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旅游营销策划方案》,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旅游营销策划方案1
1、旅游促销策略
旅游网络促销是充分发挥互联网互动式传播功能,借助丰富的网络传播方式进行旅游企业和产品以及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促销宣传。其主要做法:
(1)开展网络公关
组织网上旅游爱好者沙龙和旅游俱乐部,广纳会员,不断举行丰富多彩的网上联谊活动,吸引旅游者参与,宣传旅游企业文化和旅游产品,培养旅游爱好,以加深旅游者对旅游企业的印象,激发旅游者的消费欲望。
(2)网络广告促销
在网上进行广告促销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直接发布各种规范的旅游企业与旅游产品信息,通过形、影、声、色等立体形象构成的旅游产品橱窗展现在上网客户的面前;二是以知识性、信息性、趣味性的卡通片促销。
(3)虚拟网游促销
吸引客户参加虚拟网上旅游,让客户通过网游感受旅游产品魅力,感受旅游企业的形象。
2、推行旅游产品形象策略
旅游产品的特点是其产销同地、主体无形,旅游者在购买前是触摸不到旅游产品实体的。旅游网络营销虽然不能改变旅游产品的这个本质属性,但是却能赋予旅游产品独特的形态——虚拟产品形象。因此,在旅游企业或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网络营销中,首推旅游产品形象策略。
旅游产品形象策略是充分利用旅游网络的多媒体功能,将旅游产品的虚拟形象立体化、仿真化地在旅游网站上展示出来,可使旅游消费者在网络空间中看到旅游产品的形象,认识旅游产品的价值,甚至可以通过虚拟网络旅游感受旅游产品的魅力。
为了使旅游产品形象能够定位在旅游者的心中,应利用旅游网络的即时互动功能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具体做法是:在旅游网站上设置旅游者专栏,开辟“旅游者意见区”、“网上旅游咨询区”、“旅游自我设计区”等网页,通过这些网页了解旅游者的需求,征求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建议,从而开发设计出符合旅游者需要的旅游产品。
3、旅游产品价格公示策略
旅游产品价格的特点是其成本模糊性和价格集合性,旅游者在购买旅游产品前总是要通过比较来判断其合理性。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网络营销应利用这些特点,推行旅游产品价格公示策略。
旅游产品价格公示策略是利用旅游网络的媒体功能和互动功能,将各个旅游企业的旅游产品价格和产品价格组合列表公示,使旅游消费者在旅游网络空间中同时看到大量同类旅游产品价格,认识旅游产品价格的合理所在,并可以通过互动调价拿到自己满意的购买价格。
在网上推行旅游产品价格公示策略的主要做法一是提供各种旅游产品的系列价格表,这些价格表要标明产品组合,并分淡旺季节和供需变化公布价格调整表。二是开辟旅游产品组合调整价格区,供旅游者自由组合自己需要的旅游产品组合,并获得相应的产品价格。
4、旅游网络化渠道策略
旅游网络销售是旅游网络营销革命性的部分,它将旅游产品的虚拟化展示、虚拟化消费、旅游咨询、旅游订购集于一身,并在跨时空的状态下让旅游者与旅游产品销售商甚至旅游产品生产者坐在一起进行交易活动。在这个交易革命中,旅游中间商、代理商的地位受到巨大冲击,生产企业直销与产品零售商取得越来越大市场主动权。面对这场旅游营销革命,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旅的游网络营销要推行旅游网络化渠道策略。
旅游网络化渠道策略是以大型专业旅游网站为营销中心,建立覆盖目标市场区域的网络化销售渠道,以便24小时向各种客户提供最近便的服务。推行旅游网络化渠道策略的主要做法是:在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的国内三级和国际三级市场以及机会市场范围内,按照市场开发战略计划,逐步在国内外目标市场建立起服务于的销售代理网点。这些销售代理网点与所属旅游企业的专业网站建立起封闭式销售服务网络,并与银行建立起安全、高效的旅游卡票网上结算系统,从而保证旅游信息、产品销路、商品货路、资金结算等业务往来的畅通。
旅游网络营销战略策划重点
发展旅游网络营销是一个需要技术、资金和设备的巨型高科技工程,又是一个需要观念、人才、智慧的系统经济工程。无论是一个旅游企业还是一个旅游目的地,都要站在全球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旅游网络营销、抢占旅游网络信息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抓住发展旅游网络营销的战略重点,重拳出击,尽快建立起一套初具形态的旅游网络营销体系,缩短与世界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差距。在此,以河南省旅游网络营销战略为例进行重点策划。
旅游营销策划方案2
一、项目名称:红色旅游景区(景点)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二、项目单位:东河区旅游局
三、项目概况: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东河区也正在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文化旅游城区,前来我区观光旅游的国内外游客也日益增多。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红色旅游景点也当然成了观光旅游者的必然选择。
东河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有王若飞纪念馆、福徵寺和南海湿地景区的红色收藏馆。项目实施,将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展示和宣讲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成为主题鲜明、交通便利、服务配套、吸引力强,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经典红色旅游目的地,这对把东河区打造成为宜游城区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王若飞纪念馆:王若飞纪念馆,原称泰安客栈,座落于包头市东河区通顺街3号。1931年9月,王若飞同志以中共西北特别委员会书记的身份,从共产国际来到内蒙古,领导内蒙古地区和我国西北地区的革命斗争,在此期间,就住在泰安客栈。同年11月21日晚,因叛徒出卖,在客栈3号房间被捕。
