,提高全体师生的防震减灾能力和应急疏散逃生技能。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地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因此,我们特制定了本演练方案。
二、演练原则
全体动员,及时疏散,保护师生,减少损失。
三、演练时间
每学期将开展一次“地震应急演练”。
四、演练指挥机构和组织系统
指挥长:
成员:
指挥部将全面负责演练组织和现场指挥。同时设立行政秘书组、避险撤离组、紧急救援组和后勤保障组四个专门工作小组。
(一)行政秘书组
组长:
成员:
负责学校灾情险情的汇总和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学校教职工到岗情况,与上级指挥部进行通讯联络,及时向县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和县教育局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灾情,并视情况请求援助。
(二)避险撤离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负责指导紧急避险和紧急撤离,设计紧急撤离路线,确定临时避险场所,维持秩序,保护学生,并提供学生思想与心理帮扶工作。
当班科任教师承担所在班级学生紧急避险的指导任务。
教务处人员、当班课任教师、其他在校教师共同承担紧急撤离的指导任务。
当班科任教师应随当班学生一起撤离,并注意保护学生;撤离到安全地带后,班主任和当班科任教师要清点所在班级学生人数,统计人员伤害情况,并报告组长。其他人员迅速到撤离路线上的预定位置,检查并报告所负责指导撤离的路段是否存在险情。如果没有险情,坚守岗位,指导撤离,并断后随学生撤到操场、田径场等临时避难场所或者校外避难场所。如果发现险情应立即报告,并视情况改变撤离路线。无法撤离时,被困教职员工应配合紧急救援组展开自救互助。
(三)紧急救援组
组长:
成员:
负责险情和灾情的检查和本校救援。在外援部队到达之前,主要负责救援被困的师生,临时处理师生的创伤;外援部队到达后,协助开展救援和医疗工作。
(四)后勤保障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负责后勤服务,协助紧急救援组检查校舍灾情险情,并向紧急救援组提供救援工具和设备。
地震预案及应急处理方案精选4
一、指导思想
为了确保我们幼儿园在破坏性地震预警发布或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进行地震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防止人群挤压和踩踏事故的发生,保障师幼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了本预案。
二、应急机构的组成
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电话:
职责: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的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副组长:电话:
职责:协助组长实施本方案,对本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要迅速了解判断,协助组长确定应急方案,组织各组按预案进行疏散、救护、联络、保卫、宣传教育等工作。
成员:各班老师、保育员、食堂人员、门卫。
三、组织落实,宣传到位
1、加强宣传工作,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发生原理和前兆,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例如,天旱井冒水、雨水变浑、喷气发响等。动物的变化也是地震前兆,例如骡马发惊不进圈,猪不吃食跳栏跑,猫儿躲得无踪影,鸡飞上树狗哀嚎,鱼儿浮头跃出水,鸭不下水岸上闹,冰天雪地蛇出动,老鼠搬家四处逃。学生应该摸清这些动物的习性,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上课期间,教学楼、办公楼内所有楼道通道和大门都不应加锁,教室两门也不应加锁,楼道内不应堆放杂物,保证所有通道畅通。
2、地震发生时,各年级都要听从幼儿园的统一指挥,幼儿园教师要按照幼儿园的部署到指定的位置。
3、幼儿园要建立一支思想过硬的抢险队伍,由园长统一指挥。地震发生时,各年级都要听从幼儿园的统一指挥,教师要按照幼儿园的部署到指定的位置。加强安全预防教育,使每位师幼都熟悉紧急疏散的路线,学习自救自护知识,随堂教师都要熟悉组织工作。
4、各班要经过训练,能够随时以单列或双列纵队有序快速地撤离教学区,到达操场指定的地点集中并迅速清点人数报告给负责人。
5、值班人员发现地震紧急情况,应立即发出紧急情况信号,并向110报警。报警后,根据地震险情的情况和部位,向周围人员发出险情信号,并通知值班领导和有关部门。值班领导和值班人员接到险情报警后,应迅速按照紧急情况安全疏散预案,进入各自的工作部位,疏散人员。
四、制度健全,措施到位
1、幼儿园制定一套完整的防震、防灾工作制度。
2、幼儿园制定防震计划,根据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
3、幼儿园及时检查并消除校内防震的隐患,对需要加固的地方进行加固,需要拆除的地方进行拆除。
4、合理摆放物品,保持楼道通畅,将易燃易爆和有毒的化学试剂放在安全的地方。
五、紧急疏散具体安排
(一)紧急避震
1、听到警报声时,要保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切勿逃离教室。
