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防溺水工作方案4篇一些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复制和下载。
为扎实做好我乡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现根据上级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XX乡暑期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XX(乡长)
副组长:XX(派出所所长)
XX(维稳信息员)
成员:XX(中学校长)
XX(中心小学校长)
XX(办公室主任)
XX(关工委主任)
二、工作目标
以预防溺水宣传教育为主要手段,提高青少年儿童及监护人防溺水安全意识,在全乡水域内全面清查并消除游泳溺水等安全隐患,杜绝伤亡事故的发生。
三、主要任务
1.加强领导。
各村(社区)、中、小学校、乡直单位要高度重视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负起统筹、协调、动员、组织、管理等责任,采取综合措施,抓好贯彻落实。
各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分工协作,切实增强全社会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形成领导、部门联动、依法监督、社会关爱的联防联动机制。
2.落实监护责任。
青少年儿童监护人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切实负起监护责任,教育青少年儿童不在水边嬉戏玩耍、不要在无监护陪伴情况下游泳,预防溺水事故发生,未成年人监护人要对履行法律规定的监护责任作出承诺。
3.加强宣传教育。
大力宣传有关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提醒家长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监护和教育。
学校要在每年六月至九月集中开展系列教育宣传活动,做到平日天天讲,上、下午最后一节课利用1-2分钟时间开展一次安全教育;节假日前反复讲,放假前上一堂预防溺水专题教育讲座;开好防溺水主题班会;发出致家长的一封信;开展预防溺水工作全覆盖的大家访活动;布置预防溺水教育作业;制作知识展板、宣传栏,印发游泳安全宣传册页。
广泛、深入地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不得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树立预防溺水的安全理念,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
4.建立长效机制。
各村(社区)要在其管辖范围内的各水域权属主体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加强日常巡查。
村委会要在暑假期间会进行关于青少年儿童安全教育监护责任的家访。
建立假期安全对接机制。
建立安全家访机制。
学校要动员全体教职员工,在暑假期间开展安全家访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将安全教育宣传工作覆盖到每一位家长。
学校利用家访等形式要突出抓好各类考试毕业离校后及暑期等节假日学生脱离学校教育、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监管等薄弱环节,落实监管责任。
要认真落实安全保卫制度,特别是节假日的值班保卫制度,各村、校、各单位要坚持领导带班,加强值班力量,值班电话要保证24小时畅通。
要实行重大安全事故信息的报告制度,及时如实上报相关信息,不得瞒报、迟报、漏报。
如遇突发事件,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妥善处理。
各村、各校、乡直单位上报信息要及时、真实、准确。
四、溺水事故发生时的应急预案
1.如果青少年儿童因游泳而发生溺水事故,第一个发现者应立即呼救并设法营救,但应当注意保护自己,同时要报告学校和当地村委会或主管单位。
2.学校、村或乡属单位接到少年儿童溺水的报告后,应立即赶往事故现场,组织救援,并立即向乡政府报告,必要时拨打110、120求救。
3.动用一切器材对溺水者进行营救,给溺水者做人工呼吸,尽快救醒溺水者,减少伤亡程度。
4.第一时间通知溺水少年儿童家长、村和学校。
5.尽快将溺水者转移到附近的医院去治疗。
6.如果发现溺水者死亡,必须马上如实地向乡政府报告,乡政府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死亡情况,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事故后的处理工作。
五、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6月上旬——6月中旬):宣传发动,细化方案。
要求全乡各村、中小学制定开展学生防溺水专项工作方案,利用印发以防溺水为主题的致学生家长一封信,通过发送信息、打电话、上门走访、宣传车下到小组等形式多途径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加大对学生游泳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暑期安全工作的认识,增强对学生溺水问题的警惕性。
(二)第二阶段(6月中旬——8月底):落实措施,完善制度。
要求各村、各校根据工作方案,落实各项预防发生学生溺水事故的工作措施。
各村、各校、乡直各单位等要认真开展辖区水域的排查和整治活动,确保一方平安,要对周边的池塘、河流、水库等水域情况进行认真自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做好安全警示工作,乡政府要在乡域内各池塘、河流、水库等水域设置安全标识标牌,积极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同时要结合其它安全工作,开展一次全面的安全大检查,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
