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存在问题就要及时进行整改,下面小编整理了森林防火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森林防火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1

存在的问题:

(一)野外火源管理难度大。

全县国土面积较宽,其中林业用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较大;有部分农户居住在林边或林中,日常生产生活都要经过林区,乱丢烟头火种、小孩玩火等现象很难从根

本上禁止,林区道路多,无法对进入林区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管,随汉源县各项林产业的发展,进入林区人员也呈增多的趋势,火源管理难度增大,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森林火灾。

部分乡镇野外火源管理不到位,管理野外火源的人员少,林业站人员少、部分护林员巡山不认真,履职不到位;处罚力度不够,部分乡镇对违规野外用火没有进行处理,相当一部分乡村干部对违规野外用火的管理不到位,未严格按照乡规民约进行处罚。

(二)林区隐患大。

汉源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山高坡陡,地形复杂,农地基本上都是山坡地。

大部分农作物种植的玉米,玉米采收后留下了大量农作物秸秆,相当一部分农户都是采取焚烧的方式处理农作物秸秆和杂草,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森林火灾;汉源县加快了退耕还林的建设步伐,大量坡地退耕还林后由于抚育不及时,杂草较多,也容易引起火灾。

近年来通电、移动通讯等设施建设的增多,经过林区的电力线路及设备增多,存在较大的森林火灾隐患。

坟墓多,传统祭祀方式目前还无法彻底改变,上坟烧纸、放鞭炮等现象屡禁不止,是严重的森林火灾隐患。

(三)扑救森林火灾比较困难。

汉源县山高坡陡、复杂地形,有一部分林区不通公路,没有可用于灭火的水源,人工扑救森林火灾难度大,缺乏远距离灭火的手段、装备,也无法采购到远距离灭火装备。

(四)部分乡镇对森林防火工作不够重视。

森林防火工作涉及面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近年来由于扶贫工作是压倒一切的工作,乡镇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扶贫工作上,致使投入到森林防火工作上的精力减少,防火期也只能全部下乡开展扶贫工作。

也有少数乡镇也存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宣传不到位等问题。

建议:

(一)由于汉源县属于贫困县,建议上级部门增加对森林防火工作的投入。

(二)强化责任制落实。

认真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将任务、责任落实到山头、人头,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对责任不落实、火情隐瞒不报、整改措施不到位等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依规进行责任追究。

(三)加大宣传力度。

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减少违规野外用火。

(四)强化野外火源管理。

全面开展隐患排查,限期要求整改存在的问题,加大违规野外用火查处力度,做到见烟就管,见火就查,违章就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森林防火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2

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危险性高、处置困难等特点,不仅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直接构成威胁,还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安全。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事关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一、面临的问题

(一)全年气温偏高。

气温是森林火灾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气温升高过快导致森林水分蒸发速度加快,森林环境更加干燥,为火焰燃烧创造有利条件。

由于近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全市林地面积达7033万亩,森林面积达6742万亩,森林覆盖率54.5%,林地边缘杂草丛生、林内枯枝落叶等可燃物增多,一旦失火,火势猛烈,蔓延范围大,发生较大森林火灾概率增加。

例如:气象研究表明,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新一轮厄尔尼诺现象正在形成。

据调查发现,在过去的100 年间,我国的地面温度平均增加0.5~0.6 ℃,我市今年以来,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1℃,其中1、3 月分别偏高0.7℃和3℃,气温增加,导致森林内可燃物载量逐年增加,火灾发生几率也大幅增加。

(二)林区人为活动频繁。

据数据显示,在全国已查明火因的森林草原火灾中,人为原因引发的高达98%以上,人为火源是森林火灾的主要诱导因素。

一是防火意识淡薄。

林区村民的安全意识淡薄,上坟烧纸、农耕季节在林区边缘随意焚烧秸秆等问题屡禁不止,造成了森林火灾隐患。

二是农村撂荒地增多。

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在家多为妇女和老弱病残者,撂荒地逐年增多,老年人又缺乏劳力,烧荒多,极易蔓延进入林地,引发森林火灾。

有的前脚刚把火灭了,后脚又偷偷点火,有的白天不烧晚上烧,有的看到旁边有人点火冒烟,自己也“浑水摸鱼”、趁机点火。

三是“大火不犯、小火不断”现象。

部分村民甚至个别乡村党员干部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只要不靠近林区,“零星小火燎不了原”;有的村干部对没有造成影响的小火采取“不追究、不处理、不上报、不外扬”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地区小火不断、屡禁不止。

