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疫情家庭消杀工作实施方案范文精选7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传播途径通过空气传播,病毒在人体呼吸道复制繁殖,侵害人体正常细胞,形成感染。
秋季,也正是流感病毒高发的季节,近期我国流感进入了高发期,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人数明显增多。
防治病毒通过空气传播,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防止病毒在空气中蔓延,必须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为此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健康教育宣传中心提示您:消毒是切断新冠和流感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
那么,家庭消毒作业是使用什么消毒液呢?如何正确消毒?
一、为什么要进行消毒?
消毒工作是卫生防疫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的重要环节。
它的基本任务是消除病原微生物的危害,改善环境卫生,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和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人体健康。
消毒是防病的重要手段、重要措施。
只要有疾病存在,消毒工作是离不开的!我们要强化消毒意识,特别是提高家庭环境的消毒意识。
二、疫情期间如何正确消毒?
1.在进行消毒作业前,应进行手部消毒。
手部消毒主要用75%的酒精或者过氧化氢消毒。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的家庭环境消毒,主要通过空气消毒和环境物体表面消毒进行。
空气消毒通过消毒液喷洒进行。
消毒液可选择过氧乙酸消毒液、二氧化氯消毒液和过氧化氢消毒液。
具体配比方案可使用:3%过氧化氢、5000mg/L过氧乙酸、500mg/L二氧化氯等空气消毒剂,按照20mL/m³的用量进行喷雾消毒。
配备比例后,通过喷雾进行空气消毒。
其中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的作用时间需要30—60分钟,使用过氧乙酸作用时间需要60分钟。
消毒完毕,需要打开门窗彻底通风改善空气环境,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生存时间,有效预防病毒传播。
环境物体表面消毒通过喷洒、擦拭、浸泡等方式进行。
可选择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或浸泡消毒,不耐腐蚀的物体表面也可以用2000mg/L的季铵盐类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浸泡等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家庭餐(饮)具的消毒方法:餐(饮)具清除食物残渣后,煮沸消毒30分钟,或使用有效氯为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三、注意事项
科学有效的做好家庭消毒,是防控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疾病的重要措施,我们在开展家庭消毒时,也不要忽视了一下几个事项。
一是要开窗通风。
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时长不少于30分钟。
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使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
二是要适度消毒。
消毒液浓度不是越高越好,部分消毒液浓度太高会腐蚀物品;浓度太低可能达不到消毒的作用,一定要选对消毒产品,在使用前,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
三是注意消毒用品的妥善保存。
消毒用品应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避光保存,避免儿童接触。
酒精类切记远离火源,室内不要用酒精进行大范围喷洒式消毒,应采取擦拭方法进行消毒。
四是居家消毒时注意安全。
含氯消毒剂,对皮肤和黏膜具有腐蚀性和刺激性,不可直接用手接触,配制和使用时一定要戴手套。
含氯消毒剂也不能和其他清洁剂混合使用,如84消毒液与洁厕剂混合后使用,会生成氯气,对身体造成危害。
消毒完成后,要用清水冲洗,去掉消毒液残留。
疫情家庭消杀工作实施方案范文2
低温消毒
(一)低温消毒剂特性
1.低温消毒剂(-18℃)。
(1)主要成分:包括二氯异氰尿酸钠、氯化钙和乙醇。
现场使用时,-18℃低温消毒剂中有效氯浓度为0.3%(3000mg/L),无水氯化钙的含量为25%,乙醇的含量为9.5%(详见表1)。
(2)剂型:二元包装,粉剂和液体。
A剂为二氯异氰尿酸钠粉剂,B剂是氯化钙和乙醇的混合溶液。
2.低温消毒剂(-40℃)。
(1)主要成分:包括二氯异氰尿酸钠、氯化钙、乙醇、乙二醇和苯扎氯铵。