(三)第三阶段(9月1日——9月15日):检查考核,巩固成果。
全乡各村中小学对开展专项治理工作进行总结,巩固治理成果。
由乡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对各村、各校开展此次专项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落实问责机制,通报治理情况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为切实做好我镇预防各类溺水伤亡事故发生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和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切实增强预防各类溺水伤亡事故发生工作的责任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按照分级负责制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实现“平安XX”的目标。
二、目标任务
宣传教育全覆盖,警示标志全覆盖,隐患排查全覆盖,监管监控全覆盖,全方位构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网,实现“零溺水”的目标。
全面防控,强化工作措施,做到重点时段有人看守,重点水域有警示标志,重点人群有人监护或代理监管,坚决遏制各类溺水伤亡事故的发生。
三、工作职责
各村(居)委会、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明确职责分工,形成齐抓共管、多方联动、配合密切、落实有力的工作局面,共同做好预防各类各类溺水伤亡事故发生工作。
村(居)委会:按照“属地管理、地方负责”的原则,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落实,在本辖区内实行村、组包保责任制。
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营造防溺水工作的宣传氛围,各村宣传标语不得少于5处;有重点水域的村、社区建立应急分队,配备必需设备,确保危急时刻能及时应对,有效处置;建立辖区内所有水域登记、巡查制度,认真填报重点水域排查情况登记表及水域巡查记录表,对重点水域进行地毯式摸排;将辖区内所有危险水域都设立醒目的永久性警示标识,重点水域、沟塘等要明确安全信息员,责任到人,分片负责;进行青少年儿童安全教育监护责任的家访,充分发挥村组干部、人员熟悉地形的优势,加强协调配合,突出抓好学生脱离学校教育、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等监管薄弱环节,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假期安全对接机制。
中心学校:及时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全面部署预防溺水工作,认真排查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落实防范措施,增强防范责任。
主动协同有关部门开展以防溺水为重点的安全宣传教育;一是要在校门口、教学楼张挂横幅、书写标语,营造浓厚的校园内宣传教育氛围,同时要利用板报、班会课对学生进行预防溺水安全教育;二是发放“关于加强学生安全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对学生安全提出具体要求;三是认真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活动,特别是下午放学前安全警示教育必须落到实处。
教育学生一律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准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玩耍,不准在无家长陪护的情况下游泳,严防溺水事件的发生;四是学校各班主任、任课老师上课前要清点学生人数,对未到学校的学生要查明原因,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五是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做好对学生预防私自结伴去游泳苗头的劝阻,并及时报告班主任或学校。
加强对学校周边重点水域安全隐患的排查,校内水域要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加强家校沟通和联系,暑假期间各校要成立暑期学生安全工作小组,组织教职工对学生进行家访,在督促家长确实履行监管职责的基础上对学生及家长再进行一次防溺水宣传教育;进一步做好各学校假期值班工作,完善信息报送制度,一旦发生学生溺水事件,要按照规定程序报告,并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工作。
派出所: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水域排查;研究制定事故稳妥处置预案,及时组织对溺水事故的救援,调查事故原因,鉴定事故性质,处置或协助处置事故善后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对非法取土以及对沟塘任意改造等现象进行严厉打击,对因此而遗留的水坑、围堰等,要责令责任人限期修缮,确保不留隐患。
卫生院:及时组织对溺水事故的救援,配合学校做好预防溺水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救人自救常识。
镇水利服务组:进一步加强水库和山塘管理,排查危险水域,特别是洪涝灾区水域。
各类水库、河流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的原则,检查维修警示标志,监督管理人员加强巡查,劝告青少年儿童不要擅自下水。
镇团委: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和青年志愿者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溺水教育宣传活动,向青少年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宣传、讲解防溺水安全知识,增强防溺水的知识和本领。
