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篇1

抓实企业防控主体责任

各级企业要建立疫情防控工作专班,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疫情防控工作负责人,逐级确定责任人员,建立由具体责任人-班组负责人-车间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的疫情防控工作网络,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工作网络全覆盖。制定企业可能出现大规模隐匿传播等极端情况下的应急预案,明确生产、生活、物资、人员、防疫等各岗位职责和人员安排。

保障人员队伍与防疫物资

建立门卫保安、保洁消毒等队伍,并进行专业培训;购置足量的个人防护、体温监测、消毒药械等物资。企业应规范设置临时医学观察室,发现人员有发热、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后,立即安置在临时医学观察室,一人一室,并联系转运,使用后,应开展消毒。

落实来温返温员工防疫工作

引导好外地来(返)x员工,在出行前利用“xx防疫码”进行预申报,抵xx后按照规定要求完成落地6小时内核酸检测等防疫措施。企业应核对确认员工旅居行程、健康状况、返xx后核酸检测等情况,做好中高风险地区来往人员筛查。新员工上岗前,除需摸排行程外,还需持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倡导员工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和报告确诊病例地区。对划定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市的员工,建议非必要暂缓来(返)xx。

深入防疫常态化管理措施

(一)落实常态化管控措施。企业应严格执行入企人员“测体温、戴口罩、亮xx防疫码、扫xx场所码”等常态化管控措施,对体温、健康码、行程码正常者准予入内,非企业人员按规定做好登记,对xx防疫码异常的人员坚决禁止进入企业。

(二)加强员工健康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员工行程动态、健康状况,对每个员工情况进行建档,做好健康打卡,如有发热、乏力、咳嗽等疑似症状的情况,做好个人防护并安排专车转送到设有发热门诊(诊室)的医疗机构就诊,排除涉疫风险后方可返岗工作。

(三)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期间应穿工作服,原则上在企业厂区内活动与他人接触时应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在工作区域,接触扶手、门把手、电梯按键、柜台等共用物品后、咳嗽和喷嚏后,及时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肥皂)洗手。工作中避免用手直接触摸口鼻眼。

(四)做好人员核酸检测。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单位干部职工自觉实行每2周1次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制度,有行业要求的企业按规定频次落实核酸检测。同时,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需要,各有关企业应按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加频加密开展核酸检测。

(五)加强疫苗接种。企业全员要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及加强免疫,确保企业员工、保洁、保安等辅助人员“应接尽接”。

(六)加强健康教育。企业应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网站、微信等各种途径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引导员工掌握防控知识和技能,重点加强规范佩戴口罩和手卫生教育。引导员工自觉减少社会面聚餐、打牌等聚集性活动。引导企业员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引导员工理性对待疫情信息,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强化重点场所的健康管理

(一)食堂管理

倡导就餐礼仪。排队应佩戴口罩并保持1米间距,就餐时请勿交谈、缩短就餐时间,用餐结束尽快离开餐厅。

改变用餐方式。食堂应划出一个高风险岗位(如接触进口物料的岗位)人员独立就餐区域,食堂实行错峰错时、隔位就座、挡板隔位就餐,杜绝人员聚集。

保持环境卫生。要保持食堂经营场所清洁、卫生和空气流通,按规定定期消毒。

严格餐具消毒。餐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必须经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

严格从业人员管理。食堂员工应持有效的健康证明并定期按规定核酸检测。上岗前应规范测量体温、洗手消毒,全程全时佩戴口罩。

严格食品进货管理。严格执行市场监管部门关于不采购来源不明的进口冷链食材等相关规定。

(二)宿舍管理

加强住宿人员管理。应建立住宿人员清单,做好日常健康监测。对新入住人员应摸清近期是否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接触史,并在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可入住。

严格宿舍出入管理。对出入口设在厂区外的厂区宿舍,应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对进出人员实行“测温+亮xx防疫码+戴口罩+扫场所码”。来访人员应按规定做好登记,原则上不留宿。对由企业统一承租、集中管理的厂区外宿舍,应按该规定做好出入管理。

