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计划了,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
一、指导思想:
继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提倡高效课堂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师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
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
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
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
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
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
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
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
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
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
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
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3、注意选取富有⼉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式,让学⽣在合作交流与⾃主探索的⽓氛中学习。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的要求
(⼀)知识和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和“⼗”,初步理解个位、⼗位上的数表⽰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
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会⽤100以内的数表⽰⽇常⽣活中的事物,并会进⾏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位数和整⼗数,会⽤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民币单位元、⾓、分。
知道1元=10⾓,1⾓=10分,爱护⼈民币。
4、会认读整时、⼏时半,会写时间,知道珍惜时间。
(⼆)数学思考⽅⾯
1、能运⽤⽣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进⾏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的信息进⾏简单的归纳。
(三)情感与态度⽅⾯
1、在他⼈的⿎励和帮助下,对⾝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能积极参与⽣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的⿎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理解的问题,⽽不是⼀味的难、⼴。
应该考虑学⽣实际的思维⽔平,多照顾中等⽣以及思维偏慢的学⽣。
3、布置⼀些⽐较有趣的作业,⽐如动⼿的作业,少⼀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些正确的指导孩⼦学习的⽅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3
⼀、学⽣情况分析
⼀年级(2)班有45⼈。
这些⼩朋友在经过了⼀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标,对学习数学有了⼀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
但是⼀年级学⽣毕竟年龄⼩,注意⼒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的进⾏辅导,使每个学⽣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使。
学⽣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在快乐学习中进⼀步体验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教学⽬标
1.认识计数单位"⼀"和"⼗",初步理解个位、⼗位上的数表⽰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个⼗和⼏个⼀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较100以内数的⼤⼩。
2.能够⽐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交流各⾃算法的过程,会⽤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常⽣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常⽣活中的作⽤。
4.能⽤⾃⼰的语⾔描述长⽅形、正⽅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民币单位元、⾓、分,知道1元=10⾓,1⾓=10分;知道爱护⼈民币。
6.会读、写⼏时⼏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的转化上,对后进⽣努⼒做到从友善开始,⽐如,握握他的⼿,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服。
从赞美着⼿,所有的⼈都渴望得到别⼈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之前,先谈谈⾃⼰⼯作的不⾜。
三、做好后进⽣的辅导⼯作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进⾏相应的辅导,以满⾜不同层次的学⽣的需求,避免了⼀⼑切的弊端,同时加⼤了后进⽣的辅导⼒度。
对后进⽣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后进⽣的成绩,⾸先要解决他们⼼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项任务,也不是⼀件痛苦的事情。
⽽是充满乐趣的。
从⽽⾃觉的把⾝⼼投放到学习中去,
这样,后进⽣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觉的求知上来。
使学习成为他们⾃我意识⼒度⼀部分。
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法,提⾼他们的技能。
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作。
后进⽣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转化过程中的难点,在做好后进⽣的转化⼯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习功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5
⼀、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年级(2)班、(4)班共有学⽣(89)⼈,男⽣有(46)⼈,⼥⽣有(43)⼈。
这些学⽣⼤部分是上过学前班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据学前班⽼师介绍,这些学⽣各⽅⾯的差异较⼤。
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性格内向,还有个别学⽣智⼒低下,接受能⼒差。
开学初,经过和学⽣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由于常规训练少,常规知识还得加强训练,他们还像在学前班⼀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就⾛,上课时乱⾛乱动。
本学期施⾏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的思维,发挥学⽣的想象。
因此,针对学⽣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进⾏思维的开拓,创新能⼒的培养,使他们每⼀个⼈都成为⼀名优秀的学⽣。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体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册的教学重点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常⽣活中有⼴泛的应⽤,同时它们⼜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终⾝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切实掌握。
四、教学⽬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个和第⼏个,掌握数的顺序和⼤⼩,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较熟练地计算⼀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这些符号表⽰数的⼤⼩。
5、直观认识长⽅体、正⽅体、圆柱、球、长⽅形、正⽅形、三⾓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和动⼿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学习数学的兴趣,建⽴学好数学的信⼼。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常⽣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