2、在教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采用俯卧或蹲下的方式,躲到桌子下面或墙角,以保护身体不被砸伤,但不要靠近窗户。
3、躲避时的姿势:将一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另一只手用力抓住桌子腿。在墙角躲避时,将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并可以用课本等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4、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靠近墙壁,双手交叉放在额前,右手握住左臂,左手握住右臂,用前额靠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巴,用鼻子呼吸。
5、在走廊上的学生也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地点,就近躲避,卧倒或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户边。
6、疏散后的集结点应为空旷的地方,要用双手抱头,以防被砸伤,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7、老师要按照预案的分工,迅速检查教室的避震情况,发现采取不正确措施的学生,要及时纠正。
(二)紧急疏散
1、听到警报后,由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各班也要指定专人学生指挥)组织本班学生按照幼儿园规定的紧急疏散路线快步、有序地撤离教学楼,到达操场指定的集合地点。
2、班级撤离顺序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负责快速自然地形成单列纵队,快速撤离教室(切勿惊慌失措、快速奔跑,造成秩序混乱)。
3、撤离路线及集合地点:
小班和中班、大班及学前班的幼儿直接从教室的前后门口跑向活动区。楼上大班幼儿分成两路进行疏散。
集合地点及相关要求:
地点:幼儿园操场
要求:各班幼儿务必按照指定的楼梯和路线前往;疏散时不能拥挤,不能排队等候,要自然地形成单列纵队;不能大声喧哗,要保证有效指挥;幼儿进入运动场后,按照广播操队形站立,双手抱头蹲下,并由指定的学生清点人数后报告到指挥处。
六、纪律要求
1、一旦进入防震紧急状态,幼儿园指挥部将通过电话、口头传达各种命令和指示,全体教职工必须立即到岗到位,发现不到岗到位的人员将被追究责任。
2、在抗震减灾应急行动中,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实。
3、本预案一旦启动,全校教职工必须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个人原因造成的损失将追究个人责任。
4、本预案自20__年__月__日起正式施行。
地震预案及应急处理方案精选5
一、演练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学校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安全应对工作,提高全体师生防震减灾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应急疏散逃生的技能,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地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二、演练原则
全体动员,及时疏散,保护师生,减少损失。
三、演练时间
每学期开展一次“地震应急演练”。
四、演练指挥机构和组织系统
指挥长:
成员:
指挥部全面负责演练组织和现场指挥。下设行政秘书组、避险撤离、紧急救援、后勤保障四个专门工作小组
(一)行政秘书组
组长:
成员:
负责学校灾情险情汇总及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学校教职工到岗情况,与上级指挥部通讯联络,及时向县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和县教育局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灾情,并视情请求援助。
(二)避险撤离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负责指导紧急避险和紧急撤离,设计紧急撤离路线,确定临时避险场所,维持秩序,保护学生,并做好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帮扶工作。
当班科任教师承担所在班级学生紧急避险的指导任务。
教务处人员、当班课任教师、其他在校教师共同承担紧急撤离的指导任务。
当班科任教师应该随当班学生一起撤离,并注意保护学生;撤离到安全地带后,班主任和当班科任教师要清点所在班级学生人数,统计人员伤害情况,并报告组长。其他人员迅速到撤离路线上的预定位置,检查并报告所负责指导撤离的路段是否存在险情。没有险情,坚守岗位,指导撤离,并断后随学生撤到操场、田径场等临时避难场所或者校外避难场所。如果发现险情应该立即报告,并视情改变撤离路线。无法撤离时,被困教职员工应当配合紧急救援组,展开自救互救。
(三)紧急救援组
组长:
成员:
负责险情和灾情检查和本校救援。在外援部队到达之前,主要负责救援被困的师生,临时处理师生创伤;外援部队到达后,协助开展救援和医疗。
(四)后勤保障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负责后勤服务,协助紧急救援组检查校舍灾情险情,向紧急救援组提供救援工具和设备。
五、应急演练科目与预期目标
(一)紧急避险
1、教室内人员(重点):
