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应急处置预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应急处置预案【篇1】

一、编制目的

为高效、有序地做好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最大程度避免或减轻损失。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生事件急处理条例》《xx市教育系统突发传染性疫情应急预案》等,制定本预案

三、操作流程

(-)完善工作领导小组

1.学校成立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xx

副组长:xx

工作小组

疫情监测组:负责人:xx

现场处置组:负责人:xx

转移协调组:xxx

信息通联组:负责人:xx

心理铺助组:负责人:xx

物资保障组:负责人:xx

(各组工作职责、流程详见以下应急举措。)

(二)做好应急举措

在开展正常教学前,要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学校每天要査验好全体师生员工的“健康码”(红码者暂缓返校)做到及早发现异常,及早处置和排除隐患在筛查过程中发现发热人员(体温测量≥37.3℃),根据发生地点,分别采取对应的措施。

1.校门口应急

在校门口晨午检时,发现发热师生员工,护导人员立即向学校领导小组汇报。各小组采取下列措施

(1)护导人员立即通知转移协调组到场,对发热人员再次测量体温。

(2)如果转移协调组确认体温≥37.3℃,转移协调组要做好:一是立即护送发热人员直接进入学校临时隔离观察点隔离。二是当地卫生院防控中心,联系医护专车送医疗机构诊治。三是疫情监测组立即联系家长并报教育办。四是发热人员接送到医院后,班主任要持续保持电话联系,密切追踪后续情况

3)现场处置组要做。一是对发热人员接触的所有物品进行消毒。二是指导接触人员用免洗消毒液洗手(或用流水进行规范的七步法洗手,但要注意防止水龙头交又感染)。三是发热人员离开临时隔离观察点后,对观点进行彻底消毒,并至少封闭2小时后才能重新启用。

2.教室内应急。

在教室内课间午间、午检发现发热人员,或师生自主报告发热,值班教师或上课教师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小组汇报。各小组采取下列措施:

(1)值班教师或上课教师要做好:一是立即停止教学任务或中止课间休息,并维持好纪律。二是打开教室所有窗户,保持空气流通。三是指导发热人员原地休息,疏散教室内其他人员至校园指定空旷处。四是在教室门口待命。

(2)疫情监测组通知转移协调组到场,对发热人员再次测量体温。

3)如果转移协调组确认体温≥37.3℃,转移协调组要做好:一是立即护送发热人员直接进入学校隔观察室隔离。二是当地卫生院防控中心xxxxxx,联系医护专车送医疗机构诊治。三是疫情监测组立即联系家长并报教育办。四是发热人员接送到医院后,班主任要持续保持电话联系,密切追踪后续情况。

(4)疲情监测组要做好:一是对课任教师、班級内其他学生及与其他密切接触者测量体温二是指导他们用免洗消毒液洗手(或用流水进行规范的七非法洗手,但要注意防止水龙头交又感染。

(5)现场处置组要做好

一是对整个数进行消尤其对发热学生的课桌口及其他物品进行在知有物,照体治相关规程进行专门处理。二是封闭该教室至少2小时。封闭期间,该班级后续教学任务交排在备用教室进行。三是发热人员离开临时隔离观察点后,对观察点进行彻底消毒,并至少封闭2小时后才能重新启用。

3.就餐场所应急

如在就餐场所就餐时,发现发热人员、或者师生自主报告发热,值班教师第一时间向疫情监测组汇报。各小组采取下列措施:

(1)值班教师要做好:一是通知在同一就餐场所的所有师生立即停止就餐,佩戴好口罩,并维持好纪律。二是打开所有窗户,保持空气流通。三是指导发热人员原地体息,疏散同就餐场所内其他人员至校园指定空旷处。四是在餐厅或就餐场所门口待命。

(2)疫情监测组通知转移协调组到场,对发热人员再次测量体温。

(3)如果转移协调组确认体温≥37.3℃,转移协调组要做好:一是立即护送发热人员直接进入学校隔观察室隔离。二是当地卫生院防控中心xxxxxxxx,联系医护专车送医疗机构诊治。三是疫情监测组立即联系家长并报教育办。四是发热人员接送到医院后,班主任要持续保持电话联系,密切追踪后续情况。