严禁聚集性活动。疫情期间,暂时关闭宿舍内棋牌室、活动室等非生活必需的文体休闲娱乐场所,引导员工不串门、不集聚。

加强宿舍卫生管理。宿舍应每天开窗通风、进行环境消毒,生活垃圾及时清理。宿舍内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通风不畅的湿冷空间、公共卫生间等重点区域,应提高消毒频次。

严格居家观察人员管理。厂区内宿舍应设置专门的居家观察用房,安排专人做好居家观察人员管控和服务。

(三)快递存取点管理

企业在出入口设立快递物品存取指定区域,张贴快递收取指引,配备消毒物品,做好快递包裹、存取区域的消毒。尽量采取无接触派送、存取,倡导员工减少邮购、快递物品。如来自境外或中高风险地区的包裹,应设置专门区域单独存放,做好全方位消毒。

加强工作场所通风消毒

(一)通风管理。整治厂区环境卫生,严格做到日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办公室、作业场所、会议室、食堂、宿舍、地下车库、物资仓库等区域加强通风换气,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对不能采取自然通风的,应采取机械强制通风,上班前1小时,提前开启建筑内的各个通风系统,下班后通风系统延时运行1-2小时。疫情流行期间,建议暂停使用中央空调。

(二)保洁消毒。保持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垃圾。每天对公共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特别是高频接触物体,如卫生间、水龙头、电梯、楼梯扶手、门把手等要加大消毒频次。有运输车辆的企业,应对驾驶室、车厢内外部、门把手及各重点部位实行预防性消毒。消毒方法参考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公共场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卫生防护指南》。

(三)进口物品预防性消毒。企业应聘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按照《关于印发xx市入境物品预防性消毒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xx防办〔xxxx〕xx号)要求,对进口物品开展适合的预防性消毒等工作。

规范开展疫情应急处置

(一)疑似症状人员处置。工作人员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新冠肺炎可疑症状时,应当立即做好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避免继续接触他人,及时安排其到留观室隔离观察,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及时专车送至就近定点医疗机构或发热门诊就诊排查。

(二)疑似或确诊病例处置。如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单位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第一时间向辖区疾控机构报告,并积极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果断采取人员管控隔离等防疫措施。

(三)终末消毒。当出现新冠肺炎病例时,应在当地疾控机构的指导下对相关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同时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篇2

2.外出返回上岗人员应主动报告返回时间、路线、方式和身体状况,决不允许缓报、瞒报、漏报;

3.外地返回员工要严格落实地方政府防疫要求,必要时可采取隔离措施。来自省内外低风险区的,进行信息登记、健康监测,不需要居家隔离;从省内外中风险区来兰返兰入厂人员,能够提供健康证明的,进行信息登记、健康监测,不再居家隔离;不能提供健康证明的,单人单间居家隔离或到指定的集中隔离点隔离14天;从湖北等省外高风险区来兰返兰入厂人员,必须单人单间居家或到指定集中隔离点隔离14天;已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需居家隔离医学观察14天。

4.做好进京人员管控,坚决杜绝未治愈的确认病例、未排除的疑似病例、未解除隔离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未解除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治愈出院仍在隔离观察者和14天内有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者“六类重点人员”进入北京;原则上取消赴京公务等各类活动,严格管控员工及员工家属因私进京,要做好相关政策宣传及暂不赴京的劝解工作,因公或因私确需要进京的,填写《员工及家属进京审批表》,经公司总经理审批后方可进京。

5.进一步加强境外返兰来兰人员的管控,各单位要全面排查拟近期从境外返兰来兰的员工和家属,按《兰州石化境外拟返兰来兰人员信息登记表》做好登记。对于排查出的拟近期入境来兰返兰人员,单位要确定专人跟踪联系,入境行程确定后第一时间填写《归国人员及家属情况调查表》向石化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并督促回国员工及家属严格执行向街道(乡镇)、社区(村)报告、居家隔离和集中隔离观察等政府的相关规定。之后根据情况的更新变化,动态填报《归国人员及家属情况调查表》,向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6.按照《关于启用甘肃省企业疫情防控动态监测平台的通知》要求,所有员工建立和应用疫情防控监测平台,实行动态管理。

