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答案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答案1
1.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星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注,就像有趣的鏡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一天结東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1)选文写了、、、四种景物。
(2)用波浪线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它把比作。
(3)读画横线的句子,想象ー下,云彩会呈现出什么形状?
云彩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答案】(1)云彩;雨点;水洼;(落日的)余晖
(2)雨后,我们会看到……映射着我们的脸。;水洼;镜子
(3)高山
;骏马
;巨人
【解析】【分析】(1)寻找文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文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
(2)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仿照课文发挥想象,写出云彩会呈现出什么形状,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而又形象,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故答案为:(1)云彩、雨点、水洼、(落日的)余晖
(2)雨后,我们会看到……映射着我们的脸;水洼;镜子
(3)高山;骏马;巨人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景物描写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写想象内容注意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花大姐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
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顺顺溜溜:。
②严丝合缝:。
(2)为什么作者认为“花大姐”是个好名字?
①“花”形象地体现了瓢虫漂亮的外形,红色的硬翅上有好多颜色鲜艳的小圆点。
②瓢虫形态端庄,举止稳重,“大姐”的称呼与此相吻合。
③这个名字生动形象,富有童趣。
(3)考考你:有的瓢虫吃蚜虫,是;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
(4)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答案】(1)方向一致,有次序;指缝隙严密闭合
大大小小
(4)短文第一句用问句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选填正确序号()
①作者心中有疑问,所以开篇就提出问题,希望得到答案。
②既吸引读者,又点明了主要内容就是写刘老师的和蔼。
(5)请以问句开头,描述一下你老师的样子。
(6)今天(6月28日)上午,刘老师都在教学楼工作,但他的一串钥匙找不到了,请你帮刘老师写一个寻物启事。(注意格式)
5.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完成练习题。
照亮别人
①“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
②最近,我从朋友那儿得到新的诠(quán)释。这位朋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育人在夜里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呢?”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③有一次,我搭朋友的车,就借花献伟,再将这则故事叙述一遍与他分享,朋友听后,颇有同感,又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佐(zuo)证,他说:“以前我开车经过隧(suì)道,总是不喜欢开车灯.一来隧道不长,里面光线还不差;二来嫌麻烦,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开开关关。不料有一天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了个正着,险些命丧黄泉,后来我才觉悟到,车灯是开给对方看的,因为车子经过隧道,对方是从亮处进入暗处,视觉一时调整不过来,如果对面的车不开灯,那实在太危险了……”
④世上的朋友,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自己一个人走路是多么孤寂与危险,旦夕祸福,没有人知道你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假如能学学提灯笼的盲人,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会帮助你,所谓“为善至乐”就是这个意思吧。
(1)根据下列意思找出文中对应的四字词语。
①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②形容心里十分高兴。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文中第③自然段说“朋友听后,颇有同感,又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佐证。”这里的“实际经验”指的是什么?
(4)写出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借花献佛:“花”指“佛”指
为善至乐:“善”指“乐”指
(5)《照亮别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梧桐树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春天,你发芽了。一个个灰白色的,有细柔绒毛的芽苞快乐地绽开在枝头,就像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
夏天,我们在你的树荫下做功课,多么凉爽。有时,我仰起头来,透过密匝匝的绿叶,我看见金色的阳光在闪烁。我好像看见了你明亮的眼睛。
秋天,你悄悄地落叶了,我们把落叶堆积起来,点燃了。火苗跳跃着,发出呵呵的笑声。我们把黑色的草灰埋在你的脚下。让它变成养料,使你长得更加粗壮。
冬天,在我做功课的地方,照射着灿烂的阳光。我明白了,梧桐树!你落了叶,好让阳光给我们更多的温暖。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1)用横线画出短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再填空。
①短文中的“你”指的是。
②“快乐地绽开在枝头上”的“绽开”的意思是。
③“透过密匝匝的绿叶”中的“密匝匝”的意思是。
(3)文中的比喻句是,句子中是把比作。
(4)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没头脑和不高兴(节选)
“没头脑”成了建筑工程师以后,首先就想设计一座少年宫,让全市小朋友能同时在里面玩儿。他画了张图纸,是一片三四百层高的大楼群,剧场、运动场、图书馆……应有尽有。
少年宫很快建成了。“没头脑”还收到请帖,被邀请去那儿看戏。一路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有的还抬着锅碗瓢盆、蚊帐被褥……“没头脑”心想:去少年宫玩儿怎么跟去露营一样呢?
花很懂得虫情世故,它知道昆虫决不肯白白地替它效劳。它必定要备一份厚礼,才请得到媒人。所以它特别制造了香甜的花蜜,作为酬谢媒人的筵席。花恐怕昆虫不知道它有花蜜,还用了心计,装上艳丽的花冠,散出芬芳的香气,利用荚色芳香来招引昆虫上门。这跟商店用大招牌、装霓虹灯招引顾客有些相像。
昆虫来到花里,就不客气地享用花备办的筵席。吃这顿丰盛的筵席的时候,昆虫还带上一身花粉,就把花粉传送到别朵花的雌蕊上,完成它的使命。
(1)花朵怎样才能结成比较强健的果实种子?说法最准确的是()。
A.自动落粉B.靠外界的力量传粉C.请昆虫传粉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花朵可以找、、等帮助传粉,其中本文重点介绍的媒介是。
(3)画线句子中的“大概”一词可以去掉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去掉,显得啰唆
B.不可以去掉,因为作者也不知道详情
C.不可以去掉,因为下面的内容只是作者的推测,显示了语言的准确性
(4)短文把昆虫比成了,这样写的好处是。
(5)花朵为了让昆虫传粉,做了哪些努力?
【答案】(1)B
(2)风;水;昆虫;昆虫
(3)C
(4)媒人;这样写让昆虫的作用形象生动,易于理解,让语言生动有趣。
(5)长出艳丽的花冠、散发香气、准备花蜜。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4)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B;(2)风;水;昆虫;昆虫;(3)C;(4)媒人;这样写让昆虫的作用形象生动,易于理解,让语言生动有趣。(5)长出艳丽的花冠、散发香气、准备花蜜。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4)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畅想曲
大自然像一首首美丽的小诗,像一篇篇五彩的童话。
“蓝天白云飘,太阳微微笑,野花点点头,景色多美好……”孩子们在练习唱《春光好》。杨柳听了,得意地照了照“镜子”,梳理一下那动人的秀发,向小草、小花展示它婀娜多姿的身材。
“知了,知了……”蝉在枝头兴奋地展示着她那美丽的歌喉。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同时,也被让妈妈流连忘返的地方迷住了——清澈见底的小河上漂浮着一朵朵荷花,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好像要告诉人们,它们是世界上最好的舞蹈家。
“沙沙沙,沙沙沙……”银杏树的叶子就像一把金黄的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带来了秋天的凉爽。而隐居在树下的三位歌唱家——蟋蟀、蝈蝈和油葫芦,一声声、一阵阵,远远近近,组成一部宏大的自然交响乐。
“呜——呜——”随着呼啸的北风,一场瑞雪悄然而至。清晨,遍地洁白,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孩子们嘻嘻哈哈的在这天然的纯白地毯上嬉戏、打雪仗、滑雪……一群可爱的孩子,在一望无际的雪地里追逐着!他们是那么的自由,那么的欢快!
我爱大自然,爱它的春光明媚,爱它的蝉声阵阵,爱它的麦浪滚滚,爱它的银装素裹……
(1)短文第二自然段中的“镜子”指的是,“秀发”指的是。
(2)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请你按顺序总结。
(3)短文的结构是()
A.分总B.总分C.总分总