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最新8篇,欢迎大家阅读下载。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最新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对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渗透加法交换律以及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掌握用多种方法验算加法。

3.养成自觉验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出示课本27页情境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提出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如:

①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

②妈妈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③运动服比运动鞋贵多少元?……学生提出这些数学问题老师都给予肯定,然后引导学生计算第一个问题。

3.选择问题,独立解决。

让学生独立计算、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

板书:135+48=183(元)

4.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师:我们刚才的计算到底对不对呢?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加法的验算方法。

(板书:加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刚才的计算结果?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师: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共同研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方法。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验算,并说明理由。

4.师:同学们真聪明,验算方法这么多!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7页,看看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你最喜欢哪种验算方法?

5.引导小结,归纳方法。

师:大家讨论一下,加法的验算有几种方法?

将三种验算方法归纳为两种情况: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否相同;

②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差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三、巩固练习,提高技能。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746+219=637+268=84+307=512+394=

四、解决问题,提出方案

分组讨论一下节约用水的措施。

1、学生分组讨论,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的节水片段。

2、出示节水倡议,生齐读: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最新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兴趣的产生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最佳学习状态]。

自主探索兴趣的维持

1、初步感知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流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

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

三、寓教于乐兴趣的体验

二、巩固新知

1.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得因数,谁是谁得倍数?

16和2 4和24 72和8 20和5

2.下面得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数

(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

(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3.在36、4、9、12、3、0这些数中,谁和谁有因数和倍数关系。

4、完成P15第2题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讲评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三、思维训练

1、判断

(1)12的因数有:1、2、3、4、6、12。

(2)整数32的因数共有4个。

(3)自然数a的最大因数是a,最小因数是1。

(4)一个数的因数都小于这个数。

2.游戏。记住自己的学号,听老师说要求,符合要求的同学请举手。

(1)()是4的倍数(2)()是60的因数

(3)()是5的倍数(4)()是36的因数

四、课后小结:

xxxx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最新篇5

教学内容:

新课标六年级上册课本P28页的例1做一做,第29页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做倒数,倒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掌握求倒数的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0”没有倒数,“1”的倒数还是“1”。

2、过程与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现求倒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学会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正确的求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发现倒数的一些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课、激发兴趣。

1、复习:

口算:《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2、创境导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来做个文字颠倒游戏,比如老师说:“牙刷”,大家可以说“刷牙”,你们想玩吗?

生:(大声喊道)想!

师:子女

生:女子

3、游戏:倒写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最新8篇,欢迎大家阅读下载。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最新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对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渗透加法交换律以及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掌握用多种方法验算加法。

3.养成自觉验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出示课本27页情境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提出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如:

①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

②妈妈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③运动服比运动鞋贵多少元?……学生提出这些数学问题老师都给予肯定,然后引导学生计算第一个问题。

3.选择问题,独立解决。

让学生独立计算、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

板书:135+48=183(元)

4.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师:我们刚才的计算到底对不对呢?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加法的验算方法。

(板书:加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刚才的计算结果?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师: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共同研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方法。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验算,并说明理由。

4.师:同学们真聪明,验算方法这么多!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7页,看看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你最喜欢哪种验算方法?

5.引导小结,归纳方法。

师:大家讨论一下,加法的验算有几种方法?

将三种验算方法归纳为两种情况: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否相同;

②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差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三、巩固练习,提高技能。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746+219=637+268=84+307=512+394=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