7.主要领导要认真履行领导职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一旦发生管控不严、执行不到位的,或者对擅自返京赴京瞒报、谎报、缓报的,将依纪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8.出现发热(体温超过37.3℃)等异常表现第一时间就近到医疗机构就诊,每日通报防护情况;

9.居家隔离人员符合上岗条件后方可返岗工作,车间建立返兰人员信息档案。

(三)会议管理

1.减少会议数量,特别是现场会议数量。提倡召开电话、视频会议。确需召开的现场会议,要减少人数、压缩时间,参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并全程佩戴口罩。

2.会议时间每超过1小时,要通风1次。会议结束后,对场地、设施等实施消毒,茶具用品等要用开水浸泡消毒。

3.加强对会议服务人员健康观察与跟踪,会议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戴口罩,杜绝带病上岗。

(四)外来人员(供货商)管理:

1.原则上严禁非本车间人员进入各装置和办公场所;

2.因工作需要确需进入装置的,应持公司业务主管门确认符合进入厂区相关证明;

3.外来人员管理按照谁接待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外来人员应佩戴口罩并接受体温检测正常后方可接待,同时尽量减少接待时间,接待过程双方应全程佩戴口罩,做好外来人员登记工作!

4.需临时进厂的供货商、提货商、承运商、技术服务等业务关联方人员,加强入厂前检查,检测体温合格、佩戴口罩后,方可进入;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做好审核登记,明确限定的固定活动区域及行动路线。

5.其他外来入厂人员,必须测温合格、佩戴口罩。入厂教育方式尽可能采用视频播放和自学的方式。

6.所有复工项目,均应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编制施工作业现场疫情防控方案,配齐口罩、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资。

7.加强人员健康管理,全面排查施工作业人员返程、隔离、复工等情况,掌握人员动态信息,严防传染源输入。

8.规范垃圾收集处理,加强垃圾箱清洁,定期进行消毒,设置口罩专用回收箱,及时收集并清运。

(五)活动管理

1.严禁举办大型聚集性活动,减少一般性活动。

2.确需举办的外事来访等活动,应严格控制人数、压减活动时间。活动人员应全程佩戴口罩。活动结束后,对活动场所实施消毒。

(六)车辆管理

1.员工应尽量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提倡乘坐私家车或公司通勤车等方式上下班。

2.通勤车辆每日定时消毒,车辆行驶过程中保持通风良好,每次发车前和收车后要对座椅、车门、扶手杆(拉环)、地面、玻璃等易接触部位进行全面清洗消毒。

3.乘坐单位通勤车,上车前,要测量体温,严禁带病坐车。乘车期间司乘人员必须佩带口罩,不佩带口罩的乘客不得乘坐。严禁非本企业员工乘车。

4.公务用车内部及门把手每日进行常规消毒。使用时,实行“一出行一消毒”。消毒宜用75%酒精擦拭。

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篇3

各单位: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和上级指示要求,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广大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阻断疫情传播,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结合工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__

全面领导疫情防控工作,审批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经费保障、统筹资源,处置各类异常问题。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对疫情防控中的履职情况随时进行讲评、考核和调整。

(二)办公室。__办公室成员。

在工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谋划布置一厂三区、城市之光、龙湖湾单身公寓、标营/大光路50号家属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全面组织动员、强化思想引导、通畅信息渠道、统筹协调处置。于智永、杜荧、程军荣负责牵头拉总,制定方案,布置复工前、复工后工作,落实上级要求、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刘洋负责对接上级机关和当地政府。朱爱华负责布置、检查各党(总)支部工作。崔琳、史良辰负责宣传引导、组建党员先锋队、设置党员先锋岗。王琳负责作息安排,对接主机厂、部队,统筹协调生产,提供必需物资保障。董萍萍、丁小军负责外场服务保障人员管控。牛慧慧负责员工返程情况、健康状态的统计报告。杨通、宋宁俊负责消毒检疫、安全用餐、物资保障、隔离与治疗等工作。孙勇强负责保卫及车辆管控。汪荣负责职工的服务保障。

