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给大家精心整理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含如下方面: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职业建设;
二、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三、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狠抓教育教学管理;
四、强化课堂进程的管理;
五、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形成良好育人氛围;
六、细化后勤保障管理制度。
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教育质量的好坏,并不单纯是指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还应该突出对人的塑造,尤其是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培养健全的人格。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职业建设
教师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师德是教书育人的灵魂。我们必须要求教师率先垂范,自己良好言行和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言传身教中健康成长。教师要切实树立学高为师、身躯为范的良好形象,永远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争取在教学上是一把好手,在师德上是一座丰碑,努力赢得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尊敬和认可。
二、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农村地处偏远,加之长期较为随意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养成很多无意识行为习惯。做什么事没有目的性,而且没有多少规矩可言。这样的习惯让他们的学习、纪律、卫生、公共道德等方面都存在着缺陷。抓习惯培养,学校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地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有事做,做有意义的事。我们通过每周的升国旗仪式、主题班会以及校园广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行为规范。我们还制定严格细致的量化标准,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努力提高学生的自理、自立、自制的能力。
三、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狠抓教育教学管理
1.学习培训
学校要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帮、扶、带”形式。
2.走出去、请进来
学校要安排每个人每学期都有外出培训的机会,通过理论学习、外出参观、教研等方法提高教师的各种能力。
3.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教师每人都要有自己的教学研究课题,学校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教学研究课题,以此开展课题研究、评教评学、观摩展示、优质课竞赛、实验课等活动,为教师素质提高创设环境,促教师专业成长。
4.全面开展”互听互评活动”
实行”听一节课,学一个优点”,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互相进行评课活动,而学校的领导要进入教师的课堂中,将每个科目的教学动态了解清楚,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要尽可能多地进行交流沟通,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
5.定期组织开展”教学评优”的活动,让所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6.严格管理
要建立健全跟教学管理相关的制度,而检查工作由学校相关的领导来负责。针对教学总结与计划、集体备课、教案书泻、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课堂的组织管理、课后辅导作业的数量与质量、命题能力、试卷分析和讲评、后进生的补习提高、教研活动、继续教学习、教育科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都要具备对应的规章制度,采取不定期抽查及定期检查的方式,给予真实的评价。
7.期末考察则依靠考试成绩、领导评价以及学生评价这几个评价来综合,从而得出教师的个人评价,将其归纳进教师的个人年度评价。
8.工作中,教师要做到:建立良好的形象,取得良好的成绩,拥有-项特长,取得良好的教改效果。
四、强化课堂进程的管理
(一)课堂教育中教师必须要做好的几个阶段
1.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前要准备好教学方法以及教材的选取。
2.知识的导入,在新知识点的教学中导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其是新知识的开始,是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开端。
3.研究主体,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其关键在于研究而不是简单的讲授。
4.加强知识的巩固,巩固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5.扩展总结,处于这个阶段不但是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总计,还需要对学习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
(二)要重视教学的反馈
1.要构建学生教学信息的队伍,准确掌握学与教的相关动态。
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3.采用教务处、教研组及年级组等各个不同层次的组织来安排学生与教师的各种会议。
4.组织听课制度。建立听课相关的制度,按照制度来规定每个教师及领导每周要听课的次数,在听课以后填写相关的表格。
5.开展对考试科目采取书面质量分析的方式。不同的科目在考试结束之后,对应教师要仔细填写“教学质量分析表”,其中要包括考试的情况,学生成绩曲线以及今后的改进方针等。
6.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的模式来了解教学计划的辅导与执行情况。
7.学校领导要实施教学质量研究与相关资料反馈工作,定期开展质量研究会议。应用多种反馈方式实施跟踪检查,以此来提升教学品质的管理能力。
五、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形成良好育人氛围
制度是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学校注重制度的构建,应用制度管理教师,做到制度管理与情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奖罚分明,-视同仁,让学校的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所有师生都做到严格遵守制度。最重要的是求真务实抓落实,把制度落到实处,做到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使学校常规工作落到实处,产生效果,收到实效。
六、细化后勤保障管理制度
要提升教学品质,需要在学校安保工作财务管理及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制定对应的方针,要使学校处在一个安全且安静的环境中,保证学生与教师的生命安全以及学校的财产安全。与此同时,要强化财务人员与后勤人员的业务与政治学习,要把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掘出来。
通过以上方法措施,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会有很大的提高。通过加强学校管理工作来提升教学品质,还有很多的措施与方针,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创造性地落实工作,可以在教学改革的潮流中获得长久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品质及办学能力。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自从实施课程以来,我校在课程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是更新质量观念,再次是树立了质量标准,狠抓了常规管理主要是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辅导、测试,重视教科研工作,对教学质量进行了监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更新质量观念