(4)疫情监测组要做好:一是对同一餐桌、同一班级的教师、学生及与其他密切接触者测量体温;二是指导他们用免洗消毒液洗手(或用流水进行规范的七步法洗手,但要注意防止水本龙头交叉感染)

(二)信息报告时限及程序。责任报告人为各级各类学校指定的信息报送人员。

1、初次报告。各级各类学校发生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1小时内),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当地(县级以上)卫生部门进行初次报告。

特别重大(Ⅰ级)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学校可以直接报告市教育行政部门。

2、进程报告。Ⅰ级和Ⅱ级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处置过程中,学校每天应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市教育行政部门。

Ⅲ级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处置过程中,学校应及时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市教育行政部门。

3、结案报告。事件结束后,学校应将事件处理结果报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三)信息报告内容。

1、初次报告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发生地点、患病人员症状、患病人数、事件经过、可能的原因等。

2、进程报告内容:患病人员治疗与病情变化情况、事件控制情况、造成事件的原因、已经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

3、结案报告内容:事件处理结果(包括事件性质与发生原因)、整改情况、责任追究情况等。

八、预防措施

(一)坚持校内所有人员每日体温“晨午两检制度”。填写体温登记表。学生或教职工一旦出现发烧、咳嗽、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学、上班。

(二)坚持“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班主任填写因病缺勤登记追踪表。追踪学生体温、病情变化情况,发现可疑病例及时报告,

(三)落实“消杀记录制度”。加强校园各类场所(如教室、宿舍、餐厅、办公区、音乐室、舞蹈室、阅览室、保育室、)的消毒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公共上课场所(如音乐室、舞蹈室、电脑室)要求一批学生进去消毒一次,并填写消杀记录表。

(四)掌握校内所有人员动态情况,严格落实去向追踪制度。

(五)疫情防控期间,各部门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不安排师生外出活动。

(六)加强师生健康知识教育,打喷嚏时要主动掩住口鼻,及时洗手,落实手部卫生,配备洗手液或肥皂,推行七步洗手法,佩戴口罩、加强体育锻炼等提高防病能力。

(七)开展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工作。

九、应急处置

(一)发热处理流程

在晨午两检中,对体温高于37.3℃,或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症状(如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的患者,由班主任带至隔离点,并第一时间逐级上报,学生交由校医进行管理。校医应佩戴N95口罩、无菌手套,穿上防护服,注意个人保护,把患者置于单间,避免交叉感染。具体管理内容包括:

①复测体温。

②询问健康状况,主要询问有无不明原因发热或咳嗽、气促、腹泻、结膜炎、乏力等症状;发病前14天内有无武汉市等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居住史;是否曾接触过以上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有无聚集性发病或与确诊病例、感染者的接触史。

③做好病人的详细信息登记(包括姓名、性别、专业、班级、家庭住址、学生及家长的联系电话、体温、接触史等),通知应急办公室。校长在半小时之内掌握此情况。

学生带至隔离点后,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就诊;家长不能到校的,有专人专车护送至医院诊治,同时做好个人防护

教职工如出现发热,值班领导立即通知其家属护送去医院。

(二)疫情报告流程

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校内的疫情通报。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学校办公室向上级部门报告相关情况。

(三)应急处置措施

中小学校、幼儿园

①如发现1例疑似病例,可对疑似病人所涉班级暂停集中上课。

②相关师生在家进行医学观察2周后,如无新发病人或疑似病人,可再行复课。

③做出上述决定的学校、幼儿园应报告所在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④发现1例临床诊断病例或2例以上疑似病例,学校报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对该班级及相关班级实行停课。

⑤学校、幼儿园有多名师生感染并临床诊断病例(2例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经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全校(或整个校区)停课,并及时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大中专院校:

①在校师生中发现1例疑似病例,暂时避免集中上课。

②发现1例及以上临床诊断病例,且控制流行有困难的,市属高校报市政府批准、省属高校由省教育厅报省政府批准实行全校(或整个校区)停课。

(四)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应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师生不离校园。

(五)对新型冠状病毒病人到过的场所及用过的物品,迅速、严密、彻底地做好全面消毒工作。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应急处置预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应急处置预案【篇1】

一、编制目的

为高效、有序地做好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最大程度避免或减轻损失。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生事件急处理条例》《xx市教育系统突发传染性疫情应急预案》等,制定本预案