现场使用时,-40℃低温消毒剂中有效氯浓度为0.5%(5000mg/L),无水氯化钙的含量为30%,乙醇9.5%,乙二醇9.9%,苯扎氯铵0.09%(详见表2)。
(2)剂型:二元包装,粉剂和液体。
A剂为二氯异氰尿酸钠粉剂;B剂是氯化钙、乙醇、乙二醇和苯扎氯铵的混合溶液。
(二)低温消毒剂使用范围
低温消毒剂(-18℃)适用于-18℃及以上低温环境和物品外包装表面消毒;低温消毒剂(-40℃)适用于-40℃及以上低温环境和物品外包装表面消毒。
(三)低温消毒剂配置方法
低温消毒剂为二元包装,剂型为粉剂A和液体B,严格按照配方进行配比,低温消毒剂(-18℃)生产时先将氯化钙溶于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再加入乙醇,充分搅拌、混匀、过滤,形成液体B剂;低温消毒剂(-40℃)生产时先将氯化钙溶于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再加入乙醇、乙二醇、苯扎氯氨,充分搅拌、混匀、过滤,形成液体B剂。
原料和配置过程是生产合格的关键,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把好原料质量关,严格按照配方配制,确保低温消毒剂高质低价。
(四)低温消毒剂使用方法
现用现配,使用时将A剂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加入B剂,搅拌均匀,形成澄清透明液体,无析出,无沉淀。
1.高寒地区环境与大型物体表面。
用常量喷雾器进行喷洒消毒,喷洒量约200~300mL/m2,确保低温消毒剂足量全覆盖消毒对象,消毒作用10min。
2.冷链运输车(含集装箱)。
冷链运输车保温车厢内壁和冷链集装箱内壁,用常量喷雾器进行喷洒消毒,喷洒量约200~300mL/m2,确保低温消毒剂足量全覆盖消毒对象,消毒作用10min。
车厢门把手和集装箱把手等特殊部位可进行擦拭消毒,确保低温消毒剂足量全覆盖消毒对象,消毒作用10min。
3.冷库。
用常量喷雾器进行喷洒消毒,喷洒量约200~300mL/m2,确保低温消毒剂足量全覆盖消毒对象,消毒作用10min。
4.冷冻货品外包装。
(1)喷洒消毒:用常量喷雾器进行手工喷洒消毒,或与合适的消毒设备配套使用,喷洒量约200~300mL/m2,确保低温消毒剂足量全覆盖货品外包装,消毒作用10min。
(2)浸泡消毒:体积较小且耐潮湿的货品外包装,可直接放入低温消毒剂中,确保货品外包装全部浸没,消毒作用10min。
(3)擦拭消毒:根据实际需求,也可对外包装六面进行消毒,确保低温消毒剂足量覆盖货品外包装,消毒作用10min。
(五)低温消毒剂使用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进行消毒处理,严禁超范围使用,建议使用前测定有效氯含量。
2.机械化低温消毒时,应当调试消毒设备,使其与低温消毒剂合理配套,确保低温消毒剂足量全覆盖外包装六面;首次使用时,应当做好现场消毒效果评价,消毒效果合格,方可使用。
3.低温消毒时,应当加强消毒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确保消毒操作规范,达到消毒剂足量全覆盖。
4.有机物对消毒效果影响较大,在消毒对象污染严重时,用低温消毒剂冲洗或浸泡后再做处理,严禁喷洒或擦拭消毒。
5.低温消毒剂的配制、分装和使用时,应当严格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工作服、口罩、手套等,避免接触皮肤。
6.低温消毒剂为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如不慎溅入眼睛,应当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当立即就医。
不得与易燃物接触,应远离火源。
疫情家庭消杀工作实施方案范文3
一、在流感大流行期间一般流感病人可以在自己的家庭中隔离休息,由社区一级流感防治组织的医护人员给予一般对症处理和支持性护理。
因此,做好大量居家隔离的流感病人工作成为流感大流行时社区的主要任务。
居家观察既可以减轻医院的压力,使医院能够集中力量照顾危重病人,减少病死人数,又可以减少医疗费用,而且避免大量流感病人及其家属往返医院和社区增加播散的机会,减少流感病人在医院中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及加重病情。
二、只具有普通流感症状、不发烧或体温在38℃以下、病情没有逐渐加重表现的病人,都可以居家隔离观察;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和患有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肺结核、哮喘等),必须经过二级或二级以上医院的专科医生同意方可在家隔离观察。
居家隔离治疗的病人如果病情发展或恶化,必须立即转送就近医院。
三、居家隔离治疗的病人要做好预防家庭中传播和护理病人者的自我保护,正确使用防护口罩或防毒面具。
四、社区一级流感防治组织与社区居家病人的联动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镇医院与居家隔离的家庭每天要联系1—3次,掌握他们的病情和生活需要。