(三)责任单位。疫情防控工作以各党(总)支部为单位,各党(总)支部书记为疫情防控工作联络员及辖区范围内的第一责任人,接受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按照党(总)支部及部门职能制定工作方案,认真落实工厂防控方案,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保持信息畅通,确保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完成。

二、工作安排

(一)复工前做好准备

4、党群工作部职责

负责做好疫情时期宣传教育,意识形态、舆论引导,及时传达上级各有关文件精神,用好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报道公司有关疫情防控工作各项要求,提示、提醒员工做好自我防护。

5、人力资源部职责

负责掌握员工疫情期间加班、调配等情况;归口负责公司全体职工管控,做好公司内部人员信息登记管理、统计及重点人员监控等工作。

6、综合保障部职责

负责做好疫情防控相关物资保障工作;严格执行来访人员询问登记制度;对公司公共区域重点组织消杀;做好疫情时期食堂用餐方案及用餐管理;负责公司卫生、消毒;负责公司南厂区职工测温并协助北厂区职工测温工作;负责安保、食堂、保洁等外包人员管理等。

7、质量安全部职责

负责做好职工安全防控、劳动保护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及时检查、监督、指导职工职业卫生、安全等工作;组织开展职工岗前测温工作。

8、产业发展部职责

负责掌握公司科研、生产任务进度;分析后续任务情况,涉及重大节点任务或交货期的要主动加强与客户沟通,做好相应安排,尽量减少影响。

9、各部门、基层单位、子公司疫情防控职责

落实公司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负责管辖区域及本单位员工可能发生的疫情监控和预防;负责本单位区域内发生疫情的初期处置;向公司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疫情相关情况。

四、防控措施

(一)对员工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和疫情防控、疾病治疗知识的宣传教育,及时传达上级有关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告知员工加强自我防护。全体员工在岗工作期间应当佩戴防护口罩等防护用品,保持个人良好清洁习惯,避免进入人员密集场所,回避近距离寒暄、肢体接触等行为,主动配合排查和居家观察,积极参与联防联控。

(二)职工进入公司必须佩戴口罩,人员、车辆进行体温测量合格后方可进入公司;体温测量超过37、3度结合实际情况按要求回家隔离或到医院就诊,并核实疫情期间行程。

(三)综合保障部组织对公共区域及办公区域、休息区域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设定点位并集中回收和处置废弃的口罩及防护用品。

(四)疫情期间,尽可能减少人员聚集和面对面会议;原则上不安排员工前往传染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发生地出差,如确实需要,需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核并报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同时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备。

(五)严格执行来访人员询问登记制度,控制人员、车辆进出,严禁情况不明、状态异常的人员入厂。严格核查外来人员有关信息,做好身份证、联系电话等登记建档工作,进入厂区人员实行体温监测,登记疫情高发地区车辆。如无必要情况尽量谢绝外来人员进入公司。

(六)在疫情防控期内,公司实行弹性工作制,根据任务安排确定出勤人员,尽可能降低人员密集程度。各级领导要充分考虑发生传染病疫情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期间可能带来的人手紧缺问题,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保证公司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各级健康人员要在不被传染的情况下坚守本职岗位,使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七)各单位及时报告异常情况,对往返或经停疫情严重地区的员工、存在发热咳嗽等情况的'员工、与疑似或确诊病例有过或可能有过接触的员工的信息,以及外来人员的情况信息进行核实、统计、报告。同时依照规定采取居家或医学隔离措施,向应急指挥部领导小组汇报,并按政府规定报告信息。解除隔离前,禁止入厂。严格控制员工在公司内各种形式的聚集,严格控制员工在公司内随意流动。负责管理区域内(综合保障部承担的消毒任务之外)的预防性消毒。

