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为大家整理了网络外卖食品监管方案精选6篇。
网络外卖食品监管方案精选篇1
01.
严格准入,强化源头管控
进一步明确网络餐饮商家的准入门槛和标准,对于证照不齐全,没有固定经营场所及其他不具备许可条件的商家,禁止通过网络从事食品经营。同时,市监、商务、信息等部门要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摸清网络订餐平台及入网商家具体情况,加强审查备案,对入网商家的食品经营许可证、送餐人员健康状况、送餐设施、设备进行审查备案,强化监督管理,确保线上线下餐饮同标同质。
02.
强化管控,提升服务质量
相关部门要强化对网络订餐平台、入网商家及外卖送餐员的食品安全培训和管理,督促订餐平台不定期抽查入网商家资质、食品加工等情况。网络订餐平台要承担好监管责任,加强外卖送餐员的健康体检,严格落实对食品从业人员和外卖送餐员的晨检和个人防护的管理。入网商家要配备使用安全、无害的配送餐盒,实行外卖食品专用封签,落实一餐一码,确保外卖食品从送餐到取餐食品外包装无拆封、无损坏。网络订餐平台要通过录音、录像等记录设备,做好外卖送餐员在外卖送达过程中的动态监控,杜绝外卖送达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
03.
落实责任,强化监督管理
建立消费者对入网商家评价、订餐平台对入网商家评价及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信息等餐饮信用评价体系,促进订餐平台、入网商家规范自律,提高服务水平。订餐平台要与入网商家、外卖送餐员签订食品安全协议,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对于存在违法行为、消费者投诉集中或诚信记录不良的入网商家和外卖送餐员,网络订餐平台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赔偿消费者损失,并且采取调整搜索排名、暂时或永久停止平台服务等措施,让违法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最大限度地净化网络订餐市场,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凤县政协)
网络外卖食品监管方案精选篇2
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加工环节的监管,更应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管住、管好。
一、明确工作目标,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
全面履行生产加工环节监管责任,在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
认真分析研究我区食品质量安全状况,采取有利措施,科学、依法监管。要通过持续开展清理整顿和规范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使我区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明显好转,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食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安全形势得到根本好转,食品产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二、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一)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任务艰巨。针对我区食品企业多而散,特别是小作坊、无证照窝点生产地点比较隐蔽的特点,要举全局之力,实行分片监管、责任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切实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管,确保监管到位。
(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及过错责任追究制,责任层层落实。即区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责任制度;加严监管措施;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备案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措施;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三、强化措施,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
(一)普查建档,实行动态管理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档案,是开展食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工作的依据,建立健全食品企业档案尤为重要。按照国家、省、市质监局的工作布暑,食品企业(小作坊)建档应不漏一家,彻底摸清家底,以备更好的开展工作。食品企业除应建立以每户企业为单位的纸质档案外,还应建立动态管理的电子档案,并设置专人专管将日常巡查、回访情况记录存入纸质档案,不断更新电子档案,对于新发现的食品企业要及时建档,保证质量档案的准确性。
(二)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1、制定巡查计划,实施巡查制度
根据食品企业质量档案,按照地域分布、产品种类特点等,在每月底合理的制定出下一个月巡查计划。巡查时应按计划要求认真进行检查,如实记录企业生产情况,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指出,并以书面形式告之企业,限期整改。企业在整改时要跟踪服务和指导,确保在期限内整改到位。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和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的企业要实施加严监管。
获证企业后监管: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虽然是在保证生产条件上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是持续保持获证审查的要求来生产企业不多,这是获证企业的通病也是巡查的重点。
小作坊监管:小作坊是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对证照不齐全的、产品检测情况连续不合格的、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一经发现要立即停产整顿或提请政府取缔。对愿意诚实守信合法生产的,要签订承诺书,承诺不违法生产食品,产品只在本区域内销售等,并帮助其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和生产销售记录。确保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
2、实施分类监管,区别管理
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加强对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后续监管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和分类原则,对食品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对“A级”企业不能仅限于获证企业,对于管理严格、产品质量优、信誉度好的企业都可划为“A级”企业。对于产品质量滑波,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应降级管理,重点巡查。对“不合格企业”要采取停产整顿和取缔的措施。
3、落实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企业的备案
要制定食品添加剂(助剂)生产、使用企业备案制度。对于需办理工业产品许可证的食品添加剂(助剂)生产企业,应积极帮助其申办生产许可证,并建立企业档案;对于食品添加剂(助剂)使用企业,要严格备案制度,特别是对单件产品使用量的控制,强调企业应在使用食品添加剂前备案,未经备案的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
4、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
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清理整顿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突出抓好几个重点:一是重点产品,大米、肉制品、乳制品、饮料、酱油、酒(白酒、果酒、米烧酒)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二是重点区域,农村、城乡结合部及长期存在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的区域;三是重点单位,小作坊、非法生产加工窝点、有过生产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的企业。
四、加大宣传,增强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国家、省、市质监局和政府有关食品安全工作的政策法规,使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充分了解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政策要求,认识当前食品安全的形势,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食品行业的监督程度,促使全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化。
网络外卖食品监管方案精选篇3
一、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保证我市广大群众的饮食健康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生产加工业的长效监管机制,使食品生产加工秩序得到明显改观,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网络外卖食品监管方案精选6篇。
网络外卖食品监管方案精选篇1
01.