1、确立全体发展观。学生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可以培养造就的,学生是一个天生的学习者。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平等对待,尊重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在自身基础上获得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
2、确立主动发展观。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全心参与,全体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要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观;爱护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民主合作、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积极鼓励和培养学生的独创和进取精神。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书本和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保障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二、树立质量标准
没有质量标准就谈不上教学工作的质量管理。教学质量的标准,应根据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小学教育任务、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内容、要求来制定。它应当是科学的、全面的、综合的。教学工作的最终成效不是以教师教了什么,而是以学生学了什么,对学生的素质产生什么影响来衡量。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要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衡量一节好课,评价一节好课理应以学习者的发展为尺度。教学工作质量标准。在严格执行区教育局下发的《教学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
备课:(1)要做到“心中有木,目中有人,胸中有法”,在改革教法、指导学上下功夫,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法,让新思想、新观念进入课堂。(2)要做到“六备”、“三有”: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测查、备作业;有明确的教学要求,有准确的切实的课堂练习,有精当的板书设计。(3)语文、数学、英语教案我们进行了《集中备课、资源共享》(有方案)。
上课:(1)要深化教学方式的改革,坚持以学生为本,弘扬自主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提倡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培育学生的能力;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正确处理课本与生活、课堂与社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正确处理课本与生活、课堂与社会、知识与实践的关系,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提倡教师教学的创新精神,深入探索教学模式,逐步形成教学个性。(2)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做到“五落实”:落实主体地位,落实主导作用,落实双基训练,落实德育渗透和落实课内练习。教师讲授时间一般应有控制在10分种左右,学生参与听、说、读、写训练时间在25分左右。任课教师要提前走课堂,按时下课不拖堂。任何学科的教师不得无备课走进课堂。
作业:(1)作业的设计要符合大纲、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形式多样,重点突出,负担适当,注重学法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做到课课有收获,真正落实教学目标。课内书面作业5~10分钟,确保在课内完成,不得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做作业。家庭作业时间各年级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不得超时。(2)作业的批改要及时认真,批改符号正确;热情鼓励,注重精心指导;严格要求,落实作业规范,落实提笔即是练字时。
辅导:热情耐心地辅导后进学生,课内课外相结合,抓住重点,分类指导,加强辅导的针对性,提高辅导的实效,全力消灭“不及格”。可利用早上和中午的时间辅导几名后进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
测试:(1)考题的设计立足教材,依照大纲,覆盖面要宽厚,题型要多样,注重考查人人都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要加强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测查,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要执行考试次数的规定,实行等级评定。(2)考务工作的组织要严密,考纪要严格,批阅要仔细,分析要具体、量化,讲评要及时,矫正要务实,让考试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提倡无人监考(进行过一次无人监考),充分发挥考试的德育功能。
三、重视教科研工作
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工作,并从学校实际出发,认真开展校本研讨工作,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突出课例研究,进行课堂教学观摩,教学设计交流,说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提高课改科研水平,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质量。结题科研课题有远程的《长春市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小学英语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市级,语文的《读中悟、练中学阅读教学模式》区级。
四、加强质量控制
全体师生都投入到质量管理上来,让家长也参与到教学质量的管理中。学校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坚持求真务实,忌形式主义,走过场。从时间上讲期初、期中、期末检查相结合,从方法上讲随机检查与集中检查、单项检查与综合检查、研究性检查与评价性检查相结合,要坚持以随机检查为主,引导教师一丝不苟地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为此我们制定了《教师岗位责任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合理评价。
总之,科学合理的措施只有扎扎实实的去执行落实,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本学期我们将以全新的工作理念,饱满的工作热情,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创佳绩。
一.上学年提高教学质量做法
1.严格落实“四定”制度,①定期开展学科教研活动,②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③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④定期检查教学常规的落实(包括备课、改作、上课)。
2.以五校联赛为平台(信息共享的平台、合作交流的平台、学生展示的平台),以校内动态评估为手段,以△M值、优生数为指标,做好纵横对比分析,切实抓好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以五校“四科联赛”为契机,鼓励教师组建学科竞赛队,加强优生培养。
3.切实做好提高教师素质的工作。①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历进修,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②鼓励教师多外出教研,了解教育发展动态,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③校内教研制度,以备课组为基本单位,以集体备课为基本形式,加强教师间交流合作。④开展师徒结对工作,做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做到“人尽其才”。毕业年级、起始年级教师配置,要反复权衡。(对学生、学校、该教师本人负责)