1)指挥部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信号(“笛笛笛?”三响短促哨声)。
2)上课教师立即停止授课,转而成为教室演练负责人,立即告知学生“地震来了,不要慌”,并指挥学生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课桌边,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并尽可能用书包保护头部;最后一排同学面向墙,蹲在墙脚处。演练时间为1分钟。
3)1分钟后,信号员发出“紧急撤离”信号(“笛笛,笛——”两急一缓)。学生复位,老师告知学生“地震已过,现在撤离教室”,进入紧急疏散演练环节。
2、教室外人员:
在教室外的同学,立即跑到操场,要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在操场上的同学,感觉地震来临时,要保持镇静站立在空旷地即可,不能乱跑,更不能再躲进建筑物里。
3、教师要按预先的分工,迅速到各自岗位检查避震的情况,发现有采取不正当措施的,要及时纠正。
4、学生应在老师的带领下,一齐行动,把桌椅挪放得有利于避震;与外墙和窗户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外墙倒塌或玻璃破碎时伤人;避开室内的悬挂物;留一定的通道,便于震时紧急撤离;把年小体弱或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撤离的地方,时机一到马上撤离。
5、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应切断电源。
(二)紧急撤离
大家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地震预案及应急处理方案精选8篇范文模版,希望能对需要的人有帮助。
地震预案及应急处理方案精选1
一、总则
1.编制目的及依据
为了保障地震应急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县地震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编制了本预案。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镇行政区域内发生地震事件或周边地区地震对我镇造成影响的地震事件的应对处置。
3.地震应急响应分级与启动条件
3.1破坏性地震应急响应
当我镇境内发生地震,或者邻近地区发生地震波及我镇,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时,将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响应流程。
3.2有感地震应急响应
当我镇境内发生有感地震,或者邻近地区发生地震且我镇有感时,将启动有感地震应急响应流程。
3.3地震谣传事件应急响应
当我镇境内出现地震谣传,并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时,将启动地震谣传事件应急响应流程。
二、组织机构
为了统一领导和指挥全镇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成立了镇抗震救灾指挥部。在县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成立后,镇抗震救灾先期处置工作将结束。镇抗震救灾指挥部在县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的领导下,将继续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三、主要职责
(一)破坏性地震应急响应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镇抗震救灾指挥部将立即启动运作,召开指挥部会议,部署抗震救灾任务,开展地震应急先期处置。主要工作职责如下:
1.灾情收集与上报
镇领导负责灾情收集与上报工作。地震发生后,他们将立即带领相关人员赶赴灾区。
(1)开展人员伤亡数量、地震灾区范围、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破坏程度等调查;
(2)开展地震宏观异常现象、社会影响和地质灾害等调查;
(3)每隔1小时通过电话或通讯软件等向镇指挥部报告一次。
2.抢险救灾
地震发生后,他们将立即带领相关人员赶赴灾区各村(居)。
(1)组织救援人员搜索营救被困群众,发动基层干部群众开展自救互救;
(2)配合上级救援队伍开展抢救工作。
(3)严密监视灾区火灾、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迅速上报,并组织抢救队抢救人员和物资,防止次生灾害的扩大蔓延。
3.伤员救治
镇领导负责伤员救治工作。地震发生后,他们将立即带领相关人员赶赴镇卫生院和震区医疗点。
(1)组织开展伤员救治工作,视情况需要,在人员伤亡集中的村(居)设置医疗救护点;
(2)医疗救护力量不足时,提出请求支援方案。
(3)加强卫生防疫工作,配合上级卫生部门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实行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卫生事件每日报告制度。
4.治安维护
镇领导负责治安维护工作。地震发生后,他们将立即带领相关人员,组织派出所公安民警和骨干民兵分组行动。
(1)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做好震区社会秩序维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