镇综合执法大队:深入开展重点水域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现场监督检查行动,将预防各类溺水伤亡事故发生工作列入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各责任单位督办、协调。
组织开展检查、督查,并将此项工作成效作为对单位和负责人的考核评比内容之一。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预防各类溺水伤亡事故发生是各村(居)委会、各相关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各村(居)委会、各相关单位要站在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高度,切实把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镇政府成立以镇长为组长,教育分管领导、安全生产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学校校长、镇综合执法大队、镇水利服务小组、镇团委、镇派出所、镇卫生院负责人为组员的预防各类溺水伤亡事故发生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居)委会、各相关单位要相应建立健全预防各类溺水伤亡事故工作组织领导,认真部署、强力推进工作落实,确保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防溺水工作方案4篇一些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复制和下载。
为扎实做好我乡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现根据上级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XX乡暑期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XX(乡长)
副组长:XX(派出所所长)
XX(维稳信息员)
成员:XX(中学校长)
XX(中心小学校长)
XX(办公室主任)
XX(关工委主任)
二、工作目标
以预防溺水宣传教育为主要手段,提高青少年儿童及监护人防溺水安全意识,在全乡水域内全面清查并消除游泳溺水等安全隐患,杜绝伤亡事故的发生。
三、主要任务
1.加强领导。
各村(社区)、中、小学校、乡直单位要高度重视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负起统筹、协调、动员、组织、管理等责任,采取综合措施,抓好贯彻落实。
各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分工协作,切实增强全社会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形成领导、部门联动、依法监督、社会关爱的联防联动机制。
2.落实监护责任。
青少年儿童监护人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切实负起监护责任,教育青少年儿童不在水边嬉戏玩耍、不要在无监护陪伴情况下游泳,预防溺水事故发生,未成年人监护人要对履行法律规定的监护责任作出承诺。
3.加强宣传教育。
大力宣传有关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提醒家长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监护和教育。
学校要在每年六月至九月集中开展系列教育宣传活动,做到平日天天讲,上、下午最后一节课利用1-2分钟时间开展一次安全教育;节假日前反复讲,放假前上一堂预防溺水专题教育讲座;开好防溺水主题班会;发出致家长的一封信;开展预防溺水工作全覆盖的大家访活动;布置预防溺水教育作业;制作知识展板、宣传栏,印发游泳安全宣传册页。
广泛、深入地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不得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树立预防溺水的安全理念,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
4.建立长效机制。
各村(社区)要在其管辖范围内的各水域权属主体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加强日常巡查。
村委会要在暑假期间会进行关于青少年儿童安全教育监护责任的家访。
建立假期安全对接机制。
建立安全家访机制。
学校要动员全体教职员工,在暑假期间开展安全家访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将安全教育宣传工作覆盖到每一位家长。
学校利用家访等形式要突出抓好各类考试毕业离校后及暑期等节假日学生脱离学校教育、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监管等薄弱环节,落实监管责任。
要认真落实安全保卫制度,特别是节假日的值班保卫制度,各村、校、各单位要坚持领导带班,加强值班力量,值班电话要保证24小时畅通。
要实行重大安全事故信息的报告制度,及时如实上报相关信息,不得瞒报、迟报、漏报。
如遇突发事件,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妥善处理。
各村、各校、乡直单位上报信息要及时、真实、准确。
四、溺水事故发生时的应急预案
1.如果青少年儿童因游泳而发生溺水事故,第一个发现者应立即呼救并设法营救,但应当注意保护自己,同时要报告学校和当地村委会或主管单位。
2.学校、村或乡属单位接到少年儿童溺水的报告后,应立即赶往事故现场,组织救援,并立即向乡政府报告,必要时拨打110、120求救。
3.动用一切器材对溺水者进行营救,给溺水者做人工呼吸,尽快救醒溺水者,减少伤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