严格准入,强化源头管控
进一步明确网络餐饮商家的准入门槛和标准,对于证照不齐全,没有固定经营场所及其他不具备许可条件的商家,禁止通过网络从事食品经营。同时,市监、商务、信息等部门要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摸清网络订餐平台及入网商家具体情况,加强审查备案,对入网商家的食品经营许可证、送餐人员健康状况、送餐设施、设备进行审查备案,强化监督管理,确保线上线下餐饮同标同质。
02.
强化管控,提升服务质量
相关部门要强化对网络订餐平台、入网商家及外卖送餐员的食品安全培训和管理,督促订餐平台不定期抽查入网商家资质、食品加工等情况。网络订餐平台要承担好监管责任,加强外卖送餐员的健康体检,严格落实对食品从业人员和外卖送餐员的晨检和个人防护的管理。入网商家要配备使用安全、无害的配送餐盒,实行外卖食品专用封签,落实一餐一码,确保外卖食品从送餐到取餐食品外包装无拆封、无损坏。网络订餐平台要通过录音、录像等记录设备,做好外卖送餐员在外卖送达过程中的动态监控,杜绝外卖送达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
03.
落实责任,强化监督管理
建立消费者对入网商家评价、订餐平台对入网商家评价及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信息等餐饮信用评价体系,促进订餐平台、入网商家规范自律,提高服务水平。订餐平台要与入网商家、外卖送餐员签订食品安全协议,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对于存在违法行为、消费者投诉集中或诚信记录不良的入网商家和外卖送餐员,网络订餐平台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赔偿消费者损失,并且采取调整搜索排名、暂时或永久停止平台服务等措施,让违法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最大限度地净化网络订餐市场,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凤县政协)
网络外卖食品监管方案精选篇2
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加工环节的监管,更应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管住、管好。
一、明确工作目标,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
全面履行生产加工环节监管责任,在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
认真分析研究我区食品质量安全状况,采取有利措施,科学、依法监管。要通过持续开展清理整顿和规范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使我区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明显好转,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食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安全形势得到根本好转,食品产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二、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一)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任务艰巨。针对我区食品企业多而散,特别是小作坊、无证照窝点生产地点比较隐蔽的特点,要举全局之力,实行分片监管、责任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切实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管,确保监管到位。
(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及过错责任追究制,责任层层落实。即区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责任制度;加严监管措施;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备案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措施;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三、强化措施,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
(一)普查建档,实行动态管理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档案,是开展食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工作的依据,建立健全食品企业档案尤为重要。按照国家、省、市质监局的工作布暑,食品企业(小作坊)建档应不漏一家,彻底摸清家底,以备更好的开展工作。食品企业除应建立以每户企业为单位的纸质档案外,还应建立动态管理的电子档案,并设置专人专管将日常巡查、回访情况记录存入纸质档案,不断更新电子档案,对于新发现的食品企业要及时建档,保证质量档案的准确性。
(二)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1、制定巡查计划,实施巡查制度
根据食品企业质量档案,按照地域分布、产品种类特点等,在每月底合理的制定出下一个月巡查计划。巡查时应按计划要求认真进行检查,如实记录企业生产情况,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指出,并以书面形式告之企业,限期整改。企业在整改时要跟踪服务和指导,确保在期限内整改到位。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和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的企业要实施加严监管。
获证企业后监管: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虽然是在保证生产条件上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是持续保持获证审查的要求来生产企业不多,这是获证企业的通病也是巡查的重点。
小作坊监管:小作坊是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对证照不齐全的、产品检测情况连续不合格的、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一经发现要立即停产整顿或提请政府取缔。对愿意诚实守信合法生产的,要签订承诺书,承诺不违法生产食品,产品只在本区域内销售等,并帮助其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和生产销售记录。确保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
2、实施分类监管,区别管理
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加强对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后续监管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和分类原则,对食品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对“A级”企业不能仅限于获证企业,对于管理严格、产品质量优、信誉度好的企业都可划为“A级”企业。对于产品质量滑波,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应降级管理,重点巡查。对“不合格企业”要采取停产整顿和取缔的措施。
3、落实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企业的备案
要制定食品添加剂(助剂)生产、使用企业备案制度。对于需办理工业产品许可证的食品添加剂(助剂)生产企业,应积极帮助其申办生产许可证,并建立企业档案;对于食品添加剂(助剂)使用企业,要严格备案制度,特别是对单件产品使用量的控制,强调企业应在使用食品添加剂前备案,未经备案的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
4、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
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清理整顿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突出抓好几个重点:一是重点产品,大米、肉制品、乳制品、饮料、酱油、酒(白酒、果酒、米烧酒)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二是重点区域,农村、城乡结合部及长期存在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的区域;三是重点单位,小作坊、非法生产加工窝点、有过生产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的企业。
四、加大宣传,增强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国家、省、市质监局和政府有关食品安全工作的政策法规,使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充分了解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政策要求,认识当前食品安全的形势,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食品行业的监督程度,促使全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化。
网络外卖食品监管方案精选篇3
一、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保证我市广大群众的饮食健康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生产加工业的长效监管机制,使食品生产加工秩序得到明显改观,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