(八)停止食堂各时段集中就餐,疫情彻底解除前,员工用餐改为配送制。各单位应避免员工聚集用餐。停止员工活动中心等公共场所和设施的使用。

(九)在公司公共区域设置专用的废弃口罩回收桶,指定专人负责废弃口罩的及时清运、处置销毁及监督巡查工作。

五、应急响应程序

(一)如发现有发烧、干咳等症状的人员时,人员所属或业务关联的单位应立即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安排对该员工进行单独隔离。

1、员工在公司外出现发烧、干咳等症状时,由人员所属或业务关联的单位通知其进行居家或集中隔离,并督促其自行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身体健康情况未得到确认前,不准进入厂区。个人和单位要及时如实向本单位、公司和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有关情况。

2、员工或外来人员在公司内出现发烧、干咳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向所属或业务关联的单位报告。人员所属或业务关联的单位应立即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安排隔离。

(二)隔离疑似症状人员后,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调查其旅居史、接触史,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三)应急指挥部根据症状(如发热、乏力、干咳等)、是否有疫情高发区旅居史或人员接触史、是否有感染患者接触史等情况,作出综合分析判断及处置决定。

1、疑似病例发病前14天如有疫情高发区旅居史或人员接触史、有感染患者接触史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应与上级防疫部门或指定门诊医疗机构进行联系,对疑似病人及时进行甄别、治疗和转运。转运时,要用医疗机构的专车将病人转送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并将发病情况和有关信息向收治医院详细介绍,帮助收治医院在最短时间内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综合保障部负责引导医疗机构专车进入和驶出。

2、疑似病例发病前14天无疫情高发区旅居史或人员接触史、无感染患者接触史的,由综合管理部安排防疫应急车辆将病人转运至就近指定的发热门诊进行观察治疗。

(四)全面排查与疑似病例密切接触人员并对其进行单独隔离观察14天。

(五)综合保障部对疑似病例或异常症状人员的工作场所、隔离点,以及其活动过的场所,接触过的部位进行消毒,对应急车辆进行消毒。

(六)如一次性出现多人发热或陆续出现疑似病例,视情况采取区域封闭或停产停工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员工集中,分散防护。公司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配合各级政府疫情防控指挥部(疾控中心)调查情况,作好防护工作。

(七)出现疑似病例,全体人员需积极配合调查,帮助各级政府疫情防控指挥部摸清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将疫情扩散风险降至最低。

六、应急处置要点

(一)发现人应尽可能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或近距离接触,并离开患者生活、工作的房间或办公室等场所。在现场附近把守,防止人员进出,等待公司应急组织其他人员的到来。

(二)发现人和其他人员不得接触患者碰触或使用的一切物品。传染病及疑似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人员当天活动的室内场所及接触过的物品、食物等,经应急指挥部同意,综合保障部负责先行隔离,为医疗机构人员调查取证保存原始材料。未经应急指挥部同意,不得解除隔离。

(三)应急处置过程中,其他人员应尽可能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或近距离接触,不得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患者发病地点,以防传染。

(四)发现疫情部门应做好人员情绪稳定工作,同时做好生产人员安排,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对密切和可能接触人员、接触地点、全体员工健康状况调查、核实、报告。

(五)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上级防疫部门调查、登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史;对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情况采取集中隔离或者分散隔离的方法进行医学观察。

4.3.2按疫情防控小组要求,做好疫情防控知识的普及宣传,可通过办公平台、微信群、QQ群等及时发布信息。

4.3.3做好疫情期间正能量引导工作。

4.4做好进厂人员疫情防控管理,免费派发口草、消毒液等防护用品。

4.4.1进厂人员免费派发口罩并进行体温检测:疫情期间所有进厂人员一律主动接受体温测试,并登记。对体温不正常人员进行细致复检,确保每位进厂员工健康正常。所有乘坐班车人员上车要测量体温并登记,对体温不正常人员禁止上车,已测量体温的进厂不需二次测量体温。

4.4.2以下情况人员禁止进厂:

对体温问高于37度,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的人员应禁止入内;

来自疫情重灾区,尚未完成半个月隔离期的人员;

近半月与疫情重灾区人员有接触者、交集者;

近半个月与疑似疫情患者有接触者、交集者;

未佩戴口罩者;

4.4.3严格做好所有外来办事人员进厂管理,做好外来人员状况登记。不符合要求的禁止进厂。

4.4.4上班人员,近期有体温异常者轻微咳嗽着,当天主动接受2次体温测试,部门监督跟进。

4.4.5公寓楼住宿人员每日健康状况由所在部门跟踪监督。公寓楼住宿人员疫情期应减少出厂,以减少风险。

4.5做好厂区消毒管理。

4.5.1每天对办公楼、食堂、公寓楼等公共场所及人员集中区消毒不少于2次,由行政部落实到相关方,同时建立消毒登记台账。

4.5.2部门办公室、宿舍内由办公室人员或住宿人员每日落实内部消毒。行政部备有消毒液,需要的可以领取。

4.5.3公共洗手区配备洗手液、消毒水等。

4.5.4员工个人应做到勤洗手。

4.6做好疫情上报和排查。

4.6.1报表的及时上报和更新:各部门按规定时间要求完成员工《疫情期间员工流动等状况摸底表》、《返淮人员登记表》和《新型冠状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

“四类人员”健康登记表》等表的填报工作,及时报疫情防控办和分管领导。

公司防控办按经开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统计上报,对其它要求

其它要求日报的内容也应按时上报。各表实行动态管理,每日更新,部门各表中所填内容如有更新或增加的要当日上报,没有新增的不需重复报送。要求表中所填内容必须真实。

4.6.2“四类人员”管理:部门发现存在四类人员后应马上上报,并安排隔离

(平时没有不许上报)。“四类人员”为:湖北或武汉流入人员、有与湖北或武汉人员接触史、与确诊人员和疑似人员接触史和乘坐高铁、火车、飞机等有发烧等症状人员。“四类人员”在未解除观察期间为可能为风险人员,应隔离观察不少于14天。

4.6.3外来返淮人员管理:部门及分管领导应做好外来返淮人员风险评估好和

健康情况跟进。对有潜在风险的,应及时上报并安排隔离观察。

4.6.4排查潜在风险人员:各部门和分管领导负责潜在风险人员排查。各部门在填报摸底表时要认真盘查、详细记录,不遗漏重要信息,同时做好所属员工每天健康状况跟踪上报工作,对潜在风险人员或疑似病毒携带者,一旦发现要逐级上报并隔离。部门为属员日常健康情况监督主要责任人,应做好疫情期间属员日常健康监督,对分管领导要求重点关注人员要求每天2次测量体温。

4.6.5新型肺炎表现特征:新型肺炎指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患者会出现持续的发烧,乏力,干咳等的现象,部分患者症状比较轻微,可能没有发热的表现。病毒潜优期一般不超过14天。

4.6.6排查方法主要查看是否与疫情区及人员有接触史、间接接触史;与疑似病毒携带者有接触史、间接接触史;及存在在人员密集场所叉传染等等信息。

4.7督促员工做好自我病毒防控

4.7.1员工个人要主动做好病毒隔离,尽最大可能不让自己成为病毒的载体和传播者,管好自己的手、口、鼻子。

4.7.2个人主动佩戴口罩;主动做到勤洗手,做完事后要及时用消毒液或75%酒精溶液洗手;不吃生食;不到人员密集地区;不参加聚会宴请等;

4.7.3出门不乘坐公共交通车,如乘坐必须戴好口罩;

4.7.4疫情期间员工应较少外出。

4.7.5员工发烧咳嗽等疑似病毒感染症状应办理请假手续,在家观察。

4.7.6员工不散播不实谣言。

4.8做好上班就餐安排。

4.8.1食堂安排分时就餐,减少人员就餐聚集,鼓励个人自带饭盒。

4.8.3非一线人员可以自备饭盒从食堂打饭到办公室就餐。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