10月8日衡阳日报报道,我市近期发生的13起山火,除1起因上坟祭拜引发,其他均因烧秸秆、沤火土灰、烧田埂等行为引起火势蔓延。

贰农村地区山林火情多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村级干部“在岗”有余、“走心”不足。

今年国庆节假期,因森林防火、疫情防控等工作任务重,乡村两级干部全员在岗在位。

但有个别村干部不在状态,有的思想认识不深、站位不高,发牢骚、讲怪话;有的工作浮于表面,满足于资料发了、承诺书签了、巡逻打卡了、照片留底了,有的甚至只盯着上级检查的工作,检查一走就放松警惕;有的以“经验丰富”自居,过于自信,麻痹大意,不把“小火”放眼里,“非大火不出兵”。

二是宣传发动“撒胡椒面”的多、“精耕细作”的少。

农村宣传工作存在“重点人员摸不清、政策道理讲不清、利害关系拎不清”等问题。

部分村干部对上级政策学习不深、理解不透,开展宣传工作过于粗放,习惯“广撒胡椒面”,没有做到精准入户、推动入脑入心。

虽然各村的村村响、流动大喇叭、横幅、宣传单、抖音、微信朋友圈等宣传如火如荼、颇具声势,但也并没有“包打万能”。

比如,某村防火宣传工作虽然已紧密开展了一个星期,但与一位来村部办事的老人交流得知,因其听力有障碍,对防火工作知之甚少。

三是装备设施“老把式”多、“硬通货”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调研发现,村一级防灭火装备配置不足的问题比较出,大多数仅仅只有喷雾器、橡胶条拖把、水桶、砍刀、铁锹等几样“老把式”,条件稍好的配有割草机,基本上没有配备高压水泵、吹风灭火机等装备。

如发生大的山火,使用这些“老把式”根本无法靠近火源,只能坐等上级支援,导致贻误最佳灭火时机。

四是处罚措施“人情世故”多、“较真碰硬”少。

农村地区宗亲观念强,村干部与村民基本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乡里乡亲,在处罚上“抹不开面子”。

村干部发现个别村民私自焚烧秸秆、沤火土灰等行为造成火情后,因为碍于人情,往往说说了事,认为“火灭了就算了”,不会严厉批评,更不会报警处置,导致产生“破窗效应”,部分村民“看到别人家烧火没什么事,自己也就跟着烧”。

五是基层工作“单打独斗”多、发动“人民战争”少。

森林防灭火是全民责任,需要全民参与。

近年来,由于农村“空心村”“老龄化”等问题加剧,加之一些干部发动群众的能力弱化,发生火情后短时间内难以迅速组建一支精干的防灭火队伍。

有的村支两委对村级事务“事事包办”,一定程度上造成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积极性减退。

叁加强农村地区森林防灭火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是开展“下车敲门”行动。

村组干部要停下巡逻车、放下扩音器,主动靠近屋场、走近群众,逐门逐户逐人讲政策、讲道理、摸情况。

要建立“重点人”名单,对性格孤僻、身心残障、外地返乡祭拜等人群要摸清底数、盯紧看牢。

要用心用情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既要讲清涉及国家层面的“大道理”,也要通过身边人、身边事,讲清涉及个人利益的“小道理”。

二是标准化升级配置防灭火设施设备。

加大资金投入,对乡镇和村组的防灭火设施设备实施标准化配备,如添置割草机、吹风灭火机、便携式高压水泵等。

大力推进林区防火隔离带和应急道路建设,探索推行森林消防蓄水池建设。

结合“数字乡村”建设,利用“平安乡村”视频监控网和林区电网、铁塔视频摄像头,安装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全面提升技防水平。

三是提升防灭火工作督查实效。

要加大对偏远乡村的督查力度,避免“盲区”“盲点”。

改进督查方式,多问一问群众对防灭火政策规定的认识,听一听村民对禁止焚烧点火的意见,看一看火源控制紧不紧,试一试灭火装备灵不灵,考一考应急处置快不快,严肃查处消极应付、失职失责等行为。

