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知道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8篇最新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最新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4、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
2、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1、了解爱因斯坦。设问:爱因斯坦是谁??
(出示文字资料: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爱因斯坦的课文。(板书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3、设疑。齐读课题后提问: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他们俩是怎么认识的?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从中又可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愿意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我们其他同学可以来当小评委。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再读)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评议:请我们的小评委们作一番评议吧!当然,可以是值得表扬之处,也可以指出欠缺的地方。
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也真不赖!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大家可自由发表观点。
(指名交流课文大意)
4、他们之间有过几次交往?(三次)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三次交往的起止。
交流:一遇(1—3)二遇(4—5)三遇(6)
那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三、再读课文,感悟欣赏
1、请大家再读读每次相遇的第一句话及最后一部分的第一句话,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学生自由朗读)
(出示四句话:
①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
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指名交流(从“时间先后顺序”、“不同情况下见面”、“关系越来越密切”等方面交流)。
教师相机评议(如“你读得很仔细”、“你很会动脑筋”)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
(时间在推移)
“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4)指导朗读这三个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
2、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二)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出示: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A、照样子写词语:短而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2)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动作的句子。
A“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齐读。
(3)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读课文,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
(4)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出示: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A、照样子写词语:又肥又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
C、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穿着的句子。
2、当小女孩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后又怎样呢?教师引读父亲的话。
3、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小女孩为什么“纳闷”?
4、根据回答出示: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把反问句换一个说法(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6、分角色朗读这一段。(由三名同学分别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的话)
7、小结:这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小女孩天真好奇和讷闷不解
父亲对爱因斯坦的由衷赞叹
(三)、精读第二次相遇部分
1、过渡:小女孩第一天遇到爱因斯坦,第二天他们又遇上了。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2、找出课文中有两个“仍是”的句子。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1)、读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
(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说说“一面……一面……”体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泊船瓜州》。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天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
3、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做遵守规则的小学生,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题目后面可以加什么标点符号?读一读是个什么句式?表示什么意思?
2、说说你知道哪些规则?
师:是啊,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事事都有规则,正是有了这些规则,才保证了我们井然有序的生活。可是和谐之中,总有一些人不遵守规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
二、初读诗歌,解决疑问
1、自由朗读诗歌,思考:这首诗写了哪几种不遵守规则的行为?
(随便投喂动物食品、翻越栏杆横穿马路、随便乱扔垃圾、插队抢座)
2、小组合作解决读书中遇到的疑问。
3、集体解决:界栏、满不在乎、快捷。
4、检测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听写词语,互相评改。
三、精读诗歌,领悟诗意。
1、师:孟子曾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许多规则“明明白白”写着,可为什么有人不遵守?
2、同桌两人结成学习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几个小节读读,再设身处地地想想,他们为什么不遵守规则,心里是怎么想的?
3、汇报交流
①随便投喂动物食品:怎么想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说说你了解到的关于随意喂养动物造成的可怕后果。介绍自己朗读的经验,读读这个小节。
②翻越栏杆横穿马路:后果如何?
③随便乱扔垃圾:破环环境,不利于资源回收。
④插队抢座: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的感受。
4、师: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只有按照正当的法规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动物。那么,对照文中的规则,坦诚地剖析剖析自己,哪些做得正确,哪些还需要改正?生自由交流。
四、仿写诗歌,检测学习结
1、师:正如《钓鱼的启示》中曾讲:道德问题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正确或错误的问题,但是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当你面对着很大的诱惑的时候。生活中,还有许多发生在你自己或你身边人身上的不守规则的现象,你发现了吗?
2、根据观察到的不良现象,依照诗歌写一段。(作品展示)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一个遵守规则的人必定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遵守规则的国家必定是一个文明的国家。让我们从遵守身边的一个个小规则做起,塑造自己完善的道德修养。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迈出一小步,我们的社会将会前进一大步。
课后反思:
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所以在课堂上安排了一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设计了让孩子小组合作解决难词,听写词语这一环节。课文的教学主要采用让孩子逐节分析人物内心来进行教学,最后,在说说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现象的基础上来仿写续编。
这节课为学习高效课堂以来的一节自我过关课,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改变,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读、体会,自己解决问题,教师的语言引导十分精炼,也富有启迪。
存在的问题:
1、没有很好的设计教学环节,整个课堂不流畅,孩子的思维不是连贯的,因此课堂的气氛并不热烈。
2、教师的引没有把握恰当,点拨不适时,总想代替孩子来思考、总结。
3、分析人物心理不宜过多,课前合作解决问题这个环节,没有发挥出它的作用。
4、孩子的自主、交流、汇报能力需要加强培养。
最新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德育目标: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