(2)由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和志愿者共同组成的流动医疗卫生组在街道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镇医院的协助下,有针对性地对在家隔离治疗的病人进行巡诊,发现有病情恶化时立即送医院治疗同时指导做好防护措施。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镇医院防疫人员或接受过相关培训的志愿者定期到病家消毒,并且把消毒物品、药品交给其家庭成员,教会他们使用方法,在隔离期间固定时间进行全面消毒,并且要同隔离家庭保持联系。
疫情家庭消杀工作实施方案范文4
1、居家隔离参照集中隔离场所相关规程要求,由社区干部、网格员、信息联络员、公安干警、卫生服务人员、物业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志愿者等组成工作专班,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实施居家隔离。
2、居家隔离人员居住场所须由社区专班人员进行居家内外环境专业评估。
不具备居家隔离场所条件的,一律进行集中隔离。
3、居家隔离人员宜单独居住,如有同住人员,须与居家隔离人员共同执行管控措施。
居家隔离期间拒绝一切探访,原则不得外出,确需外出的要经所在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认真研判批准,并采取严密的出行防护措施,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私自外出者,一律转为集中隔离,隔离期限重新计算,费用自理。
4、居家隔离人员应当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并将监测结果报告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
社区工作人员可通过微信、视频等多种非接触方式关注居家隔离人员健康状况,做好监测记录。
5、社区负责为居家隔离人员进行入户核酸采样。
社区工作人员详细记录每次核酸检测信息,做到人头清、核酸检测数据清。
对居家隔离期满、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的隔离人员,所在社区出具《解除居家隔离通知书》,解除居家隔离。
6、居家隔离期间,隔离人员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社区工作人员(“一对一”管理人员,下同)要及时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辖区疾控机构报告,按规定要求将其转至定点医疗机构排查诊治,实行闭环管理。
7、居家隔离期间,隔离人员保持通讯畅通,随时与社区工作人员保持联系。
独居的老、弱、病、残、儿童、孕产妇、半自理及无自理能力等特殊人员,需确定同住陪护人员或紧急联系人(有基础疾病的人员和老年人不能作为陪护人员)。
8、患有基础疾病的居家隔离人员应当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停药,药物储备不足时,可在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药,由家属或社区工作人员代取药物。
9、社区做好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工作,及时回应居家隔离人员诉求,为其提供代办、代购、代送等基本生活服务。
10、对违反居家隔离管控要求、拒不执行居家隔离管控措施、不配合管控工作、瞒报信息的人员,由公安机关采取措施,并追究法律责任。
疫情家庭消杀工作实施方案范文5
为切实傲好病毒感来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控能力,按照省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干春节假期后办公场所和人员预防新互状病毒防控工作要求的通知》相关规定:
一、居家隔离对象
疫区返回人员、外地来(返)白人员,尚未出现发热等呼吸道症状者。
二、隔离办法
上述人员应立即到所在村支部或社区进行登记,同时主自行家离14天,由指定医疗机构人员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做到对或社区(居民小区)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三、基本措施
1、实施居家隔高观察时,指定医疗机构人员应当向居家隔离观察对象书面成口头告知缘由、期限、法律依据、注意事项和疾防担相关知识,以及负责居家隔离观察的医疗卫生机构及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2、居家需离人员应相对独立居住,尽可能减少与共同居住人员的接。
社区(村)必须加强对居家隔离人员的管理
3、居家隔离人员应每天早、晚进行一次体温测量,隔离观察员应每天掌握其健状况,填写相关记录表格,并做好相的个人防护措施。
4、居家用离观察期间,居家展离人员一旦出现发热、干咳气促等异信苗末症状时,应立即向管理人员报告,由负责的医疗卫生机诊治或送发热门诊。
5、居家属离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常通风(每天房间要通风2-3次,每次15-20分钟),保持心情愉快,清淡饮食。
6、居家隔离观察期满时,如居家隔离者无异常情况,指定医务机构人员应书面或口头告知其解除隔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