三、操作流程

(-)完善工作领导小组

1.学校成立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xx

副组长:xx

工作小组

疫情监测组:负责人:xx

现场处置组:负责人:xx

转移协调组:xxx

信息通联组:负责人:xx

心理铺助组:负责人:xx

物资保障组:负责人:xx

(各组工作职责、流程详见以下应急举措。)

(二)做好应急举措

在开展正常教学前,要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学校每天要査验好全体师生员工的“健康码”(红码者暂缓返校)做到及早发现异常,及早处置和排除隐患在筛查过程中发现发热人员(体温测量≥37.3℃),根据发生地点,分别采取对应的措施。

1.校门口应急

在校门口晨午检时,发现发热师生员工,护导人员立即向学校领导小组汇报。各小组采取下列措施

(1)护导人员立即通知转移协调组到场,对发热人员再次测量体温。

(2)如果转移协调组确认体温≥37.3℃,转移协调组要做好:一是立即护送发热人员直接进入学校临时隔离观察点隔离。二是当地卫生院防控中心,联系医护专车送医疗机构诊治。三是疫情监测组立即联系家长并报教育办。四是发热人员接送到医院后,班主任要持续保持电话联系,密切追踪后续情况

3)现场处置组要做。一是对发热人员接触的所有物品进行消毒。二是指导接触人员用免洗消毒液洗手(或用流水进行规范的七步法洗手,但要注意防止水龙头交又感染)。三是发热人员离开临时隔离观察点后,对观点进行彻底消毒,并至少封闭2小时后才能重新启用。

2.教室内应急。

在教室内课间午间、午检发现发热人员,或师生自主报告发热,值班教师或上课教师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小组汇报。各小组采取下列措施:

(1)值班教师或上课教师要做好:一是立即停止教学任务或中止课间休息,并维持好纪律。二是打开教室所有窗户,保持空气流通。三是指导发热人员原地休息,疏散教室内其他人员至校园指定空旷处。四是在教室门口待命。

(2)疫情监测组通知转移协调组到场,对发热人员再次测量体温。

3)如果转移协调组确认体温≥37.3℃,转移协调组要做好:一是立即护送发热人员直接进入学校隔观察室隔离。二是当地卫生院防控中心xxxxxx,联系医护专车送医疗机构诊治。三是疫情监测组立即联系家长并报教育办。四是发热人员接送到医院后,班主任要持续保持电话联系,密切追踪后续情况。

(4)疲情监测组要做好:一是对课任教师、班級内其他学生及与其他密切接触者测量体温二是指导他们用免洗消毒液洗手(或用流水进行规范的七非法洗手,但要注意防止水龙头交又感染。

(5)现场处置组要做好

一是对整个数进行消尤其对发热学生的课桌口及其他物品进行在知有物,照体治相关规程进行专门处理。二是封闭该教室至少2小时。封闭期间,该班级后续教学任务交排在备用教室进行。三是发热人员离开临时隔离观察点后,对观察点进行彻底消毒,并至少封闭2小时后才能重新启用。

3.就餐场所应急

如在就餐场所就餐时,发现发热人员、或者师生自主报告发热,值班教师第一时间向疫情监测组汇报。各小组采取下列措施:

(1)值班教师要做好:一是通知在同一就餐场所的所有师生立即停止就餐,佩戴好口罩,并维持好纪律。二是打开所有窗户,保持空气流通。三是指导发热人员原地体息,疏散同就餐场所内其他人员至校园指定空旷处。四是在餐厅或就餐场所门口待命。

(2)疫情监测组通知转移协调组到场,对发热人员再次测量体温。

(3)如果转移协调组确认体温≥37.3℃,转移协调组要做好:一是立即护送发热人员直接进入学校隔观察室隔离。二是当地卫生院防控中心xxxxxxxx,联系医护专车送医疗机构诊治。三是疫情监测组立即联系家长并报教育办。四是发热人员接送到医院后,班主任要持续保持电话联系,密切追踪后续情况。

(4)疫情监测组要做好:一是对同一餐桌、同一班级的教师、学生及与其他密切接触者测量体温;二是指导他们用免洗消毒液洗手(或用流水进行规范的七步法洗手,但要注意防止水本龙头交叉感染)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