泰安客栈原是一座四合院落,东西长42.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1836.1平方米,共有房间28间。为纪念王若飞同志1931年在内蒙古地区从事革命活动的光辉业绩,包头市政府于1962年在原泰安客栈旧址成立了王若飞纪念馆。1964年、1995年分别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1年包头市政府对纪念馆进行了修复,修复后的纪念馆占地面积163.7平方米,其他房屋皆被居民占用。1996年包头“5.3”地震,纪念馆受到严重破坏,后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由包头市环西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对纪念馆进行修复改造,于1999年11月14日王若飞同志诞辰103周年之际举行了纪念馆重新扩展开馆仪式。
王若飞纪念馆现占地面积552.79平方米,共有房间6间,其中正房4间为展厅,东西房各一间为接待室和办公室。院内新添已故国家领导、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乌兰夫为“四〃八”烈士题词的石刻碑廊及王若飞半身雕像和王若飞生前的题词碑刻。纪念馆常年展出革命文物20余件,珍贵图片260余张,纪念性报刊书籍100余份。
福徵寺(包头召):福徵寺蒙语称“布持苏木”,汉语称“包头召”。是当时包头嘎查(村)的第一寺庙,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年历史。福徵寺是土默特蒙古族巴氏家族的家庙,每年举办春祭、秋祭等庙会活动,也是各民族民事、商贸的议事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包头早期开展革命活动的场所。1925年,中国共产党在包头的第一个党组织-----包头工委在福徵寺诞生;1929年乌兰夫等一大批热血青年从苏联回国,中共西蒙特委成立,福徵寺成为共产党人赴苏联名誉共产国际联系的中转站,并成为中国革命不可没的党的秘密联络站、传递情报、开展活动、输送党的干部。福徵寺1964年被包头文物管理处命名为文物保护单位。寺院占地8000平方米。从1983年,被中共包头市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该寺院在包头市委部的重视和支持下正在加紧恢复原貌建设。
南海湿地景区红色收藏馆:红色收藏馆坐落于南海湿地景区内,总占地面积为1000余平米,总体为木质结构。是由中国收藏家协会徽章委员会会员、内蒙古收藏家协会会员牛牛先生与南海湿地景区共同创办。共设三个展馆:第一展馆为塑像陈列馆:馆内展出了塑像99尊,的一尊为石膏全身立像3.4米,最小的一尊为玉质全身立像仅3.6厘米,材质包括(铜、铁、铝、钢、瓷、石膏、紫砂、橡胶、塑料、玻璃等);第二展馆为红色年代语录、像章馆:馆内展出了像章、语录、选集、像章模具、红卫兵袖章、各种革委会旗帜等,馆内并复原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庭生活的一个场景,真实再现了当年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三展馆为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馆:馆内展出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的黑白照片200余幅,铁皮画、摆件、挂件、绣品、连环画、各种计划经济时期的证件等生活日用品。在国家倡导红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式下东河区委、政府把加快红色旅游发展作为推动我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支撑点,但因红色景区景点长期以来基础设施薄弱,旅游配套设施匮乏,因此,必须切实加强红色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才能为促进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项目建设内容:
(一)王若飞纪念馆建设内容
1、底店收购
2、现有展厅恢复旧貌设计制造
3、收购底店改建费
4、革命文物征集
(二)福徵寺(包头召)
2、福徵寺建设情况
此项目预计投资2000万元,主要用于以下十一个方面:
1、布馆工程:电子多媒体、悬浮成像、激光幻影成像、三维电子沙盘、触摸屏、中央音响、全彩户外等500万元
2、展馆加固、维护、改造1200平方米300万元
3、中央空调200万元
4、消防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急照明系统、消火栓系统等2套200万元
5、监控系统2套150万元6、旅游公厕1座120平方米150万元
7、无障碍通道50万元8、标识牌8个100万元
9、文化墙64米50万元
10、绿化1000平方米100万元
11、停车场1000平方米200万元
(三)南海湿地景区红色收藏馆
此项目预计投资470万元,主要用于以下七个方面:
1、红色收藏馆整体红色氛围的投入,包括外景的布置及灯光、音响、影像设备150万元。
2、服装及道具购置费20万元。
3、媒体宣传推广30万元。
5、娱乐休闲园50万元。
6、旅游环保厕所20万元。
7、多媒体设施及增加景区导览图、路标指示牌200万元。
六:项目资金筹措:
申请上级资金及自筹
七、项目效益分析:
通过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深刻挖掘革命史实,紧扣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主题,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革命史实,使广大游客在身心放松的同时,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伟人的敬仰,进而增强了自身的使命感、责任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随着游客的增加,红色旅游的经济效益也相应被拉动起来,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最终实现了红色旅游的良性发展。
旅游营销策划方案3
本文探讨了农业旅游的概念内涵,明确农业旅游的特点,以及对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影响力,提出了进行农业旅游项目策划的策划要点,以及农业旅游项目的管理途径。
一、农业旅游的概念和内涵
(一)“农业旅游”与“乡村旅游”的辨别。国外学者对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的辨别主要有三类不同的观点:对乡村旅游作出典型定义的英国学者Lane认为农业旅游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形式之一,在已出版的乡村旅游文献中,农业旅游或农庄旅游成为的、独特的分支;Nilsson认为,农庄旅游在某种意义上是典型的乡村旅游;EdwardInskeep在《旅游规划――一种可持续的综合方法》一书中提出,农业旅游、农庄旅游、乡村旅游不加区分,可相互替代。
国内学者对农业旅游与乡村旅游也作出了区分。刘德谦认为,我国正式提出的“农业旅游”的侧重点还是乡村旅游中与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那一部分,因此不能把农业旅游完全等同于乡村旅游。王云才等认为,观光农业也称休闲农业或旅游农业,是指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交叉型农业,农业旅游资源只是乡村旅游资源的一个部分。杜江、向萍也认为,不宜将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纳入乡村旅游的范围。
(二)农业旅游的概念和内涵。根据对众多学者观点的梳理和分析,笔者认为,对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的界定是从地域和产业两个不同的方面出发,乡村旅游的界定是以城市旅游为参照对象界定,而农业旅游是以工业旅游为参照对象界定。尽管理论界对于农业旅游与乡村旅游关系没有确切定论,但是学者们基本认同乡村区别于城市、根植于乡村世界的乡村性是吸引旅游者进行农业旅游的基础,因而这也应该成为界定农业旅游概念的最重要的标志。因此,狭义的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广义的农业旅游是指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即以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并为游客提供特色服务的旅游业的统称,也称乡村旅游。
二、发展农业旅游的重要性
“农业旅游”在我国正式提出是2001年,国家旅游局把推进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列为2001年旅游工作要点。
近年来,“三农”问题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解决“三农”问题,不仅仅要发展高效、优质农业,还应从农业之外的其他产业中寻求发展之路。农业旅游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旅游景区周围农民的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农业旅游项目的策划要点
(一)农业旅游项目策划原则。农业旅游项目策划要遵循以下原则: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统一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原则;优化资源配置与兼顾公平原则;坚持品牌提升与主题形象塑造原则;坚持地方文化继承与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原则;容量控制、环境保护与持续发展原则;协调可行与非城市化过程原则;投资主体多元化与资本积累原则。
(二)农业旅游项目的选址。杨旭提出了发展农业旅游的选址标准:
1、比较优越的地理位置。农业旅游园区规划区位选择:①大中城市郊区。农业旅游园区需要建立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为依托的区位模式上。因为大中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闲暇时间以及休闲意识决定了农业旅游园区的经营状况。如深圳的海上田园风光旅游区。②特色农业基地。农业基础比较好,有丰富的生产经验。③旅游风景区附近。可利用旅游景区的客源市场或者直接将农业园纳入旅游景区之内。④度假区周围或度假区内。⑤优越的交通条件。
2、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环境状况是否良好直接决定了旅游者是否对该地区或景点感兴趣,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是建设农业旅游项目的前提。
3、农业生物资源优势或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的优势是区别于其他地区资源和决定其农业旅游产品是否出位的重要条件,地方文化的独特性才能真正长期保持农业旅游资源的鲜活和吸引力。
4、典型的“生态、立体”农业。“生态、立体”农业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道路,也是展示高科技农业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