5.充分做好学生激励工作,表扬学生不吝啬。(优秀奖、进步奖、勤奋奖)
二.上学年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由于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尚在摸索阶段,校内开课、评课教研一时处于尴尬境地。用旧标准评,绝对行不通,根据新课程理念,又无现成标准,往往争论一番,不了了之。
2.由于以△M值、优生数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引起教师间互相挤占时间,滥发资料,教学上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导致学生偏课严重,优生缺乏综合竞争力。
三.本学年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通过一年的实践,上学年的做法是有效的,但校要发展不能固步自封,还要拿出适应新阶段的新措施。
1.在管理工作,要体现“以人为本”思想,要特别关心教师的成长,通过教师成长来提升教学质量。①要创设宽松的工作环境,管理过程要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结合,刚性管理(例落实教学常规等),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来保证,用制度来规范让教师走向自觉,柔性管理部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尽可能使教师做到教学工作紧但心情舒畅。②要校领导兼课、多听课、多参与校教研、多与教师沟通,加强理论学习,多指导少批评,形成共同的教育理念。③加强以校本教研为基础的校园文化建设。
2.课堂教学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在新课改工作中,通过制定《高桥中学新课程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以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现实的意义。具体做法: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牵头,校教学线领导参与,组内成员充分讨论酝酿。然后制订出《××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3.建立适合我校实际的新的教学评价机制。尝试把以△M值、优生数为指标的教学评价机制,向以N值、N比、吻合度为指标的教学评价方式过渡。以增强教师间团结协作精神,减少优生偏课,提高优生竞争力。
下面给大家精心整理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含如下方面: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职业建设;
二、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三、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狠抓教育教学管理;
四、强化课堂进程的管理;
五、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形成良好育人氛围;
六、细化后勤保障管理制度。
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教育质量的好坏,并不单纯是指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还应该突出对人的塑造,尤其是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培养健全的人格。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职业建设
教师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师德是教书育人的灵魂。我们必须要求教师率先垂范,自己良好言行和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言传身教中健康成长。教师要切实树立学高为师、身躯为范的良好形象,永远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争取在教学上是一把好手,在师德上是一座丰碑,努力赢得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尊敬和认可。
二、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农村地处偏远,加之长期较为随意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养成很多无意识行为习惯。做什么事没有目的性,而且没有多少规矩可言。这样的习惯让他们的学习、纪律、卫生、公共道德等方面都存在着缺陷。抓习惯培养,学校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地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有事做,做有意义的事。我们通过每周的升国旗仪式、主题班会以及校园广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行为规范。我们还制定严格细致的量化标准,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努力提高学生的自理、自立、自制的能力。
三、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狠抓教育教学管理
1.学习培训
学校要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帮、扶、带”形式。
2.走出去、请进来
学校要安排每个人每学期都有外出培训的机会,通过理论学习、外出参观、教研等方法提高教师的各种能力。
3.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教师每人都要有自己的教学研究课题,学校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教学研究课题,以此开展课题研究、评教评学、观摩展示、优质课竞赛、实验课等活动,为教师素质提高创设环境,促教师专业成长。
4.全面开展”互听互评活动”
实行”听一节课,学一个优点”,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互相进行评课活动,而学校的领导要进入教师的课堂中,将每个科目的教学动态了解清楚,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要尽可能多地进行交流沟通,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
5.定期组织开展”教学评优”的活动,让所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6.严格管理
要建立健全跟教学管理相关的制度,而检查工作由学校相关的领导来负责。针对教学总结与计划、集体备课、教案书泻、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课堂的组织管理、课后辅导作业的数量与质量、命题能力、试卷分析和讲评、后进生的补习提高、教研活动、继续教学习、教育科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都要具备对应的规章制度,采取不定期抽查及定期检查的方式,给予真实的评价。
7.期末考察则依靠考试成绩、领导评价以及学生评价这几个评价来综合,从而得出教师的个人评价,将其归纳进教师的个人年度评价。
8.工作中,教师要做到:建立良好的形象,取得良好的成绩,拥有-项特长,取得良好的教改效果。
四、强化课堂进程的管理
(一)课堂教育中教师必须要做好的几个阶段
1.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前要准备好教学方法以及教材的选取。
2.知识的导入,在新知识点的教学中导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其是新知识的开始,是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开端。
3.研究主体,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其关键在于研究而不是简单的讲授。
4.加强知识的巩固,巩固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5.扩展总结,处于这个阶段不但是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总计,还需要对学习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
(二)要重视教学的反馈
1.要构建学生教学信息的队伍,准确掌握学与教的相关动态。
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3.采用教务处、教研组及年级组等各个不同层次的组织来安排学生与教师的各种会议。
4.组织听课制度。建立听课相关的制度,按照制度来规定每个教师及领导每周要听课的次数,在听课以后填写相关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