四是引导解决农民焚烧秸秆问题。

对当前部分村民焚烧秸秆以平整田块、赶种秋冬油菜的行为,村干部要跟踪跟紧,“一对一”引导到位。

同时,鼓励种粮大户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提升规模化水平,全面推行收割设备升级换代,实现稻谷收割和秸秆粉碎一步到位。

引进畜牧、食用菌、加工等企业,大力推广“秸秆五化”(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和工业原料化),实现变废为宝。

工作存在问题就要及时进行整改,下面小编整理了森林防火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森林防火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1

存在的问题:

(一)野外火源管理难度大。

全县国土面积较宽,其中林业用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较大;有部分农户居住在林边或林中,日常生产生活都要经过林区,乱丢烟头火种、小孩玩火等现象很难从根

本上禁止,林区道路多,无法对进入林区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管,随汉源县各项林产业的发展,进入林区人员也呈增多的趋势,火源管理难度增大,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森林火灾。

部分乡镇野外火源管理不到位,管理野外火源的人员少,林业站人员少、部分护林员巡山不认真,履职不到位;处罚力度不够,部分乡镇对违规野外用火没有进行处理,相当一部分乡村干部对违规野外用火的管理不到位,未严格按照乡规民约进行处罚。

(二)林区隐患大。

汉源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山高坡陡,地形复杂,农地基本上都是山坡地。

大部分农作物种植的玉米,玉米采收后留下了大量农作物秸秆,相当一部分农户都是采取焚烧的方式处理农作物秸秆和杂草,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森林火灾;汉源县加快了退耕还林的建设步伐,大量坡地退耕还林后由于抚育不及时,杂草较多,也容易引起火灾。

近年来通电、移动通讯等设施建设的增多,经过林区的电力线路及设备增多,存在较大的森林火灾隐患。

坟墓多,传统祭祀方式目前还无法彻底改变,上坟烧纸、放鞭炮等现象屡禁不止,是严重的森林火灾隐患。

(三)扑救森林火灾比较困难。

汉源县山高坡陡、复杂地形,有一部分林区不通公路,没有可用于灭火的水源,人工扑救森林火灾难度大,缺乏远距离灭火的手段、装备,也无法采购到远距离灭火装备。

(四)部分乡镇对森林防火工作不够重视。

森林防火工作涉及面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近年来由于扶贫工作是压倒一切的工作,乡镇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扶贫工作上,致使投入到森林防火工作上的精力减少,防火期也只能全部下乡开展扶贫工作。

也有少数乡镇也存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宣传不到位等问题。

建议:

(一)由于汉源县属于贫困县,建议上级部门增加对森林防火工作的投入。

(二)强化责任制落实。

认真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将任务、责任落实到山头、人头,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对责任不落实、火情隐瞒不报、整改措施不到位等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依规进行责任追究。

(三)加大宣传力度。

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减少违规野外用火。

(四)强化野外火源管理。

全面开展隐患排查,限期要求整改存在的问题,加大违规野外用火查处力度,做到见烟就管,见火就查,违章就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森林防火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2

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危险性高、处置困难等特点,不仅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直接构成威胁,还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安全。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事关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一、面临的问题

(一)全年气温偏高。

气温是森林火灾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气温升高过快导致森林水分蒸发速度加快,森林环境更加干燥,为火焰燃烧创造有利条件。

由于近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全市林地面积达7033万亩,森林面积达6742万亩,森林覆盖率54.5%,林地边缘杂草丛生、林内枯枝落叶等可燃物增多,一旦失火,火势猛烈,蔓延范围大,发生较大森林火灾概率增加。

例如:气象研究表明,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新一轮厄尔尼诺现象正在形成。

据调查发现,在过去的100 年间,我国的地面温度平均增加0.5~0.6 ℃,我市今年以来,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1℃,其中1、3 月分别偏高0.7℃和3℃,气温增加,导致森林内可燃物载量逐年增加,火灾发生几率也大幅增加。

(二)林区人为活动频繁。

据数据显示,在全国已查明火因的森林草原火灾中,人为原因引发的高达98%以上,人为火源是森林火灾的主要诱导因素。

一是防火意识淡薄。

林区村民的安全意识淡薄,上坟烧纸、农耕季节在林区边缘随意焚烧秸秆等问题屡禁不止,造成了森林火灾隐患。

二是农村撂荒地增多。

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在家多为妇女和老弱病残者,撂荒地逐年增多,老年人又缺乏劳力,烧荒多,极易蔓延进入林地,引发森林火灾。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